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尚思学佛修行网 > 学佛讲堂 > 印光大师
点击获取更多关于“印光大师”的文章

印光大师:念佛之外,是否可兼持经咒?

类别:印光大师  采编:尚思学佛修行网编辑室

修行用功,固宜专精。然凡夫妄想纷飞,若不加经咒之助,或致悠忽懈怠。倘能如丧考妣,如救头然之痛切。则于一行三昧,实为最善。若以悠忽当之,久或懈惰放废,固不如兼持经咒为有把握。汝祈我决,我与汝说其所以,汝可自决。总之生死心切,诚敬肫挚,则专兼均可。否则专落悠忽,兼落纷繁。良以根本不真切,故致一切皆难得利益矣。(三编·卷四·开示五则 ·P976)                                                                               

专修谓身业专礼,(凡围绕及一切处身不放逸皆是。)口业专称,(凡诵经咒,能志心回向,亦可名专称。)意业专念。如是则往生西方,万不漏一。杂修谓兼修种种法门,回向往生。以心不纯一,故难得益,则百中希得一二,千中希得三四往生者。此金口诚言,千古不易之铁案也。(增广·卷一· 复永嘉某居士昆季书 ·P111)                                                        

当云净土法门,修有专圆。由众生根器不一,致诸祖立法不同。善导令人一心持名,莫修杂业者,恐中下人以业杂致心难归一,故示其专修也。永明令人万善齐修,回向净土者,恐上根人行堕一偏,致福慧不能称性圆满,故示其圆修也。(增广·卷一· 复永嘉某居士书二 ·P169)、                                        

方知净土一法,一代时教,皆不能比其力用耳。持咒诵经,以之植福慧,消罪业,则可矣。若妄意欲求神通,则所谓舍本逐末,不善用心。倘此心固结,又复理路不清,戒力不坚,菩提心不生,而人我心偏炽,则著魔发狂,尚有日在。夫欲得神通,须先得道,得道则神通自具。若不致力于道,而唯求乎通。且无论通不能得,即得则或反障道。故诸佛诸祖,皆严禁之而不许人修学焉。以世每有此种见解人,故因覙缕及之。(增广·卷一· 复永嘉某居士昆季书 ·P111)                                                    

念佛之人,各随己分。专念佛号亦好。兼诵经咒,并广修万行,亦好。但不可了无统绪,必须以念佛为主,为正行。余皆为宾,为助行。则善矣。否则如一屋散钱,皆不上串,不得受用。又如入海无指南针,无所适从矣。(三编·卷二· 复沈授人居士书 ·P548)                          

持咒一法,但可作助行。不可以念佛为兼带,以持咒作正行。但须主助分明,则助亦归主。夫持咒法门,虽亦不可思议。而凡夫往生,全在信愿真切,与弥陀宏誓大愿,感应道交,而蒙接引耳。若不知此意,则法法头头,皆不思议,随修何法,皆无不可,便成“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矣。若知自是具缚凡夫,通身业力,匪仗如来宏誓愿力,决难即生定出轮回。                                     

方知净土一法,一代时教,皆不能比其力用耳。持咒诵经,以之植福慧,消罪业,则可矣。若妄意欲求神通,则所谓舍本逐末,不善用心。倘此心固结,又复理路不清,戒力不坚,菩提心不生,而人我心偏炽,则着魔发狂,尚有日在。夫欲得神通,须先得道,得道则神通自具。若不致力于道,而唯求乎通,且无论通不能得,即得则或反障道。故诸佛诸祖,皆严禁之,而不许人修学焉。
  
只宜持咒,助修净业。勿辄作法,烦渎佛圣。倘动辄作法,若身心不恭敬,不至诚,或致起诸魔事。唯一事宜作法,而非汝等分上事。如有发心出家者,自未证道,不能观机,上叩佛慈,冥示可否,庶无匪徒败种混入之弊。而今之收徒者,唯恐其不多。明知为下流,尚急急欲收,唯恐其走脱。谁肯如此决择。贪名利,喜眷属,致令佛法一败涂地,莫之能兴也。
  
念佛之人,亦非不可持咒。但须主助分明,则助亦归主。若泛泛然无所分别,一目视之,则主亦非主矣。准提大悲,岂有优劣。心若至诚,法法皆灵。心不至诚,法法不灵。
  
往生咒梵文,学之亦甚好。但不得生分别心,谓此略文为非。一起此念,则一大藏所有咒,皆生疑心,谓为未合佛意。须知译经之人,皆非聊尔。何可以他译不同,便藐视之乎。千馀年持之得利益者,何可胜数。岂千馀年来之人,皆不知梵文乎。学固宜学,断断不可起优劣胜负之念。则利益自不可思议矣。又持咒一法,与看话头相似。看话头以无义路,故能息分别之凡情,证本具之真智。持咒以不知义理,但只至诚恳切持去。竭诚之极,自能业消智朗,障尽福崇。其利益有非思议所能及者。
                             

