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尚思学佛修行网 > 学佛讲堂 > 圣严法师
点击获取更多关于“圣严法师”的文章

圣严法师:如何去烦恼,得心安

类别:圣严法师  采编:尚思学佛修行网编辑室

现代人的寿命比古代人长,一天走的路,看的书、写的文章,一天的任何生产都比过去增加很多,不过还是觉得时间不够分配,不够使用。

现代人所用的各式各样工具也都非常便利,速度却快得让人非常紧张,不仅为自己带来许多的烦恼,也为周遭的环境及相关的人带来困扰。

现代人的空间感与古人也不一样。过去的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很不容易的事,现代人搭乘飞机,几千里路、几万里路,一下子就到了。虽然个人的伸展空间比过去宽广,生活、生存的范围也比过去大,压迫感却比过去沈重许多。

采菊东篱下却不见南山

过去的人种种田,抬头一望,远山含笑、心旷神怡,故云:‘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采几朵篱笆边的花、抬头看看南山,非常地悠闲、自在、愉快。现代人即使在家里种满了花,却少了那份对自然的认知,和从自然环境中体验到的自在与乐趣。

人类的智慧创造了文明的社会,改善了饮食的习惯,也改善了医疗的环境。但是这些科技、医疗设备所带来的便利,真的能让现代人完完全全地感受到幸福吗?

过去的灾害大都是天然的,现在的灾害则有很多是人为的。过去的气温、风和雨,跟人为无关,现在的冷、热,却都跟人为的干扰有很大的关系,象是臭氧层的破坏就是人为的。现代人对生活环境的宁静感和安全感 越来越少,很容易就觉得烦闷、困扰,随时随地都承受着压力。

现代人终日忙碌、缺乏安全感,原因何在?不是没有饭吃、没有警察,没有制度,更不是没有法令,而是失去身心的平衡。我们应该用制度、用科技来帮助我们改善环境,结果却让我们好像骑在老虎背上, 越往前走,危险越多,安全感越少。危险越多,非得冒险不可;安全感越少,非得拚命追求安全不可。越追求安全,安全的程度越低,这不是悲观,是事实。

许多人过得很不快乐、过得茫茫然,不知道为什么要活在这个世界上。这就是烦恼。如何在现代这个社会,让自己心理平衡,减少一些烦恼,生活得轻松自在?首先要‘安心’。

会失去的就安心让它失去

要如何安心?第一、要能知足常乐。知足常乐,虽是古人说的,如今还是很有用处。事实上,人需要的东西不多,想要的东西太多,因而造成自己的忙碌、紧张,给自己带来很多的压迫感。如果我们能够尽自己的力,能过什么样的生活就过什么样的生活,能够得多少就得多少。这不是说应该得到的不要,而是不应该得到的,或明明知道目前得不到的,就不要执着一定要拥有;或明明知道非要取这样的态度来生活,就会快乐一点。

知足并不等于放弃生存的权利,也不等于放弃工作的责任,更不等于放弃努力进步的机会,而是顺应自然、适应社会,因应所处的环境,那么,生活大概不会有太多无奈和痛苦。

第二,心要向内看,不要向外看。心老是向外看,就不会有安全感,因为心外没有安全的空间,也没有安全的时间,不可能有绝对安全的保障。譬如要出门时,为了交通安全,买个保险,是安全还是不安全?明明知道不安全,才需要有各种的保险,顾虑一旦遭遇意外,可以得到医疗的补偿;万一不幸死亡,家属也能得到保险金,不至于立即陷入窘境。

安住当下的心

其实,生活要踏实,唯有自求多福。自求多福就是居安思危,心中随时预备着,不安全的事会发生是正常的事。当然不发生最好,一旦发生了,也不至于手足无措。不要指望我们的环境会给我们安全,也不指望他人来保障我们。唯有自我追求内心的平安,比向外追求安全更可靠。若能时刻安住于现在的时间与空间,我们的心就更容易安定踏实。

第三,心中要有所寄托。这个寄托不是金钱、地位、名望等向外追求的东西,而是由自己内心创造出来的,如兴趣或信仰。有兴趣、信仰时,不管任何时候,心比较不会浮动,不会觉得无奈,无助。

兴趣是可以培养的,例如文学、艺术、运动等,选择自己比较契合的项目来培养。任何一种兴趣都可能被培养起来。兴趣可让自己在无聊的时候、在无助的时候,过得舒适踏实。万一真的一无所有,自己的兴趣还在。

搜集古董、邮票、硬币、银币等,虽也被称为兴趣,但这种兴趣是占有的满足。拥有的时候,觉得快乐;拥有之后,又想要更多。内心贪得无厌,永远无法满足,也不能从中获得安定的喜悦。

