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尚思学佛修行网 > 学佛讲堂 > 净界法师
点击获取更多关于“净界法师”的文章

净界法师:你不要以为你念佛就可以往生!

类别:净界法师  采编:尚思学佛修行网编辑室

  佛教的因缘观,只有一个观念就是事出必有因,每一件事情一定有原因的,没有一件事情莫名其妙出现的。你今生会投生在什么样的家庭,你今生会从事什么样的职业,你今生你可以享受多大的福报,你的寿命有多久,你今生谁会做你的子女,都一定有道理的,没有一件事情是莫名其妙出生的,这个道理简单的只有两个字就叫业力。

  我们一个人面临两个问题,第一个外面,我们说一个凡夫,临命终的人就是内忧外患,外在有业力的牵动,我们无始劫造了很多生死业力,它不会放过你的,你只要念头一动,被它带走了,它在外面跟你招手,它说来啊,我有很多快乐的果报等你去。

  很多祖师在临终,阿弥陀佛现前之前,它是先现天的果报给你看,你临终的时候看到宫殿,看到很多快乐的资具你心动不动?你想,如果你没有真实的把人生参透,你肯定念头一动就完了,阿弥陀佛连来的机会都没有了,因为你的心跟它感应了。

  所以临命终的时候,是内忧外患,内有妄想颠倒干扰你一念往生的心。所以我们往生的心,临终的时候是很辛苦,好不容易栽培一个往生的善根,内有妄想的干扰你,外有业力的引诱你,糟了!你只要稍微一点差错,一念差池全体残,你今生的修学全部白费了,你来生再一次,但是来生不见得就比今生好。

  诸位你要知道,你今生冲不过去,来生更糟糕了,因为环境更糟了。所以你迟早要解决这个临终正念问题。临终的时候就是怎么样,就是算总帐,腊月三十算帐,你平常欠人家的钱都得还了,不只是今生喔,是过去生所修的善恶业一时都现前,平常打的妄想也现前,当然我们念的佛号也现前,所以这个真妄交攻。

   所以我们现在就是说我们每一个人都栽培了净土的善根,我们对阿弥陀佛的名号有信心,我们对净土的功德有愿力,我们提起佛号的时候,一句佛号信愿具足,但是关键是谁能够突破障碍,谁能够见到阿弥陀佛,关键在这里。诸位,你不要以为你念佛就可以往生,我再讲一次,过去的你不会放过你,你过去的生命留下的问题,难道它会放过你吗?所以你没有突破你的障碍,你怎么见到阿弥陀佛?

  你净土宗往生是心不贪恋、意不颠倒、正念分明的,我们可以不断烦恼,但是你一定要想办法,让烦恼不干扰你,要沉淀下来,这个就是调伏力,这个就是般若的智慧,如果你不能让你的业力,跟妄想沉淀下来,你就不是业力的对手。

  所以古人说,带业往生,是带种子,带业力的种子,不能带业力的现行,这句话你要听清楚。没有一个人是临终很躁动不安的时候往生的,没有一个人。所有往生的人,临终都是寂静安稳的,这是固定的相貌。如果你看到这个人临终的时候,内心很躁动不安,这个是非常不吉祥,大概不太可能往生,因为你那个生死业力的相状,都现前,轮回的相状都现前,你这个时候,哪是你一个惊慌失措的时候,养兵千日用在一朝。

  临终要往生这个人一定是,不管他遇到什么障碍,他的心一定是非常清楚明了,寂静安稳,安稳寂静,这是共同相貌,然后提起佛号,他要能够不随妄转,我们没有办法做到消业往生,所以我们业力一定会干扰我们,但是你有本事不受它干扰,如印光大师所说的,心常觉照,不随妄转,这是我们的目标。

  我们不可能修到“业尽情空”,业力不干扰你,妄想不干扰你,那你是修到业尽情空,那你不是一般人了,我们一般人能够修到不随妄转就不简单了。

  所以我们做不到祖师的正念,万里晴空,一轮明月,没有任何乌云,做不到的,这不是一生做得到的。我们可以做到虽然有乌云,但是这个乌云不能够遮盖我的光明。

  所以不管我们过去做了什么,我们现在能够做的就是说,现在过去留下了问题,我们现在必须要继承过去,但是重要就是说,你怎么去面对你的过去,能够从过去的业力跟妄想中走出来,我们现在后悔都没有用,关键是我们要解决,我们要怎么样面对未来,一个人要能够面对未来,首先你要先面对你的过去,你没有办法从过去走出来,你就没有未来可言。一个人走不出过去就失去了未来,那走出过去,那只有一个方法,般若波罗蜜,没有其它的方法,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否则你怎么说,你今生短短的几十年的修学,你凭什么能够去解决无量劫来留下的问题,我们经历过这样多的生命,每一期的生命,或多或少都留下很多的颠倒妄想,留下很多生死业力,要以经典来说,我们由生死业力所留下的颠倒妄想,如果有相状的话,尽虚空不能容受,这就是我们的过去,你怎么办,只有靠智慧来面对,你别无选择了。

  所以我们研究智慧以后,我们开始知道怎么去处理过去,当然这智慧不是我们想出来的,是佛陀的传承,经过祖师的开导。如果今天你对佛教的修学,你不是只是希望能够让你的生命离苦得乐而已,你更重要是解决生死问题的时候,你就要注意临终的正念,你要注意临终的正念,你就要去注意,你怎么面对你的过去,所留下的业力跟妄想,因为临终的时候肯定是内外夹攻,外有业力的干扰,内有妄想的障碍。

