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 尚思学佛修行网 www.fotuo365.com ]

您现在位置:尚思学佛修行网 >> 佛化家庭 >> 在家居士如何修行·律篇 >> 浏览文章

在家居士如何修行(律篇):之二

在家居士如何修行(律篇):之二

各位诸山长老、各位护法居士、大家吉祥如意!

财损八因

我们前集说到‘滥用经费而损失经济’的六种原因,是要提醒大家不可失足踏入灾祸中,因为我们本身不知道时间和经济浪费掉的原因,假使你已落入前集所说的六种主因,你就无法保住你的财产和让你的家庭和乐。你的经济和你的家庭和乐,有相当密切的关系,世间人说过一句俗话:爱情面包哪个重要?就是说感情和经济不能缺少,二项都要具足,这个家庭才容易和乐。除此之外,在杂阿含经也有例举消失财物之因缘,共有八种,第一、王家之难:怎样王家之难呢?政府下个命令或一个政策,就能将你所有财产没收,也就是遇到政策改变,致使你现有的一切房屋、田舍等,化为乌有,或国家灭亡改朝换代,换了国家统治当然会换条例,现有的法律全都被否认了。像我们世界,现在到处都有听说纷争的地方,纷争产生,这一国去侵犯那一国,到头来,被侵占的那一国人,就无法拥有他们本来的法律,不被所侵占者的法律承认,所以叫做王家之难。第二盗贼:就是遭贼偷走财物。像我们一样,不管什么时候都能听到遭小偷或强盗抢财物。第三水灾:水灾叫做天灾地变。除非是大水灾,我们无法抗拒,如果是小水灾就是我们的水沟没有通,所以才淹没我们所有的财产。第四、火灾:现在火灾很多。纵火的人很多,他们纵火是为什么?你知道吗?因为他的心态不平衡,他在社会上自己站不住脚,站不住脚的原因,若不是自己不积极,就是投机事业失败,导致站不住脚无法立足,就消极想到要报复,就有嗔恨报复的心。第五、自然消耗。第六、放利不还:就是钱借人生利息,结果借钱的人不还你。第七、怨家破坏:遭人破坏、仇人来破坏、现在怨家破坏,像战争就是属于怨家破坏,战争一来我们的财产就没有了,不管你有多少财产,多少土地,都没用了,都破坏了。第八、不肖子弟:生个浪子,父亲留下很多财产,到他手中都浪费掉了。

浪子不回头 血本无归

我曾听到一个个案:某某人,生个儿子很不孝,原本家境贫穷,经由他辛辛苦苦努力经营,终于积蓄一笔钱买了一些财产,这些财产慢慢因为政府政策影响带动,一下子变得很值钱,因为他只有一个儿子而已,从小时候就宠惯了,儿子开始染上喝酒、赌博等等的坏习惯,他心想父亲剩很多财产,不用去赚,一辈子都吃不完。儿子的妈不久前死了,她劳碌一生,死了之后,他的小舅子邀请我去跟他开示,他的小舅子就在说啦!某某人实在太没有福报啦!在世的时候,只顾打拼事业赚钱,也不会修行啦!现在一命呜呼哀哉了,还生一个儿子一天到晚放荡、浪费,虽然留这么多财产,不到三年就被这不孝子花完了。舅舅在说话没注意到他外甥昨天晚上回来,在床上睡觉,被他听到了,外甥就走出来说:‘舅舅,我哪有那么差劲,我不用三年,我二年花完给你看啦!’后来听说他父亲死了之后,经过二年财产真的都花完了。不但如此,花光财产之后还去跟他舅舅说,‘啊!舅舅,不用三年,我父亲遗留下的财产,我二年就花完让你看了!’

