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尚思学佛修行网 > 学佛讲堂 > 元音老人
点击获取更多关于“元音老人”的文章

元音老人:观音菩萨耳根圆通法门

类别:元音老人  采编:尚思学佛修行网编辑室

  一九九四年十二月讲于深圳

  甲、修证法要

  观世音菩萨于《楞严经》耳根圆通章中对我们说:“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获二殊胜……”。

  我们修法用观世音菩萨耳根圆照,返闻闻自性的方法来做功夫最易得力。因为我们娑婆世界的众生,耳根在六根中最灵敏、最锐利。用之修行,故极易成就。我们在修法时要一切放下,集中心力倾听自己心念咒的无声之声,要一字一字听得分明,才能把整个身心——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全都摄牢而不起妄念,从而证入三昧,打开本来,亲见佛性。我们修心中心密法,就是把大势至菩萨和观世音菩萨两位菩萨的用功法门合起来进行的。大势至菩萨教导我们念佛时说:念佛须“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我们现在用观世音菩萨所选择的六根中最利的耳根,统摄其他五根的方法来绵密持咒,也就是照大势至菩萨所说“都摄六根,净念相继”的教导法修行。这样就把两大菩萨的用功方法合为一体来进行了,故最易成就。现在让我们来对照一下观世音菩萨是怎么用功观照成就的。他说:

  “初于闻中,入流亡所”,观世音菩萨最初用功夫是用耳根返观自己能闻声音的闻性。而我们持咒时心念耳闻也是同样的返观自性。当我们持咒时,静听每个咒文的字音,就把整个身心置于闻性之流了,将身心放于能闻的法性当中去,就是“入流”。“入流”有几种解法,其中一种讲法是一个耳朵听进去,从另一个耳朵出来,意指入进去就流掉,不停在心里面,照字义上解也讲得通。另一种说法是入流就是“逆流”,意指声音来了不顺声音流浪,不跟声音跑,这也讲得好。(初初的入流方法是不跟声音跑)。正确的解释“入流”应该是将整个身心置于闻性之流——置于能闻声音的法性当中去。“亡所”就是外面的客观环境(如声音)就全都消融了,能做到“入流亡所”,身心就定下来啦,不为外界环境干扰了。所以做功夫第一步要做到心念耳闻,才能抓住妄念不随之流浪,才能入定。观世音菩萨接下来讲:

  “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就是我们做功夫做到能念之心停息了,妄念不动,咒语念不出来,要勉强提也提不出来。这时候就不要再提咒语了。“所入既寂”就是我们的妄心寂然不动了。念头停止不妄动,那就没有什么动静二相了。动静二相是相对而有的,既没有什么动、乱,故也没有静寂了。“了然不生”者,虽然没有动静二相,但是,不是如木石一般的没有知觉,而是了然不生。我们用功处于定中时咒语就不必再提,只静静地看着它,看这一念不生、寂静而了然的是谁?此时动静二相虽然了然不生,但是还没有化空,还有不生的一念在。再进一步,观世音菩萨告诉我们:

  “如是渐增,闻所闻尽”,这时候功夫已做到能闻与所闻统统没有了,处于寂静的禅定中非常快乐,非常轻安宁静,非世间乐事可与媲美。但不能停留在此乐境中,一有留住就不能前进见不到本性了。我们做功夫到这地步,往往发一点小神通,便沾沾自喜,以为到了家,哪知还相差甚远,所以观世音菩萨接下来说:

  “尽闻不住,觉所觉空”,假如此时我们放大光明,或见佛菩萨现身,乃至其他许多的神妙境界,都不可动心,都不能理睬他,一有住着,非但不能见性,还有着魔的危险。假如出现什么恶境界或鬼魔现前也不要惊怖,这些现象都是虚妄相并非实有。一者可能是业障幻现,二者或许是护法神考验你,看你幻境当前动不动心。总之,这都是假相,不要怕,也不要理他就无事了。“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简单地说,就是当能闻与所闻净尽而深入禅定得某些乐受或小神通时都不能住在这里面而裹足不前。要一点境界都不住——不论什么善境界恶境界都不住,将其化空。更进一步将“尽闻不住”之觉也化空,才能将能觉之心与所觉之境完全空掉。因为能觉与所觉还是相对的妄觉,不空掉它是不能见性的。但妄觉化空还有空在,空仍是幻影,而且有能空与所空相对的幻觉,这就是无始无明,也须照破它。所以观世音菩萨进一步说:

  “空觉极圆,空所空灭”,就是能空所空——相对的幻妄都消灭了,达到一丝不挂,一法不立,净裸裸、赤洒洒的境界,才能彻见真心。我们修法修到极处,忽然能念之心与所念之咒或者能观之心与所观之境一时脱落,这是好消息到来的时刻。此时乃千钧一发之机亟须猛着精彩,看这无心可心,了了分明的是谁?还是自己本来面目否?稍一停机伫思,即被它影子所惑;如当机立断一把擒来,即亲证本性矣。但修道人往往错认空顶好,一点都没有最安静,住在空上,不思前进。殊不知这是一条岔路,一着空就落于“无记”——死在那里就完了。禅宗呵斥住空的行人为“黑山背后鬼窟里,冷水泡石头。”这种人是永远不会见性的;所以空也须消灭掉,进一步才能达到——

  “生灭既灭,寂灭现前”的境界,才能见到本性。所谓“生灭”是指一切事、一切物、一切相、一切念头,因为这些都是有生灭的。这些生灭的东西都消尽、外加空也消殒了,那不生不灭、不动不摇、不来不去、不增不减的佛性才能现前,这才是真证见本性。我们修法修到能所双亡——能念之心、所念之咒一时脱落,内而身心、外而世界一起消殒,虚空也粉碎时,就豁然开朗亲证本性了。

