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尚思学佛修行网 > 学佛讲堂 > 圣严法师
点击获取更多关于“圣严法师”的文章

圣严法师:学佛修行必知的三大基础

类别:圣严法师  采编:尚思学佛修行网编辑室

  

  作为一个正信的佛教徒,必须知道戒、定、慧三学,这是学佛修行的基础。

  (1)戒:从消极面说,戒是“止一切恶”。诸恶不作,恶业恶因便不增加。从凡夫阶段做起,到了大小乘圣者的阶段,自然不再造作任何恶因。从积极面说,戒是进而“修一切善”,诸善奉行,不思回馈,但求“利益众生”。小乘的声闻及缘觉(一名独觉),已能做到消极的止一切恶,若能积极的修一切善,度一切众生,便是大乘菩萨的层次了。

  (2)定:大乘菩萨的定,是心念不受外在的环境和内在的心境所动,即谓之定。“外境”经常会为众生(人)带来诱惑、打击、刺激、情绪失控等种种烦恼,心随外境变化而生起忧、欣、悲、喜、贪嗔、怨怒、嫉妒等的感受和反应。受到环境牵动,便是乱心不是定心。故要用种种禅修方法,帮助自己稳定内心,使之不受外境的干扰。

  内在的“心境”,是指对于自己过去的回忆以及目前心里浮现出来的种种妄想和杂念。比如有人正在此地打坐用功,突然想到公司里有事未解决,怕公司的职员处理得不好,犹豫着要不要起身打电话回公司查询。这究竟是属于内境还是外境呢?这件事并不存在于眼前,只是自己的心念在困扰着自己,心理的作用扰乱了心境,所以是属于内境。

  也可以说,凡是回忆、推想、忧虑之类的心理活动,都是属于内在的心境。

  一般人经常是处于身心分离、妄念纷飞的状态,如能做到身心统一,内心的不安及身体的负担便会消失。倘若能把内外境界统一,便会形成内也是我,外也是我,内在的心境与外在的环境合二为一,便没有“我”的感觉了。实则仍有我的存在,只因心念统一,成为一个统一了的我的存在。此时已不以个人的身心为我,而是以全宇宙为我了。

  如果仅是方法用得顺利,正念相继,并不等于念念统一。例如在数息时,数得很顺,别无杂念,至少尚有三个念头,在不断地交互进行:我在数呼吸,呼吸,数目。因此,正在做数息的工夫,并不就是念念统一。

  念念统一是只有止于一个念头,不断地进行下去,如在数息中,数到只有"我",或只有"呼吸"的一念,这才是前念与后念,念念统一了。

  内心与外境的统一、身与心的统一,都是属于刚刚要入定前之浅定,两者的层次大致是相等的。前念与后念的念念统一,则是深定。念念统一的境界是很难达到的,但至少希望做到身心统一和内外统一,便能够摒除妄念纷飞,收摄散乱的心,不为环境所牵,不被情绪所动,就能享受到稳定的自我,是多么的可贵了。

  禅宗的定,则别有胜义,那是“即定即慧”。定的本身就是智慧,不是一般人所认为的从定生慧。禅宗的大师们,静态动态,皆不离定;因为人的身、口、意三业的彼此关系,如鼎三脚,缺一不可。三业一贯相应即是定;虽在定中,依旧生活起居、依然待人接物,即是智慧的功能。唯有如此,才可能达到真正的禅宗的定境。

  (3)慧:我们都知道,佛是智慧和慈悲的圆满者。智慧便是为断除烦恼,慈悲则是广度众生。一个凡夫,做了善业如未得回馈,心中便会生起烦恼,这便是未有真正的慈悲,也没有无漏的智慧。倘若你能做了善事,未思善报,甚至有人对你恩将仇报,你也不起烦恼,那你已和“无我”的智慧相应。

  具有无我的智慧,才会有平等的慈悲,才能真正的断除烦恼,才能真正的广度众生。有很多人认为佛教徒讲的慈悲,就是一味地受辱退让,无原则的逆来顺受,无条件地施舍他人,这是对佛教的误解,也是一种没有智慧的见解。佛教徒应当要识己识人识进退,便是智慧,也是慈悲;没有智慧做指导的慈悲,那就不是真慈悲。