教育可防不孝子

现在生了不孝子,就是很可怜的。不孝子什么原理呢?并不是生出就是不孝子,佛教是说多因多果的,也就是我们将他生出,生、养和教育很重要,不是生下来把他养育成人而已,最重要的是教育他。那么教育好坏跟父母亲有直接的关系,千万不要误解我这个儿子生出来就是仇人啦!这是欠他的,不能有这种说法,佛教是说多因多果,佛教说缘,是适当的因缘,你有把这小孩适当的教育,适当的对他指导,他绝对会惜缘、惜福、感恩,但是你没有适当指导他,那么小孩子会产生问题。像现在社会有个问题,就是我们从以前农业社会慢慢转变成工业社会,大家都太过追求物质的享受,但心灵欠缺。为了物质的需要,父母亲都必须去工作赚钱,留下的小孩让别人替我们教育。自己的小孩让别人教育。这是个相当大的问题,当然父子母子间的感情慢慢会疏远,变成一生出来,有钱请别人帮我们抚养,问题于是产生了,子女跟父母亲的距离会越离越远。过去我们家庭温暖,社会和谐,像我小时候,白天父母去做工,我们去学校读书,放学回来,到了晚上,功课写完了,就在我们家附近的树下。听人弹琴、说故事、唱歌,所讲的故事都是劝我们做到忠孝节义,都不离开劝善,都是些对实际生活上有帮助的道德及因果事迹,大家在耳濡目染之下,和隔壁邻居的感情,和父母的感情,和兄弟姊妹的感情,都相当的融洽。现在时代不一样了,住的地方越来越窄,不是关在一个像鸟笼的小房间,要不然开口就是说一些社会是非,不应该的事,没有帮助人,也没有帮助社会,东家长,西家短的说一大堆,演变社会越来越不平稳,社会越来越紧张。这个原理也出自家长教育子女的良莠关系,家长与子女间缺乏建立沟通桥梁,有一条桥梁,有事情他会沟通,如果没有桥梁就断了。另一方面小孩子受传播媒体影响,叛逆性越来越重,青少年的问题很多,包括吸毒的问题更恐怖,他不知道吸毒像判死刑。乍听之下,很好奇呀!一吸毒,掉进去就一失足成千古恨,所以子女的教育实在太重要了。子女的教育若是不好,不论你有多少财产都将化为乌有。就像我以上所说的故事一样。所以对子女的教育要用心下一点功夫,除了义务的九年国民教育之外,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也是相当重要的。千万不要以为早上我送小孩去上学直到小孩下课我去接他回来就没事啦!反正学校就帮我们教得好好的,这是不够的。环境很重要,有的人想要培养他的小孩把书读好,得到好成绩,但是父母亲却在那里看电视,那么小孩没有那个环境也无法读书。最好培养我们家中的人下班回来,吃饱后,充分利用时间大家都在那里写字,父母也在那里写字读书,培养我们的小孩让我们小孩有读书的风气,这样我们的小孩素质就会变。素质要变,环境很重要,没有一个好环境要说他会自爱而自动读书的毕竟是少数。年纪轻轻大多不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阔,这时期最需要教育和辅导,否则生一个坏小孩,枉费你拼了一辈子,三代的累积,一代就把它花完了。

稳定经济没有过患

佛陀开示,财产对我们并非可依赖之物,一方面又教在家弟子必须注意我们的经济,经济若没有安排好,说要修行打坐,肚子却饿得咕噜咕噜叫;或一边念经,一边烦恼月底的会钱或小孩子上学的注册费,这样怎么有办法修行呢?所以在家居士在经济方面一定要相当注意。实际上一个家庭经济若没有圆满,那么连带整个家庭也就不会和乐。像现在社会的乱像是有原因的:过去经济景气,大家要赚钱都很容易,一下子经济景气差了,心就乱起来了,心一乱,就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结构,好多人失业。平时工作好好的,一旦失了业,你说会造成多严重的后果出来呢?这是一个过程,我希望这个过程马上就过去了。所以佛陀对在家居士的经济,一直的叮咛,一定要把它做好,不稳定经济我们就无法修行。出家修行的人不一样,他没有经济上的后顾之忧,因为有信众布施,让他有得吃、有得穿、有得住,可以专心修行。在家与出家的经济来源,差别在这里。佛陀说为了经济我们应当学习正当的职业,我们要用正当的职业来取得经济,不要用不正当的职业取得经济。以正当的职业所得到的财物,供给家庭生活费用,若有剩余,我们必须把它储蓄起来,并不是赚多少,花剩就统统花光它。佛陀没有这样说法,他叫我们要储蓄起来。储蓄起来做什么呢?以备日后有需要时就能用到。不能说都没有储蓄,一旦要用时,才来烦恼,才来追钱。佛陀开示的用意主要就是为了健全家庭生活的基础,若经济好,家庭生活的基础就稳定,这样我们才没有生活的顾虑。佛陀他虽然鼓励我们储蓄,但若是有意的过于节俭,就是说省钱不要省得太过份了,譬如随便吃啦!却变成身体搞坏了;或应该花的你不去花,佛陀也反对这样,反对我们的生活太过于刻薄,过份节约变成了刻薄,佛陀叫别人不可以这样。

