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 尚思学佛修行网 www.fotuo365.com ]

您现在位置:尚思学佛修行网 >> 佛学读物 >> 佛网文摘 >> 浏览文章

与压力同舞

与压力同舞 
达定 

逃避压力,不如如实面对,重新定位、重新规划,重新出发!
 
重新定位,重新规划
  发泄情绪、寻求刺激是西方心理学处理压力的方式之一,这样只会将事情弄得更糟、压力更大。减少不必要的压力源、提高自我能力、休息与睡眠、调整饮食、舒解放松、转移目标等,皆可收一时治标之效。
 
  当压力暂时抒解,心平气和之后,我们不该再浑浑噩噩、麻木不仁地继续在压力下过日子。其实压力像一面镜子,是生命的警讯,要求你停下任何事去正视他,去探索自己的身心,去看清自己的弱点,甚至看清我们对生命真相的恐惧。
 
  人是不怕忙而怕闲的,经常忙碌,日子容易打发,连身体也会健康些。如果人生的意义与目标不明确,内心不踏实,清闲了无所事事,越是无聊,越多妄想,压力越大。不明生命的意义,及缺乏人生的规划,是最大的压力;所以我们必须用心、用智慧去认真思考生命的意义,依缘起的生命观为自己生命重新定位,重新规划人生的目标。
 
  我们应该避开干扰,拿出时间,单纯却又深刻的省思,自己究竟将往哪个方向走;然后权衡事情的缓急轻重,让生命发展与生活的步调趋于和谐。人需要的不是一个没有压力的状态,而是在一个他认定的目标下,尽可能努力。
 
  无论多么不满意,人对现状都会产生一种惯性。许多心理压力,是源自于我们拒绝面对现实,不愿接受生命的真实面,维持现状、拒绝改变,几乎是人类的共同特质,抗拒改变的原因与内在恐惧,对未知的恐惧有关。
 
觉察压力
  觉察压力,是对抗压力的第一步。要有所觉,才能找出真正的症结。常常练习觉察自己在什么状况下,开始紧张,肌肉开始变紧,体会身心状况的微妙改变。有了细微的觉察,才能意识到何时应该放松。要改变,最好先反省纪录压力出现的成因,是否有什么特定的环境或行为?有些确定会引发情绪的情况,应该透过事前计画来避免。从负面情绪反应的形成、环境与条件直探处理因应的惯性模式。这样才能由后知后觉的认知,进步到当下的察觉,才能下手去调适。
 
  现代社会一切讲求速成,而心智是绝非一蹴可即的,虽然没有捷径,但却有明确的道路,那就是依缘起的原则所铺设成的;有意义的生命与速度或效率无关。重要的是你做了那些事及为什么要做,而不是完工的速度有多快。达成目标的速度并不重要,目标方向正确才是最重要的。我们是凡夫,必须循序渐进,首先应当清理心中的垃圾,才有时间及空间来增长心智!放慢脚步,化繁为简,有效的运用时间;少欲知足,活在当下。
 
放慢脚步
  过去的人有很多闲暇时间去调适自己,但现在悠闲几乎被视为负面的价值。19世纪兴起的效率观念,使得一个人的成就与价值,在于单位时间内可以做多少工作量,因此逼迫每个人追求速度和效率;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个人的压力。现在的人工作压力大、急务缠身、穷于应付,每天追着时间跑,在压力下一心只想着利用时间增加效率,甚至一心数用;进入数位时代,电脑运作速度以百分之几秒来计算,但是我们还是觉得太慢,办公室里经常可见一群人,猛按滑鼠,同时开了十几个视窗,嘴里仍然不耐烦地喊着快、快、快。由忙而盲而茫茫然,这只会使人愈加陷入无法调适恶性循环的窘境,根本无法解决压力的困扰。
 
  匆忙度日,深怕浪费了时间,就会漠视他人的存在,缺乏应有的关怀心。快速运作时,不能专注所作之事,谨慎观察周遭的变化及警讯,以避免出错或可能发生的意外,一切理性判断、抉择,皆因速度太快而散乱模糊,只能被迫做出惯性的反射动作,非理性的反应一再重复,而置身于极大的危险当中,如同高速驾驶于崎岖多变的山路。匆忙之间完成的工作,品质势必会出问题。让自己镇定下来,不要急,不要赶着进行手边的工作。事缓则圆,专注所以极少犯错。天下没有比改正错误更费时费力的了。一次只做一件事,不要排满了事,却一件都做不好。
 
