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尚思学佛修行网 > > 学佛大词典
点击获取更多关于“学佛大词典”的文章

三业

类别:学佛大词典  采编:尚思学佛修行网编辑室
梵语tri^ni-karma^n!i。(一)身口意三业。(一)身业,指身所作及无作之业,有善有恶,若杀生、不与取、欲邪行等为身恶业;若不杀、不盗、不淫,即为身善业。(二)口业,又作语业,指口所作及无作之业,有善有恶,若妄语、离间语、恶语、绮语等为口恶业;若不妄语、不两舌、不恶语、不绮语则为口善业。(三)意业,指意所起之业,有善有恶,若贪欲、嗔恚、邪见等为意恶业;若不贪、不嗔、不邪见则为意善业。此外,另有非善非恶、无感果之力的无记之身口意三业。[别译杂阿含经卷五、大毗婆沙论卷一一三、集异门足论卷六、大乘法苑义林章卷三末](参阅‘业道’ 5502)

 (二)就善、恶、无记等三性分业为善业、不善业、无记业。(一)善业(梵kus/ala -karma ),指以无贪、无嗔、无痴等为因缘之业。(二)恶业(梵akus/ala -karma ),又作不善业,指以贪、嗔、痴等为因缘之业。(三)无记业(梵avya^kr!ta -karma ),非以无贪、无嗔、无痴等,亦非以贪、嗔、痴等为因缘之业。[俱舍论卷十五、瑜伽师地论卷九、品类足论卷五、发智论卷十一](参阅‘三性’563)

 (三)又作三受业、三受报业。就苦、乐、舍三受,分业为顺乐受业、顺苦受业、顺不苦不乐受业。(一)顺乐受业(梵sukha -vedani^ya-karma ),又作乐报业,指福业及顺第三静虑而受之善业。(二)顺苦受业(梵duh!kha -vedani^ya-karma ),又作苦报业,指非福业。(三)顺不苦不乐受业(梵aduh!kha^sukha -vedani^ya-karma ),又作不苦不乐报业,指能感一切处阿赖耶识之异熟业及第四静虑以上之善业。[俱舍论卷十五、瑜伽师地论卷九、品类足论卷五]

 (四)又作三时业、三报业。就现、次、后等三生之报,分业为顺现法受业、顺次生受业、顺后次受业。又作现报业、生报业、后报业。(一)顺现法受业(梵dr!s!t!a -dharma-vedani^ya-karma ),即此生所造,于此生成熟之业。(二)顺次生受业(梵upapadya -vedani^ya-karma ),即此生所造,于第二生成熟之业。(三)顺后次受业(梵apara -parya^ya-vedani^ya-karma ),即此生所造,于第三生以后次第成熟之业。[俱舍论卷十五、瑜伽师地论卷九十]

 (五)就界之上下及所感果之爱与非爱之别,分业为福业、非福业、不动业。(一)福业(梵pun!ya -karma ),招感欲界善果之业;此业能招可爱之果以益有情。(二)非福业(梵apun!ya -karma ),又作罪业。招感欲界恶果之业;此业能招非可爱之果以损有情。(三)不动业(梵anin~jya -karma ),招感色界及无色界善果之业。又色界、无色界之业,以定力之故,初禅之业必感初禅之果,二禅之业必感二禅之果;其业与果皆不动转,故称不动业。反之,欲界之业则能为他缘所动转,故称动业。[正法念处经卷五十五、俱舍论卷十五、顺正理论卷四十]