具足四法得安乐

佛陀时代有一名婆罗门教的青年叫做跋□迦,这婆罗门教的青年有一天问佛陀说:‘佛陀呀!如何而得现法安乐呢?’佛陀就跟他开示说:‘要得到现法安乐,必须要具足四项方法,第一、方便具足。第二、守护具足。第三、善知识具足。第四、正命具足。’佛陀所说的第一、‘方便具足’,意思就是学习职业,学习功夫,学习职业修养完备,也就是说我们学习一个职业,有一个功夫,这功夫学会了。第二、就是‘守护具足’,意思就是说财产的保存,因为你有功夫,你有办法在社会上赚钱,赚了钱你要懂得如何保存财物,不要刚赚来马上就花完了,或赚五块钱花十块钱,他叫你会赚,但是要会理财,懂得经济支出计划,懂得保存。第三、‘善知识具足’,善知识就是说结交一些好朋友。好朋友不会拉你去吃安非他命,不会拉你去赌博、游玩、浪费、做坏事等等,所以你要结交一些善友,来增长道德的修养。我们道德修养越好,福报就越好,道德修养越差,福报就越差。那么我们福报从哪里来呢?和道德修养有相当大的关系。第四、‘正命具足’,是说不浪费,不滥用财物,同时亦不可过于节省吝啬。要知道正命具足是避免滥用、浪费或吝啬(就是说过于节俭)。佛陀的家庭生活教法是提倡中道的生活,是叫你过中道生活,不是滥用、浪费,也不可乙太过于节省自薄,太过于节省自薄,也是不可以的。

家庭生活规划面面俱到

佛陀对于家庭是注重经济计划的,如佛所说,此等的家庭经济计划,绝非只有图利安养自己及妻儿而已。也就是佛陀鼓励在家居士,对于家庭经济计划目标,不是只图利自己的妻儿而已,只因巩固家庭为最大的目标,毕竟是在家庭经济充足中,方能做到自利及利他的一切善行。我们的经济来源稳定之后,生活就没有顾虑之忧,除了自己的生活没有顾虑之忧之外,还要做利益别人的一些善事,就是说除了用自己的经济养护自己的妻儿之外,还必须要供养我们的父母,扶助亲戚。我们自己的经济充裕,而亲戚有困难,我们必须要帮忙亲戚。现在这种风气比较少,在我们小时候感觉这种风气很盛,假使我们要去亲戚朋友家,觉得他家比较穷,我们会顺便带一些米啦,或是带一些菜,带一些能生活的东西去,过去都是这样。或是自己生产什么东西,就带什么东西去。过去亲戚之间的感情很好,现在即使是住在隔壁的邻居也都互不过问,我不知道你,你不知道我。现有的人感情距离越来越远,虽然土地越来越窄,人越住越密,但是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距离却越来越远,过去土地广阔,人口少,所以房子大,人住的空间大,但是人与人之间,像隔壁邻居亲戚朋友等,虽然空间宽广,但是他们的感情却是很亲近,时代变得不一样了。人与人是营建共同的生活,而不是独居生活,在共同生活当中,各人岗位的事,各人做好,各人的责任各人承担起来,叫做共同的生活,共同生活才能带来社会和乐、世界和平。

从哪里跌倒从哪里爬起来

现代人住的距离越来越近,感情距离却越来越远了。想想过去的生活,比较有人情味,我曾经体会过,它有它特殊不同的地方,过去的生活和现在差很多,有时回想起来,感觉过去的农业社会反而比较好,怎样比较好呢?农业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当中,每个人心是充足的,是平和的。现在不一样!虽然物质很丰富,可是内心充满空虚、紧张、嫉妒、烦恼、压力等等,人人心中不安。因为就是有这种事情发生,所以有的人才想藉由这些事发生之后,彻底检讨,找出原因,对症下药,但他不了解我们从哪里跌倒,就要从哪里爬起来。假使我们的经济失败,我们应该了解我们的经济为何失败?是不是我们的经营不对,或是已被时代淘汰,或是我们的努力不够,若是计划不好或品质不好,就要从这方面加强。经济跌倒,我们找经济专家来辅导我们,教导我们如何将经济振兴起来,再把它复苏起来,这样才对。现在不是,有人在经济跌倒之后,变得不如实,希望去求人啦!去拜拜啦!或是拿钱布施给别人,期待经济就会好起来。像这样的做法是不切实际的,所期待的也只是天方夜谭而已,不能实现的。记得你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千万不要从经济跌倒,却一天到晚念经、拜佛,一天到晚借钱布施,这样的做法哪能让你的经济好起来呢?最后你会后悔的,非但你的经济不能好转,又加上欠人家一屁股债呢!所以经济要从经济下手。若夫妻感情失败,不和乐,你不要一天到晚吃饱了去拜拜、求神求佛的呀!祈求什么人加持赐给你,让你们夫妻感情和好,这种是不圆满的事。夫妻感情不好,你要检讨,为什么夫妻沟通不好?理念为什么不一样?为什么产生夫妻吵架?是不是自己的修养不够?还是沟通角度不对?从这地方去下功夫,若自己找不出理路,我们要去找专家,他能教你辅导你,你回来按照教你的方法去力行,夫妻之间的感情就会好起来,不要夫妻感情不好,却一直向外追求,认为念经夫妻感情就会好;认为我来拜佛,夫妻之间感情就会好,不是这样子的。你要念经让夫妻感情好,在念经时要知道经的意义,经典告诉你要修养自己,包括能慈、悲、喜、舍、包容等,等修养到家了,这样夫妻之间的感情才会好起来,你若空念经,不知道经义,希望用念经的力量回向先生或太太对我好,这一种有一天你会感到失望的,失望之余还抱怨佛祖,抱怨别人骗你,教你只是能教你方法而已,所以若是夫妻感情不好,你也可以从研究佛理这地方下手,夫妻感情会好的,重点就在一定要知道佛教的教义,它教你慈悲喜舍,包容忍辱。你能慈悲喜舍,包容忍辱,家庭当然和乐。另外,还有一种方法也可以用,运用先了解对方的个性,对方的需要,用在中道,恰到好处,那么家庭夫妻才能和乐。小孩子不会读书,不善教导子女,爸爸妈妈迷信,一天到晚吃饱向外祈求,向外拜,借钱来布施,贷款来布施,希望这布施有福报,希望你的小孩马上由丑小鸦变成天鹅,立刻变聪明,变得很会读书,我说:‘你的小孩,保证越考越坏。’为什么呢?因为你的做法本末倒置了。你应该抽出时间来教导小孩,抽出时间来跟小孩辅导才对。

