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 尚思学佛修行网 www.fotuo365.com ]

您现在位置:尚思学佛修行网 >> 学佛讲堂 >> 蔡礼旭 >> 浏览文章

蔡礼旭:《弟子规》与佛法修学(第十四集)

《弟子规》与佛法修学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十四集)  2005/3/9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52-118-14

  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同修,大家好!我们昨天进入《弟子规》的第二个单元「出则弟」: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这个兄友弟恭的态度,除了在家庭要落实之外,我们到了学校,到公司、团体里面也应该把兄友弟恭好好落实。诸位同修,如何落实兄友弟恭?我们有这样的态度,就要让这个态度化成人与人相处的言语、行为,其实落实就是把《弟子规》做到。《弟子规》后面的教诲,包含「出则弟」的部分,「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所有「出则弟」的教诲也都是在落实兄友弟恭。再来「谨」的部分,「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甚至於是「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我们在团体当中能够很勤奋,能够做表率,都是落实兄友弟恭。在「信」的部分也都是在落实,比方说,「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这些都是让团体气氛融洽,都是兄友弟恭。再来「泛爱众」的部分,「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扬人恶,即是恶」,这些都是跟人相处当中能够互相友爱的具体落实。所以我们往后的学习,就能够把它点点滴滴去领会。

  现在整个世界因为交通便利,科技非常发达,所以几乎整个世界已经变成一家人,现在都说世界村,交流非常的频繁。在非常频繁的状况之下,国与国之间,宗教与宗教之间,种族与种族之间,就会有很多的接触,这个时候就要多沟通、多了解;有沟通,有了解,才不至於会造成冲突。我们的师父上人做出最好的典范,跟非常多的种族、宗教都相处得很好。师父上人也告诉我们,与任何其他种族、宗教相处,一定要遵守佛陀的教诲,就是「四摄法」。四摄法头一条是什么?布施,就是多请客,多送礼。

  【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我们应该多了解他们的文化,他们的教义,不能因为不了解而去批评,这个要『言语忍』。当我们愈了解他们,就会愈尊敬他们圣哲的事迹,都有他的时节因缘,都值得我们跟他们学习。这样彼此的互相包容,互相了解,就能互相团结。

  我们都可以理解到,世界现在是休戚与共,哪个地区真正发生问题,其他的地区能不能有好日子过?这个核子弹,目前全世界的核子弹数可能可以把地球炸毁多少次?几十次都不一定。所以我常跟很多老师讲,我们有责任把下一代好好教好,假如我们现在不把他教好,三十年之后,他们是国家的中坚分子,假如他们的脾气很大,一不小心就把炸弹按下去,那我们也遭殃了。再说我们往后老年的福利也是决定在他们的手上,假如把他教的自私自利,他一定会说,不要管那些糟老头,我们自己吃饱就好,那我们的老年就堪忧了。所以我们也要深谋远虑,要把自己的学生尽心尽力教好。

  我们身为中国人,确实有很重要的使命。以前是因为交通不便利,资讯不发达,所以整个孔孟圣贤的教诲只有在中国,在邻近韩国、日本、越南这些地区能够学习。现在已经是世界村,我们应该有责任把这个可以解决世界问题,化解灾难的方法,向全世界宣扬。真理绝对是超越时间跟空间,因为很多人都说,这是老的东西,现在用得上吗?我们来思考一下,德行—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这些几千年前需要,现在需不需要?其实我们冷静下来思考一下,现在所有的社会问题,我们茶余饭后在那里愤愤不平的社会问题,这十二个字绝对可以彻底解决,所以它是超越时间。

  那空间?亚洲东方可以适用,欧美,甚至於我们澳洲也绝对可以适用,因为这个德是通人的本性。我们在澳洲开《弟子规》的课程,这些澳洲的朋友坐在前排,我们坐在后排听课。在讲解的过程,提到很多像闵子骞的故事、子路的故事,我们坐在后头都看到前面这些澳洲朋友在那里频频点头。后来上完课,我们跟他聊的过程当中,就问他:您听的感受怎么样?他说:做人应该这样,做人应该这样。所以这些澳洲的朋友在点头的意思,就是体会到这样做人才有味道。

