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尚思学佛修行网 > 学佛问答 > 学佛、学经
点击获取更多关于“学佛、学经”的文章

修行的病根和对治方法:诵经和听经

类别:学佛、学经  采编:尚思学佛修行网编辑室

经,不能不读;教,不能不听。我们今天,你看这些道理(大乘经教里头)我们能理解,我们也讲得很清楚,可是我们的境界为什么转不过来?这是什么原因?自古以来许许多多的学人,都犯了这个毛病!能说不能行!

这一桩事情,我初学佛的时候二十六岁,去请教过章嘉大师。跟章嘉大师谈中山先生的学说"知难行易",可是世间也有一些哲人讲"知易行难"。那我们学佛,到底是知难行易,还是知易行难呢?我就请教章嘉大师,大师告诉我,知难行易是对的。我说明明经上你讲我都懂得,我境界就转不过来。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那就是法身菩萨,那就是诸佛如来,我懂得,但我为什么还是起心动念?为什么还是分别执着?我为什么放不下?我非常想放下,为什么放不下?

老师讲的话,"知难行易",放下很容易,你为什么放不下?你知的不透彻!想想这有道理,你知的不究竟,你是一知半解。这使我们想到古人有一句话说:"读书千遍,其意自见",为什么要读千遍?你那个知有深度,行就容易了。我们年岁大了,毛病、习气太深,境界转不过来。我常常跟同学们说,我这一生算是非常幸运,这一个行业,这一条路,章嘉大师教导我的,他老人家指导我的,教我走弘法利生这一条路,我非常感谢他。每天没有离开经典,每天跟同学们互相研究、讨论、学习,四十七年!四十七年没有间断,我这个知才有这么一点点深度,在境界里面,才能转到一点,转的不多。如果用百分比来说,我转的只是十分之几的样子。一百分是圆满,我只能够转到十几分,大概不到二十分,可是就很有受用。一般人可以说,也能讲经,讲的天花乱坠,他一分都转不掉,还是凡夫境界。妄想、习气,遇到缘马上就起现行,喜、怒、哀、乐、贪、嗔、痴、慢,境界风一吹马上就动了,什么工夫都没有。这晓得"读书千遍,其意自见",这个道理太深。

我们今天看出佛门同学的病根!所以不得不提倡,从头来起吧!除这个方法之外没路可走!所以从头来起,才特别提倡《弟子规》、《十善业道》,佛法《十善业道》是从头开始;中国几千年传统圣贤的教学《弟子规》是开头。我们今天开头,从头来起。从头要能收到效果,需要用什么功夫?一门深入、长时熏修!决定不能放松啊。读书千遍,我现在不要求你千遍,我要求三百遍。蔡礼旭居士讲的《弟子规》,在香港讲的两次,一次是八个小时,一次是四十个小时。四十个小时,你至少要听三十遍,从头到尾听啊,一天听八个小时,五天听一遍,五十天听十遍,一百五十天听三十遍,算是半年吧,半年的时间,你把这部四十个小时的听满三十遍,你有底子了;然后再听简单的,听他那个八个小时的,听满三百遍,我相信你人变了,你从凡夫变成圣人了。你不用这么深的功夫不行啊,我们这个烦恼习气太重!所以你自己好好想想,我这个话是真的还是假的,你就晓得。过去的已经过去,不要后悔,也不需要忆念,过去已经过去了。从今天开始,我要坚定信心,转凡为圣啊,那你就对了。这从不真实你就走向真实,转不真实为真实。

后面两句"念念常灭坏,如前后亦尔"。清凉注解里头,注的虽然不多,但注的很好。与前面"如梦不实,念念无常"。我们要想真的把境界转过来,随顺无常去转,就是我刚才讲的这个方法,我们可以试验试验。这个试验不需要用很长的时间,两年到三年足够了,这时间足够了。这叫要真下功夫,功夫要绵绵密密,不能够间断。真的,因为你这样做法,就是佛家讲的戒律、规矩呀。你守得住这个规矩,这是一个轨道,你不能够脱轨,守这个规矩,用二、三年的时间不间断,心定了,你看,"因戒得定,因定开慧",就这么个道理。

我们现在心浮气燥呀,妄想、分别、执着一分一秒都没有间断过,这是我们学习困难、功夫不得力的所在。譬如一个人生病,我们一定要把病源、病因找出来,然后对症下药,药到病除。你不知道病根,不知道病源,你没办法对治呀。那今天我们开了这个处方,诸位可以先试试,从《弟子规》下手,三百遍的学习圆满之后,你再接着学《了凡四训》十遍、《太上感应篇》十遍、《十善业道》三百遍。《十善业道经》也能够学三百遍,你的根基就稳固了。然后无论修什么法门,大乘小乘、显教密教、宗门教下,无论修学哪个法门,我相信你这一生当中决定有成就,为什么?基础太好了。我们今天学佛搞了几十年,悠悠泛泛。这念佛,我们老老实实问一句,你往生有没有把握?说真实话,没有把握,为什么没有把握?都是我们的根基不够,如果真的根基扎的好,哪有没有把握的道理?