‘自然苦’谁也躲不掉

佛教说人在世间有苦,苦分自然苦及缘起苦。自然苦是捏会痛,因为有精神和物质自然会痛苦,这是实际的,任何人都逃不掉的,你再怎么修也是有这种自然苦。佛陀他修到成佛了,他自己也有酸痛症。在阿含经有说个个案,有一天佛陀在向人开示,开示到一半,‘唉呀!我现在腰很酸,酸痛的受不了,让我休息一下,叫阿难代替我说。’你想想看,佛陀他已经是个觉者了,但他照常还有自然苦,照常有自然病苦。这自然病苦是人人具足,不论你修得比较好,还是修得比较差,统统都有的。但是差别就是说,修得比较好的人,只有身体精神物质自然苦,不会引至心苦来,也就是你精神物质苦,不会影响你内心的痛苦。也就是修行境界越高,他的痛苦就越少,差别就是在这里。那么我们修学的目标,就是要对治缘起苦,缘起苦就是说在我们自己本身感召外面的因缘,像意见不合,别人说的话,你听不入耳,你听了不喜欢,那么你会难过,毁谤你,你也会难过,骂你,你听到也难过。像这种,我们要修行,让这种缘起苦不要生起来。比如说:一个人对你毁谤,我们还没有修学之前动不动就心浮气躁,想要报复都有哦!希望让他得到不好的报应,没有开始修行之前大多会这么想的。开始修行时,当感觉有别人毁谤之后,你会检讨自己,有错,立刻改善;若没有错,当作耳边风过去,我们的心,苦的机会就会越来越短。其实身体苦,不算什么苦,缘起苦(内心的苦)才是最痛苦的。想必很多人都尝试过了,像夫妻感情的苦啦!心苦的苦是真的很苦,经济跌落的苦啦!我们求不得苦啦!时常跟仇人在一起的这种苦啦,等等的苦,这种心的苦比身体的苦还痛苦,有时候遭遇到睡不著,吃不下,这我都有经验过。睡不著,吃不下,精神每一天都不稳定,头脑钝钝,容易发脾气,你想看看,是不是非常恐怖?学佛就是要改善这一项,调适这一项,让我们的心时常都在平和当中,时常都在清净的生活当中,让你的精神集中,我们才能活在明白、清净当下的生活当中。所以千万不要误解,我们遇到什么事情之后,不如实面对,不当下用实际方法,却向外去求,想不劳而获。这样非但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还容易产生副作用,所以这种是非常严重的。

救急甚于救贫

假使我们经济好,能帮忙亲戚就尽量帮,若自己的经济能力差,做不到勉强帮忙,会让我们起烦恼的就不可勉强。比如有个朋友要向你借钱,在答应之前,你要考虑清楚,纵使朋友不还你钱也没有关系,也不会影响你的经济,影响你的生活,你就答应借他,否则就不能勉强,这样才对,这种才是真正在帮忙别人。包括扶助亲戚之外,我们还要做赈灾、济助贫困,像社会引起天灾地变,需要救济,或是说一个人他有临时的急难需要救济,我们做得到,都要帮忙他,让他生活能安住,虽然我们不能救他穷,至少我们能救他急。有钱没钱,各人的看法不一样,有的人剩了好几亿元还说很贫穷,有的人有得吃他就觉得很有钱了,甚至还布施给沙门,行种种的善业呢!(沙门就是出家人,修行者),当时佛陀是这样跟我们开示的,他说:‘布施一定要有布施的节量。’佛陀用的是四分法。布施包括回馈社会,利益社会等等。布施也不一定要用金钱,用你的嘴巴也能布施,还有你的行为也能做为布施。

