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尚思学佛修行网 > 学佛讲堂 > 印光大师
点击获取更多关于“印光大师”的文章

印光法师答念佛600问【47】

类别:印光大师  采编:尚思学佛修行网编辑室

  461、念佛人见到善恶境界时该如何对待?

  恶境不可怖畏,但摄心正念,其境即消。善境不可欢喜,但摄心正念,必有所得。念佛人切勿欲得境界,以免成障碍也。

  念佛所见之境,恶境不可怖畏,但摄心正念,其境即消。善境不可欢喜,但摄心正念,必有所得。谓业消智朗,然有浅有深,不可即生满足想。摄心正念,善境或愈显,或即泯,切勿以为念。但使念不离佛,佛不离念即已。见善境,心地清凉,了无躁妄取著之心,亦不必定是入定。此是了知唯心所现,不是对境无心。……圣境若现,知属唯心,取著则非唯心矣。以初心一见圣境,多多不知唯心,故生取著。一生取著,则不是得少为足,便是著魔发狂。故经云:“不作圣心,谓己已证,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著魔发狂。”……境现而勘,汝谓是分别。汝既能见境,勘又何碍。勘者非特起别种法,乃摄心于佛,不令起二念耳。由汝不识勘之事,意谓另有勘之一法,反成分别。念佛人并不是一笼统,无分晓。乃于一切境,如镜照相,相来即现,相去即无。汝所说者,通是未著魔而欲著魔之话,非防著魔之话。以汝躁妄心,急欲得此境,故反成障碍也。(《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八第1093页 复 温光熹居士书三)

  462、常有不如法的境界出现是什么原因?如何避免?

  是未曾真实摄心,只做场面行持之所致。如真实摄心,则内无妄念,专注于一句佛号中,必能消除业障,增长福慧,何至常有境界之苦。《楞严经》云:“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此之谓也。

  所言常有境界,当是未曾真实摄心,但只做场面行持之所致。如真实摄心,则内无妄念,专注于一句佛号中,必能消除业障,增长福慧,何至常有境界之苦。修行切不可以躁妄心,求得圣境界现,及得种种神通。只期心佛相应而已。所谓全心是佛,全佛是心;心外无佛,佛外无心。若能如是,譬如杲日当空,霜雪俱化,又何得有不如法之境界,为苦恼于身心乎?若不如是用心,平常专欲得见圣境,不知圣境之得,须到业尽情空地位。否则勿道所得者皆属魔境,即是圣境亦无所益,或有大损。以不知精进力修,反从此生大欢喜,未得谓得,则必至著魔发狂。《楞严经》谓:“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此之谓也。况汝之境界,乃属俗染境界乎。但自提起正念,俾从前所有淫欲嗔恚等心不起。即或偶起,当即觉照,令其速灭。喻如贼至其家,若主人识得是贼,其贼即时便去。若当做家里人,则其家便被贼劫掠净尽矣。(《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三第47页 复谛醒法师书)

  463、修净土人,能否注意定境中之八触与六妙?

  修净土人注重信愿行三法。至于定境中八触、六妙不应注意。

  修净土人,注重信愿行三法。至于定境中之八触及与六妙,不应注意。倘或工夫发现,亦当视为平常,不加欣幸。否则或恐以为胜妙,致将正修净业,反视为等闲。(《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六第683页 复慧昭居士书)

  464、礼拜时为何会出现种种震动?

  皆提神过度所致。念佛人但遇好境界亦不生喜,恶境界亦不生怖。怖则邪必乘之,喜则必先失正。合目亦是致病之本,切勿合目。

  所言礼拜种种震动,及黑暗中精光流露,皆提神过度所致。以后礼诵,但专诚恳切而已,不必过为提神。宜心常向下想,或想在莲华座上坐,而只想所坐莲华,绝不计及自己之身在莲华上。久之此种虚浮习气,消灭无有。以此种现相,多半属躁妄所致,尚未用工,即欲成就。不知好歹者认做工夫,则著魔发狂矣。然好境界亦不生喜,恶境界亦不生怖。怖则邪必乘之,喜则必先失正。汝乃轻狂小子,今日故有此相。合目亦是致病之本,以后但不他视,切勿合目。(《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五第451页 复杨慎予居士书)

  465、念佛耳根发音是怎么回事?

