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尚思学佛修行网 > 学佛讲堂 > 星云法师
点击获取更多关于“星云法师”的文章

星云大师:快乐的来源

类别:星云法师  采编:尚思学佛修行网编辑室

  有个少年请教一位智者:“我如何才能成为一个自己愉快,也能够给别人愉快的人?”

  智者说:“我送给你四句话。第一句话,把自己当成别人。”少年说:“这是说,在我感到痛苦时就把自己当成是别人,痛苦就减轻了,当我喜悦时把自己当成别人,喜悦将变得平和中正。”

  智者点头,接着说:“第二句话,把别人当成自己。”少年说:“如此就可以真正同情、理解别人的需求,在别人需要时给予恰当的帮助。”

  智者两眼发光,继续说:“第三句话,把别人当成别人。”少年说:“如此是要尊重每个人的独立性,在任何情形下都不可侵犯他人。”

  智者说:“第四句话,把自己当成自己。”少年说:“这句话的含义我一时体会不出。这四句话之间有许多相矛盾之处,我用什么才能把它们统一起来呢?”

  智者说:“用一生的时间和经历。”

  人到世间上来莫不是为了追求快乐,如何拥有快乐呢?

  其一,快乐来自家居和谐。一个家庭里,每一分子都应该为家庭的和谐贡献,不能自私、执著、计较。如果有人每天只想外出散心、郊游,把家庭视如牢狱、冰窖,甚至本来是亲人骨肉却当成仇人相聚,这样的家庭生活如何会快乐呢?

  其二,快乐来自天然环境。居家在山边,可以在山居小路散步;居家在水边,可以在河川堤岸休闲。居家附近有公园、市场,散步、购物当然都能称心如意;假如居家在人烟稠密的大楼,出门举步艰难,或是住在偏僻陋巷,进出都感不便,当然就会心浮气躁。古代孟母所以要三迁,现代的富贵人士所以要找风水宝地,就是因为环境会影响人的心情。环境对于吾人的快乐与否至关重要。

  其三,快乐来自人际关系。一个人处身社会,总会有许多朋友。平时参与各种社交活动,和各种人士互动往来,假如自己会做人,经常帮助、赞美别人,则“敬人者,人恒敬之”,别人也会对我们赞美、帮助,人际互动融洽,当然就会感到快乐。反之,有的人处事不够圆融,经常嫌这个不好或怪那个不是,自己没有培养好因好缘,自然不会获得友谊。难堪、烦恼一大堆,人生怎么会快乐呢?

  其四,快乐来自心胸宽广。有时候别人有心把快乐带给你,可由于你心胸不够宽广,没有容纳的空间,快乐则会自然远离。懂得包容,就不会锱铢较量。心胸豁达开朗的人,凡事看得高远,不会被眼前得失所蒙蔽;心量狭隘自私的人,处处与人计较,无法成就大器。一如杜甫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表现其一心为民的广阔胸襟,如果能以豁达的心胸包容一切,自然能看见美好的世界。

  其五,快乐来自内在的宁静。圣雄甘地一生大部分时间住在牢狱里,但他无时无刻不感到安稳自在,就因为他内心永远保持着宁静与淡泊。不论环境如何纷乱,我们每个人都要让浮躁不安的思绪找到一个出口,从内在的宁静中寻得真正的快乐。

  其六,快乐来自主动的关怀。心怀慈悲的人常会主动关怀别人,如观世音菩萨常做“不请之友”,以三十二应化身寻声救苦,故为众生所尊崇、信仰。从别人的给予中所带来的快乐与满足只是一时的,主动地布施关怀他人,带来的心灵快乐才是真实的。

  其七,快乐来自自己内心。是快乐还是烦恼,要靠我们内心去制造。假如能将内心的产品改良,给别人一些利益,多为别人着想,快乐自然就会从心里源源不断而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每个人都希望过得幸福,但是,有人心中往往充塞着执著、乖戾、嫉妒、骄慢等不良的种子。有的人一味追求物质,追求享受。其实,快乐的人生不在山珍海味,而在清和淡雅;不在盲目追求,而在真诚相待;不在别人的施舍,在自己的努力;不在遥远的未来,在当下的获得。

  所以,快乐的根源是:

  一、身心的健康。身心健康是快乐最重要的条件,西谚云:“健康生快乐,快乐生健康。”试想,你的身体四大不调,卧病在床,或者你的心中三毒炽盛,障门大开,起惑造业,能快乐吗?有人说欢笑能补脑,胜于服食药物;每日笑口常开,身体自然能健康调和。

  二、仁慈的心念。有仁慈心肠的人,别人会喜欢接近他,他的仁慈行为会让人永铭于心。古代高僧大德的仁慈,如智严躬处疠坊、高庵看病如己,乃至像智舜割耳救稚、僧群护鸭绝饮,他们悲悯众生疾苦的精神,不但为时人所崇仰尊敬,也为后人立下仁慈爱物的楷模。

  三、虔诚的态度。《礼记·大学》说:“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对人虔敬,可以邻里和睦,兴家旺国。宗教信仰上对真理的追求也须真心虔诚,方可体悟佛性真如。

  四、纯净的信仰。小孩需要依靠父母,生命才得安全;老人需要依靠拐杖,走路才能安稳;黑夜中需要依靠明灯,行人才能看清方向。信仰如同我们的依靠,纯净的信仰能做人生的导航。生活有了信仰,就有勇气面对困难与压力;家庭有共同信仰,精神理念相同,自然能和谐。孔子曾云“仁者不忧”,如果能对人生的穷通得失、成败有无能够不忧不拒,何愁人生不会自在快乐呢?当然,快乐要经过勤劳努力才能获得,没有牺牲奉献的精神与实践,无法体会真正的快乐。