复张觉明女居士书九

十五一函接到,知徐老太病,已大有起色。凡临终人,神识昏乱。若服大悲水,或香灰水,大悲米水,均可神识清明。若又有人助念,决定念佛而逝。一二年来,已有三人如是者。于十七日与汝一包香灰,连皮及药方重四两,作八封信寄,想已接到。念佛一事,约现生得利益,必须要至诚恳切常念。若种善根,虽戏顽而念一句,亦于后世定有因此善根而发起修持者。故古人大建塔庙,欲一切人见之而种善根                            

此一句佛,在八识田中永久不灭。佛在世时,一老人欲投佛出家,五百圣众,观其八万劫来,毫无善根,拒而不纳。其人在祗园外号哭,佛令召来与之说法,即证道果。五百圣众,莫明其妙,问佛。佛言,此人于无量劫前,因虎逼上树,念一句南无佛,遇我得道。非汝等声闻道眼所能见也。是知肯念佛固好,不肯念,为彼说,彼听得佛号,亦种善根。听久亦有大功德

厨师常听佛号也有大功德,竟能超度其子出离恶道                                               

无锡近来念佛者甚多,一人会做素菜,凡打佛七,皆叫他做菜,彼日日听念佛声。后其子将死,即曰,我要死了,然不能到好处去,你把你的佛与我,我就到好处去了。其父云,我不念佛,那有佛。其子曰,你佛多的狠。你只要说一声,我就好去了。其人曰,那随你要多少,努多少,其子即死。自谓索不念佛,何以有佛。明白人谓,汝做莱时所住之屋,近念佛处,日日常听大家念佛,故亦有大功德。此系无心听者。若留心听,功德更大。念经则无有重文,不能句句听得明白。即留心听,亦难清楚。况无心乎。可知念佛之功德殊胜                    

又人之临终,只可念佛,不宜持咒以念佛令彼听,彼虽不能念,听见佛声,心即清净。若持咒则只有加持力,彼无由随诵。此从古以来之定例。助念于将去时为最要。岂持咒毕,方以念佛回向乎。光文钞中亦有其说。凡一切念佛不念佛人,临终俱宜念佛以助。切勿另诵别种经咒。则不能令彼心中默随也。关系非小故为补书于后。又人之临终,助往生念佛,只宜击引磬,不可击木鱼。木鱼声浊,引磬声清。阁下试于朝暮念佛时,息心谛听,自知优劣。(佛光社社刊第四期,印光与江易园居士书其一)                                      

凡修行人,必须以念佛为正行。以持咒诵经,及作种种利益事,为助行。正助合行,则如顺水扬帆。在此生死苦海,速得入于萨婆若海矣。若不生信发愿,求生西方。泛泛然念佛持咒等,皆只为来生福报而已。净土法门,彻上彻下。将堕阿鼻者,念佛尚得往生。已证等觉者,尚须回向往生西方,以期圆满佛果。                                                            

印光大师:佛说经咒甚多.谁能一一遍持。古人择其要者列为曰课.早则楞严大悲十小咒心经.念毕.则念佛若干声.回向净土。晚则弥陀经.大忏悔.蒙山.念佛回向。今丛林皆图省工夫.早则只念楞严咒心经.晚则单曰念弥陀经.蒙山.双曰念大忏悔.蒙山。汝言禅门曰诵经咒甚伙者.不知乃朝暮课诵外之附录者。在家居士.功课亦可照禅门朝暮功课做.亦可随自意立。如早晚专念弥陀经往生咒念佛.或早则专念大悲咒念佛.晚则念弥陀经往生咒念佛。或有持金刚经者亦可。然无论诵何经持何咒.皆须念佛若干声回向.方合修净业之宗旨。                                    

汝之所说.乃见异思迁.虽是好心.实为心无定主.随境所转。何经何咒.不称赞其功德殊胜。依汝知见.则看此经必废彼经.持此咒则废彼咒.以力不能兼顾.势必如此.是尚得名为明理真修之士乎。再推广言之.汝若遇参禅者赞禅而破斥净土.必至随彼参禅。及他天台.贤首.慈恩.秘密各宗.每遇一知识提倡.必至舍此修彼。不知汝是甚么根性.要做法法皆通大通家但以业深智浅.大通家做不到并将仗佛慈力带业往生一法置之度外待到临命终时.不向镬汤炉炭裹去.定向驴胎马腹裹去。                                  

即幸而不失人身.以今生尚无正智.颇有修行之痴福.以兹享彼痴福.便造恶业.一气不来.直入三途.欲得知天地父母之名尚不能.况得知净土法门乎。汝看光文钞.作么生解.须知一句阿弥陀佛.持之及极.成佛尚有余.将谓念弥陀经念佛者.便不能灭定业乎。佛法如钱.在人善用.汝有钱则何事不可为。汝能专修一法.何求不得.岂区区持此咒念此经.得此功德.不得其余功德乎。善体光言.自可一了百了.否则纵说的多.汝仍是心无定见.有何益乎。                                       