  我记得前年到学院来学习,我在听杨淑芬老师讲课,她讲的是《德育课本》,所讲的就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故事。我坐在底下,每次听几乎都听到痛哭流涕,觉得这样做人真的才痛快。哭到旁边有位香港的同修(一个男居士)还偷偷的把卫生纸递过来给我,还不敢看我,他很仁慈,怕我不好意思。当我们内心至诚的呐喊,觉得要活出人的味道。诸位同修,现在我们真的不知道人的味道,连食物的味道都吃不出来。人现在吃食物能不能吃到原味?都吃到什么?都吃到这些添加剂、这些佐料而已,其实菜原味都不见了。因为这些菜的成长过程,都是化肥,都是农药,看起来很大颗,好不好吃?不好吃。之前我也曾经自己耕作过,种了一些菜,种了红萝卜,真的,自然种出来真有味道,吃起来特别甜。刚好我种了些空心菜,我也很兴高采烈把它们采收下来给朋友吃,结果一餐吃下来,我一个月的努力化为乌有。我们也体会到「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当我们真正去劳动过,就会尊重、珍惜别人的付出,别人的劳动。

  做人亦如是,应该道法自然,而最自然的方式就是遵守道、德,「道」就是宇宙间自然的法则,万物如是,人亦如是。我们看到所有星球运行都有它的轨迹,它的正道,假如今天九大行星,海王星说「我不想这么走,只要我喜欢,有什么不可以」?它要转四十五度转,可不可以?它假如转四十五度了,可能就跟其他的星球磨擦,甚至於相撞,到最后会毁灭掉。星球有正道,人也有正道。什么是人的正道?我们做人应该遵循什么样的轨迹?这个道在中国讲,最根本、最基础的就是伦常大道。诸位同修,哪五伦?好,第一节上课情况都会比较没精神,所以我要考试,大家就醒过来。

  哪五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所以父子、君臣、夫妇、兄弟、朋友,这就是五伦。当我们遵循著这个五伦的正道去走,自然而然会有德行流露出来,所以亲是德,君臣有义,义是德;夫妇有别,别是德;长幼有序,序是德;朋友有信,信是德。其实,所有世间的问题,只要人跟人处好了,大半的问题都会化解掉。当人会尊重人,他内心有恭敬、有仁慈,他就会去爱惜万物。所以诸位同修,世界虽然乱,但是要解决并不复杂,只要把这五伦,把做人做好,问题就解决。

  但是这样的方法,这样的法宝,只有中国人有,所以中国人要视「天下兴亡为己任」,要置死生於度外。有没有这么严重?没有!这个时代只要你是真正爱人、敬人,你一定会得到别人的爱戴跟尊敬,我们一定要把我们自己的文化学好。这一次有来自十多个国家地区的同修,我们学好以后回到自己居住的地方,一定要广宣流布,把《弟子规》推展开来。诸位同修,很多事并不复杂,我们不要想得很难,说:我还没学好,怎么办?假如等诸位同修都学好了,世界已经毁了,所以我们现在抱持著做中学,学中做。

  我到海口去的时候,一开始也是十几个、二十来个人来听,因为那时候我们也讲得不是很好,这些同修也非常支持我们,我们就慢慢讲,慢慢体会,慢慢修学,无形当中能力就在做当中提升。而人与人交流,口才绝对不是第一位,什么是第一位?真诚心!这一分真诚心流露出来,纵使讲得不是很好,他们听了也会很感动,觉得你处处替他著想,处处替他的下一代著想。我们在教育界就有个体会,刚开始出来教第一年、第二年的时候,教学技巧好不好?不纯熟。教了三年、五年以后,技巧慢慢纯熟了。可是教学过程当中,跟哪些学生,哪一届的学生最亲?前几届最亲。教学技巧最差的时候感情最亲,原因在哪?在那个心时时刻刻都想著我怎么教好,我怎么帮助学生?反而教学技巧纯熟了,跟学生的感情却没这么好,原因在哪?把它当工作,没当志业,这个时候真诚心有退失了,感情就没有那么样的密切。所以根源还在这一分存心跟用心。

