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尚思学佛修行网 > 佛学读物 > 人生佛教语录
点击获取更多关于“人生佛教语录”的文章

戒嗔

类别:人生佛教语录  采编:尚思学佛修行网编辑室

戒嗔

以瞋报瞋者,是则为恶人;不以瞋报瞋,不瞋胜于瞋。

——《杂阿含经》——

一、瞋心的起因

  瞋,又名瞋恚、瞋怒、恚、怒,是对有情怨恨的精神作用。与贪、痴两者因荼毒众生身心甚剧,妨害修道,所以共称为三毒;又因为能起惑造业,使众生身心感到逼迫热恼,犹如火烧,所以也称为三火;此外,由于能病恼有情,坏出世善心,令众生长劫受苦不得出离,所以又称为三病。
  据《俱舍论》、《成唯识论》载,对违背己情的有情生起憎恚,使身心热恼,不得平安的精神作用,名为瞋。又忿、恨、恼、嫉、害等随烦恼,都是以瞋的部分为体,是六根本烦恼、十随眠、五盖、五钝使之一。
  瞋有三种相,即:
  一、非理瞋:他不来恼,而自生瞋。
  二、顺理瞋:他人来恼,尔乃生瞋。
  三、诤论瞋:己法言是,他法言非。
  瞋唯属欲界所系之烦恼,于色界、无色界则无。贪,乃从喜爱的对境所生起;相反地,瞋则从不顺心,即逆己的对境而产生。

二、瞋心的过患

  《华严经》云:“一切恶中,无过是瞋,起一瞋心,则受百千障碍法门。”《法苑珠林》亦云:“瞋是失诸善法之根本,堕诸恶道之因缘,法乐之怨家,善心之大贼,恶口之府藏,祸患之刀斧。”由是可知,瞋是修学佛道上最大的障害。因此,经论中常告诫之,如《佛遗教经》说:“瞋恚之害,能破诸善法,坏好名闻,今世、后世,人不喜见。当知瞋心甚于猛火,常当防护,无令得人。劫功德贼,无过瞋恚。”《大智度论》亦载:“当观瞋恚,其咎最深,三毒之中,无重此者;九十八使中,此为最坚;诸心病中,第一难治。瞋恚之人不知善,不知非善,不观罪福,不知利害,不自忆念,当堕恶道。”
  所以,《正法念处经·观天品》载,瞋怒如毒蛇、如刀、如火,有智慧的人,应当要以忍灭瞋。

三、瞋心的果报

  据《地持论》载,身苦多瞋恚,死后当堕于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
  一、常为一切求其长短:因前世瞋恼,不能含容,故感今生被人伺求长短,而动辄得咎。
  二、常为众人之所恼害:因前世瞋恼众人,令不安稳,故感今生亦为他人恼害之。

四、瞋心的对治


  瞋之为害,具说难尽;要获得安稳无忧,唯有杀瞋。如《大智度论》载,“杀瞋心安隐,杀瞋心不悔。瞋为毒之根,瞋灭一切善。杀瞋诸佛赞,杀瞋则无忧。”那么,要如何对治瞋心呢?《正法念处经》载,能忍之人,则具第一善心。能舍瞋恚,即为众人所爱,众人乐见,人所信受,颜色清净,其心寂静,心不躁动,善净深心,离身口过,离心热恼,离恶道畏,离恶名称,离于忧恼,离怨家畏,离于恶人恶口骂詈,离于悔畏,离于恶声畏,离无利畏,离于苦畏,离于慢畏,具足一切功德,名称普闻,得现在未来二世之乐。
  又《摄论》载,由观五义可以去除瞋恚:
  一、观一切众生无始已来于我有恩。
  二、观一切众生常念念灭,何人能损?何人被损?
  三、观唯法无众生,有何能损及所损?
  四、观一切众生皆自受苦,云何复欲加之以苦?
  五、观一切众生皆是我子,云何于中欲生损害?
  总而言之,对治瞋心的方法,不外以“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慈悲心来化解之,这犹如“赠礼不受,物归原主”,也就是所谓“不以瞋报瞋,不瞋胜于瞋”。