  一个从事各项工作的佛教徒,只要是合情合理合法,借由正业正命,赚取正当的利润,而得以造福人群,或借由正修正语,而得以利益社会者,便应该当仁不让。那才是菩萨道的实践者,所以佛教徒是积极进取的!就智慧而言,小乘行者只做到断除自己的烦恼,尚做不到有教无类地广度众生。大乘菩萨则在修行成佛的过程中,时时都要做到自利利他,自觉觉人。

 

▲ 返回顶部 ▲
上一篇:圣严法师:遇鬼的故事
下一篇:圣严法师:虚空无尽,我愿无穷
《碛砂大藏经》 此处下载
《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 此处下载
圣严法师推荐阅读
• 战捺罗野
• 秘密乘
• 像想观
• 八寒地狱
• 难释疑论
• 稻田衣
• 梵天界
• 五百世怨家
• 九恼
• 圆通
• 谛听
• 光音天
尚思学佛修行网综合推荐阅读
• 乃至一念
• 寂静法师:别人做恶我们依然行善,这就叫信仰
• 宣化上人:无常鬼他不管老少,到时候不客气捉去见阎罗王
• 星云法师:西施宁久微,不怕扬名晚
• 八十种好
• 慧律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十番显见 第三
• 这个福报永远享不尽
• 圣严法师:佛教怎样看待生辰八字与人命运的关系?
• 摄大乘论释
• 蔡礼旭:细讲《弟子规》(第二十九集)
• 五种善根发相
• 离婚后出家该怎么照顾孩子?
::法师开示 ::
• 宣化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序浅释
• 印光大师:念佛或念观音都能生西
• 宣化上人: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是为了什么呢
• 证严法师:心中那朵情净的莲花
• 印光大师:莲宗十二祖赞颂
• 印光大师:悟到极处,若未断尽烦惑,仍然是六道轮回中人
• 印光大师:凡念佛处 疫不入境
• 印光大师:卅年精修 预知往生
• 印光大师:自古高僧或古佛再来或菩萨示现,然皆常以凡夫自居断无说我是佛菩萨者
• 宣化上人: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浅释四
• 印光大师:未断见思,切勿发愿在此娑婆世界,世世度众生
• 海涛法师:每个人都希望健康有钱快乐漂亮,顺利得到这一切的方法是什么?
• 印光大师:都摄六根,下手在听
• 圣严法师:如何修持戒
• 星云法师:妇女堕落的原因
::佛学大辞典 ::
  • 普光
  • 慧文
  • 学阶
  • 宝顶山摩崖
  • 大智度论疏
  • 寓宗
  • 内煮
  • 妙
  • 赵亮杰
  • 婆罗
  • 边五得
  • 定宾
  • 谢挂搭
  • 陀罗骠
  • 般若理趣经
  • 得道梯橙锡杖经
  • 童子
  • 六窗一猿
  • 戒子
  • 老官斋教
  • 廨院主
  • 南条目录
  • 沙石集
  • 阿毗昙毗婆沙论
  • 东方佛教学院
  • 灵岩山寺
  • 禅思
  • 墨迹
  • 陈观胜
  • 转恶成善益
::学佛推荐 ::
• 缘分,离不开珍惜二字 (星云大师)
• 什么是发菩提心?发菩提心是什么意思?
• 作为教师教导学生起了瞋心这对弟子的修行是不是有障碍?(净空法师学佛问答)
• 父母子女间因缘可转变(净空法师学佛问答)
• 戒贪欲
• 菩萨的样子(慈惠法师)
• 修持之道
• 佛教家庭伦理观初探
• 劝大众勿造口业
• 佛教对现代家庭的几点建议
• 圣严法师:佛化婚礼应该提倡吗?
• 什么是三皈依?三皈依是什么意思?

南无阿弥陀佛

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

尚思学佛修行网站内所有资料均可转载,功德无量
弘法回向文
愿以此功德回向见闻、流通、随喜、赞助者,业障消除,福慧增长,安乐自在。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尚思学佛修行网手机移动端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