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尚思学佛修行网 > 佛学读物 > 佛学基本知识
点击获取更多关于“佛学基本知识”的文章

五、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类别:佛学基本知识  采编:尚思学佛修行网编辑室
五、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人类为了追求精神上的依托而探求于宗教;各种宗教也为了人类和谐的共存而制定各自的道德准则。佛教,严格言之,它是非宗教亦非哲学,它是——佛陀的教育;但是,佛陀也不例外地制定了众生共存的准测,在佛法中称之为——戒律。戒是防非止恶的作用,律是和合僧团的轨范,戒律,从佛教整体性来看,其目的无非要使人们依教奉行而达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而已。所以在大智度论中谈及佛法的修学有云:“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何为诸恶?何为众善?如何防非止恶,广行众善是我们本文所要研讨的。
  通俗迷心—心念引因果、心念为恶源
  防止诸恶(五戒)—不杀生
           不偷盗
           不邪淫
           不妄语
           不饮酒
通俗迷心
  在还未深入研讨善法与恶法之先;让我们先共同来研讨一般人所迷惑善恶及颠倒因果的问题。一般人往往在于自己心理上无法了知,心念是一切善恶及因果的总根源。华严经云: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古德又云:一点动则万变,江村烟雨蒙蒙。这就是言心念是一切因果善恶之本。佛法对人生的看法是建立在三世因果上;一切万法不离因果,善因得善果,恶因则得恶果,而我人命运果报之源则建立在心念上。所以心中的起心动念,直接影响了身、口二支的行为,又由于身、口惯性地行为,无形之下也造成了习惯及性格了,正由此即造成了未来命运的果报矣。因此,我们认为修行的基础功夫,当先学曾子一日三省己身的功夫(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又更进一步地,深省到起心动念,善念或恶念之间。从上面对于心念深刻的研讨,我们得知佛法的修学是从心念上下手的。但一般人们,当您向他们言及修行及学佛,他们总回答:“我的心好,何必学佛呢?”由此可知,一般人对于自己的心理是迷惑不知的。
  据佛法的唯识学,对心理上有很详细的分类。我人的善心所只有十一个,而恶心所却有二十六个之多。下面,就让我们依唯识学一一简要地介绍它们。善心所十一个包括有:
  (1)信
  (2)精进
  (3)惭
  (4)愧
  (5)无贪
  (6)无
  (7)无痴
  (8)轻安
  (9)不放逸
  (10)行舍
  (11)不害。
  恶心所二十六个包括有:
  (1)贪
  (2)嗔
  (3)痴
  (4)慢
  (5)疑
  (6)恶见
  (7)忿
  (8)恨
  (9)恼
  (10)覆
  (11)诳
  (12)谄
  (13)骄
  (14)害
  (15)嫉
  (16)悭
  (17)无惭
  (18)无愧
  (19)不信
  (20)懈怠
  (21)放逸
  (22)昏沈
  (23)掉举
  (24)失念
  (25)不正知
  (26)散乱。由唯识学的分类可知,我们的心,恶心所是多于善心所的,造作恶业的比例是多于造作善业的;因此,堕落恶道的机会是多于生于善道的,所以时时检点自己实是修行者的当急要务。又,一般人言:“心好,何必学佛!”这种观念是迷惑不知的。
  从上文我们即知修行当好好的观心,修心,去恶从善的根本乃由心地上下手用功。但,成圣贤与成凡夫之分乃在乎一念之判而已,从博地凡夫只要严察自心,战战兢兢,成圣成贤是绝对可能的;相反地,如果博地凡夫不严察自心,未断一切恶,永远沈渝生死苦海是难以避免的。
  至于凡夫如何能离苦得乐,如何克念作圣呢?佛法中的四正勤则是最有效地方法。四正勤即是:
  (一)已生恶当令断
  (二)未生恶使不生,此两点就是——诸恶莫作。
  (三)未生善当令生
  (四)已生善使增长,此两点就是——众善奉行。
  我们如果能在此方法上努力用功修持,又能做到,“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如此恶法能断,善法增长,意念则能渐趋于清净矣!智慧当然也会日日增长,佛法的体悟也会渐趋于——正见。所以有云:“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此句话即是一切修持法门之本。
  现在我们已知要转凡成圣当依四正勤去努力,诸恶为何?佛法上如何防止诸恶?下面,就让我们从五戒与十善来研讨,五戒:
  (1)不杀生
