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 尚思学佛修行网 www.fotuo365.com ]

您现在位置:尚思学佛修行网 >> 佛学读物 >> 极乐之光 >> 浏览文章

极乐之光 佛法的原理 ~ 生命现象的四个真理(四圣谛)

生命现象的四个真理(四圣谛)

四圣谛
  
四圣谛是有情生命在世间的真实现象,是有情生命在世间的四个真实的道理。也就是生命现象在世间的四个真理。这四个真理就是:苦.集.灭.道。

苦谛

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苦?
    苦就是一切束缚.逼迫的感受就是苦。
    有情生命在世间的种种际遇与感受都是苦的。也可以说,有情生命的在世间的种种境遇与感受都是苦的果报。
    有情生命的在世间的种种际遇与感受都是苦的,这怎么可能那?(别急,听我慢慢说说,您也用脑子好好思考一下,看我说的对不对。)
    有情生命在世间从哇哇落地出生,到色身败坏,寿终正寝。这一整个的生命过程,可以用八大苦全部概括起来。这八大苦就是: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求不得.五蕴苦器。

生苦:
    有情生命在世间母亲的子宫中孕育成熟.诞生的分娩过程中,会受到母体的挤压与逼迫,受到极大的痛楚才能诞生。
    因此,有情生命在世间从一出生就开始受到痛苦,而有情生命在世间的出生,又会使今后一生烦恼与痛苦随着生起,所以说生是一种痛苦。
    而生苦,并非单指有情生命在世间色身.生命的,诞生的分娩过程中而带来的痛苦。生命诞生的分娩过程的苦,只是生苦的一个方面。
    生苦,主要还是我们在世间的行.住.坐.卧的生产.生活中,而起的种种心念(念头)。有情生命在世间的一切贪.嗔.痴念的生起,都会给我们带来烦恼与痛苦,包括学佛修行也会生起烦恼与痛苦来。(比如:钱.权.子女的学业,一提到子女我多说几句:)
    生苦主要有五种现相:一.众苦所随 二.苦的轻重所随 三.众苦所依四.烦恼所依 五.不随所欲离别
一.众苦所随 :
       就是生苦的生起,会导致今后一生烦恼与痛苦的跟随生起。
二.苦的轻重所随 :
       有情生命在世间的种种烦恼与痛苦的轻重感受,都是跟随生苦的生起而生起的。没有生苦的生起,就不会有今后一生烦恼与痛苦的轻重感受。
三.众苦所依 :
       有情生命在世间的种种痛苦,都是依生苦的生起而生起的。
四.烦恼所依 :
       比较轻的痛苦就是烦恼,烦恼增强了就是痛苦。有情生命在世间种种的烦恼,也都是依生苦的生起而生起的。
五.不随所欲离别:
       生苦的生起,都是因为历世的业力的牵引所制,不是您想离开生苦就可以的,是不随自己的欲念而放弃的。要想真正彻底地摆脱生苦的束缚与逼迫,就必要掌握宇宙生命现象的原理,依佛的修行方法来净化自己的身心,避免今后做出贪.嗔.痴的业,断灭今后生苦的生起。                                        

(这就是生苦的五个现相)

老苦:
    老苦就是我们的色身在世间,已经开始向败坏.破散的转变。
    老苦也有五种现相:一.盛色 二.气力衰败 三.六根衰败 四.受用境界衰败五.寿量。
一.盛色:
    盛:是极点.顶点的意思。
    盛色:就是我们在世间的色身的最佳的状态,已经达到了极点,开始向色身的败坏.破散发展。
二.气力衰:
       由于我们的色身已经开始向败坏.破散发展,所以我们的色身不在象以前那样精力充沛。气力开始感到虚弱,四肢开始乏力,一切的世间活动都开始变得缓慢.费劲.吃力。