  诸位同修,我们回去以后,可以去社区讲,来三个家长,来五个家长,三个小朋友,五个小朋友,都没有关系,我们真诚去教,经验的积累就会非常的快。而且一个人的学问要增长,最好的方法还是要教学相长。《礼记》里面有提到「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学了以后才知道自己有什么不足之处,教以后才知道哪些还需要突破的地方;「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当我们学了,知道自己还有不足,还有需要改正的地方,我们就会时时反省。其实入道最重要是时时能够找到自己的缺点,那道业进步就快了,必然是「德日进,过日少」。

  而教的过程,看到底下的小朋友听的过程,眼睛都无神,都有一点打瞌睡,代表我们讲话的方式、引导他的方式他不能接受。我们马上回来,赶快找些好朋友,找些有教学经验的人,互相研究切磋。所以教学也不能闭门造车,应该要相观而善,就是大家互相来学习,绝对不能「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我在大学的时候,在考试前夕,都会召集一群同学一起来读书,那个方法就是这科你负责,那科你负责,大家一起合作,然后他负责的那一科,就上去帮我们复习;我们自己负责的科目,我们就讲给同学听。后来我念了师范院校以后,我也继续用这种读书会的方法,就把七、八个同学一、二个月聚一次,把他们的教学经验大家都分享出来。每次聚会一整天,每个同学回去的时候都信心满满,因为他装了非常多的好方法、好经验。所以,知困而后能自强也。我们自立自强,自然教学的能力就会愈来愈提升。所以诸位同修,跨出去第一步比较难,等你真正跨出去以后,你慢慢就会体会到教学对自己的成长,教学内心的喜悦,我们也才会了解施比受更有福。

  因为很多的老师,他们从来都没有在成人的面前演讲,他们对孩子很会讲,但是一站到大人的面前,两腿就开始抖了,为什么会这样?还是自己的分别。我母亲教书教了三十多年,但是只要让她站在成人的面前,她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所以人还是要磨练。我们要突破这个惯性,一定要加把劲,这个惯性是万物都有,物理学里面有个定律叫「惯性定理」。我们来看,我们在推这个杯子,诸位同修,我现在有没有出力?有没有?有!我现在有出力,可是它没有动,我这个力有没有白出?没有,你一定要出到什么状况?突破了它的惯性以后,它就动了;可是动了以后,你就不用再出那么大的力气。我们修学也是一样,我们希望能够教学也是一样,一定要先突破心理的恐惧跟障碍。当你出力,一定要出力到突破了他的惯性,在物理学叫「静摩擦力」,突破以后就轻松多了,就变成「动摩擦力」,就不需要再这么辛苦。所以为什么要勇猛精进?要把我们的惯性突破,要把我们自我设限、自我障碍突破。而应该提起的是念念为佛法,念念为众生,这样你的能力就会激发出来,所以确确实实发心是关键。

  诸位同修,我的口才很差,从小没有参加过任何的演讲比赛、朗诵比赛,昨天诸位看到我画图,也知道我的美术学得不好,所以从小是什么才华都没有。但是在我大学时代有机会开始学习一些知识,一些健康的常识,因为在学的过程我们深刻体会,诸位看我这个身材,也知道我十大垃圾食物吃的不少,所以我们不愿意这样的遗憾再继续在别人的身上产生,我学了以后就希望告诉别人。我没有才华,不过有个特点,就是热心,这个热心前面还要加一个字,「太」热心。我记得小学毕业的时候,发了很多,每个同学一张,让同学写些话留下来做纪念,结果很高的比例都写我太热心了。

  后来学了佛,我才知道这个「太」要怎么样去调整,要知道缘分不具足的时候不可强求,不然会攀缘,累了自己也累了对方,这时候进退慢慢就比较有度。那时候在读大学,大三、大四,我就在学校附近的泡沫红茶店的地下室,就找二、三个学弟、学妹说「来,我讲话给你们听,你们坐下来」,就从这个时候才开始练讲话。所以最重要的,当我们有那分心的时候,会进步得很快。而且现在诸佛菩萨,古圣先贤,念念都想著挽救世界的灾难;而挽救世界的灾难,最重要是要把人心转化过来,人心从自私自利转到仁慈博爱,而这个仁慈博爱的教诲就必须透过我们中国人去传递。当我们发了这样的心,诸佛菩萨就会加持,我们前几天也说到,现在这个时代发心,就是诸佛菩萨、古圣先贤的什么?你们怎么都会记重点?就是独生子。当我们有这个定位,你往后的人生会走得非常踏实。