  最后提供给大家几点修炼的方法:

  第一,不断的教育。一个人能不断地求进步,不断地教育自己,就是一种幸福快乐。《礼记》云:“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现在社会提倡终身学习,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是人生重要的课题。平时我们可以从生活教育、人格教育以及知识、科技等教育,来提升自我,启发思想。

  第二,愿望的实现。有理想,还必须去实践,两者相辅相成,才能有丰硕的收获。只要有愿心,世界无远近;只要肯发心,人间无苦乐。一个人如果能不断地发愿,不断地发心,进而实践自己的愿望,也是一种快乐。

  第三,共事的和谐。与人相处共事,能和谐无争,互相尊重,互相包容,这是最美满、最快乐的事。团体的每个分子都很重要,不要妄自菲薄,也不可看轻他人。与人相处,若能抱持你对我错、你大我小的“老二理念”,必能和谐共事,发挥出最大的力量与效率。

  第四,真理的彻悟。人生在世,能明白真理是非常幸福快乐的。我们信奉佛教,主要即是享受真理的快乐。世俗的娱乐短暂易逝,法乐里的欢喜却深广无限。世学有漏,佛法无边;知识变易,真理常新。释迦牟尼佛未成道时,贵为一国的太子,享受无比的欢乐,得到万民的景仰;但是他不以皇宫的生活为满足,不甘愿做个庸碌的凡夫,于是舍弃一切的荣华富贵、亲族情爱,走上追求真理的道路,最后不仅自己彻悟,也为众生开创正觉幸福的人生。

  佛光菜根谭

  知足常乐是“天堂”,慈悲喜舍是“道场”,服务助人是“福田”,欢喜融合是“乐园”。

  佛眼看世界

  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

 

▲ 返回顶部 ▲
上一篇:星云大师:做人难 难做人
下一篇:圆融,星云大师的人生哲学课
《碛砂大藏经》 此处下载
《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 此处下载
星云法师推荐阅读
• 论事
• 圣行
• 无尽灯
• 苏剌佗国
• 十六特胜
• 死出山
• 寂念
• 玄嶷
• 婆罗门国
• 答香
• 大悲者
• 合作法
尚思学佛修行网综合推荐阅读
• 宣化上人:我们人不开悟,因为妄想太多。
• 彭鑫博士:误认为精液没有营养,所以手淫无害于健康
• 第四册 佛教史 第十九课 其它国家佛教史
• 难陀龙王
• 注释书
• 定弘法师:虽然买的是三净肉,但是我也不想这样做,怎么办?
• 三百六十会
• 蔡礼旭:以身作则的重要性
• 元音老人:何谓大手印
• 蔡礼旭:常常想想,动一个念头,所有莲池海会的菩萨都知道了
• 接物利生
• 刘素云:我怎么纪念老祖宗
::法师开示 ::
• 印光法师:《灵岩法要》捌、述个人行谊一、自行盛德
• 圣严法师:四十二章经讲记 第十四章
• 印光大师:《金刚经》所说,是有相耶,是无相耶
• 海涛法师:结婚需要看良辰吉日吗
• 印光大师:佛光者,十法界凡圣生佛,即心本具之智体也
• 净界法师:如何建立楞严咒坛场
• 印光大师对竞争的开示
• 圣严法师:观世音菩萨的性别
• 圣严法师:禅为何能化解压力?
• 中国佛协会长学诚法师谈互联网
• 寂静法师:教育的核心
• 印光大师答济公为何吃肉
• 星云法师:释迦牟尼佛 王师追至苦行林
• 净界法师:今生安乐重要?还是往生净土比较重要?
• 海涛法师说故事5:魔王当弟子
::佛学大辞典 ::
  • 业感
  • 晚粥
  • 三变土田
  • 谈经
  • 八斛食
  • 喇吉
  • 鼎彻
  • 不饮酒戒
  • 引磬
  • 慈愍流
  • 世尊未说
  • 转法轮
  • 师雨
  • 哑法
  • 张锡祺
  • 感情
  • 保贤
  • 结跏趺坐
  • 因缘说
  • 兜率往生
  • 阿毗达磨大乘经
  • 大乘三宝
  • 菩萨僧
  • 一向出生菩萨经
  • 现观庄严论
  • 因果皆空宗
  • 四慢
  • 金刚锁菩萨
  • 达斯
  • 因陀罗窟
::学佛推荐 ::
• 佛教的四恶语与四善语
• 修持之道
• 口业如山 圣没一言
• 佛说居家八法(《杂阿含经》卷四三)
• 什么是观音菩萨?观音菩萨的由来
• 在婚姻中修行(海涛法师弘法讲义)
• 什么是十三难事、十六轻遮?
• 家庭与菩提心(净慧法师)
• 婚姻危机中的反思(觉誓)
• 佛教信仰与和谐家庭(觉真法师)
• 戒杀得安隐
• 佛化家庭(黄念祖老居士)

南无阿弥陀佛

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

尚思学佛修行网站内所有资料均可转载,功德无量
弘法回向文
愿以此功德回向见闻、流通、随喜、赞助者,业障消除,福慧增长,安乐自在。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尚思学佛修行网手机移动端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