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尚思学佛修行网 > > 学佛大词典
点击获取更多关于“学佛大词典”的文章

三昧

类别:学佛大词典  采编:尚思学佛修行网编辑室
(一)梵语sama^dhi 之音译,巴利语同。又作三摩地、三摩提、三摩帝。意译为等持、定、正定、定意、调直定、正心行处等。即将心定于一处(或一境)的一种安定状态。又一般俗语形容妙处、极致、蕴奥、诀窍等之时,皆以‘三昧’称之,盖即套用佛教用语而转意者,然已与原义迥然有别。

 于佛典中,sama^dhi 译为等持时,‘等’乃指离开心之浮(掉举)沈(惛沈),而得平等安详,‘持’则指将心专止于一境之意,此即为将心止于一境而不散乱之状态,称为心一境性。俱舍宗视之为十大地法之一,唯识宗则认为是五别境之一,且两宗均以之为心所之一,但经部与成实宗则认为心所并无别体。

 一般修行大都止心一处,不令散乱,而保持安静,此一状态称为三昧。达三昧之状态时,即起正智慧而开悟真理,故以此三昧修行而达到佛之圣境者,则称三昧发得或发定。旧译常将三摩地(梵sama^dhi ,三昧、等持)、三摩钵底(梵sama^patti ,等至、正受、正定、现前)及三摩呬多(梵 sama^hita ,等引、胜定)混同,而一概译为三昧。实际上,三昧应指三摩地而言。

 有部认为凡是一切心共同之精神作用(即大地法),共通于定、散及善、恶、无记之三性,而仅限于一切有心位(不通于无心定)不乱心,且对一境地有集中之作用者,即称三摩地。对此,三摩钵底与三摩呬多则通于有心、无心,而仅局限于定(包含有心定、无心定而不通于散定)。

 俱舍论卷二十八谓,就所依止之定(等至)有四静虑(四禅)、四无色定、八等至、三等持之别。四静虑及四无色定乃以善等持(三摩地、三昧)为体;又四静虑及四无色定之根本等至(三摩钵底)有八种,故称八等至;三等持(三三昧)即:有寻有伺、无寻唯伺、无寻无伺等三种。此外亦指空、无相、无愿,或空空、无相无相、无愿无愿之三重等持(三重三昧)而言。

 二种三昧之中,第一种系以寻(寻求推度之粗杂的精神作用)与伺(伺察思惟之深细的精神作用)之有无,而分为:(一)初静虑(初禅)与未至定。此属有寻有伺三摩地。又作有觉有观三昧。(二)中间静虑(中间定),属无寻唯伺三摩地。又作无觉有观三昧。(三)第二静虑(第二禅)之近分以上属无寻无伺三摩地。又作无觉无观三昧。第二种则指观‘人、法’皆空之三昧,称为空三昧。舍离差别相之三昧,称为无相三昧;舍离愿求之思之三昧,则称为无愿三昧。其次在三重三昧中,又有空空三昧、无相无相三昧、无愿无愿三昧等。

 据十住毗婆沙论卷十一载,三昧乃四禅(四静虑)、八解脱以外之一切定。又谓唯三解脱门(无漏之空、无相、无愿三昧)和有寻有伺等之三三昧称为三昧。同论又揭示定之范围较狭,三昧之范围则较广,依此,诸佛菩萨所得之定可视为三昧。大乘义章卷十三举出杂阿毗昙心论卷六、成实论卷十二、十地经论卷五等之说,而述明禅、定、三昧、正受、三摩伐(梵sama^patti ,巴同,等至)、解脱、奢摩他(梵s/amatha ,巴samatha ,止)等之差异。依其说法,则狭义之三昧指空等之三三昧,广义则指四无量心及其他诸定。

 阿含经认为四禅八定之外,另有空、无相、无愿等之三三昧(三解脱门)与有寻有伺等之三三昧,而大乘则有数百上千种种三昧之说。大乘经典之名称,以‘三昧’为名者,即有般舟三昧经、首楞严三昧经、慧印三昧经、自誓三昧经、佛印三昧经、法华三昧经、念佛三昧经、月灯三昧经、金刚三昧经等多种,这些经典对标题所示之‘三昧’均有详细说明。其中,般舟三昧,亦称诸佛现前三昧与佛立三昧。此外,法华经卷一曾举出无量义处三昧之名,旧译华严经卷六与卷四十四,有华严三昧、海印三昧、师子奋迅三昧之说。大品般若经卷三、卷五,亦有首楞严(健行)、宝印、师子游戏等百八三昧之说。

