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尚思学佛修行网 > > 学佛大词典
点击获取更多关于“学佛大词典”的文章

吠陀

类别:学佛大词典  采编:尚思学佛修行网编辑室
梵名Veda ,巴利名同。又作吠驮、韦陀、围陀、毗陀、薜陀、鞞陀、比陀、皮陀。意译智、明、明智、明解、分。又称围陀论、毗陀论经、薜陀咒、智论、明论。古印度婆罗门教根本圣典之总称。原义为知识,即婆罗门教基本文献之神圣知识宝库。为与祭祀仪式有密切关联之宗教文献。关于其成书年代,有诸异说,一般推断,应始于雅利安人自西北入侵,定居印度河流域之五河地方(梵Pan~jab ,即今旁遮普),完成于其后移居恒河流域时。原有三种,即梨俱吠陀(梵R!g -veda )、沙摩吠陀(梵Sa^ma -veda )、夜柔吠陀(梵Yajur -veda ),此三者称为三明、三吠陀、三韦陀论、三部旧典。加上阿闼婆吠陀(梵Atharva -veda ),即成四吠陀。

 四吠陀中:(一)梨俱吠陀,又作荷力吠陀、颉力薜陀、一力毗陀、信力毗陀。意译赞诵明论、作明实说。即有关赞歌(梵r!c )之吠陀。太古之时,雅利安人移居印度五河地方,崇拜自然神,集辑其赞歌,为梨俱吠陀,乃四吠陀之根本,其后成为劝请僧(梵hotr! )之祭典书。此吠陀为世界最古之圣典,约成于西元前一千四百年至前一千年。凡十卷,赞歌共一○一七篇(加补遗歌十一篇则为一○二八篇),一○五八○首颂。(二)沙摩吠陀,又作娑摩薜陀、三磨吠陀。意译平、等、歌咏明论、作明美言、礼仪美言智论。即有关歌咏及旋律(梵sa^man )之吠陀。系苏摩祭等祭祀中,歌咏僧(梵udga^tr! )所唱赞歌及其歌曲之集成,乃祭祀用之圣典。凡二卷,一八一○颂(除去重复者则为一五四九颂)。多抄自梨俱吠陀书中,新颂仅七十八。(三)夜柔吠陀,又作冶受吠陀、耶树薜陀、耶受毗陀、夜殊鞞陀。意译祠、祭祠、作明供施、祭祀智论、祭祀明论。即有关祭祠之吠陀。系行祭僧(梵adhvaryu ,司供牺行祭)所唱之咒文及其注释之集成,编纂于梨俱吠陀之后。所传有二:(1)黑夜柔吠陀(梵Kr!s!n!a -yajur-veda ),此乃合糅吠陀之本文(赞歌、祭祀、咒词等)及梵书(吠陀之注书)所成。凡四种(或五种、七种、八种)十三卷。(2)白夜柔吠陀(梵S/ukla -yajur-veda ),乃分离本文与梵书,整理黑夜柔,并汇集咒文之解说而成。(四)阿闼婆吠陀,又作阿健薜陀、阿他毗陀、阿陀婆毗陀、阿为闼婆。意译咒、术、咒

术、禳灾、作明护有、异能护方智论、禳灾明论。为招福、咒咀禳灾等咒词之集成。其中,招福之咒词由祭火僧(梵atharvan )司之,咒咀禳灾之咒词由央耆罗僧(梵an%giras )司之。凡二十卷,七三一篇,六千首颂。内有一千二百颂系由梨俱吠陀中抄出者。

 四吠陀各有副吠陀(梵upa -veda ),如梨俱吠陀之副吠陀为阿轮论(梵A^yar -veda ),意译寿命论,即医书。沙摩吠陀之副吠陀为揵闼婆论(梵Ga^ndharva -veda ),即音乐论。夜柔吠陀之副吠陀为陀菟论(梵Dhanu -veda ),即射法论。阿闼婆吠陀之副吠陀为武器论(梵S/astra -s/a^stra ),即军学。

 四吠陀之内容,广泛而言,包括四吠陀本集(梵Sam!hita^ )、梵书(梵Bra^hman!a ,狭义之梵书)、森林书(梵A^ran!yaka )、奥义书(梵Upanis!ad )等。其后梵书、奥义书等多被独立研究。本集系集录赞歌、咒句、祭词等。梵书(狭义)分仪轨、释义二部。仪轨规定祭祀之顺序方法、赞歌之用途;释义则解说赞歌之意义、语源,及祭祀之起源与意义。森林书及奥义书(又称吠檀多)旨在考察人生之意义。又广义之梵书,包括梵书(狭义)、森林书、奥义书等三部。故就吠陀而言,狭义之吠陀单指本集,广义则指本集与梵书(广义)。由于传承与解释相异,后世遂有诸学派与异本之产生,构成复杂之文献组织。今所传之吠陀文献,虽仅为既存之小部分,然已堪称浩瀚博大。

 吠陀为天启文学(梵s/ruti ),相传系太古诸大仙依神之启示所诵出,为毗耶娑仙人(梵Vya^sa ,意译广博)所整理编成。‘吠陀’本身即意味‘天启之神智’,故与梵书同称为天启,以此区别于经(梵su^tra )等由人类知识、智慧所作之传承。后世弥曼蹉派(梵Mi^ma^m!sa^ )、吠檀多派(梵Veda^nta )等倡导吠陀之先天常住、绝对真实,主张‘声常住论’,即承袭天启之说。此天启圣典发展到后代,又产生不少辅助典籍,此即吠陀六支分(梵Veda^n%ga )。此支分与摩诃婆罗多(梵Maha^bha^rata )、罗摩耶那(梵Ra^ma^yana )二大叙事诗,及摩奴法典(梵Ma^nava DharmaS/a^stra )等,相传皆为圣贤所著述,故称为圣传文学(梵Smr!ti )。内容包含语音学(梵S/iks!a^ )、韵律学(梵Chandas )、文法学(梵Vya^karan!a )、语源学(梵Nirukta )、天文历学(梵Jyotis!a )、祭仪纲要学(梵Kalpa -su^tra )等。其中祭仪纲要学,为了解吠陀不可欠缺之典籍。

