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尚思学佛修行网 > 学佛讲堂 > 印光大师
点击获取更多关于“印光大师”的文章

读印光大师《与卫锦洲居士书》有感

类别:印光大师  采编:尚思学佛修行网编辑室

  因果理论是佛法的根本思想之一,每一位学佛人对此都不陌生。可是,说到是否真正理解因果,很多人却是模糊不清的。比如我,一直自诩为信因果之人,如果不信因果,怎么会学佛呢?然而,自从与“上海周六学佛放生群”的师兄们一起深入学习《印光法师文钞》,尤其是学习了《与卫锦洲居士书》后,再对照我平日的实际修行,才发现自己一直抱着浅薄的知见来认识因果,其实对于佛法的道理尚未真明,意识到距离真信因果、深信因果的程度,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此书信缘起于卫锦洲居士因为邻居失火延烧,致使财物房屋全部烧光,妻子亦惊吓病故,他因此心神迷乱苦闷,如酒醉颠狂,不能清醒。印祖知道后,作《与卫锦洲居士书》,为他讲述三世因果的道理,劝慰他要以正确的态度来面对人生的逆境。现实常常不尽如人意,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会经历人生的低谷,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相信很多修行人也会像他一样万念俱灰、一蹶不振。

  印祖的这篇开示告诉我们,世道本就起伏跌宕,命运原本聚散无常,呼天抢地没有任何意义,我们始终要保持一颗深信因果、信愿念佛的平静之心。

  在开篇中, 印祖一上来就阐明如何面对人生的种种逆境,正确的态度是“乐天知命,不尤不怨”。他说:“天之所以成就人者,有苦有乐,有逆有顺,有祸有福,本无一定。唯在当人具通方眼,善体天心,则无苦非乐、无逆非顺、无祸非福矣。是以君子乐天知命,上不怨天,下不尤人,随遇而安,无往而不自在逍遥也。所以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

  作为一位君子, 要素位而行, 就应该无论在任何地位、任何环境,都能随遇而安、悠然自得,不会作任何非分之想。紧接着,印祖列举了孔子等圣贤的事例来说明“ 天地无常, 圣贤也会受厄” 的道理:“古今最道高德备者,莫过孔子。而且绝粮于陈,被围于匡。周游列国,卒无所遇。只有一子,年才五十,即便死亡。幸有一孙,得绵世系。降此而下,颜渊短命,冉伯牛亦短命。子夏丧明,左丘明亦丧明。屈原沉江,子路作醢。”即使像孔子这样的大圣大贤之人,上天都不能让他只有顺境,没有逆境,更何况我们这些罪恶凡夫呢?对此,很多人都无法理解,为何连古往今来的圣贤之人都落得如此不得善终的下场呢?于是大家开始怀疑善恶因果报应规律是否真的存在。就连司马迁也曾在《史记·伯夷列传》中发出质疑:你看伯夷、叔齐这么仁义的人,竟然饿死在首阳山。颜回这般安贫守道的人, 竟然早早就死了。像比干这样的忠臣,被剖心了。然而像庄子所讲的恶盗盗跖,贪婪暴戾,荼毒天下,曾率领九千人攻城越货,可这样的恶人竟然得享高寿。这有什么善报可言呀?

  同样, 在现实生活中, 经常会遇到“为善得恶果、作恶得善报”的事,这种现象见多了,很多人便由此开始否认因果的真实性,认为因果报应只是一种空幻的理论。即使是学佛的人,因为未能做到深信佛言,也对此疑惑不明,故稍见异相,便生惊疑。

