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尚思学佛修行网 > > 学佛大词典
点击获取更多关于“学佛大词典”的文章

三教

类别:学佛大词典  采编:尚思学佛修行网编辑室
将佛一代之圣教判别为三类。此种判教盛行于南北朝以后。(一)南北通用之顿教、渐教、不定教等化仪三教。(一)顿教,指不循顺序次第,起始即说幽深教法之教,如华严经。(二)渐教,指由浅入深,由小至大,循序渐进之教法,如阿含经、般若经、涅槃经等。(三)不定教,又作偏方不定教、无方教。摄顿、渐,随机随时应变之教法,如胜鬘经、金光明经。

 以上之渐教复有其教法层次,故产生三时教、四时教、五时教之说。虎丘山笈法师即分之为三教,谓自佛成道至十二年之中,讲说诸法实有之道,称为有相教,如阿含经;十二年后至法华时之中,讲说诸法皆空之旨,称为无相教;最后于双树林之时,有无双照,而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阐提亦可作佛,称为常住教。宗爱法师复于无相、常住之间加上同归教,而成四教;庄严寺之僧旻亦同此主张。道场寺慧观、定林寺僧柔、谢寺慧次等更于无相、同归之间加上褒贬抑扬教(如净名、思益等经),而成五教。至于不定教,则智顗分之为显露不定、秘密不定二种,而各简称为不定教、秘密教、加上顿、渐二教,虽成化仪四教,实则仍不出顿渐不定三教。又法华玄义卷十虽载称此三教南北通用,恐系江南诸师所立,故又有‘南中三教’之称。其中,顿渐二教乃慧观首立,唯其说法起源甚早。至于不定教,则系后人添加,首倡者不详。[大品经游意(吉藏)、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一、法华玄义释签讲义卷十(慧澄)、大乘义章卷一、三论玄义]

 (二)北魏慧光(世称光统律师)所立之渐教、顿教、圆教。又称光统三教。(一)渐教,为根机未熟者按浅深顺序说教,如先说无常,后说常,先说空,后说不空。(二)顿教,为利根者于一法门具说常无常、空不空。(三)圆教,为上臻佛境者说如来之无碍解脱、究竟果海、圆极秘密等自在法门,如华严经即是。立华严经为圆教即以慧光为嚆矢。[华严经探玄记卷一、华严经疏钞玄谈卷四、华严经搜玄记卷一本、华严五教章卷一]

 (三)地论宗所立之立相教、舍相教、显真实教。(一)立相教,为二乘之人所说有相之教。(二)舍相教,大品等经广明无相之理,故称舍相。(三)显真实教,华严等经显示真实,故称显真实教。此说创于慧光之后。[大乘玄论卷五]

 (四)南山道宣所立之性空教、相空教、唯识圆教。(一)性空教,诸法性空无我,以此理照心,是为小乘。(二)相空教,诸法本相是空,唯情妄见,以此理照用,为小菩萨,属大乘浅教,如般若经等。(三)唯识圆教,诸法外尘本无,实唯有识,此理深妙,唯意缘知,悉摄一切大乘深义,如华严、法华、楞伽等经,摄大乘等论均属之。以上,前二者为权教,后者是实教。又依此三教而立之三观称性空观、相空观、唯识观。[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卷中四忏六聚法篇、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卷中四之三、八宗纲要卷上]

 (五)宋代赞宁所立之显教、密教、心教。(一)显教,指诸乘之经律论等,以迦叶摩腾为始祖。(二)密教,指瑜伽、灌顶、五部、护摩、三密、曼拏、轮法等,以金刚智为始祖。 (三)心教,指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之禅法,以菩提达磨为始祖。[宋高僧传卷三]

 (六)真谛三藏依金光明经(合部金光明经卷二业障品)等所立之转法轮、照法轮、持法轮。佛成道后七年中于鹿野苑讲说四谛之理,称为转法轮。七年后在舍卫国说般若等,以空照有,此时具有转、照二轮。三十年后入涅槃前,在毗舍离国为真常之菩萨说解节经等,空有双照,此时具有转、照、持三轮。此为真谛解节经疏之说,出于圆测之解深密经疏卷五、华严经疏卷一。又解深密经疏卷五载,真谛之部宗异论记立小乘法轮、大乘法轮、一乘法轮等三教。初法轮即三藏教,仅指小乘,即阿含经;第二法轮通于大小二乘,即涅槃经;第三法轮仅指大乘,即华严、般若等经。此为转、照、持三法轮之别说。

 (七)嘉祥寺吉藏所立之根本法轮、枝末法轮、摄末归本法轮。(一)根本法轮,指华严经。此经乃佛成道最初所说。(二)枝末法轮,即为小乘等后所说之经。(三)摄末归本法轮,指法华经。此经乃佛成道四十年后,说会三归一之理。(参阅‘三转法轮’694)

