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尚思学佛修行网 > 学佛讲堂 > 定弘法师
点击获取更多关于“定弘法师”的文章

定弘法师:有很多同修,对於阿弥陀佛的本愿没有深入理解.

类别:定弘法师  采编:尚思学佛修行网编辑室

问:下面一个问题。弟子替大眾问一个问题,有很多同修说听净宗法师讲《观经四帖疏》,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里面讲念佛人平时发愿往生净土,相信有阿弥陀佛,相信有西方极乐世界。到临命终时由於业障深重,病痛折磨,遇缘不殊胜,不能念佛,不能忆佛,心里想不起佛,阿弥陀佛有愿力也会现身放光摄受,慈悲接引,往生极乐。还有一种念佛人退心,说净公师父上人讲法太深,不是给普罗大眾讲的,而是给上根利智之人讲的,对自己的本性和佛愿持怀疑態度。他们不信自己本身是佛,也不相信阿弥陀佛,而改学白莲教,小房子或其他宗教。请弘师慈悲施教,但为眾生破除疑网,愿大眾能闻法乐受,不至延误法身慧命,弟子不胜感恩。

定弘法师答:您提得这个问题,也是出於大慈悲心。確確实实有很多同修,对於阿弥陀佛的本愿没有深入理解,所以会產生各种各样的怀疑,这种疑虑就成为了自己往生的障碍。所以对经教你愈深入,信心愈足。往生的理论和方法,你透彻明瞭,剩下来的就是你自己真干,只要真干,你肯定往生。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那是绝对正確,因为念佛法门古德称为是果教他利法门,確確实实不是靠自己力量能够成就得了的。我们凡夫见思烦恼没断,自己做不了主,那是业力做主。在临终的时候,尤其是会有业障现前的时候,能够临终自在,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甚至是身无病苦,自在往生,这种人福报是非常大的。

普通凡夫都会有临终业障现前的时候,一般表现就是病痛折磨。平常他如果真信切愿求生凈土,临终的业障怕不怕?不怕。为什么?因为他平常已经建立了坚定的信愿。阿弥陀佛本愿功德加持,让他头脑清楚,正念分明,信心、愿心不受动摇,他一样能念佛。虽然有病痛,身体难受,但是他不会起烦恼,他会正念清楚,这是阿弥陀佛加持的。所以他能顺利往生,靠自己的力量,不可能。蕅益大师讲的好,「往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他没有说你念佛功夫有多高才能往生,没这个说法。为什么?你既使平常念佛功夫很高,蕅益大师讲「念得风吹不动,雨打不湿」,但是你信愿不足。信不足表现在你有疑虑,有怀疑。一会我会讲到六信,你这六信当中不够充足,或者是愿不恳切,你还有贪恋,还有放不下的。只要有一桩事放不下,或者一个人你放不下,那么你就往生不了。所以身心世界统统都要放下,这是愿坚定了,这样的信愿就能感召阿弥陀佛加持。这是阿弥陀佛有本愿,尤其是第十八愿,「我做佛时,十方眾生闻我名號,至心信乐」。你做到了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迴向,愿生我国」,你发愿求生凈土,临终乃至十念必得往生。

临终能往生的人都是头脑清楚的,虽然有病痛,但是他头脑清楚,他能乃至十念。如果头脑昏沉,不省人事或者是已经傻了,失去了正念了,这种人往生就很不保险了。为什么?他没有阿弥陀佛的加持。阿弥陀佛为什么加持不上?因为他自己信愿不足。能够感召阿弥陀佛加持的就是因为自己有信愿,全由信愿之有无。如果你念佛功夫高,你能自在往生,这个功夫不是说你念的佛號有多少,是讲你能放下多少,你的心有多清净。果然你的內心里什么事都不装,只有阿弥陀佛,你的功夫就高了,你往生就自在。所以我母亲曾经,过去问过师父上人,我母亲说我很想临终自在往生,怎么才能做得到?师父上人回答说,你放下就行。就这么简单,你放下就行。五个字把问题全说清楚,你放下就行,问题是你放不放得下?放不下就不行,放下就能自在。

所以学经教要真正是一门深入,长时薰修。《无量寿经》你真正深入进去,你才能体会得如来真实意,更何况你深入净土经教,就有阿弥陀佛加持。因为你看阿弥陀佛本愿里又讲,「若有眾生,闻我名號」,你听经闻法,你深入净土经教,「闻我名號」,就有至心信乐,愿生我国,你就能產生真信切愿。这是什么?阿弥陀佛这个十八愿的功德加持我们,当然泛指就是四十八大愿,本愿功德加持。所以你闻名之后,你能够產生至心信乐,你愿生我国,这都是佛力加持,但是你必须得修闻经,闻经、听经、闻法,关键要有师承。跟一个老师学习就不会乱,跟哪个老师学?就是跟你自己最佩服的老师。你不要听太多,听太多,几个老师讲的不一样,你就糊涂了,讲的是不是真的不一样?也未必不一样。可能是同样的道理,不同的说法,结果我们自己智慧不足,没有办法圆解,这就自己糊涂了。自己產生矛盾,给自己留下大障碍。