  (2)不偷盗
  (3)不邪淫
  (4)不妄语
  (5)不饮酒
  这是道德的最低准则,也是保人身、防恶道的根本;十善——
  (1)离杀生
  (2)离偷盗
  (3)离邪行
  (4)离妄语
  (5)离两舌
  (6)离恶口
  (7)离绮语
  (8)离贪欲
  (9)离嗔恚
  (10)离邪见,这些包括了身三业,语四业及意三业,其实,它们也是五戒的详细分类,为了究竟离十恶,我们可进一步地做下列几项:
  (1)救生
  (2)布施
  (3)梵行
  (4)诚实语
  (5)和诤语
  (6)爱软语
  (7)质直语
  (8)不净观
  (9)慈悲观
  (10)因缘观
  果真能依循以上十项,身、口、意三业已算趋向清净了,但,这样还是属于消极的防非止恶而已,更进一步地当积极的行善才对啊!
结 语
  以上几点,我们概略地了解,心念引因果,心念是恶源;一般人迷心不知自心中恶心所多,又,圣凡之分判是在一念之间;四正勤是修学之根本,诸恶分身三业,四口业,意三业,但五戒及十善是防非止恶之本;六度波罗蜜,普贤十大愿王及发菩提心是积极地行善。有了这些基本概念,相信您对——“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这句话也该有了概略地了解。
▲ 返回顶部 ▲
上一篇: 四、往生的三张护照
下一篇: 六、略释佛义
《碛砂大藏经》 此处下载
《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 此处下载
佛学基本知识推荐阅读
• 定弘法师:真信是怎样的状态?
• 定弘法师:太上感应篇汇编 (第二十集)
• 定弘法师:真的是要甘心情愿做一个默默无闻的人
• 定弘法师:弟子想印《无量寿经》,並想把功德迴向给患有癌症的亲人,可行不可行?
• 定弘法师:孩子功课愈来愈重,怎样才能让孩子继续学佛?
• 定弘法师:有我,就要背因果
• 定弘法师:念佛求往生,自然消业障
• 定弘法师:不打算结婚,怕老了没人送终怎么办?
• 定弘法师:个人的愿望可以求佛
• 定弘法师:有空闲时,绝欲去忧,慈心精进
• 定弘法师:儿子儿媳想求子,一直未能如愿,我知道是业障重,该如何做?
• 想不到定弘师在过这样的生活
尚思学佛修行网综合推荐阅读
• 印光法师答念佛600问【29】
• 建立多元文化中心的意义与作用是什么?
• 寂静法师:一字智慧迷悟间,睡着醒来一念间
• 犍驮罗国
• 经行
• 什么是三法印?三法印是什么意思?
• 有空
• 管属僧尼
• 要法
• 楞严咒注音版[根据宣化上人录音记录]
• 安立无量乘
• 慧净法师:为道日损
::法师开示 ::
• 印光大师:凡念佛人须克己习气,与人方便
• 仁焕法师:命不好跟什么有关
• 宣化上人:真金不怕洪炉火
• 印光大师:什么是仗佛慈力?
• 宣化上人:万顷沧波欲断魂
• 星云大师:佛教忏悔
• 寂静法师:初中学的物理定律可以用来改变命运
• 印光大师:周紫珊居士生西记
• 海涛法师:你若稍有放逸,业障就來了
• 一个人信不信佛,对我们的前途会有什么影响吗?
• 印光大师:遇病遇灾,不可杀害生命祈求鬼神
• 学诚法师:如何来培养自己的信仰
• 印光大师:为什么说极乐世界无有众苦但受诸乐?
• 宣化上人:修道,最要紧是无念
• 净界法师:内心不想改变,佛菩萨来也是没用
::佛学大辞典 ::
  • 三陀罗尼
  • 广洽
  • 用薰习
  • 瞿夷
  • 云笈七签
  • 圆满
  • 无言通
  • 阇多伽
  • 华严十异
  • 罗婆醯陀树
  • 仰山随分
  • 辩意长者子所问经
  • 宝女
  • 抹香
  • 广律
  • 三千威仪八万细行
  • 山号
  • 六识
  • 元镜
  • 戏忘天
  • 出慧
  • 满愿
  • 瑜伽师地论
  • 胜幢臂印陀经尼经
  • 多列派
  • 故意方行
  • 演若达多
  • 体参
  • 法全
  • 斋堂
::学佛推荐 ::
• 精进
• 修持之道
• 莫批评他人之过失谬见
• 出家的条件、程序和仪式是怎样的?
• 家庭与菩提心(净慧法师)
• 僧侣的衣服是怎样的?
• 建设佛化家庭始于举行佛化的婚礼(圣严法师)
• 离八风之患
• 什么是三毒?三毒是什么意思?
• 不说四众过
• 什么是无常无我?无常无我是什么意思?
• 作为教师教导学生起了瞋心这对弟子的修行是不是有障碍?(净空法师学佛问答)

南无阿弥陀佛

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

尚思学佛修行网站内所有资料均可转载,功德无量
弘法回向文
愿以此功德回向见闻、流通、随喜、赞助者,业障消除,福慧增长,安乐自在。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尚思学佛修行网手机移动端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