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尚思学佛修行网 > 佛学读物 > 佛网文摘
点击获取更多关于“佛网文摘”的文章

观受是苦——远离悲观和失望

类别:佛网文摘  采编:尚思学佛修行网编辑室
观受是苦——远离悲观和失望

宗性法师

  有的人说我一辈子感到很快乐,我没感到痛苦,其实,人的痛苦是太多太多,因为我们有身、有心,就必然有感受。佛法告诉我们观受是苦,苦包括苦苦、坏苦、行苦;生老病死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怨憎会苦;五蕴炽盛苦等。

  我们生下来就是苦,我们都不记得生下来的那个样子,回去问问妈妈就知道了,小孩生下来都会哭的,你要不哭你是圣人,听说圣人生下来是不哭的,凡夫生下来都要哭,为什么?因为在母胎之内体温是恒温的,那个温度比空调可能还要舒服,从母胎内出来以后,外界温度跟在体内的温度形成反差,冷风刮着小孩很嫩的肌肉是特别疼的,小孩生下来第一个反应就是“苦啊,苦啊,”这就是在喊苦。人老了更是痛苦,人都要老的,老了很痛苦,头发白了;脸上有皱纹;牙齿掉了,好吃的只能一旁看着掉口水自己吃不了;耳朵聋了,听不清声音;鼻子老掉鼻水;腿子迈不动;眼睛花了看不见东西等等,还要受有些年轻人的指责“这个老不死的!”这都是很痛苦的。病苦,谁都会生病,吃药打针就不必说,哪儿不行了还要给割一刀,人一旦生病的时候,身心都非常地痛苦,小病有小病的痛苦,大病有大病的痛苦,现在癌症等疑难病还特别多,自己都觉得没希望。死苦,一般人体会不到,这个苦最难讲,人在弥留之际的时候,面临着四大分离、瓦解,那个痛苦是非常剧烈的,虽然我们都没有死的经验,但我们如果经常到病房里看那些人怎么死,你回来就能够精进修行,就能够珍惜人生了。过去中国的传统是人死了以后把他弄到山里去一埋,那还没什么,现在人死了以后则马上把他弄到冰柜里去冻起来,那不是八寒地狱是什么?把他放到炉子里去烧,那不是八热地狱是什么?所以,生老病死非常痛苦。

  爱别离苦;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望眼欲穿,望穿秋水,当你最想见的人见不到的时候,你就会坐也不是、站也不是、躺也不是,天天对着天上数星星数月亮,是非常惆怅痛苦的。求不得苦;你想得到的东西得不到,也很痛苦,想升官升不上,一辈子当职员你觉得苦得不行,想得到很多的钱财、东西得不到,想得到满意的人得不到,你都会感到痛苦。怨憎会苦;彼此之间互相抱怨,你怨天尤人,怨人家,气得咬牙切齿,痛苦得很;仇人相见格外眼红,咬咬牙、握着拳头跺跺脚,看我怎么收拾你,这个态度使身心都受到摧残。还有五蕴炽盛苦,五蕴是我们这个身体的代名词,这个身体是产生一切痛苦的根源,这也是苦。

  这么多苦充满了五蕴世间,伴随着我们整个人生的历程。人的生命就像一辆列车,从起点开出去以后,在这个路上,有时候会有好的风光,有时候会有很多感慨,有时候会经历很多痛苦,但是这一列车开向终点去的时候,当你的生命要结束的时候,当你要下车的时候,你是微笑挥挥手下车呢,还是一下车之后就迷失了方向?所以我们要深思、要考虑。相对苦来说,应有快乐,但佛教认为这快乐也不是真正的快乐,这个快乐是短暂的,是叫“坏苦”,俗话说“乐极生悲”,这个快乐结束了,随之而来的又会是痛苦。我们可以去体会一下,当你经常沉浸和面临着一种高兴的状态的时候,自己的心态会感觉特别好,当心态低落以后,就会用原来的高兴心态做为标准,马上就觉得非常之痛苦。所以有些明星,他听惯了掌声,接受鲜花习惯了,一旦让他没有掌声、没有鲜花,让他做平民百姓过普通人的生活,他会过不习惯了,会非常痛苦。有些老头在位时,大笔一挥很有权力,大家都找他,退休以后回到家便感到非常失落,一听到有个电话他就马上拿起来接,说不是找他的,放下电话他就痛苦,他会想自己有权的时候都找他,现在都不找他,自己这老头没用了。所以佛法里讲快乐也是痛苦,有人说快乐就是快乐,快乐怎么是痛苦,因为快乐是痛苦的根源,快乐是痛苦的一个参照物,有了快乐的心态,一旦失去而没有的时候,内心的痛苦就随之产生了。行苦就是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变化的,对这样的、那样的东西,你都会产生痛苦,比如说这个杯子,你以前看到它是新的,就很高兴,用着用着它变旧了,就会不高兴。

