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尚思学佛修行网 > > 学佛大词典
点击获取更多关于“学佛大词典”的文章

四无碍解

类别:学佛大词典  采编:尚思学佛修行网编辑室
梵语catasrah! pratisam!vidah!。略作四无碍、四解、四辩。即指四种自由自在而无所滞碍之理解能力(即智解)及言语表达能力(即辩才)。均以智慧为本质,故称为四无碍智;就理解能力言之,称为四无碍解;就言语表达能力言之,称为四无碍辩。又此为化度众生之法,故亦称四化法。

 据俱舍论卷二十七载,即:(一)法无碍解(梵dharma -pratisam!vid ),又作法无碍智、法无碍辩、法解、法无碍、法辩。谓善能诠表,领悟法之名句、文章,并能决断无碍。(二)义无碍解(梵artha -pratisam!vid ),又作义无碍智、义无碍辩、义解、义无碍、义辩。谓精通于法所诠表之义理,并能决断无碍。(三)词无碍解(梵nirukti pratisam!vid ),又作词无碍智、词无碍辩、辞无碍智、辞无碍辩、词解、词无碍、辞无碍、词辩、辞辩。谓精通各种地方方言而能无碍自在。(四)辩无碍解(梵pratibha^na -pratisam!vid ),又作辩无碍智、辩无碍辩、乐说无碍解、乐说无碍智、乐说无碍辩、应辩。谓随顺正理而宣扬无碍;或亦称乐说,系为随顺对方之愿求而乐于为之巧说,故称乐说。

 据大毗婆沙论卷一八○载,法、义、词、辩四无碍解,依次以修习数论、佛语、声论、因论为加行;或法、词二无碍解习外论,义、辩二无碍解习内论为加行。又于四无碍解之次第,举出多说。如主张先起词无碍解,次起法无碍解,再次起义无碍解,最后起辩无碍解;以先了达世俗之言词,次了知词所依之名、句等,其次了知名句所依之义趣,方得于理无碍应机说法。此外,成唯识论卷九认为四无碍解中,初地以上之菩萨仅得其中一部分,第九地得其四,至佛果时,始圆满完成。[增一阿含经卷二十一、南本大般涅槃经卷十五、品类足论卷五、大智度论卷二十五、卷五十、成实论卷十六、瑜伽师地论卷四十五、法华经玄赞卷三、华严经探玄记卷十四]

▲ 返回顶部 ▲
上一篇:四无量
下一篇:四童子三昧经
《碛砂大藏经》 此处下载
《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 此处下载
学佛大词典推荐阅读
• 禅门九山
• 八大明王
• 唯蕴无我心
• 声闻藏
• 息妄修心宗
• 事造
• 悟入
• 宝树观
• 律行
• 随烦恼
• 佛法大明录
• 心药
尚思学佛修行网综合推荐阅读
• 传灯玉英集
• 寂默外道
• 圣严法师:做人与做事
• 泡影
• 印光大师:怎样治疗恐惧症?
• 蔡礼旭:如何做一个真正如法的好人19
• 如何理解佛来斩佛,魔来斩魔?
• 中观心论注思择焰
• 圣严法师:有情绪的人生才活得过瘾?
• 闲话财富
• 女的可以讲经说法吗?
• 蔡礼旭:《弟子规》是德行的根基,要在生活中落实
::法师开示 ::
• 元音老人:见性与著相之别
• 宣化上人:寻声救苦念观音
• 印光大师:放生不可乱放
• 星云法师:子女投胎绝非偶然,今生是来报恩还是报怨
• 圣严法师:认识自己才能有所成长
• 宣化上人:以利益世人为己任
• 海涛法师:别浪费生命在没意义的事情上
• 仁焕法师:愿做平安人
• 星云法师:闻过则喜
• 星云大师台湾地震祈愿文:活着就有希望
• 印光大师:我人一念心性,非断非常
• 净界法师:即使没有往生,你所念的佛也没有空过
• 元音老人:恒河大手印六讲
• 高僧大德、法师、盛赞药师法门 !
• 印光大师:凡念佛人,但宜至诚恳切,一心正念。绝不妄想见佛见境界之事
::佛学大辞典 ::
  • 洞山三路
  • 君名
  • 布袍
  • 夜叉
  • 随类不定
  • 四达
  • 宗师
  • 真行
  • 三举
  • 三摩呬多
  • 无痴
  • 普林西浦
  • 从仪师
  • 堂
  • 薄地
  • 墨禅
  • 机性
  • 萨罗缚奢
  • 无余涅槃
  • 偏圆
  • 伊沙驮罗山
  • 法眷
  • 夏首
  • 三跋罗陀耶怛特罗
  • 镰仓大佛
  • 六生喻
  • 沙布隆
  • 圆珠
  • 互用罪
  • 龙树菩萨传
::学佛推荐 ::
• 口业如山 圣没一言
• 六个维系爱情的妙诀(星云大师)
• 利己利人
• 佛教徒一定要出家吗?
• 不听是非 不传是非
• 净空法师:真学佛者,三年之内,你的家庭是佛化家庭。
• 什么是僧俗四众?僧俗四众是什么意思?
• 缘分,离不开珍惜二字 (星云大师)
• 进德之道
• 什么是发菩提心?发菩提心是什么意思?
• 离八风之患
• 财富的处理法

南无阿弥陀佛

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

尚思学佛修行网站内所有资料均可转载,功德无量
弘法回向文
愿以此功德回向见闻、流通、随喜、赞助者,业障消除,福慧增长,安乐自在。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尚思学佛修行网手机移动端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