  那么证见本性后是否就完全到家了呢?也没有,因我们多生历劫的积习深重,非上上根人不能一悟就彻的,尚须历境练心,消尽妄习,才能挥发神通,圆证佛果。得有个“理属顿悟,事则渐修”的过程,所以还要做绵密保任功夫,除尽妄习,才能大放光明,朗照十方,证到观世音菩萨所证的“十方圆明”的胜果。

  乙、保任证道要诀

  一、一念不生处,了了分明的灵知即当人的佛性。学人果能于此不惊不怖、深信不疑,立定脚跟,安住保护,净尽妄习,圆证佛果,诚非一佛二佛三四五佛所种善根,而是无量佛所种诸善根。

  二、观照就是回光返照,向心内看,不是向外看,观这一念不生处(念头未起处)。念头起来就看见,不理睬它,不随之流浪。这一步最要紧。如念头起来看不见,就不行了。证见本性后,要于行、住、坐、卧处观照保护,“外不为境牵,内不随念转”即为最好的保护法。念起不住,不随之流浪不停,即为无念。不是压念不起,亦不是将一念不生的时间拉长为无念。

  三、平时应缘接物,须“于事无心,于心无事”。就是做事之时无第二念,既无患得患失之心,亦无毁誉成败之念。事情做过了之后心中毫无挂碍,如未做过一样。而不是逃避事情,死住在无事匣里。

  四、证见本性后,所有妄心、妄想、妄念皆化为真心的妙用。妙用与妄作的分别即在“有住”与“不住”之间,住即妙用化为妄作,不住即妄作摄为妙用。

  五、做保任功夫,先须绵密保护,于一切时不忘记,继须于保时不死守,后于不守时能化。

  六、能在事境中精勤磨练,于行、住、坐、卧当中不断做去,三、五年决可打成一片,不求神通而神通自发。

  七、无所求,无所得,能入佛亦能入魔斯真到家矣。行人往往着在神通上,以为未发神通不为见性。这是极大的错误。须知能立稳脚跟不为妖言魔语所惑,时时处处潇潇洒洒、自自在在,得真实受用,即是最大神通。

  八、心地法门,是诞生王子。在心地上做功夫,将来一定成佛。其他任何有相殊胜法门,俱系外围功勋位,纵或发什么大神通,也只能立功受奖俯首称臣,而不能成佛。

 

▲ 返回顶部 ▲
上一篇:元音老人:谈谈往生西方的关键问题
下一篇:元音老人:法身、报身、化身
《碛砂大藏经》 此处下载
《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 此处下载
元音老人推荐阅读
• 三论玄义
• 梵志阿■经
• 示相转
• 纳骨
• 胜鬘夫人
• 阿修罗道
• 七难
• 七僧斋
• 华严五教止观
• 断和
• 真空
• 有余涅槃
尚思学佛修行网综合推荐阅读
• 印光大师:请示念佛方法
• 印光大师:女色之祸,极惨极烈,至大至深
• 浅谈正法久住
• 慧净法师:怎样读懂《念佛圆通章》
• 蔡礼旭:择师不可以不慎
• 随心院
• 证严法师:人生有七件事,千万不要去做
• 爱染明王法
• 四欲
• 缘观俱寂
• 法类
• 五缀钵
::法师开示 ::
• 海涛法师:新加坡因果故事讲座 下
• 星云大师:检查自己的心
• 海涛法师:佛说演道俗业经
• 宣化上人:楞严咒句偈疏解(49句至59句)
• 印光大师:既然往生不必一心不乱,那可以一任随便吗?
• 宣化上人:我最欢喜的事就是念南无阿弥陀佛
• 印光大师:慎戴佛像佩章
• 宣化上人:夜晚怕黑的人,用白线作索,念大悲咒加持就可以去除恐惧心
• 圣严法师:佛遗教经讲记
• 慈诚罗珠堪布:轮回中,谁是亲人,谁是仇人
• 星云大师:人死以后真的就能一了百了吗
• 星云法师:生命的春天
• 宣化上人:大佛顶首楞严经五十阴魔浅释(5-6)
• 净界法师:阿弥陀佛核心五愿4-2
• 印光大师:亲近善知识须以佛祖为师,不以高人为据
::佛学大辞典 ::
  • 机宜
  • 月藏分
  • 顾法严
  • 宗门正灯录
  • 随意
  • 头燃
  • 常转如是经
  • 参堂
  • 折佛
  • 道林
  • 曹山眉目不识
  • 真寂
  • 向来
  • 璎珞
  • 五转
  • 念佛宗
  • 鸡鸣寺
  • 世界四持
  • 金刚法菩萨
  • 本愿力
  • 识
  • 九梵
  • 武林梵志
  • 军持
  • 能施太子
  • 士用果
  • 法界无差别论疏
  • 髡人
  • 无上忍
  • 平等力
::学佛推荐 ::
• 什么是丛林制度?丛林制度是什么意思?
• 孝顺之益
• 妄语戒之戒相及其受持(释普性)
• 婚姻、家庭在修行中的四种层次的对待
• 莫批评他人之过失谬见
• 佛化家庭(黄念祖老居士)
• 佛教家庭伦理观初探
• 菩萨的样子(慈惠法师)
• 佛教是谁创立的?佛教是怎样创立的?
• 佛教的爱情观(宽运法师)
• 什么是地藏菩萨?地藏菩萨是什么?
• 让孩子“定中生慧”(中国教育报)

南无阿弥陀佛

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

尚思学佛修行网站内所有资料均可转载,功德无量
弘法回向文
愿以此功德回向见闻、流通、随喜、赞助者,业障消除,福慧增长,安乐自在。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尚思学佛修行网手机移动端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