您的位置:尚思学佛修行网 > 学佛讲堂 > 梦参老和尚
点击获取更多关于“梦参老和尚”的文章

梦参老和尚:佛教徒怎样过清明节

类别:梦参老和尚  采编:尚思学佛修行网编辑室

  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这一天有很多传统习俗,当然主要还是祭奠已故亲人。原本清明节与佛教并无直接联系,但一个“孝”字将两者紧密相连。虽然佛经没有提到怎样过清明节,但是面对亡故亲人、历代祖先,佛教自有相应法门,既让在世之人寄托哀思、表达孝道,又让已故亲人获得最大福报。

  清明,是我国农历的二十四节气之一。中国传统的清明节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几乎与佛教的历史一样久远。清明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的民间俗语。在古代,清明并不仅仅是一个祭祀祖先的节日,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古代足球)、打马球、插柳(就是现在的植树)等户外活动。“清明扫墓”只是清明节的一项活动,不是全部的内容。

  佛教里没有清明这个节日,因此佛教经卷中也没有关于“在清明节如何如法祭奠过世亲人”的记载。对于佛教弟子而言,如果讲到要“祭奠超度亡者”,那么每一天都可以当作清明来过。因为我们只要把每天所作修行功课的功德回向给亡者就可以了,至于是否扫墓、烧纸、是否上供品、是否燃香,这些风俗习惯更多的是出于自己情感的需求,让自己心里“过得去”,跟亡者的关系并不大。所以清明节是否去扫墓、如何扫墓,是按照风俗习惯做好,还是“自主创新”(如现在的网上祭奠)追赶时尚好,那些都是一个心意。如果亡者有知,不管此时他流落到哪一道,他也一定会感应到。

  但是,最能利益亡者的莫过于按照佛教的方法,将所修的功德为亡者做回向,这是最能直接利益亡者的事情。如果做得好,甚至可能将亡者直接从三恶道解脱出来,这岂不是比扫墓、献花、上供、焚香更能利益亡者吗?

  佛教中有一个故事,广为人知,这就是目犍连救母,这个故事因为讲的是孝道,所以被中国很多地方戏剧搬上舞台。“目犍连救母”的故事,可以给大家一些启发:

  有一次,目犍连尊者在七月间结夏安居时,突然想起生身母亲,因为母亲在世间时贪、瞋、痴的行为三项具足,对人处事都有非常不好的举止,他非常担心,不知道母亲往生后到底会落在何处?目犍连急于想知道他的母亲生在何处,于是进入定中,看到一处很恐怖的地方,原来那就是地狱。在地狱中,目犍连尊者看到被行刑的罪人,样样刑具都有,每一个都非常可怜,非常苦啊!再走到饿鬼道的境界中,他看到的饿鬼模样都是:圆又大的肚子、细又长的脖子、干如柴枝般的手脚,每个都在哀嚎、饥饿难耐,那种境界令人惨不忍睹。当他看得十分不忍时,忽然看到日日夜夜思念的人——他的母亲。

  他的母亲也如同饿鬼道的众生一样,愁容满面,泪水涟涟,饥饿正煎熬着她,目犍连尊者看了内心非常痛苦。目犍连问她的母亲受了哪些苦报?母亲说:“我非常饥饿,没有水,没有食物可吃,肚子里好像有火在烧,我急需要水,还有粮食!”目犍连尊者在佛陀的弟子中神通第一,他立刻运用神通变出一钵饭、一壶水,恭恭敬敬地送到母亲面前。他的母亲十分欢喜,尽管双手无力,也急急忙忙伸手来接,她忍着颤抖和痛楚将食物拿到嘴边,想先喝口水再吃饭,可是,饭与水才一到嘴边,瞬间水干了,饭也变成了焦炭。目犍连看到了这种境界,非常痛心也万分无奈,尽管他的神通广大,但是母亲的业障如此深重,让他无能为力,因此带着万分的失望从定中醒来。

  当他出定后,赶紧去请教佛陀,在佛陀面前恭恭敬敬、五体投地礼拜说:“佛陀!我心里很痛苦!到底我的母亲曾种下什么业?要用什么方法才能救她呢?”他泪涟涟地诉说。佛陀说:“众生的业力确实是自作自受啊!你的母亲生时造下了贪、瞋、痴的恶业;她贪图别人的劳力与财力而造业;除了贪业之外,且有憎恨心,不懂得赞叹他人、时时毁谤造业。她心中的瞋火十分旺盛,生前也不懂得尊重三宝、不肯修行,反而毁谤三宝,这样的痴业使她无法得救;自己造的业必须自己承受罪报,业如须弥山,任何人都对它无可奈何啊!”

  目犍连尊者听了佛陀的开示,心里很无奈,但他仍请求佛陀给他力量,教他如何救度自己的母亲。佛陀说:“要救你的母亲,光凭你的神通是不够的。因为你的母亲业障太重,必须靠许多有修行且已证果的僧众,将清净的福业累积在一起,用心力一起回向来帮助她。”目犍连尊者说:“我要去哪里找这么多有清净福业的人呢?”佛陀说:“这倒不难!从四月结夏安居到七月期间,许多清净的比丘专心致力于去除烦恼、增长智慧,在这段期间已探讨了真理、透彻了妙法,这些僧众就具有最清净的福德;如果能请这些人同心合力为你的母亲祝福,那么她就可以得救了。”目犍连尊者听了,内心非常欢喜,他就向每位比丘一一顶礼请求。佛陀又告诉他:“你应该为你的母亲造福,在七月十五日当天,也就是结夏那一天,举行供僧与大家结善缘;以这份清净心加上欢喜心,共同为她祝福,这就是一股很大的力量,唯有这股力量才能转她的业。”