  至於这个步骤怎么走?《大学》也有教我们,一定要先从自己的修身做起,要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以一定是先从自己的诚意正心,起心动念下手,进而把自己、把家庭弄好,再透过你积累的这些宝贵的经验去跟大众分享,就能治国平天下。而要诚意正心,必然要先从格物致知下手,格物就是要革除物欲,所谓的五欲六尘、自私自利、名闻利养、贪瞋痴慢,要放下。我们这一句教诲说「财物轻,怨何生」,人假如有很多欲望的时候,绝不可能跟人家和睦相处。所以怨之所生,人跟人为什么会有怨恨?绝对是起於自私;而当人不自私的时候,一定会让整个团体气氛很融洽。

  在五代的时候,有个读书人叫张士选。刚好他的父亲比较早过世,他的叔叔就抚养他,等到他十多岁了,独立了,他叔叔就跟他说:我们把财产分成两份,一份给你,一份给我。可是张士选马上就对他的叔叔讲:叔叔,你有七个儿子,应该分成八份,而不是分成两份。叔叔很坚持:不行,这是分给你父亲的,这是分给我的,分成两份。张士选确确实实感受到要念著叔叔的恩德,而且当他自己拿了那么大一份,其他的兄弟心反而就不平。所以他也是非常坚持,就叫叔叔分成八份,后来确实就是分成了八份,所以家庭一片祥和。

  诸位同修,这么一让,让出了什么?让出了自己的德行,让自己的自性提升了。而诸位同修,自性里面具足什么?无量智慧,无量德能,无量相好,而相好就是有无量的财富。所以当人跟性德相应的时候,他往后后福无穷。为什么说积阴德的人会有很好的果报?因为阴德都是从自性流露出来。这个张士选要到京城去考试,刚好遇到一个算命的先生,走过去的时候看到他的面相,就告诉他,你积了很厚的阴德,这次考试一定会高中,而且你往后的子孙也会非常荣显。其实这些结果,我们都可以去把来龙去脉推出来。不只他积了阴德给他的后代,他也积了最好的榜样垂范后代子孙。

  而这么一让,又让出了和气,家和万事就兴,所以让中有无量的益处。因为我们要明白一个事实真相,「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真的你让出去了,该是你的它还是会到你的面前来。所以我们要让人能够把贪念放下,必然也要明白道理,所谓理得心才会安。我们如何引导他人放下贪夺的心,控制、占有的心,怎么引导?我常常会跟朋友讲,人生如棋,就好像下棋一样,首先我们一定要搞清楚,你不要急著拿起棋子就下,要先搞清楚下棋的游戏规则,怎么样下才能让棋下得有声有色。这个规矩在哪?规矩在了解命运的真相。

  讲到这边,我们就会介绍一本书给他,诸位同修,哪本书?《了凡四训》。在介绍《了凡四训》,还要观机,他是看原文的好,还是看老和尚讲解的好,还是看VCD拍出来的片子好?这个时候我们时时这些法宝要放在身上,不然人的机缘是稍纵即逝;有时候跟你讲的很有道理,可是过三天以后,他可能又另外的缘分忙得死去活来。所以任何一有机缘,我们要赶快把这个法宝奉送。

  所以学佛过程,我的车子上面一定都会有这些基础的经典,我们中心的老师也都是如此。有个老师他回故乡,就是那位徐老师回故乡去教。有一次他坐车回来,刚好车上坐了两个男士,看起来也已经有小孩,他就在车上开始跟他们聊如何教育孩子。聊完,这两位男士非常欢喜,他顺手就拿了两本《弟子规》送给他们。结果要下车的时候,每个人要交十五块人民币,这个老师刚要拿出来,这两位男士马上阻止他,「你给我们这么多东西,这个钱我们出就好了」,你看一团和气。而且这种法布施的影响相当深远,不只是家长受益,很可能他的家族受益,他世世代代子孙都受益,所以法布施是无量功德。我们在《金刚经》里面也体会到,佛陀多次用财布施跟法布施做较量,再多的财布施也比不上跟人家说一句偈,让人家能开智慧、开慧命。所以有这样的机会,我们都要珍惜去跟他人结这个缘分。