 (六)就施、戒、修,分业为施类福业事(梵da^na -maya-pun!ya-kriya^-vastu^ni )、戒类福业事(梵si^la -maya-pun!ya-kriya^-vastu^ni )、修类福业事(梵bha^vana^ -maya-pun!ya-kriya^-vastu^ni )。又作三福业事(梵tri^n!i pun!ya -kriya^-vastu^ni )、三类福业事、三性福业事。略称三福业。瑜伽师地论卷九(大三○·三一九下):‘施性业者,谓若因缘,若等起,若依处,若自性。彼因缘者,谓以无贪、无嗔、无痴为因缘。彼等起者,谓无贪、无嗔、无痴俱行,能舍所施物,能起身语业思。彼依处者,谓以所施物及受者为依处。彼自性者,谓思所起,能舍所施物身业语业。如施性业,如是戒性业、修性业,随其所应应知。此中,戒性业因缘、等起如前,自性者,谓律仪所摄身语业等。依处者,谓有情、非有情数物。修性因缘者,谓三摩地因缘,即无贪、无嗔、无痴。等起者,谓彼俱行引发定思。自性者,谓三摩地。依处者,谓十方无苦无乐等有情界。’[中阿含卷十一牛粪喻经、增一阿含经卷十二、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三]

 (七)就律仪、不律仪、非律仪非不律仪等三种之别,而分业为律仪所摄业、不律仪所摄业、非律仪非不律仪所摄业。(一)律仪所摄业,又作律仪业。有三种:别解脱律仪所摄之业、静虑等至果断律仪所摄之业、无漏律仪所摄之业。(二)不律仪所摄业,又作不律仪业。瑜伽师地论卷九列举十二种不律仪类所摄之业,即:屠羊、贩鸡、贩猪、捕鸟、罝兔、盗贼、魁脍、守狱、谗刺、断狱、缚象、咒龙。(三)非律仪非不律仪所摄业,又作非律仪非不律仪业。除上述之律仪业及不律仪类业外,其余一切善、不善、无记业均是。[发智论卷十二、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卷八](参阅‘非律仪非不律仪’ 3709)

 (八)就三世,分业为过去业、未来业、现在业。(一)过去业,谓住于习气之位,或已与果,或未与果之业。(二)未来业,谓未生未灭之业。(三)现在业,谓已造已思而未谢灭之业。[发智论卷十一、俱舍论卷十七、瑜伽师地论卷九]

 (九)就三界之所系,分业为欲界系业、色界系业、无色界系业。(一)欲界系业,谓能招感欲界之异熟而堕于欲界之业。(二)色界系业,谓能招感色界之异熟而堕于色界之业。(三)无色界系业,谓能招感无色界之异熟而堕于无色界之业。[发智论卷十一、瑜伽师地论卷九、大毗婆沙论卷一一五]

 (十)就学、无学、非学非无学等三种之别,分业为学业、无学业、非学非无学业。(一) 学业(梵s/aiks!a -karma ),异生、非异生之学相续中之所有善业。(二)无学业(梵as/aiks!a -karma ),无学相续中之所有善业。(三)非学非无学业(梵naivas/aiks!a -na^s/aiks!a-karma ),除前二种外,其余相续中之所有善、不善、无记业均是。

 (十一)就断与非断之别,分业为见所断业、修所断业、无断业。(一)见所断业(梵dars/ana -heya-karma ),即招感恶趣之不善等之业。(二)修所断业(梵bha^vana^ -heya-karma ),即招感善趣之善、不善、无记业。(三)无断业(梵aheya -karma ),即世、出世之诸无漏业。[瑜伽师地论卷九、品类足论卷五、大毗婆沙论卷一一五]

 (十二)就身语意三业之染污情形而分业为曲业、秽业、浊业。据俱舍论卷十五载,即: (一)曲业,依谄而生之身语意三业。(二)秽业,依嗔而生之身语意三业。(三)浊业,依贪而生之身语意三业。然瑜伽师地论卷九另有异说。[发智论卷十一、大毗婆沙论卷一一七、大乘义章卷七]

 (十三)就应作、不应作、非应作非不应作等三种之别,分业为应作业(梵yoga -vihita-karma )、不应作业(梵ayoga -vihita-karma )、非应作非不应作业(梵nayoga -vihita-na^yoga-vihita-karma )。俱舍论卷十七(大二九·九二上):‘有说,染业名不应作,以从非理作意所生。有余师言,诸坏轨则身语意业亦不应作,谓诸所有应如是行,应如是住,应如是说,应如是着衣,应如是食等;若不如是,名不应作。由彼不合世俗礼仪,与此相翻,名应作业。有说,善业名为应作,以从如理作意所生。有余师言,诸合轨则身语意业亦名应作,俱违前二,名为第三,随其所应,二说差别。’[顺正理论卷四十三]