奉献也是一种兴趣

兴趣不一定是有形的东西,譬如利用闲暇时间当义工或志工,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洗洗衣服,打扫厕所、清理环境等。这不是向外追求,而是奉献自己来寻求内心的满足及充实。像这种助人的兴趣培养起来,对自己的安心有很大的帮助。

另外一种寄托是信仰,是思想的,尤其是宗教的信仰。不管信什么宗教都一样,有一个宗教的信仰,是我们最终、最实际的归属。有宗教信仰的人,对死亡、对危险,不会有莫名奇妙的恐惧。譬如信神的人,认为一切都是神的安排,轮到我倒霉时,任凭我如何担心也没有用。如果信佛,则认为这是因果报应,因果没有轮到我,不需要担心,因为根本没有事,如果轮到我,担心也没有用,我又何必担心?对于死亡,信神的人说很好,可回归天国;信佛的人也说很好,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因此,有宗教信仰的人,对于危险、恐惧、不安这种情绪,可以减少很多。在中国人的环境里,因为儒家背景的关系,对于宗教信仰比较淡漠一点。但是,能培养出像孔子那样伟大的思想修养,没有宗教信仰也没有关系,他本身就是一个宗教。如果尚未到达那种层次,人还是需要宗教信仰,让我们能够减少一点烦恼。  

 

▲ 返回顶部 ▲
上一篇:圣严法师:包容的尺度
下一篇:圣严法师:佛教入门(2)
《碛砂大藏经》 此处下载
《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 此处下载
圣严法师推荐阅读
• 忏法
• 石地藏
• 阿弥陀鼓音声王陀罗尼经
• 达嚫
• 举
• 自觉
• 成佛
• 山岳崇拜
• 葛藤
• 曹溪大师别传
• 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
• 祝圣寺
尚思学佛修行网综合推荐阅读
• 青心
• 海涛法师:读诵大乘经典,那个时候力量才大
• 出入息
• 大吉祥变菩萨
• 印光大师:万恶淫为首是封建迷信说教吗?
• 蔡礼旭:见人之得,如己之得;见人之失,如己之失
• 道渊
• 凡圣差别就在此地 / 弘法与护法
• 居顶
• 宣化上人:如何修福报才能修得财源滚滚
• 人生之路何去何从 第二篇 灭苦之法 6 三无漏学
• 马来西亚佛教总会
::法师开示 ::
• 宣化上人:天龙八部的故事,大鹏金翅鸟
• 海涛法师:佛法的人生 上
• 宣化上人:大悲咒(水)治病是否有效各有因缘
• 星云法师:释迦牟尼佛传 最初的迫害
• 宣化上人:这个身体并不是真正的我
• 宣化上人:不解风情
• 宣化上人:七种礼佛法
• 净界法师:有情无情同宣妙法,就产生了不退转!
• 印光大师:但能念到念极情忘时,自可开悟
• 印光大师:《感应篇》“见人之得,如己之得”等十二句
• 海涛法师:离苦得乐的方法 中
• 学诚法师:古来出家人为什么豁出命去弘法?
• 学诚法师:过堂用斋,善用其心
• 海涛法师:慈悲施食法会
• 印光大师:菩萨畏因众生畏果
::佛学大辞典 ::
  • 受用身
  • 七花八裂
  • 永明寺
  • 应化法身
  • 仰山插锹
  • 一日经
  • 多子塔
  • 喜受
  • 慧经
  • 摄益
  • 杨文会
  • 三转十二行相
  • 明旷
  • 窣睹波大吉祥菩萨
  • 如意轮菩萨念诵法
  • 得病十缘
  • 迦诺迦跋厘堕阇
  • 策发阿阇梨
  • 客头行者
  • 谛善巧
  • 北禅寺
  • 那连提黎耶舍
  • 普贤菩萨
  • 大品般若经
  • 敬爱法
  • 二十八天
  • 已今当
  • 目录
  • 三内
  • 昭觉寺
::学佛推荐 ::
• 六个维系爱情的妙诀(星云大师)
• 圣严法师:佛化婚礼应该提倡吗?
• 佛教是谁创立的?佛教是怎样创立的?
• 关于“佛化婚礼”答网友问(宗舜法师)
• 什么是十二因缘?十二因缘是什么意思?
• 什么是四禅八定?四禅八定是什么意思?
• 志同道合的婚姻才长久(净空法师学佛问答)
• 财富的处理法
• 佛教信仰与和谐家庭(觉真法师)
• 端正的真义
• 有家庭的人,为了修学佛法,是否应该放弃伴侣?(索达吉堪布)
• 离八风之患

南无阿弥陀佛

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

尚思学佛修行网站内所有资料均可转载,功德无量
弘法回向文
愿以此功德回向见闻、流通、随喜、赞助者,业障消除,福慧增长,安乐自在。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尚思学佛修行网手机移动端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