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尚思学佛修行网 > 学佛讲堂 > 慈诚罗珠
点击获取更多关于“慈诚罗珠”的文章

慈诚罗珠堪布:幸福的密码

类别:慈诚罗珠  采编:尚思学佛修行网编辑室

  ……

  首先我们要知道幸福和快乐的区别。所谓快乐,也即眼耳鼻舌身感受外在物质所获得的视觉、听觉、触觉等五根识的感受。而幸福,则是内在的一种特殊感受,用佛教的语言讲,叫做第六意识。譬如,有些人即使吃得不好,穿得不好,住的地方也简陋不堪,没有眼耳鼻舌身的任何快乐,却可以非常开心、非常幸福。这就说明,幸福和物质没有必然联系,而只是精神的一种感受。

  虽然释迦牟尼佛早在两千五百年前,就已经把幸福与物质的关系讲得很清楚。但在还没有填饱肚子的时候,谁也不可能听进去。就像刚刚放出的饿狗或饥饿的人不可能对音乐感兴趣一样,饥饿的人们,也不可能对哲学、宗教等意识领域的东西感兴趣。

  但在未来的十年、二十年、五十年当中,如果没有什么突发性的事情发生,来改变我们在物质方面的富裕程度,我们最迫切需要的,将不再是物质,而是精神。我们会有新的想法、新的追求,这是自然发展的必然规律。如果能对幸福有新的认识,能寻找到追求幸福的好方法,幸福就会降临到我们身边。

  随着社会的进步,心灵提升,必将成为人类的新追求。佛教不但可以给我们提供一种非常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而且能让我们的心灵得到无限的升华。

  佛教认为,心灵提升的方式有两种:一是观念和理念的调整;二是心灵的训练。

  早在两千五百多年前,释迦牟尼佛就提出了佛教徒的生活原则:少欲知足。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也有“知足常乐”的说法。这说明,祖先们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少欲知足,不是让我们去当苦行僧,更不需要春夏秋冬都不穿衣服,故意承受各种苦行。少欲,不是要放下所有的欲望,这个普通人做不到,而只是减少欲望。知足,就是对现在拥有的东西有满足感,最好能有感恩心。

  当我们与财富、金钱、名誉、地位等等有一定距离的时候,这些东西就会显得非常有魅力、有吸引力、有诱惑,但这些想法都是片面、幼稚的。其实,幸福的人生并不需要太多,只要能解决温饱,有健康的身体与愉快的心情,一切都可以变得美好。

  幸福不是来自于高速度、高压力,而是来自于轻松与自由。如果不懂得少欲知足,可以断言,其后果一定会是痛苦。

  现代人的毛病,就是这山望着那山高。因为永远没有满足,为了填补精神的空虚,就会拼命攒钱,就会疯狂购物。就像有些人去钓鱼,其实他需要的不是鱼,而是钓鱼过程中内心获取的满足一样,很多人挣钱,也不是因为需要钱,而是喜欢看到银行数字不断增长的膨胀感,所以哪怕已经拥有几套房子、几辆车了,仍然会继续追求财富。

  要知道,幸福的前提条件,是满足感;而满足感,又建立在新鲜感的基础之上。但无论是金钱、物质、感情、荣誉,宇宙间的任何事物给我们带来的新鲜感,都是有限的。物质刺激感官所带来的新鲜感与快感,会慢慢消失,当美味吃腻了,名牌穿腻了,对已有物质的感觉越来越麻木的时候,欲望和胃口就会变得更大。倘若不能满足,就会心烦意乱。很多有钱人之所以脾气越来越糟糕,越来越暴躁,越来越狂躁,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佛教有一本很小的论典,叫做《亲友书》。作者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学者和修行人,叫做龙树菩萨。龙树菩萨的好朋友,是当时印度的一个国王。这部论典的内容,就是龙树菩萨以写信的方式,把释迦牟尼佛的意思传达给这位国王。

  这本书虽然是接近两千年前写的,但在今天看来,却仍然没有过时,句句切中时弊,字字击中要害。这部论典苦口婆心地告诉我们,任何人、任何事物,都不能永远给我们带来新鲜感。过一段时间以后,新鲜感就变成了审美疲劳。

  要调整自己的心态,要过低碳、简单的生活。所谓的简单生活,并不是要过苦日子,而是过得简单、环保、低碳、实实在在一点,不要太虚荣。真正的生活不是给别人看的,我们不需要外在的虚荣。

  目前已经有三十多个国家在倡导、推广简单生活。简单低碳的生活,是时尚现代人的生活理念、准则与要求。

  若能选择少欲知足,就能腾出大量时间,去追求艺术、哲学、宗教等更好、更崇高的东西,就可以做更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或更有意义的事情。从佛教的角度来讲,就可以做对全部生命有意义的事情。若能这样,则在生活水平降低的同时,生活的质量一定会提高。

  人的欲望,就像是跑步机,迫使着我们不断往前跑,始终没有停下来的机会。稍稍脚步跟不上,就会摔跟头。若能把欲望这台跑步机的速度调慢,我们就不会那么辛苦。

  人生苦短,我们万万不能在走完人生之路,躺在病床上,咽下最后一口气的时候,是抱着对世间、对社会、对各种人的不满、抱怨、仇恨离开这个世界的。当身体变成尘土,心灵回归自然的时候,外在的发展究竟有什么用?

