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尚思学佛修行网 > 学佛讲堂 > 印光大师
点击获取更多关于“印光大师”的文章

净宗法师:印光大师精要法语讲记十五

类别:印光大师  采编:尚思学佛修行网编辑室

  二、称名仪则

  下面是具体修持的一些做法,这一些都很实际。我是在看《印光法师文钞》的时候,随看随录的,当然不全面。不过看完之后,大部分问题应该都得到解答了。因为都很好懂,我就随念随作简单解释。

  六字

  念佛宜六字,四字亦可。

  念佛应该念六字名号,念“南无阿弥陀佛”;念四个字,“阿弥陀佛”,也可以。这句话里边就有一种侧重,印光大师的意思是以念六字为主要,四字当然也是阿弥陀佛名号了,当然也可以。

  如初念则六字,念至半,或将止,则念四字。

  至少一开始要念六个字,念到一半,或者将要终止的时候,再转板念四字。还有我们要睡觉的时候,如果觉得念六个字有一点难,不容易入睡,可念四个字。

  若始终不念“南无”,便为慢易。

  “慢”就是轻慢;“易”就是看得太轻忽了。如果说你从始到终都不念“南无”两个字,就太轻慢了,作为佛子不适合。

  经中凡有称佛名处,无不皆有“南无”,何得自立章程?

  “南无”是敬礼、归命,要往生西方,必须归命阿弥陀佛。凡是经中称佛名的地方,都有“南无”两个字,怎么能够违背经教,自己另立章程,不念“南无”呢!

  三经开示称名

  关于持念佛名,净土三经当中,《无量寿经》说“一向专念”;《阿弥陀经》说“持执名号”,都说得很原则,没有具体说几个字;《观经》教示的很具体、很明了,下品上生说:

  合掌叉手,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除五十亿劫生死之罪。

  下品下生说:

  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

  称佛名是称什么?就是称“南无阿弥陀佛”。所以《观经》的念佛是六个字。

  印光大师在这里讲:六个字为稳妥。

  专一

  凡修持宜专不宜杂。

  不管学哪个法门,都宜专不宜杂。何况修净土法门乎?

  若久修大士,缘境不妨宽广,境愈宽而心愈专一。若初心末学,缘境若宽,则心识纷散,而障深慧浅,或致起诸魔事。

  如果是历劫修证的大菩萨,心量广大,犹如虚空,所缘境界越宽,心与境越能合一,心境互相增上,就会越加精纯专一。初心凡夫,心量狭小,如果对境宽广,心识就会分散,不能统一,甚至可能着魔。如海大必须水多,瓶小只能装少水,瓶小一定要装多水,肯定瓶要撑破了。

  在凡夫地修持,固当以纯一不杂为本也。身业专礼,口业专称,意业专念。

  就好像打手电筒,如果前面不加聚光镜,只能照周围三尺远的地方,因为它的光分散,不能照远;如果加一个聚光镜,一打开,就能照得很远,就因为专一。如果专修念佛,心力集中,就像把光线集中在一起一样,就有力量。

  这还是从我们这边来讲,何况阿弥陀佛的誓愿,就是以念佛来引导我们,所以我们专修念佛。

  五种正行 ——五专

  若依善导大师在《观经四帖疏》里所说的五种正行,就有“五专”:

  第一是专门读诵净土三经。

  第二是专门观察欣慕极乐依正庄严。

  第三是专门礼拜阿弥陀佛。

  第四是专门称念阿弥陀佛名号。

  第五是专门赞叹供养阿弥陀佛。

  根据这样的仪则,我们净土的行人,佛堂的布置也是专供阿弥陀佛、专拜阿弥陀佛,这样心境相应,跟法门修持方向吻合。

  下面有一句说:

  念佛仪,虽文殊、普贤、地藏、弥勒等尚不加入,况其他乎?然此等菩萨,同摄清净大海众菩萨中。

  这也是讲究专。专修念佛的仪规,像文殊、普贤、弥勒、地藏这样的大菩萨都不加在一起念,何况其他的呢?那是不是蔑视这些菩萨呢?也不是。因为这些菩萨圣人都包含在极乐世界清净大海众菩萨当中,最后总念一句“南无清净大海众菩萨”,通通都有了。