  这就是我们必须要学习佛法的主要因素,我们怎么面对我们的过去所留下的障碍。好,这个就是,我们已经花了很多时间,来告诉大家,怎么去培养临终的正念。当然刚开始你要先有个目标,我们要从过去跳脱出来,你先有个引导,你前面要先有个方向,你要先发愿,不管你做得到做不到,先要有一个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愿力。

  你没有目标,你就很容易被过去牵动。所以发愿是第一个,引导力。第二个安住力,你要不随妄转,你心中一定要有个房子住,你要先安住下来,调伏跟安住是分不开的,你没有站稳脚跟,你打不出好的少林寺的招式出来,不可能。

  这就是安住力,然后再调伏力,这三种力量就是我们,其实我们前面讲到发心篇、正见篇,就是告诉大家,如何在无量的妄想当中,打下三个木桩,就是引导力、安住力、调伏力,你三种功德力具足了,那剩下就是你的生活历炼了,慢慢让它增长广大。

  但是起码我们刚开始,先把这样的雏型建立下去,先把这样的一个概念先建立下去。所以理观,它可能是一个薄弱的概念而已,没有错,但是你这个薄弱的概念,经过你修行篇的后面的行门的历炼,它就慢慢的增长广大,它要事修。

  所以理观要有事修来磨炼,但是如果你连理观的雏型都建立不起来,你事修你就是在修福报,因为你没有心地法门,你就是完全在修习善业了,那就糟糕了。所以理观的时候,是一种概念的修学,是一种思想的建立,但是到了理观以后我们开始,下一堂课讲到历炼的事修。好,这就是我们讲到,前面两科的主要的因素。

 

▲ 返回顶部 ▲
上一篇:净界法师:什么是我们所皈依的三宝?
下一篇:净界法师:外在的世界是由我们内心的世界创造出来
《碛砂大藏经》 此处下载
《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 此处下载
净界法师推荐阅读
• 宣化上人:成佛的一条光明道路
• 宣化上人训服野驴
• 宣化上人:学佛法的人,一定要发愿
• 宣化上人:金刚棒喝 十七
• 宣化上人:为何没有女佛?
• 宣化上人指点潘居士如何求子满愿
• 宣化上人:第五卷 妙法莲华经 药草喻品
• 宣化上人:修道就是修能将一念心制之一处
• 宣化上人:千手千眼(十九)
• 宣化上人:六根是贼,也是护法
• 宣化上人:如果有事事依赖师父这种心理就永远得不到解脱
• 宣化上人:饮食神、草木神
尚思学佛修行网综合推荐阅读
• 海涛法师:法句经的故事
• 印祖故事:不随人转修净土 辞别恩师赴红螺
• 海涛法师:广释菩提心论 下
• 慧律法师:忏悔转业报发愿生西方
• 蔡礼旭:真诚流露所有接触到的人都会感动
• 中观
• 地藏菩萨久远劫前是婆罗门女是巧合吗
• 照寂
• 如何如理如法的教育好孩子?
• 证严法师人间菩提之:奉行经典之道
• 墓
• 宣化上人:饮食也有神
::法师开示 ::
• 净土法门:念佛印光大师的方法最适合现代人
• 印光大师:为何众生心性与佛全同,而居心行事与佛全异
• 宣化上人:你要向你内心看,看看你内心的佛性在不在?
• 学诚法师:出家功德与优秀出家人的必备素质
• 印光大师:富贵人家子弟多不成器的原因
• 学诚法师:我福报不够 该如何修福报?
• 印光法师:重报轻偿,玄奘法师临终亦有痛苦,况博地凡夫乎?
• 净界法师:破戒后透过忏悔,真的能够恢复清净吗?
• 宣化上人:入定和睡觉有什么不同?
• 宣化上人:一本难念的经
• 宣化上人:楞严咒的妙用
• 海涛法师:规划百年,只是一世,不如一粒米
• 宣化上人感化妇人孝公婆
• 宣化上人:真正诵持陀罗尼
• [证严法师]救世救心八大人觉经:总结全文
::佛学大辞典 ::
  • 冥寂
  • 娑多吉里
  • 境本定身
  • 隆兴寺
  • 上堂
  • 慧方
  • 具足
  • 宗家
  • 庵主溪深杓柄长
  • 佛光山寺
  • 两足尊
  • 唐武宗
  • 鹅王
  • 十进九退
  • 结生
  • 赖耶三位
  • 一切普门身
  • 优钵罗地狱
  • 舍父逃逝
  • 宏智派
  • 会通
  • 春屋妙葩
  • 堂头
  • 景岑
  • 拂子
  • 运庆
  • 契斌
  • 简择
  • 三摩呾吒国
  • 苏悉地羯罗五庄严法
::学佛推荐 ::
• 什么是十戒?十戒是什么意思?
• 在婚姻中修行(海涛法师弘法讲义)
• 利益和快乐
• 什么是四念处?四念处是什么意思?
• 在网络上轻率发言果报非常可怕
• 什么是地藏菩萨?地藏菩萨是什么?
• 什么是十二因缘?十二因缘是什么意思?
• 利己利人
• 获好名声之道
• 什么是四大部洲?四大部洲是什么意思?
• 修持之道
• 佛化婚姻将引导人们趣入佛法(凯朝)

南无阿弥陀佛

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

尚思学佛修行网站内所有资料均可转载,功德无量
弘法回向文
愿以此功德回向见闻、流通、随喜、赞助者,业障消除,福慧增长,安乐自在。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尚思学佛修行网手机移动端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