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尚思学佛修行网 > 学佛问答 > 学佛、学经
点击获取更多关于“学佛、学经”的文章

定与慧怎样才能平衡?

类别:学佛、学经  采编:尚思学佛修行网编辑室

问:定与慧怎样才能平衡,不至于偏向一方,定多慧少,或者慧多定少,产生无明妄想和昏沉?请慈悲开示。

答:这个问题是佛门自古以来,可以说很严重的问题,我们学佛不是昏沉,就是掉举。昏沉是精神提不起来,用功的时候打瞌睡,甚至于念佛也打瞌睡,绕佛也在那儿睡,他一步走着,我看到他在睡觉,这昏沉。掉举跟这个相反,心里头妄念太多,七上八下,心定不下来。最重要的要知道,这些病根叫业障,那你从哪里做起?忏除业障,你要真正忏悔!怎样忏悔法?忏悔不是天天在佛前面磕头,求佛菩萨饶恕,没用的,佛菩萨不管这些事情。我初学佛的时候,章嘉大师教我,“佛氏门中,有求必应”,他说有时候你求没有感应,不是佛那边没有感应,是自己有业障;只要把业障消除,你所求的感应就现前,这是老师教我的。怎样忏除业障?老师说四个字,“后不再造”,我就明白了,跟儒家讲的“不贰过”是一个意思。我知道这个错了,下一次再不会犯同样的错误,这叫真忏悔。

章嘉大师很慈悲,讲理,让你真正清楚,不重视形式,重实质。佛菩萨面前那是形式上忏悔,那个忏悔要没有实质,忏完了之后明天照干,这怎么行?天天干,天天忏,忏不了的。决定要记住,知道自己过失这叫觉悟,我们佛家叫开悟。什么叫开悟?知道自己过失;把自己过失改掉叫修行。修行并不是一天念多少佛,拜多少佛,念多少经,不是,那是形式。真正把自己毛病改掉,这叫真修行,你要懂得这个道理。所以我第一次听到佛法重实质,不重形式,章嘉大师告诉我的。以后我在新加坡,纳丹总统,有一次在一块吃饭,我跟他坐在一起。他告诉我,他对宗教最尊敬的是佛教,佛教重实质,不重形式。我听了非常惊讶,他怎么知道?他是印度教,他是印度人,虔诚的印度教徒。他懂得,佛法重实质,不重形式,形式没有关系,实质非常重要。

▲ 返回顶部 ▲
上一篇:师父让我出家我同意该咋办?
下一篇:道场职员是否必须听经?
《碛砂大藏经》 此处下载
《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 此处下载
学佛、学经推荐阅读
• 不离过
• 饮光部
• 昙林
• 大圆觉寺
• 上肩顺转
• 瑞
• 平袈裟
• 吴哥
• 郁伽长者
• 四辈经
• 威音前一箭
• 宗门摭英集
尚思学佛修行网综合推荐阅读
• 分诸乘
• 十种得戒缘
• 颠倒
• 宣化上人:对佛教不能深入这时要怎么样做
• 海涛法师:父母祖先众生都在等你超度,所以要承担所有佛菩萨的功德
• 孝顺父母要及时
• 用钦
• 蔡礼旭:文言文,开启智慧宝藏的钥匙(第24集)
• 现在修行,人不如鬼
• 四食时
• 印光大师:孩子爱偷人东西,怎么办?
• 道证法师:爆炸案中免难记
::法师开示 ::
• 印光大师:观世音菩萨感应的原理和种类有哪些?
• 证严法师:「找自己」的青年
• 印光大师: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极乐
• 海涛法师:40岁还未结婚,如何面对长辈的不理解
• 净界法师:念佛的两大障碍
• 宣化上人:孩子皇帝
• 圣严法师:学佛不能脱离社会还是应该组建家庭?
• 星云法师:提升自己人格的十不要求
• 宣化上人:学佛的初步,一定要修忍辱
• 净界法师:关于日本的本愿法门
• 宣化上人:天天都存好心,做好事,不会有不好的事情发生
• 星云法师:佛教的真理是什么?(因果)
• 印光大师:念佛,最要在了生死
• 宣化上人:信佛的人不要怕
• 大悲咒句解 55、摩诃悉陀夜
::佛学大辞典 ::
  • 根本圣典
  • 净治
  • 结座
  • 随心院
  • 称法界
  • 义堂周信
  • 如来庄严智慧光明入一切佛境界经
  • 陈武帝
  • 日域
  • 寂护
  • 六种印
  • 守培
  • 言说法身
  • 法王经
  • 南泉白牯
  • 刘虬
  • 无记根
  • 伊舍罗
  • 一切智六师外道
  • 一相一寂
  • 东林语录
  • 诸法
  • 魔障
  • 金刚锐菩萨
  • 离贪心
  • 般若学
  • 甘殊尔庙
  • 世第一法
  • 参辞谢贺
  • 都维那
::学佛推荐 ::
• 吉祥行
• 什么是十二因缘?十二因缘是什么意思?
• 缘分,离不开珍惜二字 (星云大师)
• 戒嗔
• 婚姻、家庭在修行中的四种层次的对待
• 佛经中说不报父母恩的罪过(益西彭措堪布)
• 佛教的四恶语与四善语
• 佛教信仰与和谐家庭(觉真法师)
• 这样的婚姻才长久
• 什么是三界?三界是什么意思?
• 进德之道
• 佛法不离生活(净空法师)

南无阿弥陀佛

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

尚思学佛修行网站内所有资料均可转载,功德无量
弘法回向文
愿以此功德回向见闻、流通、随喜、赞助者,业障消除,福慧增长,安乐自在。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尚思学佛修行网手机移动端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