  要练习把生活节奏变慢。上班时间慢不下来,没有关系,先从自己可以掌握的时间做起。从吃饭慢、说话慢、动作慢开始,最后做到即使动作快,但是心里也不慌张,整个人就会稳定下来,多留些时间、空间,单独思惟反省。
 
事缓则圆,缓字可免悔
  应事当熟思缓处。遇事先沉一沉,多思惟观察、再慢慢解决。应事接物,常觉得有从容闲暇时,才见涵养。天下之势,以渐而成;天下之事,以积渐而固。缓字是详慎,不是迂缓怠缓,详慎和缓才能从容中道。
 
  有才而性缓,定属大才;有智而气和,斯为大智。处至急之事,愈宜缓。
 
化繁为简
  要懂得割舍,才能简朴;能割舍复杂、不需要的东西,无论是经济、精神、心理生活都要懂得割舍,才能保持身心的安定平衡。越繁琐复杂的生活,越多的需求,烦恼压力也就越多。恬淡简朴是养心第一法,越是简化自己的生活态度,对调适压力越有帮助。现代人拥有太多生活上不必要的东西,如果能把多余的东西丢掉,只留下生活必需品,非但不会死,反而活得更快乐。同样的,我们的心,从电视、网路、电子媒体等,获取很多不必要的资讯,使心散乱烦躁。如果我们能去除这些不必要的讯息与知识,则较易维持内心的平静安住。
 
  当我们的脑随时都被许多杂事打扰的情况下,当然无法集中精神思考,真正对我们人生重要的事情了。我们每天的生活,经常被毫不重要的事情淹没。现实中大部份事情,对生命的影响都相当有限,也就是说,它们基本上不会对我们生活品质产生任何冲击。能够从各种无用的活动、工作中解脱,而将生命的精华,用于成就自己心目中最想得到的目标,想想看,你会做得多好!你可以利用最好的时间,集中精力于最有建设性的工作与活动中,这种高效率,必能改善你的生活品质。
 
  我们不一定要做每一件事,真的非作不可吗?适时回绝,往往能为自己的生活多争取一些余裕。不懂得说不,要求完美,大小事情不分缓急轻重,都要做得好,一件事情还没完成,又揽一件事上身,如此恶性循环,必会感觉时间不够用,没有成就感。留空间给无常,给自己不能掌握的因缘,含蓄一点用十分把握作五分的事,才能游刃有余。
 
  遇事应先度德量力,不可勉强;复应审势择人,小心谨慎,仔细体察。事情呈现皆是因缘和合,不必主动增减!有些事情是不得不去做,是不得已的,勉强应付一下即可。要知道轻重,要爱惜时间。非关了脱生死之事,过得去就好,且随他去,省得一节是一节。若能采取某种措施去改善状况,就付诸行动。如果事情已无可挽回,或根本不符合自己生命的目标,就不需采取行动,就接受事实,随他去吧!接受无法改变的事实、放下不可改变的。
 
  懂得说「不」,强顺人情,勉强世故,却误了一生大事,要懂得在适当的时候拒绝。适时的回绝,往往能为自己的生活多争取一些余裕。有些事并不太重要,徒耗宝贵时间。而更坏的是,只忙于一些鸡毛蒜皮的事,这比什么都不干还要糟糕。拒绝自己做某事,或拒绝为他人做某件事。要真正小心谨慎,除了少管他人闲事,有时还得防止别人打你的闲岔。
 
远离损友烦人
  明知某人很烦,有时为了短期利益,却忍气吞声地忍受着。这是天大的错误啊!不论短期利益多大,损友带来的长期负担更大。我们的生命有限,不应该冒然将宝贵的时间与精力,交给别人去浪费。知事少时烦恼少,识人多处是非多。
 
