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尚思学佛修行网 > 学佛讲堂 > 慈诚罗珠
点击获取更多关于“慈诚罗珠”的文章

慈诚罗珠堪布:借佛法拥有幸福人生

类别:慈诚罗珠  采编:尚思学佛修行网编辑室

  幸福,是人类有史以来,大家一直在追求的东西。近两年,幸福已经成为一个特别热门的话题。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反而失去了想象中的幸福。全球幸福指数的急剧下滑,让大家不得不去重新思考与审视:到底什么是幸福?该怎样去寻找幸福?

  佛教认为,幸福的本质并不是稳定的收入,和睦的家庭,也不是旅游或一杯水。虽然通过这些途径,或许可以给我们带来一种幸福感,但幸福的本质并不是这些。

  幸福的本质,实际上是我们内心的一种特殊感受。这种感受有时候和物质有关系,有些时候和物质根本没有关系。物质,只是给我们创造幸福感的一种因素或条件。它可以给我们带来暂时的安全感或满足感,通过这种安全感或满足感,就可能产生一种短暂的幸福感。我们可以把稳定的收入等作为幸福的来源或渠道,但这些都不是幸福。

  我们都是普通人,佛教称为凡夫,也即没有接受过任何心灵训练的人,无论再有钱有地位,世俗的学问再高,从心理的角度来讲,因为没有受过良好的训练,所以只能是凡夫。凡夫不是贬义词,而是指没有受过心灵训练的人。

  凡夫的心灵状况,有一个自然规律。它变化的方向都是一样的:首先,物质可以给我们带来幸福感。这个幸福感,建立在满足感的基础之上;凡是物质带来的满足感,又都建立于对物质的新鲜感之上。我们可以回过头去认真思考一下:任何一个物质,在新鲜感消失以后,无非就是审美疲劳。没有审美疲劳时,新鲜感能给我们带来满足感。

  在满足感的基础上,就能感觉到幸福。凡是新鲜感,过一段时间以后,就会消失,任何新鲜感都不可能保持到永久,只是新鲜感停留的时间长短不同而已。新鲜感消失的时候,满足感一定会消失,因为它的基础已经没有了。随之而来的,就是幸福感的不辞而别。

  然而,人类在一生当中,都会认为自己在追求物质。而实际上我们在追求的,只是一种内在的精神感受而已。这都是我们自己始终没有发现,而被佛陀一针见血地指出的。

  佛告诉我们:你们可以追求幸福,这是人类的权利,也是生命的权利,但物质所带来的幸福,是非常靠不住的。

  所以,在追求吃喝玩乐等物质幸福的同时,我们应该追求更崇高、更高端的幸福——来自于心灵,甚至来自于更伟大、更有意义的工作的幸福。

  也许我们在佛学当中,能够找到一些方法。虽然这些方法不一定适合于每个人,因为每个人的需求不同。用佛教的话来讲,就是各人的根基、意乐千差万别。用一种方法,肯定不可能适宜于所有人。但对根基相应的人来说,这些方法却可以指导我们在现实生活当中,或者在工作当中找到幸福,让日子过得更充实、更幸福、更有意义。

  归纳而言,寻找幸福的方法,包含了三个“不要”,两个“应该”:

  不要攀比

  越是喜欢攀比的人,越得不到幸福。攀比不是生活的必需,而很多的痛苦,却会从攀比当中产生。

  不要虚荣

  越是喜欢虚荣的人,越是心灵空虚。只能以这种虚荣,来弥补心灵的空虚。心灵空虚,是非常大的痛苦。

  很多人认为:有钱就会很幸福。但真正发财以后,却常常感觉不到想象中的幸福。金钱能够给人带来一种安全感,在安全感的基础上,也可以产生一种幸福感。跨越了这个界限以后,金钱和幸福是没有任何关系的,所以,这时候再有钱,也不一定会有幸福感。

  不要过度贪婪

  绝大多数人对佛教有个误解,认为佛教否定了所有的欲望与肉体的享受。但实际上并非如此,佛也承认:在某种程度上,欲望也是一种动力。比如,非常狂热地想学佛,想成佛,想利益众生,这都是欲望。如果没有这些欲望,就失去了学佛的动力。所以整体而言,佛没有反对欲望,但佛告诉我们:虽然凡夫不可能没有欲望,口渴了想喝水,肚子饿了想吃饭,这些都是人类的基本生存需求,是人的本能,不可能没有。但如果欲望超标、过度,就会带来我们所不希望看到的结果:痛苦、失望、沮丧等。

  应该正视人生

  不要把现实生活太过理想化,以为一切都很美好,没有任何危机意识,这样在面临生老病死和各种痛苦的时候,就会感到极大的失望。当无法面对的时候,就会走极端的路。所以,适当的危机感是战胜困难的必要装备。

