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尚思学佛修行网 > 学佛讲堂 > 证严法师
点击获取更多关于“证严法师”的文章

[证严法师]心灵十境第七地:远行地

类别:证严法师  采编:尚思学佛修行网编辑室

第七地 远行地

菩萨十地行,前面已谈到第六「现前地」菩萨。「现前」就是智慧现前,遇到任何境界都能一一判断分明,不会受人事纷扰而混淆自己的心地。前面六地,配合了「六度」波罗蜜——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

远行地与方便波罗蜜
   第七「远行地」,则是成就「方便波罗蜜」,就是心和境接触时能观照得很清楚,但又「即境不染心」。
   心中若有所执着、烦恼,修行就不能轻安自在,也就无法再进步。就像自己绑着自己的脚,自闭于门户之内,因而无法体会外面的境界,智慧也就无法开启。
   学习佛法、成就佛道,必定要体会「方便法」,且要「施用方便」自如无碍:方便法是教化众生、成就道业的一种工具。这里说成就「方便波罗蜜」,波罗蜜是「到彼岸」的意思。比如我们若想从此岸到彼岸去,必须使用交通工具——船,才能如愿;船就是渡到彼岸的工具。
   我们要渡过烦恼河,不但要自度、还要度人。所以,我们要成就方便的智慧,也就是「方便波罗蜜」,要发大慈悲心,广度众生。
   「大慈悲心」不忍众生苦,是行菩萨道的工具之一,我常说「用慈施悲」,用宽广的爱心去服务遭受苦难的人,而且要切实力行「拔苦予乐」的工作;不要只在口头上说:「我也有爱心啊!看到病患在喊苦时,我也觉得很不忍心……」只说自己有爱心,却不肯付出行动去表达关怀,这又有什么用呢?一定要切实去做才行。

用慈施悲的实践法门
   例如慈济医院曾有一位年老的患者,因为没有眷属来照顾,中午时想上厕所,就自己把点滴的针头拔掉,结果血管的针孔一直淌出血来:而他下床后又无力站稳,就跌坐在地上。
   那天,正好委员志工没有午休,一一到各病房再巡视,于是发现这位老人危急的情况。由于病人的体型高头大马,而委员志工却都是女性、身材又娇小,因此必须由好几位志工合力搀扶,好不容易才把老人安顿好。志工们抱持爱心而来,将良能发挥出去,这就叫做「用慈施悲」。可见方便的实践法门,源自这一分心——大慈悲心。
   地狱很苦,地藏菩萨抱持大悲的愿力,发愿到地狱救度众生:娑婆世界是「堪忍的世界」,观世音菩萨也发挥大悲心,不断地倒驾慈航来救度世人,这种大悲心就是发挥良能的推动力,由此众生才能得救啊!
   因此,要成就「方便波罗蜜」,必须发大慈悲心;立大悲愿,这就要先断烦恼障碍。什么烦恼会障碍我们付出呢?那就是执着于自修自了,在修行中有人会产生这种迷惑。
   譬如有的人会执着于修「声闻乘」,有的人则执着于「缘觉乘」,这二乘都是小乘。有的人认为修行要常常听经,才能开智慧、成就道业;或是必须找一个很清净的地方念佛,才像是在修行。若是这样,就是执着在声闻小乘行。
   也有人说:「既然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我只要有佛心,就与佛的智慧同等。只要找个清净的地方,体悟世间春夏秋冬的嬗替,观众生心理的生、住、异、灭,和身体的生、老、病、死的形态,万物一统皆是无常,由此细心观察就会开悟。」像这样的方式叫做「独觉乘」。  
   如果不能利益他人,只想利益自己,就算智慧再高,也只是一个独善其身、修小乘的行者。所以,若要成就菩萨行,就要先施行方便法,发大慈悲心、断除迷惑,这就需要教育。过去佛陀的教育,是从佛陀口中流露智慧法语,而后听闻者便「依教奉行」。
   现在的社会强调教育,而且科系愈分愈精细。但是学生毕业后,却不一定要选择本科系的工作。不像早期的学校教育,学了哪一科,踏出校门后就会从事相关的工作。虽然古代并没有建筑系,不过那时他们盖的建筑物,有些到现在都还很完整地留存下来。过去日据时代所造的桥和隧道,尽管有的已经八、九十年或超过百年,仍然十分坚固、安全。
   反观现在的土木工程都有专门的科系,但是,往往一座才造好没多久的桥,在经历一场台风或水灾之后,这座桥就被大水冲断了,那是为什么呢?