  莫因小失大,要爱惜时间,修行人常常为了要小事圆满,因而失掉了一个大圆满。
 
有效运用时间
  时间是人们最重要的资产之一,压力的累积往往与时间的失控有关,在一定的时间内,有太多工作排队等着完成。有效的时间管理,可以提升对事情的掌握,因而得以放松的方式去因应生活。千万不要因为力求圆满,而造成千头万绪的焦虑,人生中最令人感到挫折的,莫过于想做的事太多,结果不但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做,反而想到每样事的步骤繁多,而被做不到的情绪所扰,最后一事无成。这就是所谓的千头万绪,焦虑症候群。我们必须体认,时间有限,任何人都无法做完所有的事,想把每件事都办好,仅仅是一种冲动。
 
  事情多未必会造成压力,但面对一堆的工作,却又不知从何着手,是产生压力的主因。这时如能有个明确的时间分配和工作计画,让自己知道什么时候要做什么事情,什么时候应该完成什么工作,当一切工作都能按照既定计画进行时,自我的控制感增强,压力自然就变小了。除了时间表也应该为所有工作做重要性排序,当时间或力量有限时,则量力而为,放弃比较不重要的工作,由于事前已有所考量,所以即使有所取舍,也不容易有遗憾,或产生其他有伤害力的情绪。订定明确的时间分配工作计画,「迫切性」与「重要性」是影响时间运用的重要因素。要事第一,无论迫切性如何,重点是把要事放在第一顺位。要知道「紧急」是指加诸在我们身上,应立即注意及回应的事,「重要」是指关系生命意义、人生目标整体方向的事,是一有时间就要去做的。至于其他的,都是对整体方向不相干的事。
 
解决之道
  一、感觉工作繁多,压力来袭时,立刻叫停,暂时停止身心两方面的所有活动。
 
  二、远离压力的境界后,退一步,从客观角度思考,真有那么重要吗?万一没做到,会有什么后果?诚实地面对最坏的可能。
 
  三、排除所有和完成最重大目标无关的工作。在完成一件事前,尽量避免其他事情的干扰,透过事前计画,避免确定会耗费时间的人事物。尊重专业、充分授权,将聪明才智用于不是自己最擅长的地方,通常是很费事的。事不必躬亲,在合适的情况下,请他人代理。
 
  四、情势随时在变,因此我们也应该随时因应情势,调整做事的优先顺序,一次只做一件事。既然设定了优先顺序,现在不动手,更待何时?万事起头难。勇敢地踏出第一步。
 
  五、专心做手上的工作。在没有完成以前,不考虑第二优先。
 
  六、不急不缓地进行手边工作。匆忙之间完成的工作,品质势必出问题。让自己镇定下来,不要急,不要赶。专注,专注减少犯错。天下没有比改正错误更费时费力的事了。
 
  七、工作完成前,不轻易停手。今日事今日毕,一次完成任务。通常打开信件阅读后,我们会随手搁置一旁,等有空时再回,如果是份问卷调查,除了找出时间外,还必须再度阅读内容、熟悉格式才能填写,对时间的运用是一种浪费,因此尽可能在着手开始一件事时,就有完成它的准备。这时才安心进入下一个工作。
 
少欲知足
  人为什么会那么「郁卒」和忧虑呢?就是因为欲望太多,把自己压得透不过气来。越多的需索,生活就变得越复杂,烦恼也就越多;简朴而少欲知足的生活,能使自己无欲而刚,心力堪忍,意志坚定。人心由于欲望太多,于是种种取巧倾囊而出,便是造成我们苦难的原因。
 
  把物质生活降至最低限度。欲望太多而不断追求的人,有如饿鬼。饿鬼的长相是「皮包骨,肚子鼓胀」咽喉像针那么细,给东西吃,入口就化成火。这象征着我们每天都在往外追求,想要占有很多东西,却无法滋润自己的身心;现代人便是犯了这个错误──欲望太多、太贪婪,这种人是必定长期处于压力之下而不快乐的。
 
  《八大人觉经》第二觉知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第三觉知心无厌足:唯得多求,增长罪恶,菩萨不尔,常念知足,安贫守道,唯慧是业。
 
