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尚思学佛修行网 > 学佛讲堂 > 慈诚罗珠
点击获取更多关于“慈诚罗珠”的文章

慈诚罗珠堪布:学佛的方法和次第,三个字就能概括

类别:慈诚罗珠  采编:尚思学佛修行网编辑室

  我们学佛的时候需要理论。要去学理论,然后也要去修行,这两个都需要的。那我们并不能说我们不学理论,仅仅是实修,这样子不对的;然后我们一辈子都学理论,不修行,这样子也是不对的。

  学佛,尤其是藏传佛教,它强调三个字。那这三个字是什么呢?就是闻、思、修,就这三个字。

  闻是什么?就是听闻佛法。我们学佛的时候,首先要去听。如果不听,我们自己看书,或者是连书都不看,这样子的话我们根本就没有办法知道什么是佛法,怎么样去学佛,为什么要学佛,学了佛以后又是为了什么。我们这些都不懂,这样子的话是非常非常的迷茫,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信仰基本上都是迷信。所以我们首先要去听。

  比如说任何一个学校,小学、中学、大学,任何一个学校的学生都要听老师给他讲,并不是学生自己看教材。老师要讲,讲完了以后,然后自己去自学或者是自己去复习,看更多的教材以外的书,通过这种方法增长自己的智慧。但是第一个必须要听老师讲。

  那我们学佛的时候也是一样的。释迦牟尼佛的理论都是非常深奥的理论,那这样子理论我们如果没有人讲,我们自己去看书的话,这个根本就没有办法知道。尤其是有些修法,或者是有些见解上的比如说禅宗讲的明心见性、大圆满讲的证悟这一类的非常高的境界,非常高端的这些境界,如果没有上师或者是师父或者是善知识的指导的话,那我们自己看书只能理解最表面上的字面的内容,除了这个以外是没有办法的。

  所以我们要听法师讲课,这个非常重要。否则的话,在我们学佛的过程当中有很多很多的疑问,这些根本就我们自己解决不了的。因为佛教讲的很多的这些观念,与我们的常识有所不同甚至是矛盾的地方,那么这些矛盾我们怎么样去化解?

  我们的过去的常识,我们平时的、我们每一个人有的在我们的内心当中已经根深蒂固的常识,跟佛教的有一些观念、见解相互违背的时候、矛盾的时候,我们如果跟着佛法的观点走,但是我们还有很多的疑问没有办法解决。这些疑问得不到解决的话,那么在我们的修行的道路上,这些都是成为一个很大的障碍,所以要解决这个问题。

  如果这个时候佛法的观点、观念和我们的常识相违的时候,如果我们以我们的常识作为标准的话,那么我们所做的一切都离佛的意思越来越远,这样子我们也没有办法学佛。

  那这个过程当中,我们怎么样去解决这个问题呢?就是需要闻,需要听,这个很重要的。听非常重要,释迦牟尼佛的教法有八万四千个法门,这么多的佛教的书比如说其中一个,像《般若波罗蜜多》这样子的一部经来说,其他的我们都不说。比如说像《般若波罗蜜多》一部经,那《般若波罗蜜多》也有十万颂,有十万个偈子。那这么一个庞大的佛经,我们怎么样去读?读了以后我们怎么样去消化?消化了以后,我们虽然是字面上的内容看懂了,但是我们怎么样去修?具体的修行的方法是什么?这个我们不可能,因为我们本来就是人生短暂,然后每一个人的生活压力、工作的压力都是很大的,所以我们每一个人的时间是非常非常有限的,那么这么一个短短的时间当中,这么一个庞大的佛教的书,我们怎么样去学?怎么样去消化?这些对我们学佛的人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那这个过程当中我们怎么做呢?就是要去听。所以我们第一个最需要的就是闻。闻是第一个。

