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尚思学佛修行网 > 学佛讲堂 > 圣严法师
点击获取更多关于“圣严法师”的文章

圣严法师:佛教入门(1)

类别:圣严法师  采编:尚思学佛修行网编辑室

 一、如何理解佛教

 对于中国人而言,不论他信不信佛,在日常生活及习俗之中,多多少少,均有佛教的成分在内。相对地,中国的佛教,也不全同于印度或其他国家的佛教;因为佛教到了中国之后,经过近两千年的发扬光大,早已接受了中国文化的影响,形成了中国化的佛教。所以中国佛教,是外来的文化,也是中国自身的文化。可是,当佛教深入中国的民间而成为普遍化的信仰之后,对于佛教的根本面貌,反而不为大众所知;大众所知的民间佛教,乃是为求现世利益而供观音菩萨,为求死后安乐而供地藏菩萨,为了消灾祈福而念药师弥陀。活著的时候,为了求财、求寿、求子、求福、求平安,而到寺院敬香许愿;死了之后,即由亲属请了出家的僧尼,为之诵经超度。一般人所知的佛教,大约仅仅如此。当然,这些观念和现象,站在作为宗教信仰的功用上说,佛教并不反对,只是佛教的内容和佛教的根本精神,并不仅是如此。

 这也难怪,纵然是中国的知识分子,自佛教于两汉之间,由西域传到中国以来,虽有不少的人接受了佛教,且为佛教的弘扬和实践作了伟大的贡献。但是众所周知,所谓儒释道三家的优劣论争,尚在其次,而以儒家或道家的立场,主张毁佛灭释的史实,也是历历可数。他们所据的理由是「尊王攘夷」,为了维护中国的国粹,就不得不打倒或消灭来自印度的佛教。这些知识分子,大多不先要求自己理解佛教,便竖起了灭佛的招牌,例如唐代的韩愈,便是典型人物。有些是先有了儒胜释劣的成见,再来阅读佛书,并进而采用佛理来充实他们的儒学思想,但仍抱著出主入奴的观念,排斥佛教,此如宋朝的朱熹,也是典型人物。此后所谓宋明的理学家,无不走著崇儒辟佛的思想路线,他们所持的理由,总以为佛教是出世遁世之学,儒家才是入世治世之学。道家则更有趣,排斥佛教,却又模仿佛经的形式,抄袭佛典的内容,编造成道教的经典。实则,佛教传入中国之前,仅有方士而尚无道教,毋宁说中国的道教,是由佛教哺育而成的中国宗教;中国的儒学也由于佛教的滋润而开出了宋明理学的新境界。所以说谁是入世治世?谁是出世遁世?根本难以分辨。如说儒者治世,中国的政治,历代多以儒学为主,可是王朝的兴替治乱,始终都在变动之中,更可以说,近世中国之衰弱,便是整个中国文化所造成的,难道儒教没有责任吗?反而是佛教始终以在野的立场,尽化风易俗的义务,未尝有政治权力的野心,却从未逃避现实。假如说,佛教果真是消极避世的话,一般人信佛之后,便会脱离世俗,那么还有谁来向世俗的大众做宣化的工作呢?假如无人入世宣化佛的教法,佛教不唯不能传来中国,来了中国也无能深入民间而成为最普遍化的宗教。

 当然,现代的知识分子,不会再以中国的儒家为正统而来排拒佛教;但也不是绝对没有,只是这种思想已不合时代潮流,因为儒家本身也正遭受著各种角度的攻击,我们倒要反过来同情儒学的处境了。比如今天的世界潮流中,虽有很多欧美及日本的学者研究儒家思想,但其绝不会以儒家的儿孙自居,儒家所说的「道统」观念,在他们是无法承受的。至于佛教,在世界各地都有人在研究、在信仰、在实践,虽然也有不少学者仅将佛教当作学术研究,却有著更多的人在研究佛教,也信仰佛教。