  《杂阿含经》云:欲生诸烦恼,欲为生苦本。若众生所有苦生,彼一切皆以欲为本。诸欲求时苦,得时多怖畏,失时怀热恼,一切无乐处。世人愚惑,于长夜中,由妙五欲积集长养,任运贪着,常为五欲所恼,而犹求之不已,至死不舍。常为五欲所使,名欲奴仆。汝等比丘。当知多欲之人。多求利故,苦恼亦多。少欲之人,无求无欲,则无此患。直尔少欲尚应修习。何况少欲能生诸善功德。少欲之人,则无谄曲以求人意。亦复不为诸根所牵。行少欲者,心则坦然,无所忧畏。触事有余,常无不足。有少欲者,则有涅槃。是名少欲。汝等比丘若欲脱诸苦恼,当观知足。知足之法即是富乐安隐之处。知足之人虽卧地上犹为安乐,不知足者,虽处天堂亦不称意。不知足者虽富而贫。知足之人虽贫而富。不知足者,常为五欲所牵。为知足者之所怜愍。是名知足。
 
检讨反省
  成功的人有个特质──不断地检讨反省。
 
  千万不要忘记,生活中唯一确定的事,就是因缘环境永远在变,所以,每隔一段时间,我们应该退后一步,重新检讨一次自己的进步情形。多反省、忏悔,才能改造自己,向于清净光明的未来。
 
  多闻思佛法、多修止观,亲近善知识,听闻正法,如理作意,法随法行。「多闻能知法能离罪,多闻舍无义,多闻得涅槃,成就闻慧。闲居静处,专精思惟。由相信圣言量,进而观察、思惟、类比推求,成就比量之思慧。
 
  多修止观:止能引发定,令心不乱;能增长觉知力、堪忍力、定力,念力﹙记忆力﹚。观能引发慧,令心不颠倒。能增长正见、价值观及判断力,及如理作意,也就是理性思考。
 
  人生短暂,我们是要加强那份抵挡无常与死亡的执着,还是学会面对事实,看破虚妄而放下呢?观无常、无我、一切都不决定的;观如幻如化毕竟空,如梦幻泡影。观知一切如梦幻泡影,所以不取相,如如不动。
 
活在当下
  如何增长自己的心智去因应无常多变的事物?随时观察自己的内心,充分运用所学的知识,活在当下。生命的意义只能从当下去寻找。逝者已矣,来者不可追,如果我们不活在当下,就永远探触不到生命的脉动。
 
  「慎莫念过去,亦勿愿将来;过去事已灭,未来复未至。现在所有法,彼亦当为思:念无有坚强,慧者觉如是。若作圣人行,孰知愁于死?我要不会彼,大苦灾难终。如是行精勤,昼夜无懈怠……。」
 
  生命的意义只能从当下去寻找:过去的事,因缘业已过去而不存在。不论是多美好而令人怀念,或是多么丑陋而令人追悔,都没有必要沉缅于过去的情绪中。因为对过去的怀念或追悔,只是徒增自己的情执,进而干扰对于当下的因缘作出正确的因应。当然检讨与反省过去,以为后事之师是可以的,但却没有必要因此而影响当下的情绪。至于未来的事,由于因缘尚未成熟,也是不存在的状况。虽然可以去计画、去努力,但不必执着它一定得如己所愿,而期待的情绪,常常染着着掌控的意图,因而引发烦恼;即使未来果真能如其所愿,然而却会如火益薪地长养贪欲;如果不如预期,难免会失望或愤愤不平。有时与其忧虑失败,期待如愿,还不如尽己所能去努力耕耘,实在没有必要因不存在的未来,而影响当下的情绪。
 
  排除了执着过去、未来的不存在,剩下的就是「活在当下」了:对当下的起心动念,清清楚楚,并了知一切都是因缘和合与消散的过程中,是无常无我的,也是毕竟空寂的,而不取着,这就是正知正念。这是行者应有的智慧与生活态度。如此「先以习成性,次以性养习」,锲而不舍,所有的苦难,自然就会终止了。
 
  外在的情境并不会给我们压力,当我们的心与因缘和合的情境接触时,由于凡夫执取一切都是真实的,而起常乐我净的颠倒,令自己无法承担,压力才会产生。佛法的安心之道,是求心不求境,不去改变外境,而只向内对治烦恼的根源。根本究竟的方法还是依于「亲近善知识,听闻正法,如理作意,法随法行」的勤修四念住,这样既能一方面去除压力源头的非理性情绪,再方面也能增长心智承受压力。
 