 (八)唐代玄奘所立之有教、空教、中道教。为法相宗之教判。(一)有教,初时于鹿苑等处转小乘四谛之法轮,说‘我空法有’之旨。(二)空教,第二时于灵鹫山等说诸部般若,述‘诸法皆空’之旨。(三)中道教,第三时说深密等经,破有、空二执,而明中道之旨。华严五教章中则以此三时分别为转、照、持等三法轮。又依华严经探玄记卷一载,印度戒贤论师立第一时‘人空法有’(有教),第二时‘诸法皆空’(空教),第三时‘非有非空’(中道教),与玄奘所立三教之内容相同。[起信论义记序](参阅‘三法轮’573、‘三时教’596)

 (九)印度智光论师依般若经、中观论等立三时教,以第三之无相大乘为了义教。谓佛初时于鹿野苑为诸小根说四谛等小乘之法,明‘心境俱有’之旨。第二时中为中根者说法相大乘,明‘境空心有唯识’之理。第三时为上根说无相大乘,明‘心境俱空、平等一味’之义,即般若等之义。[华严经探玄记卷一、起信论义记序]

 除以上九种就佛法内容而判教外,我国亦常以佛、儒、道并称三教,日本则是佛教、神道教、儒教并称三教。此三教在中日历史上曾有混同之现象,然同时亦有彼此排斥之事例。(参阅‘三教论衡’612)

▲ 返回顶部 ▲
上一篇:三从
下一篇:三教平心论
《碛砂大藏经》 此处下载
《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 此处下载
学佛大词典推荐阅读
• 石山寺
• 不染世间法
• 衣
• 那由多
• 掩室
• 工巧明
• 寺塔记
• 偏病
• 立教十五论
• 大应供
• 郭扎派
• 海德
尚思学佛修行网综合推荐阅读
• 头襟
• 蔡礼旭:《群书治要360》学习分享(第七十三集)
• 曼殊室利咒藏中校量数珠功德经
• 圣严法师:如何解决情缘的问题
• 按位接
• 宣化老禅师出家的因缘
• 宣化上人:念经有什么好处?
• 蔡礼旭:如何经营无怨无悔的人生(第二十七集)
• 明证法师:弥陀要解之一心不乱 下
• 蔡礼旭:调伏自己的浮躁进而调伏身边人的浮躁
• 定弘法师:要想转变现在的境界,就转变自己的內心
• 印光大师:行住坐卧,不离念佛
::法师开示 ::
• 印光大师:往生瑞相
• 印光大师:邪淫者,当生大惭愧,虔持佛号,为彼所污者回向
• 印光大师:净土殊胜法门若能信得及往生有分吗?
• 宣化上人:世人如何发现印光大师是大势至菩萨再来的?
• 印光大师:众生皆为我之父母兄弟姊妹儿女,固宜戒杀放生
• 印光大师:因果为儒释圣教之根本
• 印光法师:念佛人怎样对待疾病?
• 宣化上人:楞严咒句偈疏解第二会(206句至232句)
• 海涛法师:要真心持戒,你才知道什么叫功德
• 印光大师:净土法要—诫勿轻法与谦德之义
• 印光大师:见女人以其美而起邪念,常想此人肚皮里尽是屎尿,只一张薄皮包著
• 净界法师:大乘起信论讲记 目录
• 宣化上人:人为什么有的相貌非常的美丽?有的身体非常健康?
• 圣严法师:小不忍则乱大谋
• 印光大师:此根不拔,杀劫难转
::佛学大辞典 ::
  • 俱迦利
  • 福安寺
  • 弘决外典抄
  • 香水钱
  • 白塔寺
  • 庵
  • 六漏
  • 沙汰僧尼
  • 云辩
  • 世友
  • 空相
  • 华严旨归
  • 生死岸
  • 三善根
  • 常住相似过类
  • 阿夷
  • 投子大同禅师语录
  • 西净
  • 师保
  • 请益录
  • 大方广如来藏经
  • 同类助业
  • 老胡
  • 定寿
  • 二种因果
  • 重病阁
  • 僧兵
  • 永宁
  • 道通
  • 不共业
::学佛推荐 ::
• 什么是五乘教法?五乘教法是什么?
• 婚外恋是两情相悦,为什么判定为罪业?
• 什么是缘起论?缘起论是什么意思?
• 获好名声之道
• 家庭与菩提心(净慧法师)
• 不听是非 不传是非
• 净空法师:真学佛者,三年之内,你的家庭是佛化家庭。
• 离人我是非之道
• 五种非人
• 佛教的四恶语与四善语
• 劝大众勿造口业
• 进德之道

南无阿弥陀佛

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

尚思学佛修行网站内所有资料均可转载,功德无量
弘法回向文
愿以此功德回向见闻、流通、随喜、赞助者,业障消除,福慧增长,安乐自在。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尚思学佛修行网手机移动端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