  财富的道理,最重要的是看我们所积累的福分有多少?比方说,这一生假如命中可以赚一千万,现在的一个现象是,很多人去算命准不准?不准!那因为我们都是修行人,所以算不准。大部分的人去算命,讲到一半的时候,当事人眼睛都瞪很大:你怎么都算那么准!因为一般的人都是小善小恶,所以他命中的富贵都是加、减,但是还有乘跟除。比方说,他做了小善,加五;做了小恶,减五;做了大善,乘以五;做了大恶,除以五。所以变成一千零五,当然很准,变成九百九十五,也很准,频率不大。假如做了好事,大的好事就乘以五,而且不只在财富当中有这样的果报,自己的智慧不断提升,所谓福至心灵,然后又垂范后代子孙,你看这么好的事,干嘛不做!

  我们看到范仲淹他的福报很大,他统统给众人享,自己的俸禄奉养了三百多户亲族。连过世的时候,因为他的钱都有预算,一拿到手都不留财,都布施出去,所以过世的时候连棺材都买不起,当场有很多的好友成就了这件事情。可是他这么样的去帮助别人,去布施,却造就他的家族八百多年都不衰。我们在二00二年,在山东曲阜有举办一个「全球华人读经会议」,那场会议当中,请了范仲淹的嫡传后代到现场来当贵宾。当他站上台去,唱了一首歌,叫「岳阳楼记」,他后代子孙把它谱成了曲子。当他唱到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当我们听到这句话,也可以感受到范仲淹在天之灵也会非常安慰,非常踏实,他说我当初的决定,当初经营人生的态度,完全正确。

  所以诸位同修,你们希不希望八百年以后,你的后代子孙唱著你的教诲?希不希望?怎么这么小声?希不希望?希望!「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诸位同修,做人要不卑不亢,不亢是不能骄傲,因为一个人的成就都是众人所支持的,所以我们要谦虚;但是不可以自卑,因为佛陀告诉我们「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所以我们要常常鼓励自己,我有如来智慧德相。杨老师因为到中国去,她本身也都是从事公务员跟教学工作,有很多的事务都没有接触过。但是每一次遇到挫折的时候,她也都是告诉自己,佛陀说我有如来智慧德相,一定可以突破。就是有这种坚毅的态度,往往学什么都可以把困难突破过去。

  杨老师也是四十几岁才开始学电脑,但是我看到杨老师学电脑,我很佩服。当她搞不清楚的时候,可以跟电脑耗三、四个小时,隔天我从房间走出来,杨老师还坐在那里打,这是我做不到的。但是我们开始观察,为什么杨老师能有这么好的耐力?从学书法当中锻炼出来。所以,学才艺不能学杂,杂了以后什么都不专。当你学一门艺术,一门深入,除了把这个艺术学好以外,所有学习的正确态度都形成,这个耐力、毅力、专注都可以放在往后学习任何东西上。因为在学习这个艺术的当中,对於整个艺术的敏感度就特别高。所以杨老师虽然没有学过所谓这些网路的图画编排,但是只要一看,就觉得这里不大协调,那里不够好,很多专业的搞网路的人都不得不佩服。我们从果上也要了解,原因都在一门深入的效果。

  所以诸位同修,让孩子学艺术,不要学一大堆。才华的成就就好像挖井一样,今天你是开一百口井,然后都没有探到水,还是一口井探到底,水源就冒出来。而这一口井的水又通任何地区的水源,所以你再学其他的艺能,就会显得比较简单。而孩子要把才艺学好,还要先把一个前提的根扎好,中国话讲「德才兼备」,为什么要讲德才兼备?德在前,才在后;假如一个人很有才华而没有德行,会有什么结果?他这一生可能被自己的才华害死了。