人要活在正业和正命

佛陀说经济充足,不是只求自己的享乐。佛陀开示在家弟子经济取得的方向主要就是要走正当的正业行为,不要为了取得经济而用不正业的行为。佛陀就是说人要活在正命。用正业的行为活在正命。什么叫做正业呢?像受雇或受聘做一份工作,拿别人的钱,拿得很心安,没有违背自己的道德良心,也不为了我们取得经济而害到别人。如果所担当的职务贻害到别人,那么这种职业就是非正业了。所以你用正业赚来的钱活命,叫做活在正业和正命。对家庭经济要尽责。包括对父母的孝养,对妻儿,甚至对自己的亲戚妥善照顾外,还要布施出家修行者,以及赈灾救急等等……份内应做的善事,这种善业使我们的财物能运用于合理方面,在相当合理之下是以正义为中心,以免得到财物之后,产生多行恶事,因为钱能帮忙人也能害人,有人认为钱能使鬼推磨,在得到很多钱之后,去做一些不应该做的勾当,像嫖啊!赌啊!当黑社会老大啊!这就是做恶呀!这是佛陀教化在家弟子处事的道理,他对在家弟子强调,要以经济及道德做为家庭和乐的基础。佛陀成佛之后,并没有放弃这个社会,他说任何人都和社会息息相关,人与社会的因缘从在家开始说到出家,他都有相当明细的剖析。可是现在的人,都好高骛远希望求一些比较玄、比较妙而又高深莫测的道理。但是不管你有多大的理想,到头来一定要回归自然,从脚踏实地做起,若没有的话,都是空口说白话,也只是口头禅而已,对我们实际生活没有帮助。所以佛陀才对在家居士的经济问题等等如实地说得那么清楚,希望各位在家居士能够做为参考。佛陀又说生财之道与用财之法,都得建立在道德之上,不论你赚钱、花钱都要合乎道德标准,就是只能利益人不能损害人。我们能按照佛陀开示的,我们的经济要稳定就不难了。经济上了轨道,我们还要做修行的事。做利益社会,回报社会的事,比较不难。虽然你有心要来帮忙社会,回馈社会,可是你没有经济能力,想要出力,却为了要赚钱养妻儿,养家庭。你的时间会抽不出来,是不是这样?所以我们一定要将经济做好,一个在家弟子的经济一定要做好,千万不要把经济疏忽掉了,经济疏忽掉我们就很难修行了。这是佛陀一直对我们的叮咛,我们怎能忘记呢?

家庭经济人人有责道德人人有分

现在我们来

说,家庭中个人之义务:佛陀说每个人都要建立经济稳定的观念,这是每个人的义务。佛陀也很重视家庭道德,家庭道德要建立在家庭中的每个人身上,换句话说,在家庭中,这个道德一定要建立,家庭中每一份子都得互相理解,夫妻、子女、父子,都是一样,都要互相理解,甚至社会、隔壁邻居等等都要相互理解,互相关爱、互相照顾,从家庭中和乐至善,渐渐进入信仰,从信仰中培养宗教的情操,培养宗教情操建立社会道德观念。佛陀说对家庭的首要义务,就是经济健全,除了经济之外,不管如何你一定要孝养父母,意思说你把家庭经济做好,一定要孝养父母。若是这样说,家庭经济不好,父母也要孝养呀!不能说经济好才孝养父母,不是这样,佛陀说我们一定要孝养父母。百善以孝养父母为首。过去说‘孝顺’,为何现在讲‘孝养呢’?孝顺两字就是说,不但要孝,也要顺他的意思。现在的社会,道德和过去不一样了,我曾经听过别人这样说:‘父母做坏,下令他的小孩去做坏,那么他的小孩不和他去做坏就是不顺。’其实这样变成违背道德了,佛陀所说的孝养里就包含道德在内。就是说父亲叫我去卖安非他命,我绝对不可以唯命是从,因为这种不可顺他,这种违背道德的事做不得的,所以叫做孝养父母。也就是为人子女对父母的养育要有感恩之念,要有实践孝养的义务。我们想想看,虽然我是男众没有生过小孩,那么你看到一个女众要生小孩,肚子先要怀胎十个月,你看这种压力,和种种的不自由,然后还拼老命才生下小孩。生出之后不是就算了,为了小孩子,世俗人所说的抓屎抓尿,甚至上刀山,下油锅,父母都肯做,任何苦都肯受,好不容易才把孩子养育成人。哇!说实在的,若不会孝养父母的人,他如何能修行拜佛呢?自己家中有一对现成的活佛,他都不会去力行供养他。所以孝养父母一定要如实做到,不能马虎。