那么我再重复一遍,《弟子规》三百遍,《十善业道经》三百遍。不是叫你把这个经念三百遍,念三百遍时间不多,我现在劝导大家的是听,你听这个讲演听三百遍。专心去听,一心一意去听,戒定慧三学具足。听的时候,记住《起信论》里面的教诲,不要分别执着言说,不要分别执著名相,听的时候不要去研究,不打妄想。离言说相,离名字相(名字相就是名词术语),离心缘相,只听不去研究,这是什么?这是修定,这是修止、修观!止观就是禅定啊,我用这个方法修禅定。

在佛法里头,诸位都知道"四弘誓愿","法门无量誓愿学",无量法门修的什么呢?都是修的戒定慧。换一句话说,修戒定慧的方法太多了。我们今天用这个方法来修戒定慧,这方法方便哪。蔡居士在香港讲的四十个小时,我在山上休养这段时间,我听了十遍,我很有感触。我们听就是遵循《起信论》的教诲,不分别、不执着言说名字,只是一味地听,决定不去探讨、不去研究、不去讨论、一直听就对了。听多了怎么样?耳熟,不必要去记忆,境界现前,自然它就起现行,熟了它才能够起作用。这是我们读这首偈,要知道在现前应该怎样学习。为什么一味去听,不要去起心动念,不要去分别执着,为什么呢?"如梦不真实,念念常灭坏",你分别它干什么?你分别错了,你执着错了,你只用听,字字句句都跟自己的性德相应,《起信论》这个教诲妙绝了,我们要会用。

▲ 返回顶部 ▲
上一篇:一真法界是宇宙之间没有物质和精神
下一篇:修行最重要的是放下
《碛砂大藏经》 此处下载
《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 此处下载
学佛、学经推荐阅读
• 锡金佛教
• 呗比丘
• 麟角喻独觉
• 长灵守卓禅师语录
• 山法
• 共喜生定
• 头光
• 净琉璃世界
• 三种至教
• 授衣节
• 洞山说心说性
• 慧影
尚思学佛修行网综合推荐阅读
• 陈大惠:灵鬼附体的真相(上)
• 宣化上人:万物因道生
• 一蛇首尾
• 印光大师:净业行人害怕不能往生
• 蔡礼旭:如何做一个真正如法的好人(第八集)
• 寂静法师:总说“吃亏是福”,“福”到底在哪?
• 梦参老和尚:地藏法门的殊胜
• 快乐人生
• 戒行
• 蔡礼旭:如何在大学、高中落实弟子规
• 一切智智
• 序分
::法师开示 ::
• 净界法师:不安住在理性的根本空,就去修对治空有什么缺点?
• 净界法师:拜佛、念佛就是广结善缘
• 海涛法师:有严重的皮肤病,布施毛巾、水给出家人
• 海涛法师:夫妻在一起是否违背邪淫?
• 宣化上人:阿修罗法界
• 星云法师:你是善知识吗?
• 宣化上人: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五十)德生童子有德童女会缘入实相
• 印光大师:人若知此,谁肯以小利而贾大祸乎?
• 宣化上人:如如不动
• 圣严法师:无量寿经讲记 自序
• 元音老人:恒河大手印十六讲
• 净界法师:超出常伦诸地之行,现前修习普贤之德!
• 宣化上人:全世界的劫运
• 寂静法师:一个让家庭财富事业统统改变的方法
• 海涛法师:慈悲心是一切资粮的基础,是一切功德之所在
::佛学大辞典 ::
  • 退屈
  • 住岸却迷人
  • 中因发心
  • 十发趣心
  • 西国三十三所
  • 九无间道
  • 陪贴
  • 一有多种
  • 如来辩说菩萨
  • 相似
  • 变化人
  • 感情
  •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疏
  • 阿呼恒河山
  • 大悲者
  • 久远寺
  • 断伏
  • 相
  • 身口七支
  • 金针双锁
  • 后一一乘
  • 抑扬教
  • 妙音菩萨
  • 极略色
  • 四种对治
  • 四别
  • 百论
  •
  • 由利宜牧
  • 自在心
::学佛推荐 ::
• 僧侣的衣服是怎样的?
• 若要佛法兴 唯有僧赞僧
• 什么是发菩提心?发菩提心是什么意思?
• 五种非人
• 关于“佛化婚礼”答网友问(宗舜法师)
• 什么是僧俗四众?僧俗四众是什么意思?
• 什么是四禅八定?四禅八定是什么意思?
• 有家庭的人,为了修学佛法,是否应该放弃伴侣?(索达吉堪布)
• 菩萨的样子(慈惠法师)
• 什么是戒、定、慧三学?戒、定、慧是什么意思?
• 佛化家庭 三、五戒善法是建立佛化家庭的基石
• 佛化婚姻将引导人们趣入佛法(凯朝)

南无阿弥陀佛

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

尚思学佛修行网站内所有资料均可转载,功德无量
弘法回向文
愿以此功德回向见闻、流通、随喜、赞助者,业障消除,福慧增长,安乐自在。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尚思学佛修行网手机移动端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