  相续

  行住坐卧,语默动静,穿衣吃饭,一切时,一切处,皆好念佛。随忙随闲,不离弥陀名号;顺境逆境,不忘往生西方。

  是说我们念佛,没有时间、地点、世缘的障碍和限制。念佛法门,百利而无一忌,没有忌讳,任何时间都可以念,任何处所都可以念。

  上卫生间,还有不干净的地方,或者身体裸露、没穿戴整齐,都可以念。只是印光大师说:在这些场合,默念比较相宜,如果出声念,与仪式不合,并不是不能念佛。

  有的人说:“我念佛成习惯了,自己在家里洗澡就开始念出来了,是不是得罪了?”

  也没得罪!

  有人说:“上卫生间,正大小解,能不能念佛?”

  可以念佛!

  贵阳有一位莲友,年纪大了,上卫生间大便,使力气,结果脑溢血,血管崩裂,在卫生间人就昏迷了。如果说卫生间不能念佛,他如果平时也没念过佛,那只有让他堕落了。好在他平时都是专修念佛的,他昏迷过去以后,一天多,醒来开口第一句就是念阿弥陀佛,就告诉人家说:刚才他已经到净土了,很庄严,很殊胜。

  在任何场合都可以念,也都应该念。本来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污秽的,我们这个世界就是秽土,不是到了清净的地方再念。只是以人情来体谅,我们会找相对干净的地方来布置佛堂,会穿戴整齐庄严,这是表达凡夫分上的恭敬,但不要因外在的形式要求,反而障碍了我们念佛。

  念佛是以相续为要,“语默动静”都可以念。

  守凡

  我们是凡夫,不要说大话,不要做那个我们做不到的事情,这是佛菩萨都不允许的。

  在凡夫地,不得以法身大士之苦行,是则是效。需知未得法忍之凡夫,心中当慕菩萨之道,其行事当依凡夫常理。

  法身大士是豁破无明、得到无生法忍的菩萨,可以舍头目脑髓,而精进苦行。这些我们虽然可以羡慕,但是不鼓励我们去做。你凡夫地,如果你这样做,将来肯定会退转,甚至会着魔发狂,所以要实实在在。我们做起事来,还是依凡夫的常规来做,你能做到哪一分算哪一分。

  未证法身,必须调停得中,方可唯益无损耳。

  还没证法身——无生法忍,在修持方面应该调理,符合我们的根机、体力等,这样才可以唯益无损,只得利益而不受损失。

  所谓“勇猛心好发,长远心难持”,一旦说修行了:“赶紧呀!努力啊!”结果就是那么三天的热头,热劲一过,底下长远不了,就受损伤了。好像吃饭,一顿吃得死饱,把肠胃胀坏了,下次不能吃了。

  修持也一样,你就要依你的根机,细水长流慢慢来;念佛也一样,一天特别勇猛,念了六万、八万,第二天就掉六千了,第三天不念了!你就实实在在,根据你的体力、精力状况,相续念佛就好。

  守愚

  念佛之人,勿自仗聪明智慧,须拋之于东洋大海外。念佛一法,最好学愚夫愚妇,老实行持为要。

  只安守我们的愚痴本分,就这样念佛就好。法然上人也说:“还愚痴,生极乐。”愚痴老实的人,念佛最容易得利益。从古到今,都是如此。因为他全靠佛,他没有自己的东西。

  守实

  修净业的人,着不得一点巧,倘或好奇厌常,必致弄巧成拙。若肯守平淡朴实家风,则极乐之生定可预断,否则,不生极乐,亦可预断矣。少实胜多虚,大巧不如拙。

  说修净土的人,你不要追求那种玄奇高妙的,因为我们念佛每天都念这一句,很平常。如果喜好新奇,不喜平常,必然最后吃亏。

  净土法门平常、平淡,淡味才是常味。喝水就是很平淡的,这个淡才是常。念这句“南无阿弥陀佛”,你说有什么味道呢?“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就是很平淡,平平淡淡。