三.六根衰败:
       因为色身是由六根组成的,由于我们的色身已经开始向败坏.破散方面发展。所以我们的六根对外界的了别认知的能力,也就跟着开始败坏了。眼睛看东西开始模糊不轻;耳朵的听力开始下降;对食物的味道与气味的感觉降低;身体对外界刺激的反映开始迟钝。
四.受用境界衰败:
       由于色身上述两种衰败现象,使得色身对世间的物资与精神的享乐开始衰败,不在象色身盛色以前那样尽情的享受。
五.寿量:
       由于上述诸多因素的衰败,使得色身在世间的寿命时间缩短,这也是一种苦的现象。世间虽然一切皆为苦果,但是世间是最好的修行场所。世间的苦是最能激发慈悲心,是最能锻炼心志,净化身心解脱生死,消除历世业种的因。
       因此,在世间寿量的缩短,也就意味着即将失去了脱生死.趣向解脱的最佳场所。失去消除历世业种.苦种的机会。所以,在世间色身寿量的缩短,也是一种苦的现象,而不是快要脱离苦海了。
       一个正信佛法发心修行者,更应该珍惜生命,把握投生世间的机会,而不是逃世.厌世。逃世.厌世是一种很严重的“邪知.邪念”。最近几年有很多所谓的“末法时期的护法大德.高僧”,大
   势宣传人身不净.世间污浊等逃世.厌世的邪知.邪念论调。
       修行者要明白:无论是出世间的清净法,还是世间的染污法,皆是我们清净自性的流露。离开了世间的染污法,您是绝对看不到出世间的清净解脱法的。众生切记!一定要珍惜生命.把握好人生的时间!

 

病苦
    病有身病.心病和真病三种。
一.身病:就是我们色身的四大不调。
二.心病:是五欲不遂,就是我们所希望.所求的世间事物,不能称心满意。
三.真病:就是由于我们自身的妄想分别,而生起的贪.嗔.痴念,障碍了我们的智慧,使得我们坠
         入生死轮回而迷失了自我。真病简单点说,就是我们思想上的病。
    这里我们主要讲的是身病。
    我们的身体是由:地.水.风.火四大物质假和而成的。
    而宇宙诸法具有: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支持.相互渗入.彼此融摄.彼此窒碍.彼此制约的关系,当然四大物质也具有这种关系。组成我们色身的这四大物质,在我们的色身中,在这种关系下,保持着气血调和,不胜不衰的平衡状态。所以,我们才会感到自己色身的健康快乐。
    但色身的这四大物质任何一种如果变异,发生独胜独衰.独盈独虚的现象,就会使得我们色身的四大物质失去平衡,我们就会生病,我们就会感到不舒服。这就是我们中医的“理论”。所以中医不治病,中医只是调和五脏六腑的机体的平衡。色身机体平衡了,我们也就健康长寿了
    所以,病就是由于色身四大物质的变异,使得色身机体失去了平衡,这就是身病。
    那病是怎样造成的那?
    病,也是由于往昔的业,所导致的因缘果报。我们色身的病,除了先天的疾病外,并非都是前世带来。我们色身的病,多数都是今生的“因”,今世的“果”。
    如:不注意身体休息.烟酒过度.不适当的饮食习惯.没有一个对人生.对生活.对社会的好的心态,脾气暴躁.多疑等等的业,都会所导致我们色身病的生起。
    所以,不要老是认为我们今生的一切遭遇与病苦,都是前生带来的。要想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与健康愉悦的心态,必要对宇宙生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必要运用这些知识来净化自己的身心,使自己生活的洒脱.愉悦.自在。
    病也有五种现相:一.色身变坏 二.病苦持续不腿 三.对可意境不喜受用四.对不可意境强迫受用 五.能使生命迅速死亡。
一.色身变坏:
       由于色身机体失去了平衡,而使我们得病,使得我们感到色身不适而烦恼与痛苦。
二.病苦持续不腿:
       由于病长时间的持续不腿.不痊愈,而使得我们烦恼痛苦的时间持续增长.加剧而痛苦不堪。
三.对可意境不喜受用:
       由于病苦的烦恼与痛苦的缠缚,使得我们对曾经喜爱的事物在也不感兴趣,而生起烦恼痛苦。
四.对不可意境强迫受用:
       由于极力想摆脱病苦的烦恼与痛苦的缠缚,强迫自己去接受各种治疗方法而带来的苦恼。
五.能使生命迅速死亡:
       由于病苦极易造成我们色身的迅速死亡,而给我们带来极大的忧恼与痛苦。
(这就是病苦的五种现象)