出家不是离家出走

有的人会误解出家人和父母断绝关系,这种误解我必须来更正一下:我出了家,就是离了家了,断了亲戚,断了父子母子的感情,这是误解了。佛陀所说的断,是叫你断掉‘沾粘’,不是叫你断掉一切,断一切就是断灭法了,还修这个做什么?修这个是无情,修这个就像枯木,修这个做什么呢?佛陀叫你要有智慧,对父母的感恩不能忘记。佛陀他成佛之后,他又回去孝养他的父亲,孝养他的姨母,他父王生病了,又对他开示佛法,他父王死去后又亲身去为他扶棺。你看看佛陀这种做法,你能说不孝吗?只有不懂佛法的人,才会误解佛教不重视孝道。其实佛教最重视孝道了,怎么重视孝道呢?假使不孝父母的人,人道都做不好了,怎能修天道?怎能修佛道呢?所以别人说出家,离了家,是离了烦恼的家,离了贪嗔痴的家,并不是你出家之后,就不照顾父母了。父母养你养这么大,还送你出家,结果你却连一点感情都没有,这是不对的!你照常要尽心照顾父母,孝养父母,怎样照顾?就是用佛法来照顾,所以佛教要出家及受戒时,戒师会问你,父母有没有人照顾?假使只有你一个儿子而已,父母没有人照顾,你不能去出家,父母没有人照顾怎么办呢?就是说父母有人照顾,家庭又没有负债,这样你才合乎出家的条件,才准许出家。这在出家戒律里都有很清楚的记载。

为父母说法是大孝

有的人不了解,以为出家之后就不管父母了。事实上,出家之后还是照常要孝顺父母的。但在生活起居上已无法照顾到父母了,那么要怎样孝顺他们呢?父母的生活既然不用我们负责,我们一定用我们所研究的佛法,让父母心里没有顾虑之忧。以我的分析,分成二种,一种让父母有得吃,有得穿,有得住,养他这身命使得没有顾虑之忧,那么这种叫做世间普通的孝;真正的大孝,一定要用佛陀的真理,来教导父母,让父母了解真理,心会安,心没有烦恼,心每天都过得很轻安自在,那才是真正身体有得吃、穿、住,而心也没有烦恼,心健康,身也健康,这样才是孝顺。我们出家之后的人,或是修行佛学的人,是要来辅导自己父母心的健康,世间的物质,就是让他身体健康用的,真理是让他心健康用的,二项都健康,这样才是真正的孝顺。所以真真正正要孝顺父母,包括在家、出家,任何人都要孝养父母,你若没有孝养父母,这样你就无法走在中道,也是不懂佛法的人,不要说我学佛之后,父子、母子这都是无情的,这都是无常,要离得开,这都不对,你修不对了。

修行兼顾家庭力行中道义

我们身为一个在家居士,修行之后对父母妻儿的关爱,应该比未修行之前更加强,更加深。唯一有所差别的就是说你已经觉悟父子、母子感情再好,夫妻感情再好都是应该的,但是总有一天会离开的,等到离开之后,你的心没有顾虑之忧,这样就是你已经开悟了。并不是修行之后放弃了父母,放弃了妻儿,放弃了一切社会,这样你修行要做什么呢?所以在家居士修行,一定要兼顾家庭,包括对父母的孝顺,包括对子女的教育,这都一定要亲身做到,尤其孝顺父母是绝对的义务。除了孝顺父母之外,必须能使夫妻关系合和,佛陀对夫妻之关系,特别鼓励当太太的妇女,必须持守贞节,及相夫教子(帮助丈夫,教育孩子)。这是家庭和平的基础,做太太的若无法相夫教子,那么这个家庭就无法和乐圆融。凡是家庭中的每一份子,都要适当应用现有的身份、地位,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尽自己该尽的职务,我是家庭主妇,我就应该尽家庭主妇之义务;我做人家的先生,我赚钱尽义务;小孩也要读书尽义务;我做工人;我工作要尽义务……,所以家庭中的每一份子,都必须尽量做到个人义务,那么这个家庭就井然有序,和乐无涯。