  应该调节心灵

  调节心灵的最佳方法,就是修禅定。佛教给我们推荐了很多心灵的训练方法,无论现代人信不信佛,但心灵的训练却是不可或缺的。这些心灵训练方法,任何人都可以吸纳并为我所用。在本书的第六章我专门讲到了修禅定的具体方法,可以以此练习。

  早在数千年前,佛陀通过观察世间苦楚,思考痛苦的根源,最终经过生命的实践,洞彻了幸福的秘密,就显现于佛教的幸福观里。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想要收获幸福的朋友们,带来一些启发和裨益,拥有一个幸福的人生。

 

▲ 返回顶部 ▲
上一篇:慈诚罗珠堪布:如何将一天所有的行为都转为道用?
下一篇:慈诚罗珠堪布:轮回中谁是亲人,谁又是仇人?
《碛砂大藏经》 此处下载
《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 此处下载
慈诚罗珠推荐阅读
• 定弘法师:介绍佛法给别人要懂得观机
• 定弘法师:钱给父母用在什么地方才算孝顺
• 定弘法师:弟子不知道以上我和两位母亲的功课是否安排正確?
• 定弘法师:色情內容对我们心性是极大的染污
• 定弘法师:帮助孩子化解宿命带来的业障
• 定弘法师:採用十念法拜佛要不要观想佛,观想了算不算夹杂?
• 定弘法师:不敢受持斋戒,犯了戒罪会更重
• 定弘法师:业障深重不要担心不能往生
• 定弘法师:打破人我是非关
• 定弘法师:佛號,有些念阿弥陀佛,有的念沃弥陀佛,是否都一样?
• 定弘法师:我回头了,没有人愿意度我,请问法师,佛子是何故
• 定弘法师:为家人买,做肉菜,是否也背因果?
尚思学佛修行网综合推荐阅读
• 释迦方志
• 果卿居士:如何在菜市场帮助众生
• 甘菩遮国
• 释氏蒙求
• 四句百非
• 一般信众皈依的心态有十二种
• 宣化上人:怪病的起因
• 海涛法师:在婚姻中修行
• 定弘法师:如遇到將来被杀的牛马猪羊眾生该怎么做?
• 张融
• 寂静法师:宽恕,从接纳了解自己开始
• 海涛法师:遇到天空下雨之时,念甘露真言二十一遍尽灭所有恶
::法师开示 ::
• 圣严法师:绝妙说法 法华经讲要 一三、劝持品──尼众受记,佛后弘经
• 星云法语:成功人生-美满的生活(一)
• 寂静法师:所有的问题都与下列因素有关
• 印光大师:对研习教理、净土行法的一揽子开示
• 印光大师:断荤吃素(白话文)
• 宣化上人:妙法莲华经浅释 卷二
• 净界法师:学佛必知!诚心忏悔后,会有三种力量现前
• 星云大师:做人 要学会对自己说“够”
• 印光法师:选择法门,时节因缘,实为根本
• 印光大师:欲为真佛,须先从能为真儒始
• 元音老人:我们的心就是佛心,舍此之外没有佛心
• 宣化上人:把假的放下,便能找到真的
• 海涛法师:济度含识
• 宣化上人:居士称谓的用法
• 寂静法师:生起这两个念头最快速增长福慧!
::佛学大辞典 ::
  • 疑刺
  • 商量
  • 饭床
  • 北斗七星延命经
  • 金光明忏法
  • 化教
  • 龙天
  • 梦窗疏石
  • 救苦斋
  • 摄相归性体
  • 界
  • 萨迦派
  • 慈童女
  • 捡校
  • 女人禁制
  • 杨岐方会
  • 西溪梵隐志
  • 遍参
  • 不共种子
  • 香姓娑罗门
  • 礼敬
  • 离性无别佛
  • 华亭寺
  • 形像曼荼罗
  • 二乘
  • 真心观
  • 声为教体
  • 衣法
  • 师会
  • 异熟因
::学佛推荐 ::
• 什么是观音菩萨?观音菩萨的由来
• 家庭即是道场(印光大师)
• 什么是戒、定、慧三学?戒、定、慧是什么意思?
• 什么是具足戒?具足戒是什么意思?
• 德育治家 智慧话语
• 佛说居家八法(《杂阿含经》卷四三)
• 佛教的四恶语与四善语
• 什么是三宝?三宝是什么意思?
• 利己利人
• 幸福婚姻经典辑要(海涛法师选辑)
• 父母子女间因缘可转变(净空法师学佛问答)
• 不废居家业 兼修出世法(印光法师)

南无阿弥陀佛

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

尚思学佛修行网站内所有资料均可转载,功德无量
弘法回向文
愿以此功德回向见闻、流通、随喜、赞助者,业障消除,福慧增长,安乐自在。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尚思学佛修行网手机移动端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