死苦
    在世间,我们的心识要想受用世间的各种物欲的享乐,必要依靠色身才有可能。当色身败坏后,迫使我们的心识脱离色身,这就是死亡。
    由于心识脱离色身后,不能在对世间的一切物欲进行受用享乐,而带来的痛苦,就是死苦。
    死苦也具有五种现相:一.离别所爱 二.离别财产 三.离别朋友.眷属四.离别色身 五.死亡瞬间备受种种极重的痛苦。
一.离别所爱:
       由于死亡后离开了自己世间一切的所爱,而带来了忧恼与痛苦。
二.离别财产:
       由于死亡后失去了自己在世间的一切财产,而带来了忧恼与痛苦。
三.离别朋友.眷属:
       由于死亡后失去了自己在世间的一切亲朋眷属,对他们只是枉然的追忆与思念,而给自己
   带来了极大的忧恼与痛苦。
四.离别色身:
       死亡后心识脱离了色身,使得心识受用境界有所局限,而带来了忧恼与痛苦。
五.死亡瞬间备受种种的极重的痛苦:
       在心识脱离色身死亡的瞬间,身心要受到极其的痛苦。
(这就是死苦的五种现象)

爱别离苦
    爱别离苦:就是与自己喜爱的人或事物分别.离开.失去,而生起的烦恼与痛楚。
    爱别离苦也分五种现相:
一.不与自己喜爱的人相聚而生的因缘愁苦。
二.不与自己喜爱的人相聚而引发的因缘怨欢烦恼与痛苦。
三.不与自己喜爱的人相聚而引发的因缘忧愁.烦恼苦。
四.不与自己喜爱的人相聚而引发的思恋因缘苦。
五.对自己喜爱的生活器具的损坏.破散.零落而生起的烦恼与痛苦。
    前四种爱别离苦的现象,是内心感受的烦恼与痛苦。第五种现象是,生活器具有所损坏.缺失而引发的身受的痛苦。
(这就是爱别离苦)
                        

怨憎苦
    怨憎苦:就是因为自己某种因缘怨恨.嗔恨他人,或他人怨恨.嗔恨自己而带来的烦恼与痛苦。
    怨憎苦的现相也有五种:
一.与自己的冤家相会而生起的烦恼与痛苦。
二.与自己的冤家相互治罚.攻击而生起的烦恼与痛苦。
三.与自己的冤家相互毁谤.毁坏名誉而生起的烦恼与痛苦。
四.在自己即将命终时,对自己冤家的怨恨.嗔恨念念不忘,或因冤家的治罚而使自己的寿命即将终结而引发的烦恼与痛苦。
五.由于与自己的冤家相互怨恨与治罚,而远离正法使之坠入恶趣之中而生起的炽然的烦恼与痛苦。
    (这就是怨憎苦)
                       

求不得苦
    求不得苦:就是对自己喜爱的人或事物所求.希望不能实现而生起的烦恼与痛苦。
    求不得苦的现象与爱别离苦的现相相同。爱别离苦是身受与心受两大类,而求不得苦分为:对未来与过去所求不果苦.对有情与物质享乐所求不果苦两大类。
    对未来与过去所求不果苦:
    对未来所求不果苦:是希望所求自己喜爱的人或事物,在未来能够实现而生起的烦恼与痛苦。 
    对过去所求不果苦:是对自己曾经经历的使自己快乐.愉悦的人或事物,希望所求在次实现或经历而带来的烦恼与痛苦。
    对有情与物质享乐所求不果苦:就是针对有情生命与物质享乐希望所求不果,而生起的烦恼与痛苦。
   (这就是求不得苦)                              五蕴苦器
    我们知道了在世间,一切有情生命的色身都是由地.水.风.火四大物质假和而成的。
    而在世间行.走.坐.卧.思辨.度量.起心动念的,完美的有情生命体,却是由色.受.想.行.识五蕴假和而成的。
    色:就是色法,就是四大物质。受.想.行.识:就是生命体的起心动念的精神现象,也就是心法。就是说,我们在世间的完美的生命体,是由四大物质与心法假和而成的。
    四大物质与心法假和而成我们完美的生命体,使我们在世间受种种的烦恼与痛苦的逼迫的原因,是因为我们历世所做的,种种数不清的.不善的业。由这些数不清的,不善的业力,牵引投生到世间来依业受苦报的。也就是说:我们世间五蕴假和的我,就是苦的果报,就是苦果,所以称为五蕴苦器。