  因此,印祖在文中为我们揭示了俗世因果观与佛门因果观的异同。世俗人虽也相信一定的因果,但因不明了六道轮回、三世相续的道理,故只着眼于现世现报,世间的典籍也只以人的一生作为界限,然而只谈一生就无法阐明前生和后世,也就无从了解这一生之外的事。而佛门中的因果观则是报通三世。“经云,菩萨畏因,众生畏果。菩萨恐遭恶果, 预先断除恶因。由是罪障消灭,功德圆满,直至成佛而后已。众生常作恶因,欲免恶果。譬如当日避影,徒劳奔驰。每见无知愚人,稍作微善,即望大福。一遇逆境,便谓作善获殃,无有因果。从兹退悔初心,反谤佛法。岂知报通三世,转变由心之奥旨乎。报通三世者,现生作善作恶,现生获福获殃,谓之现报。今生作善作恶,来生获福获殃, 谓之生报。今生作善作恶, 第三生、或第四生、或十百千万生、或至无量无边劫后, 方受福受殃者, 谓之后报。后报则迟早不定。凡所作业, 决无不报者。”

  世间确实有行善积德的人遭受各种横祸灾殃,这是因为他今生虽然作了善业,但果报还没有体现出来,那是要在来生、或者后生才能显发出来的,而今生所遭受的不如意境遇,则是他前世或者前若干世的恶因成熟了。所以说,一个行善之人反而遭受祸殃,一个十恶不赦之人反而得到福报,遇到这种现象,如果你站在三世的层面去看,就不会再产生怀疑,若不了解三世因果的理论,怀疑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

  “世人稍遇灾殃, 不是怨天, 便是尤人,绝无有作偿债想,生悔罪心者。须知种瓜得瓜, 种豆得豆。种稂莠则不能得嘉谷。种荆棘则勿望收稻粱。作恶获福者, 宿世之栽培深也。若不作恶, 则福更大矣。譬如富家子弟, 吃喝嫖赌, 挥金如土,而不即冻馁者,以其金多也。倘日日如是,纵有百万之富,不几年即便家败人亡,扫地而尽矣。作善遇殃者,宿世之罪业深也。若不作善,则殃更大矣。譬如犯重罪人,未及行刑,复立小功。以功小故,未能全赦,改重为轻。倘能日日立功,以功多且大故,罪尽赦免,又复封侯拜相,世袭爵位,与国同休。”

  故世间善人遭遇灾殃,也正说明了佛法中因果报应的真实不虚,即使是学佛人也依然在因果之中,逃离不了因果规律的约束,所以过去很多大修行人也会承受常人难以理解的一些恶果。因为,无论是何人,都得为自己过去的行为承担后果,这才真正体现了因果规律的平等性。

  理解了佛门报通三世的因果理论后,印祖最后告诉我们, 今生除了要积德行善、种善因得善果外,最终极的目标则是要超越三世因果,那就要靠深信切愿持念阿弥陀佛名号,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念佛、往生、成佛也离不开因果, 但这是妙因妙果—不可思议的因,不可思议的果。

  “ 大丈夫生于世间, 当具超格知见。岂可使身外之物,累坏自身。譬如金珠满屋,强盗来抢,只宜舍之速逃,岂可守财待死。良以金珠虽贵,若比身命,犹然轻贱。既不能两全, 只可舍金珠而全身命耳。且汝财物已烧,空忧何益。惟宜随缘度日, 竭力念佛, 求生西方, 则尽未来际,永离众苦,但受诸乐。如是,则由此火灾,成无上道。当感恩报德之不暇,何怨恨迷闷之若是耶。祈以予言详审忖度,当即释然解脱,如拨云雾以见天日。从兹即灾殃翻为善导,转热恼直下清凉矣。倘犹执迷不悟, 势必发颠发狂。则本心已丧,邪魔附体。纵令千佛出世,亦不能奈汝何矣。”

  印祖在此不仅为我们揭示了“ 因果报应贯通三世,转变完全由心”的高深妙理, 更重要的是告诉我们修行人在面对人生中的种种不如意时, 要做到“ 上不怨天,下不尤人”,心甘情愿地去承受果报,决不能心存怨恨和报复,更不能因此而怀疑因果和佛经祖语。