▲ 返回顶部 ▲
上一篇: 戒妄语
下一篇: 利益和快乐
《碛砂大藏经》 此处下载
《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 此处下载
人生佛教语录推荐阅读
• 净界法师:如何面对我们过去曾经犯下的罪业?
• 净界法师:宁可千年不悟,不可一日着魔
• 净界法师:在娑婆世界了生死你要面对三大困难
• 净界法师:一念迷,全真成妄,一念悟,全妄成真
• 净界法师:这世上会让你痛苦的人是谁?
• 净界法师:阿弥陀佛核心五愿1-1
• 净界法师:大乘起信论讲记 第二四卷
• 净界法师:佛说四十二章经讲记 第十一讲
• 净界法师:什么是真如呢?
• 净界法师:你开始有妄想的时候,你就产生六道轮回
• 净界法师:《楞严经》的重点,只有一句话!
• 其实你的痛苦,跟别人完全没有关系
尚思学佛修行网综合推荐阅读
• 一个灵魂可以变成很多灵魂吗?
• 下一生要想再相聚
• 定弘法师:不义之财该怎么处理?
• 印光大师:什么是助行?
• 星云法师:如何安排生活?
• 宣化上人:五戒十善消灾难
• 定弘法师:怎样持戒?持哪些戒?
• 星云法师:释迦牟尼佛传 序说
• 圣严法师:四十二章经讲记 第十九章
• 妙莲老和尚:如何通过做饭来兴旺子孙?
• 戒牒
• 相次
::法师开示 ::
• 圣严法师:信心不退转
• 星云法师:福报漏了
• 印光法师:谁愿自己儿女不贞洁?
• 宣化上人:怎样能没有烦恼?方法非常简单
• 宣化上人:佛说四十二章经 第二十四章 色欲障道
• 证严法师:第八觉知
• 海涛法师讲故事:给孤独长者
• 元音老人:开示悟入佛知见
• 宣化上人:学生要把道德的基础打好将来才能帮助社会
• 圣严法师:佛教对神秘现象的看法
• 宣化上人:气功,神功,鬼功
• 宣化上人:人为色死
• 仁焕法师:佛法大意、伦常道德与和谐社会(下)
• 净界法师:障碍还是考验?就看你怎么去想像
• 印光大师:欲知念佛之所以然,须看净土经论
::佛学大辞典 ::
  • 砧基簿
  • 大日经义释
  • 内缚拳
  • 再请
  • 卫塞节
  • 二河白道
  • 波吒厘子城
  • 圣观寺
  • 像法
  • 寂圆
  • 澄远
  • 三股
  • 无色界
  • 阿毗达磨
  • 六欲四禅
  • 回向文
  • 洞山说心说性
  • 通度寺
  • 尽形
  • 凌云禅寺
  • 四不可得经
  • 尼陀那
  • 唱题
  • 西方七曜众
  • 悉昙四书
  • 秘密一乘
  • 汾阳五门句
  • 理秘密教
  • 半斋
  • 惹耶
::学佛推荐 ::
• 作为教师教导学生起了瞋心这对弟子的修行是不是有障碍?(净空法师学佛问答)
• 不废居家业 兼修出世法(印光法师)
• 佛经中说不报父母恩的罪过(益西彭措堪布)
• 佛化家庭(黄念祖老居士)
• 什么是十戒?十戒是什么意思?
• 什么是念珠?念珠是什么意思?
• 戒妄语
• 不听是非 不传是非
• 端正的真义
• 什么是三法印?三法印是什么意思?
• 这样的婚姻才长久
• 佛教家庭伦理观初探

南无阿弥陀佛

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

尚思学佛修行网站内所有资料均可转载,功德无量
弘法回向文
愿以此功德回向见闻、流通、随喜、赞助者,业障消除,福慧增长,安乐自在。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尚思学佛修行网手机移动端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