    五蕴苦器也有五种现相:一.生苦器 二.依生苦器  三.苦苦器  四.坏苦器  五.行苦器

一.生苦器:
          就是我们在世间本来就是苦的果报了,如果在不掌握宇宙生命现象的科学知识,不依佛法修行,不自觉自动地依佛法来净化自己的身心,不断除一切恶业。那么,我们今生的种种不善的业,就会生出种种的苦来;就会成为下一生的苦因;就会生出下一生的苦果;就会生出下一生的苦器来。这样生死往复,无休止地受苦的果报,永远不得脱离苦海。

二.依生苦器:
            我们今生所受的种种烦恼与痛苦的逼迫,都是依我们的五蕴苦器而生出的。
三.苦苦器:
          我们今生.现在.当下所受的种种烦恼与痛苦的逼迫,是在我们本来就是苦果,本来就是苦器的基础上,而生起的苦中苦,是苦中加苦,所以称为苦苦器。
四.坏苦器:
          而我们的这个五蕴苦器在世间是不常住.不永恒的,终归是要破灭.败坏掉的,执持这个五蕴苦器而生起的烦恼与痛苦,就叫坏苦器。
五.行苦器:
         世间一切精神与物质的享乐都是不常住.不永恒,迁流不息的。世间一切快乐的背后都隐藏着烦恼与痛苦,在快乐过后盛下的只是惘然的追忆与烦恼。所以,在世间我们的五蕴苦器所感到的快乐与愉悦,只是片刻的偷欢,如同路途过客瞬间既逝,最终盛下的只是烦恼与痛苦。我们的一生,不过是在苦中行走一番而已,因此称为行苦器。

    苦谛的八大苦就讲完啦,这八大苦贯穿着我们在世间的整个生命过程,现在我们在静下来好好想一想:
    我们从一出生就开始哭嚎,死后自己的家人与亲朋好友哭嚎。我们从出生到色身败坏.死亡,两头都是哭,除去吃饭.睡觉的时间我们在世间还有快乐而言吗?
    我也经常遇到或听到有人说某人某事,由于某种因缘“高兴地.激动地流出了幸福的.愉悦的眼泪”,为什么高兴.激动.幸福还会流泪?这就预示着高兴.幸福的背后都隐藏着苦,高兴.幸福过后紧接着就是苦的到来。
    明白了苦谛,可以使我们知道自己的种种真实的感受与处境。可以使我们自动自觉地来改善自己的生存环境,来寻求摆脱烦恼与痛苦的解脱方法,这样可以激发我们努力精进的修行心。
    知苦是趣向解脱,步向涅槃的第一步。所以一个发心修行者必要正确认识苦谛。
    苦!也是宇宙万法其一,苦也是不常住.不永恒的。苦是业的果报,当业的果报生出后,它会彻底地消失掉。苦的烦恼与痛苦的感受时间的长短,只是业报轻重不同而已,所以修行者必要知道世间的一切苦报也都是暂时的。
    所以,发心修行佛法者不应以身为苦器,身在苦中而气馁,而自暴自弃,而放弃修行的信心。失去在世间消除历世苦果,净化自己的身心,步向解脱的机会。应该以明知不能为而为之的,大无畏的精神,勇猛精进终得圣果。
                               