专科与专心
   因为早期先民很专心地探讨「如何能做好那件工程」,所以他们具有充分的知识。现在却都是讲「专科」而不讲「专心」了。过去的人,从事每项工作时都很用心:而且要想学好任何一项技能,都得低声下气、好好地学;师傅怎么讲,学徒就很认真地学。他们非常尊重师傅,当学徒的人三年不能领钱,要不停地学习这件工作,还要在师傅家里打杂、专心忍耐,才能得到师傅的肯定,学到真正的工夫。
   而现代人只讲求「专科」,拿到文凭才有晋升的机会:若是没有文凭,不管他如何有心、做得多好,职位还是升不上去,这就是「舍本逐末」。所以,所做的工作也就难以尽善尽美。
   由于有这样的教育文凭趋向,所以有些上班族虽然在工作上表现得很好,可是却还要「留职停薪」再进修,就是为了将来能有再晋升的机会。其实所谓的再进修,有时并不见得比他原本所知、所学的更专精。如果只是纸上谈兵,却无法提起「披战甲、入沙场」的勇气,是一件很危险的事。
   现在的教育,应该要延续过去人们的那分专心,而不是只执着于文凭;只要专心学习,虽然是「方便」的教育,也会有所成就。教育并不仅限于学校,必须自小就从家庭环境中培养起。其实,童真时候的那分智慧,才是真正清净的智慧。

童心如秋月
   赤子之心就如明亮的秋月,我们常会发现大人没想到的,都被小朋友们想到了。几年前,花莲有一次遭逢台风,在风灾过后,台中一位只有五岁多的小朋友,立刻打电话来问安。
   当时我正好出去勘灾,不在精舍。回来时听到这件事,心想:难得这位小朋友有这分爱心和关心,所以那天晚上我就回个电话给他。
   我就问:「郭镇元,你打电话找师公有什么事啊?」
   他回答:「师公,花莲不是有台风吗?」
   「是啊!」
   他随即用大人的口气说:「我跟您说,台风天,您少出去啊!」
   「可是我早上已经出去了,怎么办?」
   「您出去做什么?万一被台风刮倒了,怎么办呢?」
   「有很多人的房子都被水冲走了、没地方住,很可怜哟!」
   「哦,那您是出去救人啊?」
   「对啊!」
   「那您要早一点出去、早一点回来,不要摸黑回来喔!」
   「为什么不要摸黑回来?」
   「因为外面黑漆漆的,万一您跌倒了怎么办?」
   这就是赤子之心,也是他善解人意的智慧。他知道台风来时,不要出去外面;但是当他知道外面有很多人需要救助时,只好要我早点出去、早点回来,还担心我万一跌倒了怎么办?
   后来,三岁的小女孩「草莓」听了这个小故事,就跟妈妈说:「妈妈,您跟师公说好不好?请师公出门的时候带一支手电筒。」这也是她的善巧慧思。所以,童心就像月亮一样,那么温柔又能发出光芒。只要大人平时能以「用慈施悲」的心来教育下一代,便能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善解与纯真之爱。
   这也是「方便的教育;人人若有这分虽处于污浊、烦恼的环境中,却能不被薰染、又能发挥清明的智慧,这就称为「远行地」菩萨。
   所以,要达到「远行地」菩萨的境界,必定要有成就方便的智慧,也要发大悲心才行。要使我们的智慧有朝一日能光耀人间,必须选远离「独善其身」的迷惑与障碍,这就要时时用心、善用良能。

 