善生礼六方

在善生经中,有一段佛陀开示婆罗门之尸迦罗越的说法。这尸迦罗越是梵语,译为汉语叫做善生,这善生是婆罗门的小孩,他父亲听说是一个酋长。在死之前嘱付过他,在他死后每天都要礼六方,所以他盲从祖先遗留下来的习惯,每天早晚必须礼拜天地,拜上、拜下,及东、南、西、北,一共六方,所以叫做善生礼六方经,里面有写拜六方。有一天佛陀从那里经过,看到善生非常虔诚在那里拜东、南、西、北、上、下。(跟现在的人很虔诚在拜,但不知道在拜什么意思一样。)佛陀就问他,为何你要礼拜天、地、东、南、西、北呢?这位善生就回答说:‘这是我们代代祖先留下来的礼拜六方之法,传到我父亲,我父亲临死之前,也交代我每一天早晚都要礼拜六方,不礼六方是不可以的。’‘我父亲只这样教导我而已,而我父亲,祖先也是这样教他而已。其实我也不知道到底礼拜六方,是拜什么意思?真的我自己都不知道拜什么?’佛陀听了之后,就藉这个因缘开示婆罗门之子善生说(以下是部分经文的意思。详细见一三五中阿含大品善生经。):‘居士子呀!(居士子是说在家修行的儿子。)如何为圣弟子者当礼拜六方师呢?’‘六方师,居士之子不可不知:父母为东方,师长为南方,妻子为西方,奴婢、工人为北方,亲友为下方,梵志沙门为上方,他们对我有恩,故因礼拜此六方师。’他这样说礼拜六方师,意思是说,你只会礼拜六方而已,不知道拜什么意思?真正有智慧的人,要拜六方一定要知道拜‘六师’,六方师居士之子不可不知,就是说不可不知此六方,不可不知道拜六方的意思是什么?佛陀说:我告诉你,六方即是父母为东方,师长为南方,太太为西方,工农、奴婢等为北方,亲友为下方。沙门梵志为上方。佛陀这样告诉他。你拜这六方一定要拜可以,但是要拜之时,你要知道拜东方就是要做什么的,你知道吗?就是要以五事奉敬供养父母,父母则以五事善念其子,为人子女应感恩父母生我们,养育我们,教育我们。我们拜西方时就是感恩太太,夫要以五事爱敬供给太太,妻则以十三事善敬顺夫,为人夫者,须知有太太,家中才能调理得很好,她能让我们无后顾之忧,专心赚钱。南方是拜我们师长,弟子要以五事恭敬供养师长,师长则以五事善念弟子。若是拜北方方法是:大家以五事悯念奴婢,奴婢以九事奉大家。印度当时有蓄养长工、奴婢,如果没有他们这些工人的帮忙,我们也无法成就,所以当老板的一定要以五事照顾他们。礼拜下方就是说,亲友之间要以五事爱敬供给亲友们。拜上方又是拜什么?你知道吗?就是拜修行人,拜沙门、梵志。印度修行人叫做梵志。施主要以五事尊敬供养沙门梵志,沙门梵志则以五事善念施主。佛陀用如实的做法跟他开示,这善生听了佛陀的开示之后,才了解礼拜六方的意义到底是什么,那么这意思是佛陀看他盲目的拜,不知道拜什么。所以藉机会引导这个很虔诚的年轻人能转念,这是方便接引,方便的开示,让他知道自己在拜什么,不应该是盲目的。

亲子之间五事供养

佛陀对亲子之情的关系开示,说做人儿子的,我们需要以五事来对待自己的父母,佛陀就藉这个机会开示,开示我们做儿子的,要怎样拜东方呢?东方要拜父母要具足什么条件呢?第一、必须维持父母的财产,父母亲遗留下来的财产,我们要维护好,不要家产遗留到我们手中时,就把它浪费掉,父母亲把财产留给我们,累积三代,但是一代就把它花完了,哇!这是不行的。佛陀又说,第二、供奉使他没有缺乏,供奉父母使父母没有缺乏,什么叫做没有缺乏呢?就是说,身体的吃、穿、住都不成问题,这是身的健康,内心的健康就是要让他们了解人要如何能使自己的心平静,了解佛陀所说的一些教义——苦、空、无常,无我的真理,让父母对世间一切能慢慢了解看清楚,他就不会烦恼和执著,这是心的健康。第三、凡有所为,先白父母。做什么事情先跟父母说一下,不能不告诉父母,让父母起烦恼,第四、父母所为,恭顺不逆。就是说父母所做的事,我们要恭顺,不可忤逆,除非父母所做的事不对,有违背道德,若是这样我们当儿子的要勇于建言,对他婉言相劝,千万不要忤逆父母。第五、父母正命不敢违背,父母亲教我们的事,若不违背道德范围,我们要去奉行,我们要去听,我们要去做,不要违背父母,让父母烦恼,除了子女应该履行以上所说的行五事之外,父母也必须以五事来慈爱子女。就是说儿女用五事来对待父母,我再重覆一遍:第一、必须把父母亲遗留下的财产维持下来。第二、供奉父母,使他们没有身心的烦恼和顾虑之忧。第三、有所为,必须跟父母报备。第四、父母所为,恭顺不逆。第五、父母正命不敢违背。子女对父母行这五事。但是父母也要慈爱子女,佛陀开示,父母亲慈爱子女必须要具足五项:第一、禁止子女恶行为,做父母亲的一定要来辅导、教化子女,让子女没有恶的行为,不要让子女走到恶行为去。其实在我本人的看法,我们自己的小孩会不会读书并不是最要紧的,只要我们为人父母的尽量去做,尽到责任就好了,最要紧的是不要让他走上邪道最重要,假使小孩走到邪路,那读再多书也没有用。所以我们一定要知道,要把子女教育好,我们尽力教育,子女尽量去读,读多少算多少,但是要灌输他有道德,灌输他有慈爱观念,灌输他不做坏事,子女若走到邪路,我们就是再富有也都枉然了。第二、输入于善,不只断恶而已,包括他一定要去行善,对善事情,对帮忙利益别人的事,很乐意去做,保持一种慈爱的心。第三、使他修学业,帮忙他修学业。为人父母亲一定让子女修学业,教育子女学业进步,让子女有进修学业的机会,他要读多高,我们做父母的尽量让他读,现在的社会,大多数的父母都做得到。过去在农业社会里,家家户户,子女都生太多,生八个、十个比比皆是,要每个人都栽培读书,是不大可能的。书读不起,哥哥、姊姊都得背弟弟妹妹,放学回来还要煮饭,怎么还有时间去读书?现在小孩生得比较少,要读书,父母希望子女都能读上去,这一项现在比较容易做到,小孩子很会读书,父母亲不让他读的比较少,若真有困难,我们慈莲功德会也有奖学金,若有这个问题,小孩子很会读书,但是没有钱读,可以来申请,可以来申请奖学金,没有关系。第四、娶美妇,做父母亲责任上要代替儿子选个比较美的媳妇,美是身心都漂亮,不要外面美,内心都不美,帮他娶个太太,以后能理这个家庭。第五、适时能让儿子主管家务等事,训练儿子有家庭观念,有责任,父母亲慢慢教他要有责任,教他之外还要引导他实际持理家庭,以后才能建立一个家庭,先让他有个家庭观念。佛陀也开示我们要如何尊重老人。佛陀教我们,经济一定要建立好,儿子对父母孝顺,父母亲对子女慈爱,又继续说如何尊重老人。希望各位继续听下去,了解佛陀对我们在家居士修行的次第。在律的方面,说得很清楚,我们已有一条清楚的门路可走,对我们修行也比较方便。时间到了,我们下集再来说佛陀他开示如何尊重老人?感恩,祝福各位身心安乐。再见!