  甘于平淡,老实念佛,决定可以判断你能往生。如果你不这样,好奇、好玄、好妙,不喜欢老实念这句佛号,那么,你不生极乐,也可以预断,不生极乐,必堕三恶道。

  “少实胜多虚,大巧不如拙”:这是指我们念佛要实在,不要求花哨,就是一句接一句地念。

  守约(功课)

  “约”就是简约、简单,不要复杂。修持功课,随机而立,愈简愈妙。

  在家人修学净土法门,功课怎么定呢?随着你的根机来定,越简单越高妙,不要诵一大堆咒、一大堆经,我们净土法门只是专念净土三经;你不识字,或者你没有时间诵长卷的《无量寿经》,你可以诵短卷的《阿弥陀经》。

  你说:“我《阿弥陀经》也不想诵,我就想念一句佛。”好!愈简单愈妙,随你的根机,适合你的情况就行。

  念佛之人,以省事为妙。若过为张罗种种行宜,或致疲劳。

  我们办任何事情,都要实实在在的,不在形式上做太多,形式上做太多,或许身心很疲劳。

  比如说我们打佛七,就很简单引导大家来念佛。绕了很多形式,师父们也累得筋疲力尽的,都是形式化,那就不必要了。这个可以作为一个原则,在任何场合大家自己来体量,只要是大家能身心协调来念佛就好。

  守宜

  念佛岂有定章,但取适宜。

  念佛并没有一定要如何,一定不能如何;根据你的环境、因缘、状况,适合你的根机就行了。

  法无定相,不可固执,亦不应泛滥。唯取得益合机为事耳。

  不能太固执死板,也不要太泛滥,一点规矩也没有。能够得利益,适合根机,这是一个大原则。

  念佛须音声高低适中,缓急合宜。若高声如赶贼之猛烈,始则心火上炎,或致吐血,以成不治之病。

  念佛声音大小、速度快慢,必须适中,也随着你的体力,如果你老是高声,就像赶贼一样,又急又猛,就会心火上炎,时间长了就会得病,甚至会吐血。

  有莲友问:“师父!都说念佛消业障,我怎么念佛心脏跳得快了?”是因为她本人气力也不足,年纪也大,定的标准太高,一天定三万声,又赶得急,赶得快,每天念就想那个数字,这样心脏就跳快了——不必这样。你不要定三万,两万也行;不定两万,一万也行,根据你的体力和时间。念佛不一定都在数字多少这方面,你稳稳当当地念。

  朗念默念,两俱有益。

  有大声念、小声念、金刚念和默念。“朗念”就是大声念出来;“默念”就是心中念,不出声;小声念就是小小声;金刚念就是自己念、自己听到,声音在口耳之间,旁边人听不到。

  这四种方法你自己调节,大声念,念累了,就小声,小声还累,就金刚念,再累就默念,默念昏沉了,就提声念,高兴了,我就唱着念,都可以。

  然朗必不能久,多主于默,则不至受伤致病耳。

  大声朗念总不能时间很长,所以多主张小小声,或心中默念不出声,这样不致于伤神伤气。

  念佛一事,当随个人的力量,随便出声、默念、大声、小声皆无不可。凡同众修持,需按大家之精神另定。

  如果一个人修持,按自己定;大众共修,比如说在寺院打佛七,你要看看大众,来的都是七老八十的,就不能安排太紧;如果是年轻人,身体健壮勇猛,信心也充足,就可以紧一点。

  个人修持,须按个人精神为定。精神用极之后,不是退堕,便是受病。量己力为,则有益无损矣。

  老法师很慈悲,说我们人的精神都有限,如果一次把精神用极了、耗尽了、耗干了,那么只有两个结果,不是受病就是退堕,退心了,下次不敢来了,一听打佛七,头皮都发紧了,不去了;什么是受病?伤气了,或者精力受损了,结果闹出病来了,这样都是过了。

  所以,应该调理,“量己力为”,量自己的力量,松紧适宜,这样才“有益无损”,只会有利益,不会有损伤。

  妄想

  我们念佛,凡夫都有妄想杂念,那么怎么对治它呢?这里提供一个印光大师的说法给大家参考:

  妄想起时,只一个不理,便不会妄上生妄。

  妄想起来了,你不要理它,你还接着念“南无阿弥陀佛”,它就消失掉了。如果你老是想:“我怎样把你对付住……”,便形成了一个对手,这样会妄上增加妄念。

  印光大师打了一个比喻:

  譬如小人撒赖,若主人不理,彼即无势可乘。若用刚法抵制,彼亦以刚法从事。若以柔法安慰,彼必谓主人怕他,又益加决烈。二者皆是损多而益少。只置之不见不闻,彼既无势可乘,只得逡巡而去。

  “小人”本来是指过去大家庭里的仆佣,现在来说,像我们各位做奶奶的带小孙子,这小孙子有时候无理取闹,你用刚法打他,越打他哭闹得越凶;你用柔法哄他,越哄他越是无理要求;弄得你没有办法。你不理他,他哭一哭,自己就不哭了,找玩具去玩去了;他闹一闹,自己去找小朋友去了。

  我们的妄想也这样,你如果用猛利的方法,强制地克服、压制它,它那个反弹的力量就更大;你如果柔软安慰,随顺它,那就会顺着妄想打滚,一路到底。那怎么办呢?你就不理它,就是一句佛号,稳稳当当地放在心中,像一个标杆一样,就这一句佛念下去,它就没有了;它再来,你还是一句佛,这个大家要自己去感受。

  你只要理它,不管是刚法,还是柔法,都是损失多、利益少。

  你就好像没看到、没听到一样,它就没办法了。所以,我们如果念佛心中起妄想杂念,你不用担心,你还是提这句“南无阿弥陀佛”。

  何况阿弥陀佛并不要求说“你一定要没有妄想杂念才救度你”,没有关系。我们知道说念佛一定往生,有妄想也“南无阿弥陀佛”,没有妄想还是“南无阿弥陀佛”,它就没有办法,不能够来祸害我们。

  耳听

  念佛要心中念得清楚,口中念得清楚,耳中听得清楚。心、口、耳这三个都很清楚。从朝至暮念,从朝至暮听。比贪多贪快而含糊不清,功效悬殊也。

  这都是大师自己的体会,我们也可以来实行。

  有的人念佛,贪多、贪快,但是他念得含糊不清,很快过了。大师说:这样,就是太草率了。你不如踏踏实实的,一句一句,心中念得清楚,口中念得清楚,耳朵听得清楚,这样很稳定。

  从伏除妄想的角度来说,摄耳谛听与随口滑过,功效相差很大。当然,阿弥陀佛没有要求说“你一定要这样才能往生”,你能有信愿、念名号,都往生的,从早到晚你只要念就好。只是我们自己念佛,希望心中比较稳定、比较安和、比较妄念不那么多,那么就有一定的方法,这是印光大师推荐的方法。我们就一句一句地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稳稳当当,一个字一个字很清楚;你不发声,在心里,也很清楚。这样很快心里就稳当下来了。

  若或犹涌妄波,即用十念计数,则全心力量,施于一声佛号,虽欲起妄,力不暇及。

  如果你这样自己念自己听,还是妄想太多了,还是没办法,那么又给你提供一个办法,就叫“十念计数”。

  十念计数就是每一句你念得清楚、听得清楚,三句、三句、四句,这样十句一个轮回,不是要扳指头算,也不是心里边念边数,“南无阿弥陀佛”,一,“南无阿弥陀佛”,二,不是这样。就是心来记,这样你的心力就集中在这句名号上。

  掐珠

  掐珠不过为防懈怠,掐之有碍,则不必掐。掐珠念佛,唯宜行住二时。若静坐养神,由手动故,神不能安,久则受病。

  行走、住立,可以用念珠,帮助提起佛号,如果有碍的话,只一句句念就可以了。静坐念佛,不必用念珠。现在有人用计数器,道理一样。

  计数

  念佛计数,是防懈堕。如无懈堕之心,不记亦可。

  计数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懈怠和退堕,如果没有这个心,你不计数也行。不过还是鼓励大家计数,计数不是为了贪多,是为了防懈怠,为了让我们念佛相续。也是稳稳当当地念,稳稳当当地记。


