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 尚思学佛修行网 www.fotuo365.com ]       今天是:

南无阿弥陀佛

一心念佛,放下万缘即布施。一心念佛,伏诸烦恼即持戒。一心念佛,无诤无求即忍辱。
一心念佛,不稍夹杂即精进。一心念佛,妄念不起即禅定。一心念佛,信愿往生即智慧。
真实心中念阿弥陀佛,就得一切诸佛护念、保佑。菩萨、天龙八部、鬼神拥护。
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
您现在位置:尚思学佛修行网 >> 学佛讲堂 >> 慧净法师 >> 浏览文章

慧净法师:妙手仁医弥陀心

  一、妙手仁医是弥陀

  要成为良医,必须具备医德与医术。所谓医德,就是医生要将所有的患者视为自己的儿子,不管患者有钱没钱,不管患者是重病轻病,一旦找到他,或是他遇到了,他都会尽心尽力医治这个患者,毫无保留,也不计较有无报酬。他只管医治病人,不去管病人是好人坏人、有罪无罪,只要是病人,医生就有责任、有义务去医治他;至于他有犯法没犯法,有罪过没罪过,那是警察、法官的事,是因果、阎罗王的事。

  同时,这位良医必须能够医治所有的疾病,任何癌症他都能手到病除,有这样的医术,才堪称良医。

  阿弥陀佛就是这样的良医。你是善人恶人、有没有犯因果,阿弥陀佛不看这个,他只看你要不要回心接受救度;如果你接受救度,阿弥陀佛就救度你,不管你是善人恶人,不管你有没有智慧学问,不管你有修无修,不管你的身份条件:这样才是救度一切众生的佛。

  我们都是具足烦恼的凡夫,我们都具足贪、瞋、痴、慢、疑、邪见的烦恼,而且很炽盛,很强烈,可说是罪恶深重,势必永在生死轮回。如同善导大师要我们自觉机的深信,是“罪恶生死凡夫”,是烦恼具足的凡夫,乃至逆谤阐提凡夫,犯了五逆,犯了谤法,断了善根,即便如此,阿弥陀佛都要救度,而且也有能力使我们往生极乐世界成佛,否则的话,他就“不取正觉”:阿弥陀佛就是这样的一尊佛。

  二、应体佛心而念佛

  然莫因良医而好病,应体佛心而念佛。

  阿弥陀佛的救度没有条件,任何善恶凡夫都平等救度,这样会不会让我们懈怠?会不会让我们有恃无恐而作恶多端?不会。所以,不要因为有良医反而喜欢去无病生病,应该体会佛的悲心而念佛。

  既然名为良医,对病人是抱持着同情的心,盼望他早日康复,这是一个良医的心怀。如果病人因为有良医在身旁,任何疾病都可以得到治疗,所以即使没有病也盼望生病,且任凭疾病滋长,这样对吗?当然不对。因为生病是痛苦的,有病的人之所以需要良医,表示他没有能力自医,只能向外寻求。所以,病人需要体会生病是痛苦的,既折磨自己,也连累别人,不要因为有良医而喜好生病。

  同样,念佛人不因为有阿弥陀佛这位高明的医生、念佛众生都能够救度,而喜欢作恶,应该要体会佛心而念佛。佛是怎样的心呢?

  《观经》说:

  佛心者,大慈悲是,以无缘慈,摄诸众生。

  佛心就是大慈大悲,以平等而无条件的慈悲,救度一切善恶凡夫。

  《观佛三昧经》说:

  诸佛心者,大慈悲是,慈悲所缘,缘苦众生;见众受苦,如箭入心,如破眼目,心极悲苦,遍体雨血,欲拔彼苦。

  由这几段佛语可以知道,佛是大慈大悲,特别对于苦恼众生,要赶快拔除他的苦恼,让他早日获得安乐。

  我们是不是苦恼众生?我们苦恼啊!苦不堪言!所以,更应该晓得阿弥陀佛救度的对象就是我。好像舞台的灯光很强,它照来照去都不是在照观众,都是在照表演的主角;阿弥陀佛“光明遍照十方世界”,这个光明所要照射的主角是谁呢?是念佛众生——“念佛众生摄取不舍”。