  言耳根发音,乃用功人自得之各别境界。善知识何可预先发表?若发表则得益者少,受损者多。如《自知录》然,专门表示境界。实则此之境界,尚是理想。

  汝之清磬摇空,乃静极所现。后知齿舌相击,并非外境所现。有此一知,方不至或生一种希奇玄妙之想,由兹起自矜心,则便非得益之处矣。所言耳根发音,诸净典不甚提倡者,以净土法门,其要在于信愿行等。此等境界,乃用功人自得之各别境界。善知识何可预先发表?若发表则得益者少,受损者多。如《自知录》然,专门表示境界。实则此之境界,尚是理想。彼盖欲借此以张大门庭,故特做出此不思议境界。使光不阻止,则不知印几多万,以引人入魔乎?汝净功虽好,于机于教,尚欠阅历,故作此说。若有阅历,即大有所得,亦不疑古人为敛默也。(《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八第1134页 复何慧昭居士书一)

  466、念佛好静厌喧是病相吗?如不速改有何危险?

  至诚恭敬,心系佛号,久久当静闹一如,则无惊厌魔事发生。

  念佛极愿寂静,颇不合宜。有此厌喧之病,现已发现病相。若仍如此,久后则无可救药矣。当静闹一如,在静亦不怕有闹来,在闹时我心仍静,而不生憎恶,则无惊厌魔事发生。若不速改,后当发狂。(《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六第689页 复刘慧焯居士书)

  467、念佛时为什么会发悲痛?

  念佛发悲痛系善根发现。然不可以此为德,常令如此。若常如此,则堕悲魔,切要切要。

  念佛发悲痛,亦是善相,切不可常常如是。若常令如是,必著悲魔。悲魔既著,终日悲痛,或至痛死。此种皆由不善用心所致。(《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六第689页 复刘慧焯居士书)

  当念佛时,愍彼苦恼众生,心酸泪流,系善根发现。然不可以此为德,常令如此。若常如此,则堕悲魔,切要切要。(《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六第781页 复陈士牧居士书一)

  468、念佛顶门痛痒怎么办?

  提神过甚,心火上炎所致。当一心静念,均可日见消灭矣。

  顶门痛痒,皆提神过甚,心火上炎所致。当一心静念。普为一乡宣说,常在稠人中念。则此种惊怖心痛痒事,均可日见消灭矣。(《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六第689页 复刘慧焯居士书)

  469、如何对治念佛时杂念纷飞现象?

  唯专心痛念自己将欲命终,唯恐即堕恶道,励志念佛。久则自可澄清。

  持佛号时,杂念纷飞,此是多知多见,心无正念之现象。欲此种境象不现,唯专心痛念自己将欲命终,唯恐即堕恶道,励志念佛,了不起他种念头。久则自可澄清。(《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六第708页 复丁普瀞居士书)

  470、念佛发光是何种境界?

  念佛发光,乃属魔境。勿以为是,久则自息。当教彼一心念佛,除南无阿弥陀佛名号之外,概不许心生诸念。自然如长空雾散,天日昭彰矣。

  彼念佛发光,乃属魔境。急为写信,令勿以为是,久则自息。倘以此为圣境现前,则将来恐致魔鬼附体,著魔发狂,不可救药。良以吾人从无量劫来,所结怨业,无量无边。彼等欲来报怨,由其有念佛修持之力,不能直报。因彼想好境界,彼怨业遂现其境界,令彼起欢喜心,谓我修行功夫到家,或谓我已成圣道。由此妄念坚固,遂失正念,魔鬼遂入其窍,则发颠发狂,佛也不能救矣。世多有用功修行,发颠发狂者,皆因自己不知在息除妄想,摄心正念上用功。每每皆是尚未用功,便想成圣。由终日唯以妄想圣境为事,如饮毒药,昏乱无知,谓天转地覆,神奇鬼怪。实则皆自己妄心所感召之魔鬼作用也。当教彼一心念佛,除南无阿弥陀佛名号之外,概不许心生诸念。自然如长空雾散,天日昭彰矣。其一心念佛之利益,与躁妄心想见境界之祸害,《文钞》中皆屡言之。祈以此信抄而寄去,又须令其力依吾说,不以此境为是。即再发现,亦不生喜,亦不生惧,则其境自消。如贼入人家,认做自家人,亦受害。知是贼而妄恐怖,亦受害。若不喜不怖,概不理会,彼便无立脚处矣。(《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六第729页 复陈士牧居士书