集谛

    集谛:就是导致烦恼与痛苦生起与持续增长的各种心意行为的业。
    也就是说:我们今生的苦果,是因为往昔所做的,能够导致烦恼与痛苦生起与持续增长的,各种行为的业造成的。集是苦的因,今生的苦是果。
    而我们今生的各种烦恼与痛苦的境遇与感受,都是因为往昔的,不善的业所导致的。而今生所做的不善的业,又会成为下一生的苦因,又会导致下一生苦果的生起。
    所以,我们受苦不能怨恨别人,我们的苦是由于自己对宇宙生命现象的无明,与对世间各种精神享受与物质享乐,而起的贪.嗔.痴念所造成的。
    而集又是怎么产生的那?
    佛说:“若爱,若后有爱,若贪喜俱行爱,若彼彼喜乐爱,是名集谛”。
    我对佛的这句话的理解是:由于有情众生对外部事物产生了种种的爱,而引发了取,而取本身就是贪.痴的行为。由于取不到,希望不果,又会生出嗔恚心来。所以,由爱会引发.导致一系列的种种烦恼与痛苦的生起。
    爱!就是生出集的根本。
    明白了集谛,可以使我们知道,我们的苦果的缘起;可以使我们思量对治.清除苦因的办法;可以增长我们止息一切烦恼与痛苦的信心。
(这就是集谛)

 

生命现象的四个真理(四圣谛二)

灭谛

什么是灭?
    灭!就是灭除了一切烦恼与痛苦。
    烦恼与痛苦是由业而生,灭除了烦恼与痛苦,就是灭除了一切导致烦恼与痛苦生起的业;有业就有因果,有因果就有生死,灭除了业,就是灭除了生死;灭除了生死,就是不生不死,不生不死又叫涅槃;所以,灭!就是涅槃。
    灭,又叫真如.圣道.烦恼不生.胜义.甚深.圆满.无为.皈依.安稳.无漏.不动等等叫法。
    灭谛有四种相:一.灭相二.静相 三.妙相 四.离相
一.灭相:
       就是一切导致我们烦恼与痛苦生起的因,不在纠缠.束缚我们。
二.静相:
       就是不在因为执持世间一切虚妄不实的.不常住.不永恒的精神与物质的享乐,而生起烦恼与痛苦(行苦)。面对世间一切精神与物质的诱惑,内心寂静无声.湛然不动,不起贪.嗔.痴念。
三.妙相:
       就是因为世间一切烦恼与痛苦的束缚与逼迫,都已经离我们究竟远去。我们的自性彻底地显现出来,使我们处在永恒的自然.安乐.寂净的妙境之中。
四.离相:
       就是世间一切烦恼与痛苦究竟灭除后,不在会生起,不在会反复。已经彻底地离去,不在会重新生起,得到了永恒的利益与安稳。
    灭除业!是要灭除一切能够导致烦恼与痛苦生起的不善的业。而并非连带着将我们自性原本至善的.行善的本能也灭除掉。
(这就是灭谛)
                               

道谛

    道!就是除去一切烦恼与痛苦的束缚与逼迫,清净身心,永处无漏.安稳的修行方法。具体地说,就是知苦.断集.证灭.修道的过程。
    道有五种:一.资粮道二.加行道 三.见道 四.修道 五.究竟道
一.资粮道:
       粮食可以使我们的色身成长壮大。佛用资粮比喻可以护持我们的六根不被染污,清净身心,增长智慧,灭除烦恼与痛苦的根源,趣向解脱的修行方法。
       资粮道可以使见道.修道.究竟道成长壮大。
       资粮道分为:福德资粮道与智慧资粮道两种。
   福德资粮道:
         就是以增长福德,投生天道或得人天福报为主要目的的修行方法。
     福德资粮道的修行方法是以持戒护持六根清净,使六根不被世间的物资欲望而诱惑,避免因追逐世间的物资享乐而做出种种的,不善的业,而坠入苦的果报之中。
   智慧资粮道:
         就是以寻求世间与出世间的究竟智慧,而引发清净.离欲.无漏.出离生死的真实自我的修行方法。