  所以,我们应该体会阿弥陀佛是以悲悯同情的心来包容我们,不计较我们的恶。如果阿弥陀佛计较我们的恶的话,那就等同阎罗王在审判我们,我们必定会被审判到地狱、饿鬼、畜生道。可是,阿弥陀佛包容,阿弥陀佛不计较,阿弥陀佛主动积极、平等无别,为我们发愿修行,累积功德,来偿还我们的业障,使我们业障消除、福慧增长,使我们顺利安然往生极乐世界。我们应该体会阿弥陀佛这样的悲心,体会阿弥陀佛对我们的包容,对我们的体谅,对我们的不计较,对我们的积极给予。我们体会佛心,对一切众生也应该这个样子。

  因此,体会佛心而念佛的人,他的个性会转变,他的性情会转变,他的脾气会转变,他的相貌会转变,他的命运会转变;如果念佛了,个性没有转变,脾气没有转变,相貌没有转变,命运没有转变,就表示他没有体会到弥陀的悲心,也可以说他没有真正信佛念佛。

  所以,念佛人要检讨自己的性情改变了没有,是不是跟以前一样动不动就闹情绪,动不动就不平、不满、计较、不能体谅包容。信佛念佛的人要“昨日种种譬如昨日死,今日种种譬如今日生”,是一个重生的人。如果还是跟以前一样的心态、观念,就要深深地自我检讨。

  当然,我们都是烦恼强盛、业障深重,并非今天一信了佛,就立刻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这当然不可能。可是,这种观照、反省,是要比以前更强、更敏锐的。

 







• 烦恼伏不住,功夫没成就 • 我们有一分的功德,佛就加持一分 • 不清净就生烦恼,清净就生智慧 • 助念与超度 • 贪嗔痴念头愈少,你受的灾难愈轻 • 根 本 智 • 不怀疑、不间断、不夹杂 • 你怎么不欢喜?你怎么不快乐? • 要怎样破迷开悟 • 修最胜福田,不需要钱 • 他只知道小事情,不知道大的事情 • 转迷成悟没做到,这佛法是白学了 • 什么是三皈依?三皈依是什么意思? • 这个因缘可贵,我们一定要珍惜 • 最高明的养生之道 • 毁谤三宝的果报 • 我们每个人,都有佛的种子 • 财是愈施愈多,决定不能吝啬 • 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 寿命长短,操纵在自己手中







· 蔡礼旭:浩然之气可治病 · 蔡礼旭:体恤身边的人让他们身心能安顿事业... · 蔡礼旭:《弟子规》能解决婚外情的危机吗? · 蔡礼旭:把强求放下,人生很多的苦就解掉了 · 蔡礼旭:教育孩子要有耐性 · 蔡礼旭:夫妇无义,则离异之端兆 · 蔡礼旭:为什么自己的儿子在到处撒尿的时候... · 蔡礼旭:毋贪口腹而恣杀牲禽 · 蔡礼旭:智慧是从定当中成就的 · 蔡礼旭:文言文是开启圣贤智慧的金钥匙 · 蔡礼旭:言语的态度 · 蔡礼旭:五不祥 · 蔡礼旭:时运没来的时候,做好准备 · 蔡礼旭:弘扬力行传统文化要中道 · 蔡礼旭:孩子做事马虎怎么办 · 蔡礼旭:朋友相交要懂得互相鼓励互相赞叹互... · 蔡礼旭:夫妻和乐孩子就能潜移默化 · 蔡礼旭:教育重要的原则:当其可之谓时



· 证严法师:说情说爱 · 证严法师:把牛奶存在牛肚里 · 念《无量寿经》阿弥陀佛就给灌顶 · 第十册 宗教概说 第二课 印度外道种种 · 《地藏经》中说的供养有何表法意义? · 定弘法师:真正有智慧的人,一定要把爱欲看... · 海涛法师:放生、火供法会经法义开示 · 印光大师:咒、修罗、跏趺坐、高大广床、宗... · 元音老人:净土指归 · 妙莲老和尚:怎么才叫会讲话? · 宣化上人:参禅要有择法眼 · 不结婚是违背父母之命属不孝行为吗? · 果卿居士:因缘果报之佛图主 · 海涛法师:守财奴的感悟 · 自求解脱 · 证严法师:父母应该给孩子是关怀,而不是溺... · 刘素云:我们应该向那些真正的修行人学习,... · 梦参老和尚:你供养地藏菩萨像,出入都有护...

回向文: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学佛修行网 http://www.fotuo365.com
声明:本站为公益性网站,以弘扬佛陀教育为建站之宗旨,净化心灵、启迪智慧。
网站内容均收集于网络或网友上传,若有侵权敬请告知,本站将及时更正。阿弥陀佛!
意见或建议敬请联系:52792356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