 很久以来,最大的困难,乃是无法使得没有宗教需求的人接受佛法。不信宗教和反宗教,有三种原因,一种是他们觉得宗教的信仰,对于自己无关紧要,不反对他人信仰,自己则不希望信仰;像这一种人,或可能当其遭遇世事的打击、变故之时,在无可告援之际,会想到某一宗教的信仰,对自己可能有用,也可能终其一生,不会进入宗教之门。另有一种人对宗教抱有所谓「迷信」的成见,所以反对宗教;但当他们在求知的原则下,接触宗教的人士或阅读宗教的书物,经过一段审察的时间之后,就很可能改变反宗教的态度,如要他选择那一个宗教,作为终身的信仰,我可断定他们将是选择佛教,因为在所有的各宗教中,佛教在表面上虽也不无迷信的色彩,佛教的教义,却是最不迷信的。再说第三种人,乃是属于某种主义或思想的忠实信徒,他们对于宗教,打内心起,就存有极深的偏见,要他们不反宗教,甚至信仰宗教的可能性,纵然是有,也很渺茫。这是世间相的相反处,也是相成处;没有恶,显不出善,没有恶,也无需要善;宗教是为需要的人而存在,却是为了无宗教信仰的大众而产生宗教。有了反宗教的人,始能促使宗教精神的历练与升华;有了反对佛教的人,才能为佛教带来新生的机运,所以,在大乘佛教的立场看恶魔,恶魔乃是修持逆行的大菩萨化现。因此,在佛教的立场,唯有尽其在我地努力弘化,绝不憎恶外来的打击者与毁谤者。

 以上所说的三种人,第一种人假如接受了宗教,那是不论什么宗教,都有可能成为他们信仰的对象;第二种人如果接受宗教,必然是选择佛教;第三种人终身不信宗教,佛教也不将他们视作恶魔。但是,佛教徒们自己以恶魔的身分来摧毁佛法者,历史上不曾有过;因为若非大菩萨的化现,拥护佛教、修行佛法唯恐不及,岂敢破坏佛法!佛陀也曾再三叮咛:佛子爱护佛法,应当比爱护他自己的身命还重要。

 不过,已如前述,中国人之信仰佛教者,占的比数很多;真正理解佛教者,占的数目则很少了。原因是一般人所接触的通俗的佛教信仰,已经变为神佛混淆,甚至被贬为低级的或原始宗教的鬼神信仰;加上少数的知识分子,在文字上对佛教加以歪曲的描述。所以,纯正的佛教信仰是什么?虽已有著佛教的三藏教典,作过极多的解释工夫,然对现代的一般人而言,读通佛教的经论,固属不易,读完三藏教典,也没有必要。因此,有许多人,希望以最经济的时间,即能理解佛教,对佛教得到一个基本的认识,这种概要性的、通俗性的佛教著作,以前不是没有,唯其多局于中国佛教的宗派介绍,或仅就某一个观点介绍,或仅以某一阶层的人作为介绍的对象而著笔。那些书,当然都是值得阅读的文字,所感不足的是未作通盘性的介绍;因为,我们要理解佛教,最好从佛教之所以发生在印度的社会及时代背景为始,然后认识佛陀的人格、佛陀的思想、佛陀的教团,以及教团的发展和演变,历史的传流与扩张。佛陀的教义,经过长时间的传述及注释,加上广阔面的繁衍及发扬,本质虽然未变,形态却因时、地、人物的不同而有了各式各样的表现;在这些形态之中,确有真正的佛教教义,不过也有不少是和真正的佛教并不相应的东西,我们应向读者承认这些事实,并指出这些事实。

 以下,将根据近世佛教学界,所得最新的研究成果,用中学生即可看得懂的通俗笔法,写出十万字左右的一册书来,以提出问题和解答疑问的方式,将自印度开始的佛教教主、教理、教史、教仪等,作扼要和明确的介绍。

 