印光大师复永嘉某居士书说:“修念佛法门的人,可以兼持咒,以持咒为助行,所谓‘万善同归’。修行若不分主助,犹似‘罗汉菜’,则有碍往生矣!准提、大悲,岂有优劣?心若至诚,法法皆灵;心不至诚,法法不灵。”                                          

崔母孙夫人往生传发隐                                          

圣人诚明之道.如来真常之法.匹夫匹妇.皆堪与知与能.以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凡圣虽异.心体无殊。故曰惟圣罔念作狂.惟狂克念作圣.人皆可以为尧舜.人皆可以作佛。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由迷背故.枉受生死轮回之苦。而佛视六道众生.悉同一子.况生信发愿.虔持佛号.具行世善.兼持经咒.志诚回向.以祈往生.有不感应道交.蒙佛接引.离此娑婆.生彼极乐者乎。

 

▲ 返回顶部 ▲
上一篇:印光大师:三皈与五戒十善
下一篇:印光大师:净土法要—佛号即护身符
《碛砂大藏经》 此处下载
《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 此处下载
印光大师推荐阅读
• 印光大师:净土法要—牢狱为逼人出苦之道场
• 印光大师:幼时就应当教育少儿因果报应之事
• 《印光大师说故事》:三宝加持类
• 印光大师:近来灾祸频仍,民不聊生,皆宋儒学说之毒暴发也
• 印光大师:佛法者,一切众生即心本具之法也
• 《印光大师与周福渊女士书》学习感言
• 印光大师:且莫只以一心不乱及得念佛三昧为志事,不复以信愿净念为事
• 印光大师:念佛不可灭寿取证
• 印光大师:窒欲之最简便法
• 印光大师:欲了生死一定要注意伦常吗?
• 净土法门:印光大师对蕅益大师《弥陀要解》赞叹备至
• 印光大师:默念功德一样吗?
尚思学佛修行网综合推荐阅读
• 佛足石
• 优楼频螺迦叶
• 室利逻多
• 火涂道
• 三座说法
• 禅苑蒙求瑶林
• 海涛法师:美妙的佛法 一
• 是不是看到食物都能念变食真言?
• 印佛作法
• 高台寺
• 定弘法师:如果不再犯邪淫,这个罪业能消除吗?
• 宣化上人:人为何会有尊贵与下贱的不同?因果使然!
::法师开示 ::
• 印光大师:拿皈依证容易实际修持很难
• 圣严法师揭示超越死亡的三大原则
• 星云大师:心的牢狱束缚你我四种力量助人解脱
• 圣严法师:四十二章经讲记 第三十一章
• 印光大师:念佛解怨愈病
• 宣化上人:成就自己的极乐世界(附图)
• 净界法师:以自我为中心,那你很难跟弥陀感应道交!
• 净界法师:佛教徒与他人相处的三大妙招
• 印光大师:对治色欲的绝妙方法
• 寂静法师:因为会得新造业,呼吁大家写戒邪淫贴不要描写细节
• 印光大师:佛法原是教人了生死的,不可当哲学研究
• 宣化上人:为什么因为有脾气,一切事情就不顺利?如何修忍辱?
• 净界法师:阿弥陀佛核心五愿4-2
• 净界法师:静坐念佛五点记数法
• 慈诚罗珠堪布:身体到底是如何产生的?
::佛学大辞典 ::
  • 过去庄严劫
  • 知足天
  • 外缘死
  • 八不思议
  • 恶趣
  • 瑞琴派
  • 隔历
  • 僧伽难提
  • 一念不生全体现
  • 达磨忌
  • 真胝天
  • 戒环
  • 阿闼婆吠陀
  • 密家三藏
  • 佛门
  • 四部录
  • 人身牛
  • 共依
  • 二人出佛身血
  • 儒教
  • 五大尊配置
  • 垓
  • 九面观音
  • 北魏僧惠生使西域记
  • 偏病
  • 别解别行
  • 静胜三昧
  • 圆信
  • 孔雀明王
  • 非所断
::学佛推荐 ::
• 戒妄语
• 戒闻利身
• 婚姻危机中的反思(觉誓)
• 让孩子“定中生慧”(中国教育报)
• 家庭是道场 生活作佛事
• 持戒的利益有哪些?持戒的功德利益
• 论建设佛化家庭(蔡吉堂)
• 佛教徒一定要出家吗?
• 中国佛教四大译经家
• 佛化家庭(黄念祖老居士)
• 第一福田
• 什么是五乘教法?五乘教法是什么?

南无阿弥陀佛

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

尚思学佛修行网站内所有资料均可转载,功德无量
弘法回向文
愿以此功德回向见闻、流通、随喜、赞助者,业障消除,福慧增长,安乐自在。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尚思学佛修行网手机移动端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