  佛法告诉我们人生是苦,也有相对的乐,但是那个乐都是短暂的,乐结束以后,随之而来的又是痛苦,所以佛法告诉我们要观受是苦,我们要觉察到生活里的很多感受,都是不真实的,都是虚妄的,都会给我们身心带来损伤,都会给我们身心带来障碍。我们不要跟着感觉走,有时候的感觉是非常危险的,感受常常是靠不住的、是虚幻的,否则,我们会走近悬崖、走进深渊的。既然一切是苦,我们就要放弃纵欲主义,但有人说人间很快乐,五欲之乐非常好,于是为纵欲主义找了许多借口,放纵自己。我们有些佛教徒,学了一点佛法以后,就把佛法当做挡箭牌,说好好修行就要一切随缘,其实随缘要有一个前提是不变,你内心里面没有达到不变,那随缘就是放纵。观受是苦就是要让我们放弃纵欲主义,让我们不要去放纵那个感受,不要放纵那个贪欲、快乐,它会给痛苦制造机会,快乐之后会非常之痛苦的。另外一方面也不要悲观,以为人间都是苦的,就没有希望,于是你就非常悲观、消极、被动的去应付生活,这样也是不行的。放弃了这种纵欲主义,走出了悲观主义的笼牢,而让我们能够保持一个镇定从容的生活态度,保持一颗平常心,用一颗平常心去感受生活及周围的事物,不要分别,远离虚妄,远离内心的纵欲和贪恋,远离悲观和失望,这就是观受是苦的积极意义。《岳阳楼记》里也讲:"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我们不要因为外面有什么东西有利于自己,就高兴得不得了;也不要因为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就非常地悲观。我们千万不要跟着感觉走,不要在乎人家说你什么,不要在乎人家怎么看你,也不要让你自我膨胀,放眼天下没有一个人自己看得起,而是要保持一颗平常的心,保持镇定从容的心,遇事以不慌为有智慧。所以佛法跟我们讲观受是苦的目的,是要让我们摆脱这种纵欲主义的干扰,同时走出这种自我悲观主义的困境,养成一个镇定从容的心态,也就是我们经常讲的保持一颗平常心,不受外面环境的干扰,用佛法来把握自己的内心,让我们去更加积极地去面对生活。

▲ 返回顶部 ▲
上一篇: 运用佛教的智慧 于生活中对治贪嗔
下一篇: 如何处贫居富
《碛砂大藏经》 此处下载
《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 此处下载
佛网文摘推荐阅读
• 我们修行的功夫,是以这个为标准
• 济公为什么开戒
• 将来的果报,我们可以预见
• 他不疲不厌
• 要为来生着想
• 用心如镜
• 师道
• 损人利己的事,决定不能做
• 饮食影响性情
• 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
• 业障一现前,马上就要警觉
• 诚敬是入道之门
尚思学佛修行网综合推荐阅读
• 印光大师:建大功,立大业,皆由学佛得力而来
• 印光大师:色欲与疾病的关系
• 六事明经意
• 八正道经
• 定弘法师:代居士收取费用。这种做法是否合理?
• 父母要弟子学习falun功,应如何处理?
• 蔡礼旭:以色交者,花落而爱渝
• 投子大同禅师语录
• 铁眼藏
• 星云法语:成功人生-如何欢度一日的生活
• 印光法师:一声“南无佛”,令其成佛道
• 根机
::法师开示 ::
• 印光大师:写经字体
• 星云大师:《释迦牟尼传》第四十五章 十大比丘弟子
• 星云法师:拒绝的艺术
• 学诚法师:有爱就必定有苦,苦从爱生
• 海涛法师:你现在最爱的,可能过去都是你最恨的
• 印光大师:如何对治悲观抑郁想自杀的烦恼?
• 宣化上人楞严咒句偈疏解(持咒方便)
• 宣化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22
• 弘一法师为什么对印光大师服膺不已?
• 星云法师:人死亡之后的生命会怎样(下)
• 宣化上人:念佛的好处是能够得到四不退
• 星云法语:成功人生-性灵的生活(二)
• 印光大师:关于宋儒辟驳因果轮回
• 印光大师:现在出家不如在家修行更有福报
• 印光大师:念佛遇到境界和问题如何对治
::佛学大辞典 ::
  • 邬波驮耶
  • 两重关
  • 北山录
  • 五畏
  • 三业四威仪
  • 韦驮天讽经
  • 秉拂
  • 俱不遣过
  • 如来所说清净调伏经
  • 无上涅槃
  • 迷心
  • 摩诃剌佗国
  • 始有建立薰
  • 金陵清凉院文益禅师语录
  • 希多帕达莎
  • 枯木龙吟
  • 无上功德田
  • 正遍知海
  • 褚柏思
  • 宗义一分为因
  • 罢参
  • 苏悉地经
  • 六十四眼
  • 分身舍利
  • 于法开
  • 嗟
  • 说道
  • 石钟山石窟
  • 印尼佛教
  • 黄龙派
::学佛推荐 ::
• 佛说居家八法(《杂阿含经》卷四三)
• 什么是三法印?三法印是什么意思?
• 家庭与菩提心(净慧法师)
• 什么是三界?三界是什么意思?
• 让孩子“定中生慧”(中国教育报)
• 幸福婚姻经典辑要(海涛法师选辑)
• 佛化家庭(黄念祖老居士)
• 戒贪欲
• 获好名声之道
• 什么是八正道?八正道是什么意思?
• 什么是因果?因果是什么意思?
• 志同道合的婚姻才长久(净空法师学佛问答)

南无阿弥陀佛

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

尚思学佛修行网站内所有资料均可转载,功德无量
弘法回向文
愿以此功德回向见闻、流通、随喜、赞助者,业障消除,福慧增长,安乐自在。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尚思学佛修行网手机移动端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