 天台宗在摩诃止观卷二上举出常坐、常行、半行半坐、非行非坐等四种三昧之说;修此四种三昧之道场,称为四三昧院。此外,成实论卷十二,有一分修三昧(唯修定或慧之一方)、共分修三昧(兼修定、慧之有漏定)、圣正三昧(兼修定、慧之无漏定)等三三昧。

 南本涅槃经卷十三列出菩萨破除‘二十五有’之二十五种三昧之名,法华经卷七之十六三昧,即为法华三昧之异名。又身发火焰之三昧,称为火界三昧、火定、火光三昧,有火葬尸骸之意。最胜之三昧,则称王三昧或三昧王三昧。日僧法然在其选择本愿念佛集中将念佛称为王三昧,又莹山绍瑾撰之坐禅用心记亦将坐禅称为王三昧。

 修三昧之堂,称三昧堂。依修三昧之种类而分,即有法华三昧堂、常行三昧堂、理趣三昧堂等。[杂阿含经卷十八、长阿含经卷九、卷十、北本大般涅槃经卷二十五、大品般若经卷一、卷二十三、大智度论卷二十八、瑜伽师地论卷十一、集异门足论卷六、佛地经论卷一、成唯识论卷八、大乘义章卷十三、圆觉经略疏注卷上、翻译名义集卷四上](参阅‘百八三昧’2480、‘定’3171)

 (二)在日本,火葬场、墓地,亦称为三昧。为祈求死者之冥福,大多在墓旁建立法华三昧堂,并延请僧侣修法华三昧。其法华三昧堂,可简称为三昧堂或三昧。

▲ 返回顶部 ▲
上一篇:三施
下一篇:三昧火
《碛砂大藏经》 此处下载
《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 此处下载
学佛大词典推荐阅读
• 善根
• 三长物
• 海龙王经
• 证莲
• 净符
• 均如大师华严学全书
• 行慧菩萨
• 自由
• 二受业
• 迦旃邻提鸟
• 信贵山缘起
• 留难
尚思学佛修行网综合推荐阅读
• 患得患失,这很痛苦!
• 佛化家庭的生活指南 (三)宗教生活 5. 如何礼拜?读诵什么?
• 富豪悭吝贪婪,转世投胎成瞎子遭报应
• 地狱草子
• 大般涅槃经
• 慧猷
• 修行修什么?
• 宣化上人:过能改,归于无
• 胜金色光明德女经
• 三论玄义
• 蔡礼旭: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
• 三宝印
::法师开示 ::
• 元音老人:心经有什么作用?有什么好处?
• 印光法师:回向
• 圣严法师: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 宣化上人:一切放下真自在
• 海涛法师说故事3:谁比较厉害
• 明证法师:贤愚经节录
• 宣化上人:人生一切都不是注定的,就看你怎么去做
• 宣化上人:动念即乖
• 印光大师:戒淫文 (摘自《寿康宝鉴》)
• 净界法师:心有所住,才会对你产生干扰
• 印光大师:末法众生修净土最为第一
• 寂静法师:怎样念佛更有效?只需要唤醒“他”
• 印光大师:怎样安排处理事业与念佛的关系?
• 宣化上人:遇魔不动
• 宣化上人:为什么要念观世音菩萨圣号
::佛学大辞典 ::
  • 行法中间立座作法
  • 四十八尊佛
  • 活道沙门
  • 他夫蒂鲁斯达姆塔
  • 四上座
  • 慧命
  • 道吾看病
  • 一字禅
  • 宿住随念智证通
  • 散念诵
  • 苏剌佗国
  • 三明
  • 摄僧界
  • 天启
  • 天机
  • 七种食
  • 二果
  • 寂留明菩萨
  • 五佛顶法
  • 推官
  • 集会钟
  • 诸法无因宗
  • 庞居士不昧本来人
  • 食蜜
  • 钵伐多国
  • 别传寺
  • 云门三高
  • 四念住
  • 希迪
  • 伐折罗
::学佛推荐 ::
• 婚外恋是两情相悦,为什么判定为罪业?
• 口业清净
• 父母子女间因缘可转变(净空法师学佛问答)
• 家庭是道场 生活作佛事
• 佛说居家八法(《杂阿含经》卷四三)
• 佛弟子当知的100个佛教名词
• 不听是非 不传是非
• 家庭与菩提心(净慧法师)
• 男大当婚 女大当嫁?──佛教的婚姻观(宽运法师)
• 佛化家庭-在家修行问答
• 进德之道
• 什么是无常无我?无常无我是什么意思?

南无阿弥陀佛

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

尚思学佛修行网站内所有资料均可转载,功德无量
弘法回向文
愿以此功德回向见闻、流通、随喜、赞助者,业障消除,福慧增长,安乐自在。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尚思学佛修行网手机移动端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