  我们在深圳遇到一个书法家,他比我大两岁,也很年轻,他花了非常多钱去请教很多「名」师。什么名师?有名的老师。请教有名的老师,一定要带什么东西?要带钱!所以他花了很多钱都没学到真本事。诸位同修,要花很多钱去跟这个老师,代表这个老师看重的是什么?钱!当一个人利摆在前面的时候,他的德一定摆在后面。而所有艺术要想达到高峰、达到高点,必然是跟他的德行相互呼应,他的境界才能不断提升。所以,真正很重视钱财的老师,绝对只有名无实。很多家长他会误解,好像有钱才能学到东西,错了。

  当他已经钱都花光了,穷途末路,因为他是确确实实只希望把这么好的文化艺术传承。所以「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后来遇到了他生命当中最好的书法老师,而这个老师不只没收他钱,还让他住在他们家,给他当面教导。而在教导当中,他的老师跟他讲了一段话,对他影响很大。他老师对他说:我现在把从王羲之传下来的笔法,我现在教给你,但是假如你没有德行,我教给你是害了你,因为这个笔法只要你会,你可以在短时间之内名利双收;而当你名利双收的时候,也就是你人生危机出现的时候,当你那个时候不懂得谦卑,不懂得礼让,所有的嫉妒障碍都会向你袭来。所以我们也看到很多的艺术家盛极之后,衰败下来,都会非常潦倒。一在高峰的时候,花钱花得很凶,不把钱当钱看,往往掉下来之后就一蹶不振。所以他的老师对他这样的提醒,他就非常重视自己德行的修持,他在教学当中也常常义务来指导。我还曾经请他到海口去帮我们讲学,他都一文不收,甚至於还买了很多的毛笔去送给我们中心的这些老师。

  我记得我第一次跟他见面的时候,也是很巧,因为我在深圳一次讲课讲八节,一个循环。讲到第七节的时候,刚好有朋友通知这位李老师,那天他本来是要赶过来听课。因为那天他在评判学生的书法比赛,结果一看就可以确定这个根本不是孩子写的,而是大人代笔。他觉得这件事不能就这样算了,就开始跟这些负责的老师沟通,说「我们不能让这样的风气继续下去」,就决定把所有老师代笔的作品统统废掉,应该让这些亲自自己写的这些孩子能够得奖。所以他时间耽搁了,就没有办法来。隔天最后一节课,他要赶来听课,但是时间还是比较仓促,他在车上就开始念佛。在念佛的过程,同一班的车子,他赶过了三辆,所以他提早了四十五分钟到,因为两台车之间是十五分钟,所以提早了四十五分。结果那个老师那天听完课就跟我聊了一下,他第一句话告诉我:书法可以不练,四书五经不能不读,唯有我真正深入圣贤教诲,我的书法才能够再上一层楼。他这样的话也让我很感动,当天我就邀约他跟我住在同一个屋檐下,从此就变成很好很好的朋友。

  所以德是根本,相当重要。我们为人父母、为人长辈一定要做下一代的好榜样,把阴德、把风范传递下去,这一生我们将会很有价值,将会永垂不朽。所以我常常问:范仲淹死了吗?他的精神不灭。为什么不灭?与自性相应的东西没有办法被摧毁。《中庸》里面讲到「诚者,物之终始」,这个诚就是自性,一件事情能够成就,真诚是关键;「不诚无物」,假如我们用妄心去经营家庭、经营事业,迟早会垮下来的。所以,我们不可以自欺欺人,一切要从真实心中去作,自然而然就能够把家业、把事业成就起来。

  我们已经了解命运的真相,绝对不能只做这一个家而已,要做什么?「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我有一群朋友是在我还没有学佛以前交的,后来学了佛,学了二、三年,我也把佛法介绍给他们,他们也很欢喜接受。后来他们就跟我讲,因为看到我学佛以后,决定做什么事都成功,看我考试都很顺利,所以他们也要来学佛。所以佛陀说「为人演说」,你要演在前面,说在后面,就好说了。所以我们学佛也不能学得很穷困潦倒,要学得很有钱,但是很肯布施,他们就觉得学佛真好,求什么得什么,要以这个为目标。

  设定目标一定要高、要深远,「取法乎上」,可以得乎其中;你假如「取法乎中」,那就得乎其下;「取法乎下」,就了无所得。现在很多家长教育孩子就是取法乎下,他都说我的孩子只要不去犯法就好,那铁定以后会犯法。还有我们在跟家长沟通说要让孩子有礼貌,很多家长马上说:还什么有礼貌、鞠躬?看到你能对你笑一下就不错了,就很看得起你了。这些态度对不对?错了!哪有订这么低的目标教孩子,那还得了!