所以我们师父上人当年跟从李炳南老居士学习,李炳南老居士跟他约法三章:你只能听一个老师,你拜我为老师,你只能听我的,不能听別的老师,其他的老师,再好的善知识,没有我的同意你不能听;只能是我指定你的经书你才能看,没有指定的不能看;再加上你以前学的统统不能算,从现在开始从头学起,这就是师承的三个条件。我们师父上人遵守,他遵守了十年,得到了老师真传。师父老人家现在他没有这样要求我们,可是我自己跟著师父老人家,我是用这个师承的標准要求自己。师父当年遵守十年,我呢?我已经遵守二十年了。我一九九二年开始接触师父的经教,到现在二0一二年,整整二十年,只听一位老师的,没听过別的善知识。虽然我是钝根,师父是需要十年,在古人,五年就够了,五年学戒。师父他的老师李炳南老居士要求他五年,他自己又自动延长五年,他觉得这个方法好。遵守这种师承的条件,你看,眼不能乱看了,耳不能乱听了,心清净了。心清净就长智慧,所以他自动延长五年,总共遵守了十年。而我自己,我比师父的根性差很多,我自己要求二十年,实在讲三十年都不过分,我现在还是一样的遵守这个条件,按道理讲没开悟之前,都不能离开老师。

《华严经》上讲,善財童子当年就是这样,他的本师就是文殊师利菩萨,根本的老师。在文殊座下他得到了根本智,也就是开悟见性了,然后老师才让学生出去外面参学,他就可以拜访各种善知识,增长后得智。没开根本智之前,不允许隨便乱听,就是怕你乱了,受了影响。知见要是错了,很不容易把他摆回来。古人讲「捨身容易,捨见难」。知见要错了,那要回头真不容易。老师为了保护学生,就用这个师承的条件。但是师父讲,现在是民主自由开放的时代,谁也管不了谁,管得太严格,他就上法院告你。所以现在师道没有了,老师想找一个真正听话的老实的学生,打锣都找不到了。所以师父老人家只是把他当年的求学的经验给大家说一说,他也绝不要求大家。只能怎么样?只能自己要求自己。你自己真想成就,那就还是要用古人的学习方法。等你开悟了,你什么都明白了。没开悟之前就是在老师座下老实、听话、真干,没有自己意思。

这就是各有因缘,每个人缘分不一样。能亲近某一个善知识,这都是过去生中的缘分。你跟他有缘,你就喜欢听他讲,你对他就有信心。这就是缘分,可遇不可求,总要自己好好把握。像我们师父上人,这是真善知识,当今世界非常难遇,现在遇到了,真要好好把握。我是真正二十年跟著师父老人家学,学到现在有一点智慧了。所以看这个问题看的更清楚,那种感受就更明显,感恩的心就更深了,真正感恩师父上人。师父老人家讲经说法,那是纯真无妄。他是六十年学佛的功力,那不会错的。

 

▲ 返回顶部 ▲
上一篇:定弘法师: 劝发菩提心文(第1集)
下一篇:定弘法师:禅宗与净土可以同修吗?
《碛砂大藏经》 此处下载
《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 此处下载
定弘法师推荐阅读
• 十佛易行
• 先德
• 烟霞洞
• 意成天
• 慈舟
• 禅人
• 玄素
• 诸宗大纲问答
• 多罗那他佛教史
• 义天
• 入众
• 后得智
尚思学佛修行网综合推荐阅读
• 印光大师:如何应对虫害
• 梵音相
• 蔡礼旭:自重而后人重,女人要先尊重自己
• 寂静法师:我想告诉你一个方法,它能解决所有问题
• 遍周法界
• 仁焕法师:命好病就好
• 大爱道比丘尼经
• 支亮
• 四种佛
• 住无为戒
• 数息观
• 天竺样
::法师开示 ::
• 印光大师:观音菩萨常在哪里显神通?
• 证严法师:时刻戒慎虔诚,造福人间
• 证严法师:心中无诚,损失的是自己
• 圣严法师:人生观的四个层次
• 净界法师:听闻佛法这个时候你一定要专心
• 圣严法师:功德回向他人,责任归于自己
• 印光大师:为什么说听之一法,实念佛要法?
• 宣化上人:佛教看南方水灾
• 印光大师:如何正确认识念佛之辛苦?
• 印光大师:教育子女,莫使作伪、矜张、好胜好名
• 慈诚罗珠堪布:所有痛苦烦恼都由我们自己创造
• 元音老人《楞严要解》要点摘抄(二)
• 海涛法师:懂得修行,生活中绝不会有“无聊”两个字
• 学诚法师:居士如何在生活中持戒
• 净界法师:佛教的修学是由内向外的!
::佛学大辞典 ::
  • 说戒日
  • 无记
  • 四时坐禅
  • 同体之惑
  • 写真
  • 贪染
  • 外种
  • 贝尔拉姆与约瑟伐特
  • 了观
  • 兴教寺
  • 谷响集
  • 八宗
  • 玄谈
  • 勤息
  • 迷界
  • 会下
  • 自督
  • 夕照寺
  • 中间静虑
  • 大天五事
  • 南普陀
  • 九华山
  • 北魏宣武帝
  • 阿输迦树
  • 祖像
  • 钟山
  • 却来
  • 迷子
  • 言诠中道
  • 东因发心
::学佛推荐 ::
• 论建设佛化家庭(蔡吉堂)
• 建设佛化家庭始于举行佛化的婚礼(圣严法师)
• 佛教对现代家庭的几点建议
• 忍辱多力
• 德育治家 智慧话语
• 利己利人
• 劝大众勿造口业
• 什么是念珠?念珠是什么意思?
• 什么是四大部洲?四大部洲是什么意思?
• 志同道合的婚姻才长久(净空法师学佛问答)
• 什么是五蕴?五蕴是什么意思?
• 治身

南无阿弥陀佛

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

尚思学佛修行网站内所有资料均可转载,功德无量
弘法回向文
愿以此功德回向见闻、流通、随喜、赞助者,业障消除,福慧增长,安乐自在。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尚思学佛修行网手机移动端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