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尚思学佛修行网 > 学佛讲堂 > 学诚法师
点击获取更多关于“学诚法师”的文章

学诚法师:心对境的关系

类别:学诚法师  采编:尚思学佛修行网编辑室
我们常常听到说,修行就是要处理好“心对境的关系”。

  外境,产生感受,感受产生人的想法,想法产生行动,行动力强不强跟我们的心有关系,这就是五蕴。佛教里面最基本的法类——色、受、想、行、识。识就是心,色就是境,中间有感受,有想法,有行动。

  境,你有一个外境,他有一个外境,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外境。住在一个寺庙里面,每个人的境界是不同的,内心的境界不同,外在的境界也是不同的。我们如果仅仅注意到自己的境界,没有考虑到别人的境界,就不容易契机。同时,只注意自己的境界,不注意别人的境界,也有可能造成影响别人用功,甚至起反作用。

  举一个例子,我们在佛堂有自己拜佛的位置,在斋堂、寮房、工作间、教室,都有自己的座位。本来你住这个房间,若无缘无故跑到别人的房间去,就是破坏别人的境界。别人在工作,你到那里去聊天,也是破坏别人的境界。你没有事到处游荡,别人看到后会观过,也是破坏别人心跟境的关系。给对方说话,本来你是讲给一个人听,而你站在那里,夸夸其谈、大声喧哗,很多人老远都能够听得到,人家的耳根的境界都被你破坏掉。走路声音若很响,也是会影响到人家的耳根,耳识的。这些都是修行要去注意的地方。

  在丛林里,过去常常讲,不可以随便串寮。常住规定的什么时间做什么事,在什么场合,都是要严格去遵守的。如果一个同学、两个同学,三个同学无事到处走动,庙就不成庙了,庙就成了一个公园了,这肯定是不行的。

  讲的话要有意义,需要讲才去讲。讲一大堆毫无作用的话,就是废话,自己散乱,人家听了以后更散乱。这也是破坏人家的修行用功,妨碍人家的道心,是没有必要的。若你自己要说话,想找一个听你说话的人,这其实就是影响别人的用功。这些都是境界,先要把外境处理好,才能够把我们自己内心的境界处理好。

  外在的境界,每个人的境界,有一个公共的空间,就是公共的境界,这些境界就是我们要去处理的,就叫做心对境,而不是说我们旁若无人,自己愿意怎么做就怎么做,这种心态就是错误的一种心相。修行、用功的人,内心应该是非常敏锐、细腻、清明。此时此刻,一天到晚要做什么,我们要很清楚。

  “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

  学问,什么叫学问?“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学问是在于积累的,而不是说谁聪明、谁不聪明,谁智慧、谁不智慧,就看你有没有去用功,有没有去累积。然后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向别人请教、讨论、切磋,自己的学问才会长进。如果常常觉得自己最好,老喜欢去讲给别人听,那我们的学问又怎么能够进步呢?

  “宽以居之”,就是说,要宽宏大量,要有大愿力,要有大悲心。“仁以行之”,对别人、对众人要有仁爱之心,要有慈悲之心。这虽然都是我们过去传统儒家的一些说法,但是都是能够酝酿的。

  学佛法就是研究佛法,学习佛法,就是研究如何改善,提升自己的生命。如果对我们的生命没有认识,那么修行真是白修了。只有让散乱、躁动的心慢慢静下来,对外境才能够观察清楚。就犹如镜子一样,非常明亮,对外境的反应才能够分明。如果镜子模模糊糊,境界来了就不分明。内心浑浊,说明人没有念知力,念知力模糊。

  我们要“信自信他”。“信自”,但是不能“自信”。“自信”就是说自己相信自己,不容易相信别人。“信自”,就是说相信自己能够成佛,相信“彼既丈夫我亦尔”,别人能够做到,我自己也能够做到。内在要有这种动力,内在有这种对自我的要求的心理基础和认识。而不是说相信自己最行,别人都不如自己,这种自信就是会有问题。就是说,相信自己能够达到,而不是说相信你现在就有了。要去努力,你才能够达到。不去努力,你依然永远比不上别人。所以,这些概念都是要辨析清楚,而不是说我们满头雾水,学佛法学到最后,说出来的话全是模棱两可的,那怎么行呢?肯定不行。学佛法,就是培养人的觉悟,对自己生命的认识,研究自己的生命。自己生命研究清楚,同时,对别人的生命,对众生的生命,也就能够了解了。

  近两个月来,大家各方面还是有很大的变化、改善、进步,慢慢也是越来越有序。今后还是要进一步在这方面去努力,在每一个细节上,在每一件事情上,在我们寺院里的每一个空间的位置上,在每一个人的身上,在每一个人的起心动念上,都是要能够真正去体现佛法的。如果我们一直在躁动,心的能量就一直在损耗。用功也好、学习也好、做事也好,就没有心力。如果内心非常的寂静,就有力量,才能够持久。

  修行就是要培养这种任运无间的功夫。什么叫做“任运无间”呢?首先要稳定,如果不稳定就会忽东忽西、忽高忽下,这不是“任运无间”的;第二个是要持久,年年月月日日都如此用心;第三个要圆满。圆满是什么意思呢?比如我们做一件好事,大家表扬、夸奖,说某某人很了不起,那么你是不是能够做到每一天都做好事呢?这件事情每天都在做。同时,一天也不仅仅做一件好事,一天都在做好事,那就是很难的事情了。