 

▲ 返回顶部 ▲
上一篇:印光大师:杨佩文居士得舍利记
下一篇:净宗法师:印光大师精要法语讲记十二
《碛砂大藏经》 此处下载
《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 此处下载
印光大师推荐阅读
• 海涛法师:佛陀的圆满慈心 上
• 海涛法师说故事1:上天帮忙请客
• 海涛法师:菩萨行永远也做不完
• 海涛法师:一生体弱多病,请问这是我的业障吗?
• 海涛法师:大悲咒
• 海涛法师:积极的人生
• 海涛法师:超度法会回来生病了,是你身上有鬼,你没有超度他。
• 婆罗门的诡计
• 海涛法师:爱欲是轮回痛苦的根本
• 想拜海涛法师为师做名俗家弟子,请问如何联系他?
• 海涛法师:认识观世音菩萨
• 海涛法师:今天嘴巴绝对不骗人,不骂人,说是非,讲没意义的
尚思学佛修行网综合推荐阅读
• 师会
• 年轻有福报,那不是福报!
• 阿弥陀鼓音声王陀罗尼经
• 净界法师:佛经中有关职业与财富问题的开示
• 栗驮
• 印光大师:念佛法门对于在家人最为亲切
• 龙门
• 印光大师:末法众生为什么必须修净土法门?
• 宣化上人:不可学嬉皮的作风
• 印光大师:真信的标准
• 四寮
• 印光大师:参禅与念佛,权、实、顿、渐之辨析
::法师开示 ::
• 印光大师:为什么念佛人不可祈求大彻大悟?
• 海涛法师:我的修行生活
• 星云大师:帮助我们修养身心,最重要的十个不求?
• 印光大师:常淹死人(常出事)的地方,怎样避免再出事?
• 印光大师:乩风大兴,其病在好戴高帽子
• 星云法师:释迦牟尼佛传 佛陀住世时的印度社会
• 宣化上人:忏悔就是改过自新
• 法华漫话系列之三:成佛快慢谈
• 海涛法师:为什么要做烟供,天天做吗?
• 元音老人:临终人认取本体光明而得解脱
• 宣化上人:真认自己错 莫论他人非
• 学诚法师:修行应认清三个毛病,遵循四项步骤
• 寂静法师:好命是一点一滴积累来的
• 宣化上人:为什么佛说我们这个世界是娑婆世界
• 印光大师:天灾人祸,须改恶修善,至诚恭敬常念南无观世音菩萨!
::佛学大辞典 ::
  • 马来西亚佛教总会
  • 出生
  • 普说
  • 修性不二门
  • 帝师
  • 弥沙塞部五分律
  • 香筥
  • 法身观
  • 称扬诸佛功德经
  • 榜排手
  • 自身观
  • 五分戒
  • 清凉月
  • 空门
  • 戏海狞龙摩天俊鹘
  • 十二门论宗致义记
  • 键南
  • 不体失往生
  • 三念愿力
  • 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 观音素
  • 代香
  • 光赞般若波罗蜜经
  • 华开莲现
  • 触光柔软愿
  • 杂宝藏经
  • 无孔铁槌
  • 比丘尼阿姨
  • 弥陀三部
  • 五姓
::学佛推荐 ::
• 什么是具足戒?具足戒是什么意思?
• 论建设佛化家庭(蔡吉堂)
• 治身
• 什么是十三难事、十六轻遮?
• 不听是非 不传是非
• 什么是三千大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是什么意思?
• 佛化家庭(黄念祖老居士)
• 已婚男女相处应注意的事项(星云法师)
• 什么是三法印?三法印是什么意思?
• 什么是三毒?三毒是什么意思?
• 对治欲爱之法及夫妻相处之道(惟觉法师)
• 戒闻利身

南无阿弥陀佛

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

尚思学佛修行网站内所有资料均可转载,功德无量
弘法回向文
愿以此功德回向见闻、流通、随喜、赞助者,业障消除,福慧增长,安乐自在。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尚思学佛修行网手机移动端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