 吠陀所用之语言称吠陀语(梵Vedic Sanskrit ),因时代不同,而有新古各层之分。以韵文(赞歌)与散文(叙述)观之,在文体及语法上均有显著之差异。至于奥义书,则几近古典梵文。吠陀乃集古印度文化之精髓,为正统婆罗门教思想之渊源,其特色为神话、宗教、哲学三者混融不分。观其内容,含哲学与宗教思想者为智品(梵jn~a^naka^n!d!a ),含祭祀部门者为业品(梵karmaka^n!d!a );前者即奥义书,后者相当于梵书。又吠陀之哲学思想系以梨俱吠陀创造赞歌之宇宙论为始,开展为丰富之多神教神话教理,终至达到奥义书‘梵我一如’之根本原理,即‘不二一元论’哲学。

 近世关于吠陀之研究颇受重视,对其神格及神话研究方面,产生出宗教学与比较神话学等。又吠陀语之研究结果,对比较语言学贡献甚大。现有吠陀之原典出版,及英、德语译本。[毗耶娑问经卷上、大宝积经卷一二○广博仙人会、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卷十、大乘密严经卷上、十诵律卷三十八、有部苾刍尼毗奈耶卷一、大毗婆沙论卷十四、大智度论卷二、百论疏卷上之下、四分律疏饰宗义记卷十本、大唐西域记卷二、南海寄归内法传卷四、印度三大圣典第一篇(糜文开)、印度哲学史略第一章(汤用彤)、印度哲学史纲第一篇第一章(黄忏华)](参阅‘四吠陀’1695、‘奥义书’5439)

▲ 返回顶部 ▲
上一篇:利益
下一篇:吴忠信
《碛砂大藏经》 此处下载
《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 此处下载
学佛大词典推荐阅读
• 四马
• 城隍
• 未来
• 重重无尽
• 土观呼图克图
• 迷
• 句义
• 五种不退
• 寄显
• 平等
• 大方广曼殊室利经
• 玉环
尚思学佛修行网综合推荐阅读
• 廓然无圣
• 印光大师:为什么说念佛一法取舍皆是?
• 林大赓
• 唯有弥陀信仰才是佛教的信仰吗?
• 印光大师:莲宗四祖,法照大师,亲见文殊,示以念佛
• 蔡礼旭:在独处的时候更加的谨慎,这样才能提升自己的修养
• 蔡礼旭:真诚沟通是必修科目
• 大阿阇梨
• 佉吒网迦
• 释教正谬
• 净界法师:第一先审查你是不是真实的发菩提心!
• 胡小林:你知道念一声“阿弥陀佛”您获得了什么
::法师开示 ::
• 海涛法师:生老病死,从贪欲来
• 印光大师:世俗迷情,皆以肉食为敬。诫神勿享肉食
• 印光大师:净土法要—净行人之警鉴
• 仁焕法师:一个预知时至安详自在往生人的殊胜场面
• 学诚法师:在诵经或礼经时突会涌出的无名烦恼,该如何灭去
• 净界法师:佛法的修学,要先修心再修相
• 学诚法师:出轮回后是什么
• 印光大师:何为密宗?密宗的要旨是什么?
• 学诚法师:人活着为什么会苦
• 法华漫话系列:《妙法莲华经》白话持验记
• 印光大师:念佛之人,必须劝家中眷属,同生信心,同常念佛
• 净界法师:我们今天为什么流转三界呢?
• 元音老人:我们只要这样念佛,就能生到西方
• 印光大师:阿弥陀佛百颂
• 净界法师:外在的世界是由我们内心的世界创造出来
::佛学大辞典 ::
  • 三圣金鳞
  • 圆觉三观
  • 道树经
  • 珠利耶国
  • 如玺
  • 三草二木
  • 四种怛特罗
  • 摩竭鱼
  • 眼药
  • 不获
  • 念力
  • 色身
  • 三无常
  • 四种方向
  • 四大明王
  • 蕴处界
  • 乘戒
  • 佛护
  • 非喻
  • 东林寺
  • 咒愿师
  • 佛祖宗派世谱
  • 这个
  • 浴池
  • 巴湿伐那陀
  • 童行
  • 香神
  • 王恩洋
  • 十二头陀行
  • 颇罗堕
::学佛推荐 ::
• 离八风之患
• 什么是居家八法?居家八法是什么意思?
• 佛说居家八法(《杂阿含经》卷四三)
• 建设佛化家庭始于举行佛化的婚礼(圣严法师)
• 什么是十三难事、十六轻遮?
• 什么是缘起论?缘起论是什么意思?
• 治身
• 佛教的四恶语与四善语
• 戒杀得安隐
• 在家居士如何修行?
• 什么是具足戒?具足戒是什么意思?
• 什么是文殊菩萨?文殊菩萨是什么?

南无阿弥陀佛

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

尚思学佛修行网站内所有资料均可转载,功德无量
弘法回向文
愿以此功德回向见闻、流通、随喜、赞助者,业障消除,福慧增长,安乐自在。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尚思学佛修行网手机移动端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