大愿语录:

若不知苦的根源,将永远当苦的奴隶!苦的解脱——不沾粘爱与不爱







• 念佛是因,成佛是果 • 这叫开戒,不叫破戒 • 不是佛不度他,是他不接受 • 如何对治我慢习气 • 只要把阿弥陀佛抓住 • 念佛要怎样念?每天念多少? • 我们学佛,真正的老师是谁 • 老百姓是享福的 • 两舌之害 • 一切法得成于忍,小不忍则乱大谋 • 灾难从哪里来 • 他真懂得鸟的语言 • 这个傲慢是大烦恼 • 精进与贪欲,区别就在此地 • 不增不减,不生不灭 • 这是愚痴 • 我们还能够侥幸平平安安度过 • 假令供养恒沙圣,不如坚勇求正觉 • Bye-Bye,我走了! • 示现神通,是有条件的



大藏经中华大藏经碛砂大藏经 中华大藏经 碛砂大藏经



· 慧净法师:第十八愿善导释(十六) · 慧净法师:专依善导念佛回家不绕弯 · 慧净法师:第十八愿与第十九愿摄机的差别 · 慧净法师:明来暗去,暗去明来 · 慧净法师:怎么样才算信心决定? · 慧净法师:爱心从信心来 · 慧净法师:佛号放光事证 · 慧净上人:临终念佛蒙佛护佑 · 慧净法师:念佛不妄语 · 慧净法师:不问罪福念佛皆生 · 慧净法师:为何吃素? · 慧净法师:念佛自然谦卑柔软 · 慧净法师:学佛之人理当众善奉行 · 慧净法师:东土释迦智者大师 · 慧净法师:一个获得弥陀信心的人,到底是什... · 慧净法师:人生的目的 · 慧净法师:我们这种造罪造业的众生 · 慧净法师:《无量寿经》大意



· 钟茂森博士:印光大师—临终三大要 · 宣化上人:人生第一件大事 · 真中真 · 宣化上人:什么是造命之学(如何改造命运)... · 印光大师:出家必须经过父母同意 · 痛烧众生 · 名 · 宣化上人:大佛顶首楞严经五十阴魔浅释(3... · 独明珠 · 宣化上人:你若尽讲话,就是随便的把法都丢... · 三心二意这句成语是出自佛教 · 宣化上人:佛说情想习气与善恶轮回的因果义... · 海涛法师:没有舍弃众生,日子才不空过 · 海涛法师:心灵语录 · 慈诚罗珠堪布:精进修行积累福报,避免来世... · 印光法师:念佛真的可以治病 · 宣化上人:能记忆很多经典,不如一日修无漏... · 持物

回向文: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学佛修行网 http://www.fotuo365.com
声明:本站为公益性网站,以弘扬佛陀教育为建站之宗旨,净化心灵、启迪智慧。
网站内容均收集于网络或网友上传,若有侵权敬请告知,本站将及时更正。阿弥陀佛!
意见或建议敬请联系:amtf@fotuo36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