 

▲ 返回顶部 ▲
上一篇:印光大师:凡念佛人,各须务实克己习气,与人方便
下一篇:印光法师答念佛600问【40】
《碛砂大藏经》 此处下载
《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 此处下载
印光大师推荐阅读
• 唯一神道
• 关口真大
• 佐藤密雄
• 毕宿
• 佛教图书馆
• 久松真一
• 眷属妙
• 拟声
• 今释
• 高旻寺
• 荷担
• 今辩
尚思学佛修行网综合推荐阅读
• 证严法师:在生命的白纸上
• 梵本
• 云峰寺
• 印光大师:怎样持咒
• 学诚法师:学会闭嘴,意义非凡
• 饿鬼害人是否会业加一等?
• 定弘法师法语:幸福的源泉在你看破放下
• 常念观音
• 出家的条件、程序和仪式是怎样的?
• 海涛法师法语:心中有慈悲,刀枪都变成莲花缤纷飘散
• 陈清香
• 圣严法师:别人不做的工作都由我来做吧
::法师开示 ::
• 印光大师:勿交燕朋邪友,邪色不可贪,念佛治病
• 宣化上人:今生脾气大,这前生做什么来的呢?
• 圣严法师:走自己的路,不必比较
• 寂静法师:佛法的智慧,如何用在生活中?
• 海涛法师:感恩与惜福
• 海涛法师:和同修受菩萨戒好几年了,有自然的夫妻生活可以吗
• 印光大师自称:“福气很薄,不堪消受”
• 印光大师:地藏菩萨本迹灵感录序
• 宣化上人:你能酒色财气无动于衷寿命一定长
• 宣化上人:家和万事兴
• 印光大师:什么是正确的发愿?
• 证严法师:财色招苦
• 印光大师:追荐先亡,不得谓已解脱而中止
• 印光大师:想要求生儿子,须知事项
• 净界法师:娑婆国土的特色,叫五浊恶世
::佛学大辞典 ::
  • 盗牛
  • 眼筋
  • 神道
  • 弥勒论师
  • 干峰二光三病
  • 库恩
  • 方便波罗蜜菩萨
  • 明澓
  • 法才王子
  • 行状
  • 慧岳
  • 一光三尊
  • 八味
  • 眉沙迦山
  • 五法退菩提
  • 玉泉寺
  • 智凯
  • 道观双流
  • 长夜
  • 化仪三宝
  • 一毛
  • 性音
  • 经筒
  • 宿命智陀罗尼经
  • 乌卡拉
  • 中间静虑
  • 大空
  • 警策
  • 阿马尔达斯
  • 国家
::学佛推荐 ::
• 佛教的四恶语与四善语
• 什么是六道?六道是什么意思?
• 六个维系爱情的妙诀(星云大师)
• 佛教徒一定要出家吗?
• 什么是十三难事、十六轻遮?
• 建立佛化家庭实现人间净土(心诚)
• 什么是涅槃?涅槃是什么意思?
• 戒嗔
• 佛法不离生活(净空法师)
• 离八风之患
• 信心
• 孝顺之益

南无阿弥陀佛

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

尚思学佛修行网站内所有资料均可转载,功德无量
弘法回向文
愿以此功德回向见闻、流通、随喜、赞助者,业障消除,福慧增长,安乐自在。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尚思学佛修行网手机移动端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