  于是目犍连尊者在七月十五日那天,准备了丰盛的素斋,并且在每一位比丘面前准备了一盆清水,并亲自奉上让比丘们净手——因为印度人用手抓饭团吃。他用最虔诚的心来供养,这一场供养非常殊胜庄严。之后,大家的心力凝聚在一起,同心为他母亲祝福,因为每个人平时勤于修行,福德具足,这股福慧、欢喜凝聚的加持力量确实非常大。

  目犍连尊者在当天晚上初夜时分,于定中看见一位庄严的天人从远处飘飘然而来,向他顶礼,仔细一看,原来是他的母亲,她向目犍连尊者答谢说:“蒙受你的力量和孝心以及众多尊者的慈悲愿力;更承受佛陀的慈心加持,我现在要生天道了。”目犍连尊者见到此一境界,非常高兴,出定后赶快去向佛陀礼谢,也向所有的比丘顶礼。

  目犍连尊者孝心殷切,又承受着众人的慈悲、智慧及清净福业的帮助,所以他的母亲得救了。这个佛教故事,在中国被代代流传了下来。如果我们认为以自力无法帮助亡者的话,那么可以通过供养僧团也就是斋僧,请僧团来为亡者做功德回向,这样的力量会比我们自己做功德回向大的多。

  清明节祭扫是我们的传统,只要发心恳切、用心挚诚,相信亡者都可以收得到我们这份心意。需要注意的是,不要用荤腥烟酒上供,那样只会增加亡者的痛苦。佛弟子可以通过斋僧、斋戒、诵经、供灯、抄经、放生等善行来为亡者做功德回向,这应该就是清明节最“如法”的祭奠了。

  愿所有逝者都能蒙佛力加被,往生净土、永离轮回!阿弥陀佛!

 

▲ 返回顶部 ▲
上一篇:梦参老和尚:如何看待持咒与念佛的关系?
下一篇:梦参老和尚:讲《金刚经》【第三天】
《碛砂大藏经》 此处下载
《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 此处下载
梦参老和尚推荐阅读
• 印光大师:今人每务虚名,不修实行,此是学道之一大障碍
• 印光大师:修行人,勿问天报之祸福,但责己德之不诚
• 印光大师:莲宗四祖法照大师屡于粥钵中现圣境
• 印光大师:我不要信愿,只要念到一心不乱,不是也可以往生吗
• 印光大师:提起孝心,熄灭淫心
• 印祖故事:发明十念记数法 初机念佛得方便
• 印光大师:复李德明(即李炳南)居士书(民国二十四年)
• 印光大师:念经、拜忏、做水陆,何以不及念佛
• 印光大师示念佛方法
• 印光大师:此业不消,病决难好
• 印光大师:佛法真利益多被愚人所得
• 印光大师:常淹死人的地方怎样避免再淹死人
尚思学佛修行网综合推荐阅读
• 洒净有什么作用?管多长时间?
• 寸长尺短
• 学诚法师:感悟人生 一
• 内藏寺
• 葛木寺
• 香灯
• 触背关
• 宣化上人:佛和魔不同之处----佛有慈悲心,魔有嗔恨心
• 道证法师:舍不得儿女,误了她一生大事
• 认贼为子
• 陈大惠:假如动物会说话
• 定弘法师:不杀生,不吃肉,培养自己慈悲心
::法师开示 ::
• 海涛法师:不要烦恼家人造业,修行是修自己不是改变別人
• 星云大师:金刚经讲话节选
• 净界法师:发挥三宝功能
• 星云大师:忏悔竟有如此大的力量!
• 印光大师:自佛法入中国,史上就鲜有“活人殉葬”之举,可知佛法救人无数
• 印光大师:修行从心地下功夫
• 圣严法师:《心经》导读:人的三世因果观
• 印光大师:人有实德 天有奇报
• 海涛法师:六道轮回经 2
• 印光大师:肉食有毒的原因?
• 宣化上人:“六字大明咒”的感应道交是不可思议的
• 海涛法师:准提法门讲座 5
• 印光大师:劝请愍念灾黎,捐赠赈灾
• 宣化上人:人死后,烧纸钱,根本无用
• 宣化上人关于五戒的宿世因果问答
::佛学大辞典 ::
  • 密严海会
  • 金鼓
  • 有相安乐行
  • 心行不离
  • 大乘四果
  • 玉泉玉花两宗
  • 大屋德城
  • 七处说
  • 十二灯
  • 定门十六尊
  • 东海若
  • 游仙寺
  • 方便化土
  • 刘宋文帝
  • 不动使者
  • 略教
  • 理趣经
  • 三摩耶
  • 倒悬
  • 色彩
  • 脚布
  • 比睿山
  • 珂月
  • 恒住五念
  • 一断一切断
  • 随分觉
  • 慧障
  • 非时浆
  • 后夜
  • 破僧犍度
::学佛推荐 ::
• 夫妻之间幸福相处的四句话(星云大师)
• 治身
• 在网络上轻率发言果报非常可怕
• 缘分,离不开珍惜二字 (星云大师)
• 救护众生之道
• 什么是三界?三界是什么意思?
• 有家庭的人,为了修学佛法,是否应该放弃伴侣?(索达吉堪布)
• 第一福田
• 父母子女间因缘可转变(净空法师学佛问答)
• 什么是三千大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是什么意思?
• 什么是三毒?三毒是什么意思?
• 佛化家庭 一、如何建设佛化家庭

南无阿弥陀佛

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

尚思学佛修行网站内所有资料均可转载,功德无量
弘法回向文
愿以此功德回向见闻、流通、随喜、赞助者,业障消除,福慧增长,安乐自在。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尚思学佛修行网手机移动端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