▲ 返回顶部 ▲
上一篇:圣严法师:请客不小气也不浪费
下一篇:圣严法师:佛说爱情
《碛砂大藏经》 此处下载
《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 此处下载
圣严法师推荐阅读
• 宣化上人:因阴德而转命的王太和
• 宣化上人:声闻乘与缘觉道之证道因缘
• 宣化上人:先要认识烦恼才能降服烦恼
• 宣化上人:世上一切的一切都在说法
• 宣化上人:《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五浅释(4)
• 宣化上人:修行不可盲从
• 宣化上人:忍受无理的攻击
• 宣化上人:你躺那儿看经、念咒,来生会变蛇!
• 宣化上人:心清水现月
• 宣化上人:不吃肉则少欲知足没有那么多的妄想
• 宣化上人:患怪病的原因
• 宣化上人:劝发菩提心文浅释(二)
尚思学佛修行网综合推荐阅读
• 元音老人《楞严要解》二
• 宣化上人:管自己的心
• 蔡礼旭:文言文,开启智慧宝藏的钥匙(第18集)
• 一乘经
• 一佛多佛
• 宣化上人:不去欲断爱,就不能成佛
• 受持菩萨戒想专念佛,是不是算破戒?
• 刘素云:相由心生 境随心转1(文字版)
• 四印会
• 大悲愿
• 昙摩伽陀耶舍
• 心行不离
::法师开示 ::
• 宣化上人:金刚棒喝 七十五
• 宣化上人:一念无明即堕轮回
• 学诚法师:法是能够对治我们烦恼的良药
• 慈诚罗珠堪布:证悟大圆满的人死后肉体会缩小的奥秘
• 星云法师:听话的艺术
• 海涛法师:清净心 供养乐
• 印光大师:此世间学佛者之通病
• 星云法师:释迦牟尼佛传 成就无上正觉的佛陀
• 星云大师:到人间来,就是为了生气的吗?
• 元音老人:修法你要知道,不是用力气,是省力气,是休息
• 圣严法师:教你一招解决信仰与家庭关系的四字真言
• 宣化上人:若能这样子十方诸佛都会欢喜无量鼓掌称赞你
• 寂静法师:绝对消灾延寿、子孙成器、成就大业的秘密
• 星云法师:有三种钱,你花得越多,赚得越多
• 净土法门法语:印光大师的十念法很值得学习
::佛学大辞典 ::
  • 三受
  • 夏令营
  • 诸法但名宗
  • 难伏地
  • 四分律含注戒本疏
  • 香火因缘
  • 承琥
  • 展转
  • 释氏稽古略
  • 无为戒
  • 万杉寺
  • 独觉舍悲障
  • 四法界
  • 地慧童子
  • 无缘慈悲
  • 权实同体异体
  • 佛教诗歌
  • 现观边
  • 真寂
  • 分手板
  • 禅门
  • 半拉城
  • 仁塔
  • 牺牲
  • 龙头
  • 昙无德戒本
  • 爱见大悲
  • 空华
  • 明得定
  • 罗桑却接
::学佛推荐 ::
• 若要佛法兴 唯有僧赞僧
• 戒妄语
• 婚姻、家庭在修行中的四种层次的对待
• 什么是丛林制度?丛林制度是什么意思?
• 志同道合的婚姻才长久(净空法师学佛问答)
• 建立佛化家庭实现人间净土(心诚)
• 什么是四大部洲?四大部洲是什么意思?
• 情的觉醒——佛法与生活的对话
• 不听是非 不传是非
• 僧侣的衣服是怎样的?
• 什么是居家八法?居家八法是什么意思?
• 作为教师教导学生起了瞋心这对弟子的修行是不是有障碍?(净空法师学佛问答)

南无阿弥陀佛

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

尚思学佛修行网站内所有资料均可转载,功德无量
弘法回向文
愿以此功德回向见闻、流通、随喜、赞助者,业障消除,福慧增长,安乐自在。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尚思学佛修行网手机移动端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