▲ 返回顶部 ▲
上一篇:[证严法师]心灵十境第八地:不动地
下一篇:证严法师:福报的来源
《碛砂大藏经》 此处下载
《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 此处下载
证严法师推荐阅读
• 宣化上人:什么是佛法
• 宣化上人:金刚棒喝 七十九(完)
• 宣化上人:坐禅的姿势
• 大悲咒句解 17、摩罚特豆
• 大悲咒句解 24、萨婆萨婆
• 宣化上人:你请人说法将来你一定会说法无碍的
• 宣化上人:回头是岸皈依三宝
• 宣化上人:金刚经浅释(妙行无住分第四)
• 宣化上人:世上没有饭吃的人都是因为在往昔糟蹋食物
• 宣化上人:佛说四十二章经 第七章 恶还本身
• 宣化上人:菩萨为什么作布施眼睛的功德
• 宣化上人:我没有自私心一举一动都愿意帮助其它人
尚思学佛修行网综合推荐阅读
• 十住经
• 山王权现
• 到彼忌
• 刘素云:那你认真念佛,他就在加持你;那你一天胡思乱想,他加持你他也加持不上
• 改造命运的原理与方法 (陈柏达居士著)
• 青目
• 圆空
• 圣严法师:从信佛到成佛须需要多长时间?
• 蔡礼旭:照著伦常、照著本分做,就是弘道
• 净界法师:什么样的发心,才是正确的呢?
• 慈诚罗珠堪布:身体的病交给医生,内心的病交给佛法
• 出家人听居士讲经,也要给居士顶礼
::法师开示 ::
• 星云法师:佛教的时空观
• 印光大师:念佛应念六字还是四字?
• 星云法师:为历代宗亲祈愿文
• 圣严法师:逆境要忍,顺境更要忍!
• 学诚法师:如何让人们在这娱乐喧嚣的时代找回一颗大悲心呢
• 宣化上人:金刚棒喝 三十四
• 元音老人:学佛第一要知见正
• 学诚法师:内心和善散发善的力量
• 如何拒绝追求者?
• 慈诚罗珠堪布:所有的痛苦,都是我们自己的执著创造的
• 印祖故事:笃信观音宿根深,儒佛融通仰印公
• 净界法师:娑婆世界打滚得愈久,要出去就愈困难!
• 宣化上人:天龙八部的故事,大鹏金翅鸟
• 净界法师:你必须为前生的你负责
• 印光大师:《净土三要述义》何人所作?
::佛学大辞典 ::
  • 坐禅
  • 睡眠盖
  • 金刚杖
  • 把放帐
  • 五乘齐入
  • 永源寂室和尚语录
  • 十种见佛
  • 二二合缘
  • 唵嘛呢叭□吽
  • 一日不作一日不食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论
  • 教化地
  • 二种退
  • 六字
  • 永代经
  • 二种两舌报
  • 精室
  • 法华经安乐行义
  • 散机
  • 迦陵频伽鸟
  • 洞山佛向上事
  • 露
  • 遗教
  • 四十八使者
  • 宝渚
  • 婆罗婆叉
  • 金刚宝座
  • 石经山藏经
  • 大乘集菩萨学论
  • 念戒
::学佛推荐 ::
• 什么是五蕴?五蕴是什么意思?
• 戒嗔
• 家庭即是道场(印光大师)
• 在家居士如何修行?
• 中国佛教四大译经家
• 莫批评他人之过失谬见
• 佛经中说不报父母恩的罪过(益西彭措堪布)
• 孝养父母(索达吉堪布)
• 建立佛化家庭实现人间净土(心诚)
• 佛教的爱情观(宽运法师)
• 佛弟子当知的100个佛教名词
• “家庭精舍” 中国当代“佛化家庭”研究(陈坚)

南无阿弥陀佛

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

尚思学佛修行网站内所有资料均可转载,功德无量
弘法回向文
愿以此功德回向见闻、流通、随喜、赞助者,业障消除,福慧增长,安乐自在。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尚思学佛修行网手机移动端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