  然后第二个思,就是思考。我们光是听还不够,要去思考问题。比如说佛告诉我们万事万物都是无常,都是无我,但是我们的概念当中不是这样子的,我们的常识不是这样。我们在我们内心当中已经默认了这个世界是永恒的,比如说我们建一栋楼,最后这一栋楼的倒塌之间的七十年八十年当中,我们认为这栋楼一直都是存在的。当初刚刚建的这个楼跟最后倒塌的这个楼,我们认为这个就是一栋楼。我们把这两个当做一栋楼以后,我们在我们的内心当中已经默认了它是一个永恒的、不变的这样子的东西。

  然后我们对自己来说,我们也会说“我”生下来的时候、“我”的童年、“我”年轻的时候、“我”衰老的时候……我们会这么说。这样子的话,那我们也就已经默认了从儿童到衰老之间的这个人是不变的,实际上他的比如说他的外貌、肉体上有变化,但是人,这个当中有一个不变的“我”,自我是存在的,这是我们的常识。那这个常识跟佛教告诉我们的见解是有非常不一样的地方,那这个时候我们怎么办呢?

  光是听还是不解决问题,我们还自己还要去思考。到底是不是无常,到底是不是轮回是痛苦,我们要去思考。所以如果不思考的话,光是听还不解决问题。这是第二,思,闻思。

  第三就是修行。我们通过了闻,听闻佛法;通过自己的思考,最后确定了佛教讲的观点是准确的。也就通过闻和思,很明确的知道修行的方法是什么样子,修行或者是训练的方法是什么样子,都已经清楚了。清楚了以后,那我们要去修。

  如果不修的话,这个时候我们的烦恼不能解决。比如说我们现在很多人也就在学习了,比较深入地学习。那我们学习的过程当中,我们学到了很多很多的理论;但是在现实生活当中,我们面对一些问题的时候,那烦恼,比如说贪、嗔,嗔恨心一样的会存在。这些烦恼,我们知道怎么样控制这个烦恼,我们在理论上知道怎么样去消灭这个烦恼,但是我们面对这些痛苦、面对这些烦恼的时候,还是一样的没有办法消灭。

  我们大家都知道不应该生起嗔恨心,但是嗔恨心还是一样的会产生。我们也知道当嗔恨心产生的时候怎么样去消灭、怎么样去控制,这些方法我们都知道;但是这个方法遇到这样子的、面对这些现实的时候,不能解决问题,问题解决不了。这是为什么呢?

  这就是因为我们没有修。我们知道的这些都是理论,理论它只不过就是一个知识而已。这个知识在生活当中它不能解决问题,因为它的力量不够大,不够强,它要面对的是一个在我们的心里从无始以来到现在已经根深蒂固的一个这样子的烦恼。烦恼是非常强有力的,我们的弱小的、书面的、书本上的知识要面对这个强大的烦恼,这是没有办法的。

  那这个时候我们怎么办?就是要修行。要长时间的修行,要训练。训练了以后慢慢地可以减少烦恼。

  所以闻、思、修是非常的重要。我们很多学佛的人都不听佛法,然后又不去思考佛教的教义,又不去修行,很多都是烧香拜佛,然后求佛祖的保佑。停留在这样子的阶段当中的人很多的,这个是非常可惜的,因为这一生当中我们有一个这么好的机会。这个时候虽然有学佛的机会,有学习的机会,有修行的机会,都有了;但是我们自己不听,这个是非常可惜的。所以要闻思修行。

  希望我们学佛的人都不要停留在烧香拜佛的阶段当中;烧香拜佛当然是很好的,但是只有烧香拜佛,不修行、不学习,这个是非常可惜的。

  学佛是什么意思?就是学释迦牟尼佛的智慧,学释迦牟尼佛的慈悲心,这个叫做学佛。那么怎么样学释迦牟尼佛的慈悲心,怎么样学释迦牟尼佛的智慧呢?方法是什么?那就是三个字:闻、思、修。

  腾讯佛学

 