    (这就是资粮道)

二.加行道:
       什么是加行道那?
       我们大家都知道,如果我们长期吃单一的粮食,就会使我们的色身机体的营养失去平衡,
   就会使我们的身体得病。修行佛法,欲摆脱世间烦恼与痛苦的束缚。光靠一种修行方法也是不够的。必要在乘性选择一种修行方法的基础上,学习其它的修行方法。以其它的修行方法来辅助修行,这样才不会使我们修行资粮失衡。才能够使我们的智慧与解脱不断地增长.壮大。
       加行道,就是将福德资粮道与智慧资粮道的两种修行方法同时并修。实际上加行道也是资粮道的修行方法,加行道只不过是资粮道修行方法的进一步的深入。
       以持戒为福德资粮修行,没有智慧跟随,不懂持戒的真实意义,没有宇宙生命现象的真实道理做指导,只是盲目执持戒律的外在形式与造作,最终得到的只是世间的微小的福报。最终福报享尽后,还是要依业投生,该下地狱还是要下地狱的,还是要生死相续受轮回之苦的。
       当今有些所谓的末法时期的护法大德,大势宣说什么:“学佛就是持戒.修行就是持戒的论调。”学佛修行持戒固然重要,但不能一边倒,持戒必要有个正确的思想为指导。所以,学佛持戒修行.了脱生死必要有智慧跟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正确地持戒,避免执持邪戒,坠入愚痴的邪念之中。只有福慧双修.福慧并行才能真正地解脱生死,终成无上的解脱佛果。
       而大势宣说“以戒为师.修行就是持戒”一边倒的论调者,多数都是具有封建宗教流毒思想,或是对佛法拘泥不化.不知变通,不知道持戒应该依不同的民族文化.民族地域适时而定的愚痴之辈。(毁人慧命,误人修行,如同杀生。)
       而他们宣说“以戒为师.修行就是持戒”的多数目的,是为了束缚人的思想,以达到大多数人对他的个人崇拜,来填补自己内心的对佛法的空虚与自我虚荣的满足。
       以智慧为资粮而修行,如不持戒,不以戒去规范自己的言行,不以戒来净化自己的身心,纵有千智也不能了脱生死.解脱烦恼与痛苦的束缚,反会坠入邪知邪念之中误己误人。
   (这就是加行道)

三.见道:
       就是依世谛之理而修行,对世谛之理以有不同程度的证得。并对世谛之理通达圆融,已证
   宇宙诸法平等之理,不在执着世间虚妄不实的事物。但还未出离世间,因为虽然已经不在执着
   世间的虚妄不实的事物,但仍然执着法相,仍然有漏。所以,还未达到出世间的究竟境界。
(这就是见道)

四.修道:
       一提修,我在平时经常听到有人说学佛要实修啊!1!!怎么实修?实修就是要一天念多少遍佛号!要上早晚课!早上念什么经!晚上要念什么经!上几遍香!怎么念!怎么想!我了解了一下,有80/100的学佛人对经文的内容不明白。还有的大德说学佛修行念经不用知道经的内容,不要去考虑经文里讲的是什么。想知道经文的内容,也是一种欲!不要考虑经文的内容,念时间常了就明白啦!
       修有四种修:1.得修 2.习修 3.除去修 4.对治修
1.得修:
       就是通过佛法的修行,得到善念的生起;就是要不断地生起善的思想与行为。
2.习修:
       就是对自己已经生起的善的思想与行为,令其坚住不退,并使其成倍增长。(牛群不是说
   过吗:“做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一生做好事,那才是最难最难的啊!)
3.除去修:
       就是要对已有不善的思想与行为断除掉。
4.对治修:
       就是以善业抑制.破坏恶业的生起与持续,不要生出不善的思想与行为。
实修:就是在实际生活中,运用佛法来净化自己的身心。
 做到以上任何一种,都可以称为实修。这就是修。