 (十四)就喜、忧、舍三受,分业为顺喜受业(梵saumanasya -vedani^ya-karma )、顺忧受业(梵daurmanasya -vedani^ya-karma )、顺舍受业(梵upeks!a^ -vedani^ya-karma )。[俱舍论卷三、俱舍论光记卷三]

▲ 返回顶部 ▲
上一篇:三极少
下一篇:三业四威仪
《碛砂大藏经》 此处下载
《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 此处下载
学佛大词典推荐阅读
• 云林院
• 仓田百三
• 但空
• 痴水
• 中间静虑
• 喜
• 安定
• 枳橘易土集
• 广胜寺
• 百一羯磨
• 开门节
• 事师法五十颂
尚思学佛修行网综合推荐阅读
•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四梯次)24
• 修罗战
• 十三佛
• 元音老人:见地就是因地,成就任何事情,第一要信心充足!
• 多罗叶记
• 清净平等觉
• 印光大师:光谈理论不实践能往生极乐吗?
• 蔡礼旭:随时影响身边的人
• 妙执金刚
• 现量相违过
• 印光法师答念佛600问【10】
• 佛陀法语 三月
::法师开示 ::
• 圣严法师:找不到太太
• 慈诚罗珠堪布:别让内在的硬盘感染病毒
• 海涛法师:非常孝顺父母,你就会身体健康、有钱、快乐
• 印光法师文钞嘉言录之八【4】
• 海涛法师:佛说持戒经
• 宣化上人:万佛城是怎么样的道场?
• 寂静法师:快速成长三要素
• 宣化上人:一定要真真明白佛法的真意
• 印祖故事:总统表彰颁匾额,虚空楼阁不介怀
• 静坐时候身体为什么会动摇?
• 宣化上人:我没有看见好佛法如好财那么用功的人
• 元音老人:《楞严要解》(十四)
• 星云大师破解现代人十大死亡原因
• 印光大师:破淫欲九想观
• 倡印宣化上人加持卡 附图
::佛学大辞典 ::
  • 地藏十益
  • 宝贤
  • 且
  • 渐次止观
  • 众生世间
  • 看话念佛
  • 伏钵
  • 二元神教
  • 宏智三种功勋
  • 五药
  • 婆哆
  • 佛记
  • 东因发心
  • 机用
  • 鸳班
  • 随意闻法愿
  • 吠陀教
  • 二种数
  • 易行乘
  • 加行得
  • 大乘
  • 竺法义
  • 斋七
  • 多福寺
  • 五坛法
  • 没弦琴
  • 五阴炽盛苦
  • 杨惠之
  • 峨山韶硕
  • 少善根
::学佛推荐 ::
• 作为教师教导学生起了瞋心这对弟子的修行是不是有障碍?(净空法师学佛问答)
• 口业清净
• 提倡在家学佛
• 如何追求真富贵(惟觉老和尚)
• 什么是和尚?
• 什么是戒、定、慧三学?戒、定、慧是什么意思?
• 婚姻危机中的反思(觉誓)
• 什么是地藏菩萨?地藏菩萨是什么?
• 什么是三毒?三毒是什么意思?
• 佛教是谁创立的?佛教是怎样创立的?
• 什么是丛林制度?丛林制度是什么意思?
• 建设佛化家庭始于举行佛化的婚礼(圣严法师)

南无阿弥陀佛

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

尚思学佛修行网站内所有资料均可转载,功德无量
弘法回向文
愿以此功德回向见闻、流通、随喜、赞助者,业障消除,福慧增长,安乐自在。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尚思学佛修行网手机移动端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