  印祖在《复杨宗慎居士书》中说:“修行之人,须具决烈之心。任彼诮谤,我总了无疑虑。若闻人诮谤,便生退心,此种人亦是前生善根浮浅所致。不以佛所说者为依归, 而以愚夫愚妇所说者为根据。固当长在生死轮回中, 永受三途之苦。而欲得人天之身尚难,况了生死超凡入圣,以至成佛之大利益乎。”

  颠沛流离的人生,充满了起起落落;命运的疾风骤雨,经常不期而遇。真正的学佛人,要能平静地接受生活给予的得失和喜悲,骤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不管外界如何变化,内心永远安于净土,以弥陀为恃怙,以极乐为家乡。如此一来,我们虽未出娑婆,已非娑婆之久客;未生极乐,已是极乐之嘉宾矣!

 

▲ 返回顶部 ▲
上一篇:印光大师:求皈依者,若不用自屈之字,决不敢允许
下一篇:印光大师:无论父母已往生未往生,为人子者,固当常为礼拜持诵
《碛砂大藏经》 此处下载
《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 此处下载
印光大师推荐阅读
• 罗摩拏遮
• 能破
• 信心铭
• 布萨护
• 华院
• 玄昉
• 三法
• 众合地狱
• 朱芾煌
• 苏摩
• 呆庵庄禅师语录
• 阿湿波
尚思学佛修行网综合推荐阅读
• 五法不得授人戒
• 学诚法师:修行人的宗旨
• 念佛求生净土,是最积极的行为
• 喜受
• 梦中问答集
• 六七能遍计
• 慧勤
• 掩土
• 人家持的是心戒,不重形式
• 宣化上人:修行人要经得起考验
• 海涛法师:贫穷的富裕
• 蔡礼旭:正确推动素质教育
::法师开示 ::
• 仁焕法师:成为一个人来到世间做什么?
• 圣严法师:有人自称是佛化身,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 印光大师:《观经》仍以持名为最要之行
• 海涛法师:广释菩提心论 上
• 寂静法师:生命的答案在哪里?
• 慈诚罗珠堪布:佛教是迷信还是智信
• 宣化上人:为什么这头牛和狗猪鸡会生到天上
• 元音老人《大手印淺釋》要點摘抄(三)
• 净界法师:掌握了道理,你才有资格谈修行
• 慈诚罗珠堪布:如何面对嗔恨心
• 印光大师:怎样做到敦伦尽分?
• 印光大师:为什么临终闻法念佛也能往生?
• 星云大师:修行容易遇师难不遇明师总是闲
• 圣严法师:原始佛教
• 净界法师:行解相应
::佛学大辞典 ::
  • 孙婆菩萨
  • 五功德门
  • 因明
  • 佛陀波利
  • 瞿汝稷
  • 杜顺
  • 浴主
  • 见成公案
  • 设厕功德
  • 地主王
  • 真言宗全书
  • 崇善寺
  • 不增减真如
  • 得大势明王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幽赞
  • 十二佛名神咒经
  • 八定
  • 主位
  • 释名
  • 杨岐方会和尚语录
  • 那罗遮
  • 坚座
  • 飞单
  • 本化四菩萨
  • 四阿赖耶
  • 机用
  • 鸯伽国
  • 地大
  • 南山念佛门禅宗
  • 想颠倒
::学佛推荐 ::
• 什么是因果?因果是什么意思?
• 圣严法师:佛化婚礼应该提倡吗?
• 救护众生之道
• 吉祥行
• 什么是无常无我?无常无我是什么意思?
• 提倡在家学佛
• 进德之道
• 论建设佛化家庭(蔡吉堂)
• 作为教师教导学生起了瞋心这对弟子的修行是不是有障碍?(净空法师学佛问答)
• 不说四众过
• “家庭精舍” 中国当代“佛化家庭”研究(陈坚)
• 口业之过

南无阿弥陀佛

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

尚思学佛修行网站内所有资料均可转载,功德无量
弘法回向文
愿以此功德回向见闻、流通、随喜、赞助者,业障消除,福慧增长,安乐自在。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尚思学佛修行网手机移动端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