     道有十一种道(就是十一种修行的方法):1.观察事道 2.勤功用道 3.修治定道 4.现观方便道 5.亲近现观道 6.现观道 7.清净出离道 8.依根差别道 9.净修三学道 10.发诸功德道 11.遍摄诸道

1.观察事道:就是要通过佛法的科学理论为指导转识成智,去观察思考组成宇宙的物质色法与精神心法的真实现象。(四念住)
2.勤功用道:就是为了转识成智,去除自己对宇宙诸法现象错误的认知,而发出的勤奋努力.勇猛精进心。(四正勤)
3.修治定道:就是以修观来净化自己的身心,对治自己的不善的思想与行为的生起,来达到一种定境,以使清净自性显现。(四如意足)

4.现观方便道:就是建立欲证究竟解脱.回归清净自性.终成无上圣道的基础(五根)。是五个修行的心理根基,这五根的建立是修行方法的增上缘,他有促进.增长修行进度的作用。
5.亲近现观道:就是由现观方便道的建立而生起的修行力量。这种力量可以使我们破除一切的心理障碍,以便对世间诸法真实道理的通达无碍。现观方便道是修增上缘,而亲近现观道是已经得到了修行的增上缘,他们是因果的关系。(五力)。
6.现观道:前五种修行方法是修行解脱.终成无上圣道的基础,是修行必备的基础。以上五种修行方法分别建立后,基础也就打好了。这时才真正地进入了摆脱世间一切烦恼与痛苦的束缚,去证出世间的究竟智慧,得无上佛果的修行阶段。(七觉支)
7.清净出离道:前六个阶段的修行方法证得后,您便真正地有智有力啦,您便可以做到真正地清净自己的身心,断除一切苦果的生起,出离世间一切烦恼与痛苦的束缚。离佛果只差一小步啦,就差最终的究竟圆满啦。(八圣道或八正道)
    这七个修行方法,就是依资粮.加行.见道.修道,从凡夫到究竟圆满的佛果的,次第修行的方法。也是从凡夫到成佛的次第修行的七个阶段。
    注意!!!千万不要执着这七个修行的次第阶段。根性差的可以依自己的秉性次第而修,根性好的可以七个阶段同时并进。对简单的修行方法不要轻视,不要急于求成。对困难的修行方法也不要减缓修行进度,不应以困难.难行而减退自己修行的精进心。只要打下一个很好的修行基础,自然会水到渠成的。有一个好的修行基础,您会在自然.洒脱.愉悦中,不知不觉地得到无上的佛果。
8.依根差别道:是依照四正勤为原则,依不同的根性有选择.有目的的对治而修。
9.净修三学道:是以戒.定.慧三学来清净自己的身心,断除贪.嗔.痴念,增长自己的智慧,来证得宇宙生命的真实道理。
             主要是以修习四法迹:无贪.无嗔.正念.正定。
             持戒可以清净自己的身心,断除贪.嗔.痴念,可以引发正念的生起。正念可以生起以清净的方法来对治修行。正念可以引发正定,正定可以使我们的智慧清净增长。
10.发诸功德道:
             就是以止观的修行方法。
             止:是不为世间种种的虚妄不实的事物而诱惑,止息一切妄想分别之心,成就一切功德。
             观:是观察思考宇宙生命现象的真实道理。
             止观是定慧的根本,定慧是一切功德的根本。要想脱离生死轮回的烦恼与痛苦的束缚,成就无上的佛果,没有功德是不行的。要想有功德,必须有正定心与智慧,而正定心与智慧是来源于长期的止观修行。所以,要想修行成佛必要刻苦地修习止观。
11.遍摄诸道:就是诸根无漏的修行方法。
            无论是无明宇宙生命的真谛而坠入生死轮回,还是辛勤修习佛法欲成无上的佛果,都是“从业而生,依业而离的”。修行最终的目的不外乎是净化自己的身心,修正自己六根无漏的清净行为。而佛说的种种方便的修行方法,也都是围绕着六根的净化。
                所以,您清净六根,使六根无有贪.嗔.痴的漏行.漏业,就已经包含种种的修行方法了。  (这就是十一种修行方法)