  我们常常是以一个善法来对治一个恶法,实际上,一天到头是妄想纷飞,烦恼是非常多的,自己察觉不到,可能我们看到一个人发脾气,或者一个慢心很强的人,我们老觉得这个人脾气这么不好,或者说这个人慢心这么大,这个时候我们会处在另外一种烦恼当中。比如说现在人经常犯到的毛病——忧郁、焦虑、恐惧,这些负面的心理是很多的。这些也都是人烦恼的行相。就是说,可能这个人是被嗔、慢烦恼情绪控制了,另外一个人是被另外一种烦恼、另外一个情绪控制了。我们如果没有很好的去学习佛法,运用佛法,人的情绪、烦恼是除不去的。人就非常容易相信自己的情绪,就是“自信”,自己相信自己的看法、想法是对的,所以他才会认为说自己的行动是对的。人不容易培养起来对别人的一种信心,要“信他”是很难培养的。三宝、同行善友、祖师大德、善知识的各方面的开示,我们不容易真正入心,不容易任运无间。并且我们常常会怀疑,对自己要去做的事情,自己的决定,往往信以为真,事过了以后,境界过后我们又后悔,这样子决定是错的,这样子的想法是错的,这些都是我的毛病,心对境发生的问题。我们一天到头在庙里边,就是要去训练这些基本功,从早到晚,学什么、做什么、说什么,到什么程度,内心要分分明明、清清楚楚,而不能有一种投机取巧的心理,也不能有偷懒的心理,偷懒就是浪费自己的时间,投机取巧最后不会进步,只有老老实实、本本分分、脚踏实地、按部就班,在庙里边用功修行,才能够一步一步很稳定地,很持续地在进步,功德慢慢就增长了。

 

▲ 返回顶部 ▲
上一篇:学诚法师:决定修行和决定成佛
下一篇:学诚法师:慈善是行更是心,自他不二即和谐
《碛砂大藏经》 此处下载
《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 此处下载
学诚法师推荐阅读
• 元音老人:爱情包括什么?
• 寂静法师:一个方法就让您的家庭、事业、生活、财富统统改变
• 元音老人:人死之后识神还没走,前三天半到四天之间不能烧
• 元音老人:什么是微细流注?
• 寂静法师:风水是如何改命的?
• 寂静法师:六字洪名的功德
• 元音老人:恒河大手印十四讲
• 寂静法师:为什么很努力却挣钱不多
• 寂静法师:你绝对不知道吃饭都能改善你的家庭和事业
• 寂静法师:一个和尚谈婚姻,很有意思
• 寂静法师:心变了,风水立即就变了
• 元音老人:何为见性?
尚思学佛修行网综合推荐阅读
• 真正的皈依不是随随便便的
• 鬼神遇到我们,我们要教他一招
• 八灾患
• 第十一册 佛光学 第十课 国际佛光会礼仪要点
• 宋藏遗珍
• 蔡礼旭:学生难带是结果 原因在哪里
• 济宗七事随身
• 旃陀罗笈多二世
• 第十二册 佛教作品选录 第七课 永嘉证道歌(唐·永嘉玄觉)
• 星云大师:要空,才能有
• 印光大师:要劝导亲人,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
• 星云大师:如何才能不自卑不颓丧
::法师开示 ::
• 宣化上人:《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一浅释(10)
• 明证法师:过午不食有什么功德?
• 星云法师:家中的佛像与香炉应怎样整理呢
• 印光大师:念念在净土才能往生吗?
• 印光大师:好时髦之人,乃是令一切人于她起染污心
• 宣化上人:何为佛经中的“鬼王”
• 宣化上人:魔是来帮助你修道的
• 圣严法师:化自私的欲望为奉献的愿望
• 宣化上人:见地藏形像、闻此经、读诵的28种利益
• 印光大师:念观音可得往生西方吗?
• 海涛法师:观想全身起鸡皮疙瘩什么原因?
• 印光大师:写经须知,须用楷书,须用正体字,须用点句法(总汇)
• 学诚法师:有情绪的时候要先想想对方的好
• 圣严法师:先接纳別人才能沟通
• 星云法师:耐得住才能成就大器
::佛学大辞典 ::
  • 一向宗
  • 四种炉形
  • 浊恶处
  • 香象菩萨
  • 七十真实论
  • 圆陀陀地
  • 空心
  • 中文大藏经
  • 重修普陀山志
  • 军那花
  • 俱舍宗
  • 罗刹天
  • 玄籍
  • 三德六味
  • 大键■
  • 慧睿
  • 看话禅
  • 出家呗
  • 私度僧
  • 净衣加持
  • 身念处
  • 萧子良
  • 莲台
  • 五种净食
  • 一心专念
  • 八义
  • 盛者必衰
  • 云门三高
  • 宗利
  • 大屋德城
::学佛推荐 ::
• 进德之道
• 建立佛化家庭实现人间净土(心诚)
• 什么是五乘教法?五乘教法是什么?
• 关于“佛化婚礼”答网友问(宗舜法师)
• 什么是僧俗四众?僧俗四众是什么意思?
• 家庭是道场 生活作佛事
• 什么是无常无我?无常无我是什么意思?
• 戒嗔
• 什么是三法印?三法印是什么意思?
• 孝顺之益
• 佛教是谁创立的?佛教是怎样创立的?
• 什么是涅槃?涅槃是什么意思?

南无阿弥陀佛

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

尚思学佛修行网站内所有资料均可转载,功德无量
弘法回向文
愿以此功德回向见闻、流通、随喜、赞助者,业障消除,福慧增长,安乐自在。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尚思学佛修行网手机移动端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