▲ 返回顶部 ▲
上一篇:慈诚罗珠堪布 :去世时的最后一个念头,将决定你投生去处
下一篇:慈诚罗珠堪布:用佛陀的智慧来调整心态
《碛砂大藏经》 此处下载
《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 此处下载
慈诚罗珠推荐阅读
• 表面精进,心里有杂染,不能成就
• 何谓“预知时至”?
• 道场有人往生能让打佛七的同修助念
• 生死自在是随时都能往生吗?
• 您讲往生净土与蕅益大师说的相同吗?
• 临终助念是不是很重要
• 中阴身往生比世间往生数量更多吗?
• 为人助念知见不一致该怎么办?
• 怀疑,是生到边地疑城的原因
• 临终时观音势至二菩萨来能跟随去吗?
• 弟子应如何帮助殓房新死之人?
• 现代是在家居士学佛者成就的多
尚思学佛修行网综合推荐阅读
• 人药王子
• 梦参老和尚:理上大彻大悟的人在娑婆世界照样轮转,往生极乐世界就一生成佛
• 印光大师:苏州有人杀猪出其肺肝,上有曹操二字
• 宣化上人:为什么每一尊佛都叫如来
• 宣化上人:第十卷 妙法莲华经 法师品
• 印光大师:学佛者,何得以自己知见测佛境界?
• 圣严法师:绝妙说法 法华经讲要 一八、随喜功德品──闻经随喜,为他人说
• 宣化上人:什么是七种圣财
• 真金失色
• 明雪
• 真言心
• 息心
::法师开示 ::
• 圣严法师:大乘和小乘的区别是什么?
• 印光大师:凡发科发甲,皆其祖父有大阴德
• 印光大师:不可说盲聋喑哑不得往生
• 印光法师:人若积德行善,则鬼便敬而护之
• 净界法师:我从我前生的其中一个妄想而来!
• 证严法师:风水与福慧
• 宣化上人:西方极乐世界是君家
• 星云法师:观自在的意义
• 海涛法师:出家,受八关斋戒可以消无量业障,积无量功德
• 印光大师:今之学密宗者多开荤吃肉对吗?
• 星云大师:如何消除烦恼
• 请问师父,什么是“四不坏信”?
• 印光大师法语精华
• 印祖故事:众居士报国礼座,老法师耳提面命
• 净界法师:什么是临终正念?没有平时的正念,绝无临终正念
::佛学大辞典 ::
  • 证得
  • 共教
  • 义类
  • 四重八重
  • 尘境
  • 四种行人
  • 截雨咒
  • 音响忍
  • 后堂首座
  • 枯槁众生
  • 药师十二神将
  • 七种善
  • 口业供养
  • 罚
  • 譬喻经
  • 无漏慧
  • 肉团心
  • 法乳
  • 舍利弗阿毗昙论
  • 常真
  • 千日诣
  • 色即是空
  • 陈寅恪
  • 色身
  • 洛叉陀罗尼经
  • 翁则
  • 毒龙
  • 通云
  • 八卦教
  • 莲光寺
::学佛推荐 ::
• 缘分,离不开珍惜二字 (星云大师)
• 什么是丛林制度?丛林制度是什么意思?
• 也谈佛教徒的婚姻问题
• 这样的婚姻才长久
• 什么是六道?六道是什么意思?
• 口业清净
• 莫批评他人之过失谬见
• 建设佛化家庭始于举行佛化的婚礼(圣严法师)
• 佛教的爱情观(宽运法师)
• 圣严法师:佛化婚礼应该提倡吗?
• 不听是非 不传是非
• 什么是三千大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是什么意思?

南无阿弥陀佛

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

尚思学佛修行网站内所有资料均可转载,功德无量
弘法回向文
愿以此功德回向见闻、流通、随喜、赞助者,业障消除,福慧增长,安乐自在。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尚思学佛修行网手机移动端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