五.究竟道:就是最终得到了无上的佛果,成佛了。彻底究竟地摆脱了一切的缠缚,得到了究竟的解脱.究竟的智慧,达到了无学正定.无学正解脱.无学正智慧的无学境界之中。
          为什么是无学那?
          因为我们的自性是:无增无减.无垢无净的。
    究竟道的修行境界是:自性已经得到了圆满的显现,得到了究竟的解脱,成就了无上的功德.无上的佛果。一切的正定.正解脱.正智慧皆是清净自性的自然流露,无需刻意地去修.着意地去学,所以称为无学。
          但是,在这佛的境界中也并非是不修啦,成佛后依然是要修的。而成佛后的修,是与其他未成佛前的众生的修行有区别的。未成佛前的修,是着意的.是刻意的.是从欲的自我的修行,而成佛后的修是清净自性自然的流露。
          所以,别认为成佛后就不修行啦!佛有大慈大悲的无量心,世间还有很多的众生还生活在无明之中,还有很多的众生在受生死轮回之苦。成佛前是为自己修,是为自己摆脱生死轮回而修。成佛后是为众生而修,是为人间极乐而修,是为真如而修,是为所有众生都能够解脱一切烦恼与痛苦而修。(这点一定要知道,道谛就讲完啦,实践上道谛就是清净身心,成就佛果的种种修行方法,主要是37品道,我在修行篇里在细说)







• 认假不认真,听骗不听劝 • 是这样教出来的 • 人是可以教得好的 • 这一生不再错过,那才真正值得庆贺 • 不义之财不可取 • 不到这个境界怎么行 • 持戒的利益有哪些?持戒的功德利益 • 欲望多,是不清净的根源 • 真正爱自己的,决定断贪嗔痴 • 念念都想到“我”,那是六道凡夫 • 人有三分怕鬼,鬼有七分怕人 • 众生有苦有难,要尽心尽力帮助他 • 打 佛 七 • 净是佛的归宿、佛的圆满 • 你真正觉悟了,你绝对不会做坏事 • 要怎样念佛? • 念佛人最积极 • 诵经念佛 • 写文字怎么能不谨慎 • 要真干



大藏经中华大藏经碛砂大藏经 中华大藏经 碛砂大藏经



· 真的能带业往生吗? · 对于因果彻底明了,我们就知道怎么生活 · 想到病很重,那就非死不可! · 懂得佛法好,许多问题都能够化解 · 人命在呼吸之间 / 一口气不来,就是第二... · 学了《弟子规》之后,才知道要孝顺父母 · 有正念没有妄念 · 拿葱蒜当作佐料,这是可以的 · 神通从哪儿来的 · 能得个几句,这一生就受用无穷 · 做出好样子,给同行的人看 · 这个道理,凡人不懂 · 惠能放下了,神秀没放下 · 如果人没有贪嗔痴 · 有了钱,什么毛病都来了 · 我执没破,不能成就 · 大势至菩萨再来 · 修慧不修福,罗汉托空钵



· 净土法门:印光大师十念法的开示摘录(7) · 怎样做到恒顺众生,随喜功德? · 护生,惜福,净化 · 三处传心 ·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内容简介 · 大悲咒句解 11、婆卢吉帝 室佛啰楞驮婆 · 海涛法师:想骂人,那叫修习瞋恚,你的面相... · 宣化上人度化旧金山黑帮 · 印光大师:祭祖用素 · 一坛构 · 七十五法 · 印光大师:肉食有毒的原因? · 从你相貌上看,从你体质上看 · 普同问讯 · 你被鬼神牵着鼻子走,那你就可怜了 · 能学 · 慈诚罗珠堪布:行善断恶相信因果,才能拥有... · 七金山

回向文: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学佛修行网 http://www.fotuo365.com
声明:本站为公益性网站,以弘扬佛陀教育为建站之宗旨,净化心灵、启迪智慧。
网站内容均收集于网络或网友上传,若有侵权敬请告知,本站将及时更正。阿弥陀佛!
意见或建议敬请联系:amtf@fotuo36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