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 尚思学佛修行网 www.fotuo365.com ]

您现在位置:尚思学佛修行网 >> 佛学读物 >> 佛网文摘 >> 浏览文章

品味淡泊

品味淡泊 

蒋德海

  在太平洋布拉特岛的水域中,有一种鱼,名叫王鱼。它有一种特殊的本领,就是能够吸引一些小动物贴附在自己身上,然后,慢慢地将其变为自己身上的“鳞片”。其实,那不是鳞片,而是一种附属物,当它拥有这种附属物后,身体就会比没有鳞片的王鱼至少大出4倍。可惜,它到了后半生时,由于身体机能的退化,身上的附属物也就慢慢地离它而去,直至使它重新恢复为原来的体形。失去“鳞片”的王鱼十分痛苦,它再也无法适应原来的生活。最后,只好去自残,慢慢地,直到死去。
  王鱼之死,使我又一次想起了《渔夫和金鱼的故事》:老渔夫的妻子(一个生性贪婪的老太婆)为了不断满足自己的贪欲,曾不止一次向小金鱼索取财富和权力 ,从得到新木棚到当上贵妇人,再到当上女皇帝,小金鱼均一一给予。可老太婆偏偏不识相,居然想当海上的女霸王,还要让小金鱼终生侍奉她。结果,小金鱼一怒之下,毫不留情地收回了它所给予的一切。最后,老太婆和老渔夫依旧过着当时那种穷困潦倒的苦日子。
  想想王鱼和故事中的老太婆,再看看古往今来的一些高官要员、名人巨富,他们的做法也同样令人吃惊!生活本已平平安安、自自然然、实实在在的,但为了达到某种欲望和目的,就不择手段地、疯狂地追逐功名和财富,以不断地挥霍国家和集体的资产,来增加自己身上的“鳞片”。而这样做,往往导致了两种可能:要么中道没落,使自己痛不欲生;要么“东窗事发”,使自己沦为阶下囚。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人还是知足一点、淡泊一点最好。就好比吃饭,吃饱即可,而不能暴饮暴食,否则,就会伤了身体,输了本钱。
  淡泊是对名利的一种淡忘。人在追名逐利的过程中是不可能淡泊的。
  当然,淡泊也不是那种不食人间烟火的超凡脱俗,更不是那种无所事事的消极无为。淡泊,它就像一日三餐的清汤白菜,尽管营养不高,却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菜蔬;淡泊,它好比茶余饭后的一碗清茶,虽然淡而无味,却是人们清心健胃的一种必须饮品。
  淡泊,应是“一径入寒竹,小桥穿野花”般的素净和雅致。在这种状态中,人们往往能深刻地认识生活,清醒地审视世界;
  淡泊,应是“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般的真挚和亲和。在这种情景里,人们通常会坦诚地再现自我,友善地对待他人。
  淡泊是前进的动力,它可以让每一位探索者放下包袱,轻装上阵;淡泊是灵魂的支点,它能够使每一位思想者宁静致远,不断创造文明。在这种意境里,王羲之练就了《兰亭序》绝世之书体,屈原留下了千古绝唱《离骚》,曹雪芹写出了传世之作《红楼梦》,爱因斯坦发现了伟大的《相对论》……一个人只有在恬淡的心境中才会有所成就。淡泊培育出高雅的情性,淡泊塑造了纯洁的灵魂。
  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又真正能有几人甘于淡泊呢?俯瞰尘寰,太多的人都拥有无止境的欲望,他们对金钱、对地位、对权力、对名利、对情感……总是没完没了,直到把自己累得精疲力尽、焦头烂额仍不罢休。真可谓:天高不算高,人心比天高。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一阵风过,地面早已落英缤纷;一席豪华盛宴之后,一日三餐又寻常如初。这是自然的法则,也是生活的规律。但愿生活在尘世中的人们,能够有所了悟。

摘自《甘露》2007年第3期







• 他能在两年前晓得 • 道义的结合 • 开光是什么意思? • 从“不邪淫”着手 • 没想到你还有这一招 • 真正的我是什么? • 不忍不能成就 • 专门搜集“不善” • 别人破不破戒,与我不相干 • 为什么会疲倦 • 念念都想到“我”,那是六道凡夫 • 反常 / 这是自作自受,这没法子! • 丈夫跟情人 • 前世杀业太重 • 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是功夫! • 不能杂修,不能乱修 • 这四条戒就是邪正的标准 • 从四邪命谈起 • 一切诸佛都护念,你怎么会遇到魔障? • 宇宙万法的真相,是不生不灭!



大藏经中华大藏经碛砂大藏经 中华大藏经 碛砂大藏经



· 宝香合成愿 · 穆罕默德 · 以字三点 · 六尘 · 九尊 · 接足作礼 · 风颠 · 钵露罗国 · 二十二无减 · 谚文 · 对触礼 · 五系 · 敏珠林寺 · 四大节 · 七礼 · 一窍 · 般若船 · 三集谛



· 寂静法师:野花的秘意 · 佛化家庭篇 六、修行之道 · 蔡礼旭:学夫子要从夫子的心境去契入、去效... · 九曜 · 印光大师:念佛人如何吃素?为什么切戒在家... · 定弘法师:你为什么赚不到钱? · 十六生 · 逆喻 · 五瓶灌顶 · 学诚法师:心想事成也是需要不少条件的 · 佛度护国王子出家缘 · 星云大师:情杀根源在于不懂掌握时空因缘 · 说戒 · 海涛法师:浴佛功德经 · 胡小林:阿弥陀佛怎么个念法? · 僧正 · 蔡礼旭:要利益身边人应该用耐性去对待才好 · 写真

回向文: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学佛修行网 http://www.fotuo365.com
声明:本站为公益性网站,以弘扬佛陀教育为建站之宗旨,净化心灵、启迪智慧。
网站内容均收集于网络或网友上传,若有侵权敬请告知,本站将及时更正。阿弥陀佛!
意见或建议敬请联系:amtf@fotuo36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