  很多人喜欢说,我的时间是以美金来计算的。其实,我们所有人的时间,都是以生命来计算的。一年过去了,我们的生命就少了三百六十五天。浪费人生,已经不是浪费美金,而是浪费生命!

  佛教的第一堂课,就是讲人身难得。佛陀告诉我们,从六道轮回的角度来讲,人类已经非常幸运、非常幸福了。如果能珍惜生命,就能得到至高无上的幸福与宁静。

  ……

 

▲ 返回顶部 ▲
上一篇:慈诚罗珠堪布:为什么父母造了很严重的罪业,子女感受报应
下一篇:慈诚罗珠堪布:生存的方式和意义
《碛砂大藏经》 此处下载
《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 此处下载
慈诚罗珠推荐阅读
• 宣化上人:怎么叫出佛身血?
• 宣化上人:他心通的境界
• 宣化上人:同样是人,为什么有尊贵的人和下贱的人
• 宣化上人:忉利天
• 宣化上人:《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十浅释(1)
• 宣化上人:婚变的原因
• 宣化上人:什么是假的?
• 宣化上人:楞严咒的妙处不可思议
• 宣化上人:你要德行够了,那叫天天应、叫地地灵!
• 宣化上人:电视、电脑和转基因食品的危害—人会退化成废物
• 宣化上人:吃素
• 宣化上人:大悲咒(水)治病是否有效各有因缘
尚思学佛修行网综合推荐阅读
• 净界法师:修学六度的功德!
• 宣化上人:你吃什么动物就会转生什么动物
• 冥界
• 耐重
• 暂住无常
• 福力太子
• 如实看待对方,打破心理错觉
• 净界法师:当淫欲心生起的时候记住要神光内凝
• 大佛顶首楞严经
• 蔡礼旭:生活的享受应该知足常乐最好
• 四执金刚
• 做出好样子,给同行的人看
::法师开示 ::
• 圣严法师:面对异性,尽勿凝神对视
• 学诚法师:如何能破掉我执?
• 圣严法师:万事万物都是因缘所生
• 海涛法师:佛陀的格言
• 海涛法师:一个人要发菩提心,最好的方法就是度父母
• 元音老人:为什么好人反而受苦?
• 学诚法师:社会福祉与佛教慈善
• 印光大师:净土法要新白话版(十八)
• 宣化上人:大乘百法明门论浅释
• 宣化上人:降服一切诸魔
• 仁焕法师:如何保家
• 证严法师:不要去做
• 宣化上人:不解风情
• 圣严法师:我们在家信佛有禁忌吗?
• 星云法师:不起分别心
::佛学大辞典 ::
  • 达受
  • 床历
  • 七常住果
  • 八识
  • 宝觉禅师语录
  • 西游记
  • 破山兴福寺志
  • 起死人咒
  • 二种佛土
  • 八王子
  • 四面毗卢遮那
  • 黑白
  • 半钟
  • 乾闼婆
  • 珠
  • 通达位
  • 饿鬼爱
  • 摄大乘论
  • 须弥山
  • 御影堂
  • 转衣
  • 人定
  • 无垢三昧
  • 阿世耶
  • 污染
  • 山田文昭
  • 忍法
  • 道心
  • 悲智
  • 死亡更生经
::学佛推荐 ::
• 什么是四念处?四念处是什么意思?
• 什么是三毒?三毒是什么意思?
• 家庭与菩提心(净慧法师)
• 什么是四大部洲?四大部洲是什么意思?
• 布施的方法
• 什么是居家八法?居家八法是什么意思?
• 什么是因果?因果是什么意思?
• 什么是普贤菩萨?普贤菩萨是什么?
• 孝养父母(索达吉堪布)
• 什么是涅槃?涅槃是什么意思?
• 论建设佛化家庭(蔡吉堂)
• 佛教是谁创立的?佛教是怎样创立的?

南无阿弥陀佛

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

尚思学佛修行网站内所有资料均可转载,功德无量
弘法回向文
愿以此功德回向见闻、流通、随喜、赞助者,业障消除,福慧增长,安乐自在。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尚思学佛修行网手机移动端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