  从佛法的角度来看,压力绝对不是来自外境的,多数是自己给自己的。压力源自烦恼所引发的爱欲情绪,多数人只想加强那份掌控外境、抵挡无常的执着,于是「渴望企求未得到的,或想要得到更多,以及想要去除不合乎自已企求期待的;另一方面又害怕失去已得到的,而失去后又引起忧恼。」
 
  许多心理压力是源自于我们拒绝面对现实,不愿接受生命的真实面目。由于承受力量的心智不足,便形成了压力;心智不足又再引发烦恼情绪,成为新的压力源,如此恶性循环,压力当然越来越大。
 
  虽然我们已经多少理解无常无我的道理,但由于无始劫来的无明,在心理上却对无常无我,有一种根深柢固的厌恶感。我们想要的是常、是永恒、是期待永远不变的安全感。我们深信可以掌控外境,可以得到常,于是消耗了大量的精力,去加强那份来抵挡无常、抵挡不可意、保住可意的力量,而继续执着永恒。短暂的一生,我们是要加强那份抵挡无常于死亡的执着,还是学会面对事实,看破虚妄而放下呢?
  






• 时间跟空间,都不是真实的 • 真正皈依三宝,身光就不一样了 • 夫妇不和,家就不像家 • 不踏生草 • 念念都有私心,这就是道眼未开 • 转轮回心为菩提心 • 作演员要不要背因果 • 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 • 我们拜佛也拜祖先 • 有两种人可以救世界 • 植物没有七情五欲 • 人与人之间没有道义,导致这个大陆沉到海底 • 不是佛法错,是你自己学错 • 他的业障深重,决定不会开悟 • 能不能成就都在谦敬 • 畜生念佛往生 • 佛是人,不是神 / 人人都可以成佛 • 临命终时享福 • 欲海难填 • 我们一天到晚都在造业



大藏经中华大藏经碛砂大藏经 中华大藏经 碛砂大藏经



· 净界法师:正确发心 感果稳当 · 净界法师:吃肉吃久了,你的慈悲心就失掉了... · 净界法师:宁可千年不悟,不可一时着魔 · 净界法师:功德是被自己的后悔心破坏的 · 净界法师:一个人会着魔不能完全怪魔王,这... · 净界法师:改命运改的是什么? · 净界法师:拜佛、念佛就是广结善缘 · 净界法师:宇宙有两种很大的力量,可以让我... · 净界法师:唯识学的下手是第六意识,成败的... · 净界法师:临命终的时候,我们的内心有三种... · 净界法师:修空观的三种方法 · 净界法师:你想知道你来生是什么样吗?(续... · 净界法师:善恶苦乐都是轮回业,出轮回要修... · 净界法师:佛陀出世,世间的光明即将打开,... · 净界法师:净土法门最怕的是什么你知道吗? · 净界法师:你家门前那棵树,什么时候成佛啊... · 净界法师:一个真实修行的人,不能跟太放逸... · 净界法师:我们跟阿弥陀佛感应道交有四个办...



· 止贡巴仁钦贝 · 宗乘 · 梦参老和尚:持诵《楞严咒》能灭一切罪 · 印光大师:末世学佛所宜注重者在知因果与修... · 演智 · 蔡礼旭:学习《弟子规》要重实质不重形式 · 学诚法师:别人眼中的你(感悟人生) · 第十二册 佛教作品选录 第二十五课 诗... · 中年男子忏悔多年邪淫罪过 · 海涛法师:用爱写生命 上 · 四要品 · 梅原猛 · 举头三尺有神明 邪淫造恶万不可犯 · 小阿师 · 证严法师:想不开是世间最大的苦 · 贡塘丹白准美 · 净界法师:你是快乐的时间多,还是痛苦的时... · 佛陀背痛的因缘

回向文: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学佛修行网 http://www.fotuo365.com
声明:本站为公益性网站,以弘扬佛陀教育为建站之宗旨,净化心灵、启迪智慧。
网站内容均收集于网络或网友上传,若有侵权敬请告知,本站将及时更正。阿弥陀佛!
意见或建议敬请联系:amtf@fotuo36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