  第四种情况是做了大恶,除以五,变多少?两百万而已。而且他这两百万拿在手上,每天还要提心吊胆,因为用不法的手段,所以真的是「小人冤枉作小人」。这些道理让他们听到之后,他作恶的心就会慢慢收敛回来。所以,我们把这些道理一定要让更多的人了解,让他重视因果,让他知道因果通三世,这个时候他的贪心、他占有的心就会放下。我们看到轮回转世的故事里面就有提到,有一个人在几百年前欠了人家一笔钱,结果几百年以后又遇到一个人,遇到一个他的朋友,他借钱给他,他死都不还他。后来去催眠的结果,就是几百年前的钱,现在因缘具足,果报现前,还加了几百年的汇率还有利息才还给他。所以「一饮一啄,莫非前定」,我们这辈子不要再去跟人家争什么东西,随缘消旧业,不再造新殃。不然再跟人家计较东计较西,他们在我们临终前又来障碍,这无量劫来希有难逢的机会会错过,那我们就损失太大了,可能就当面错过。

  明白真相以后,要多忍让、多谦让、多礼让。其实我们要善学,不只是佛陀的风范,祖师大德的风范,我们的师长已经表演得非常彻底。所有那么大的挫折、障碍来的时候,老人家都是完全的让,结果愈让愈殊胜,愈让自己的德行愈提升。既然师长都做了这么好的榜样,我们就如法泡制,相信自己也会得到无穷的利益。这节课我们先上到这边,谢谢。

 







• 念佛是心里有佛 • 不是预言不准,是我们善意的力量大! • 出家的条件、程序和仪式是怎样的? • 邪师太多,到处都是 • 大家都真正学佛,灾难不会现前 • 无贪、无嗔、无痴 • 我们要想积功累德,一定要保持心平气和 • 自己要会转 • 知名度高是麻烦事情 • 以种种善巧方便帮助别人 • 根 本 智 • 一历耳根,永为道种 • 阿弥陀佛现前,才能跟他走 • 丝瓜托梦 • 合订本念佛封面 • 这哪里是乐 • 活着是为了什么? • 济公有没有破戒 • 中国人是世界第一 • 发心印经,这是真正福田



大藏经中华大藏经碛砂大藏经 中华大藏经 碛砂大藏经



· 律经根本释 · 劝发 · 衣祴 · 六德 · 断臂 · 酂 · 二鼠啮藤 · 法空 · 三千佛 · 定西 · 付法藏 · 大士 · 证诚 · 下口食 · 七贤 · 一异四句 · 思益梵天所问经 · 二道



· 蔡礼旭:人要惜福,珍惜食物,你就会有福气 · 净界法师:经常修空观的人,他内心是调柔清... · 长寿寺 · 悉昙五十字门 · 梦参老和尚:理上大彻大悟的人在娑婆世界照... · 有取识 · 批凭式 · 海涛法师:引导众生亲近佛法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幽赞 · 有时候求佛不灵未必不是好事 · 罪福无主 · 神光院 · 90 最终的依怙 · 皈命阿弥陀佛的仪轨和皈命者的现场体验——... · 崔浩 · 毗纽天教 · 海涛法师:佛像一定要开光才能拜吗? · 定弘法师:五欲六尘之乐,是幻妄之乐

回向文: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学佛修行网 http://www.fotuo365.com
声明:本站为公益性网站,以弘扬佛陀教育为建站之宗旨,净化心灵、启迪智慧。
网站内容均收集于网络或网友上传,若有侵权敬请告知,本站将及时更正。阿弥陀佛!
意见或建议敬请联系:amtf@fotuo36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