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 尚思学佛修行网 www.fotuo365.com ]

您现在位置:尚思学佛修行网 >> 佛学读物 >> 佛教丛书·教理 >> 浏览文章

佛教的净土思想 第三篇 人间佛教的净土─唯心、华藏、佛光净土

  第三篇 人间佛教的净土─唯心、华藏、佛光净土

  壹 华藏净土的特色
  《大方广佛华严经》中的华藏净土,是以清净法身毗卢遮那佛为教主,是个具足无量相海功德所庄严的妙境。在华藏净土中,三世诸佛同为一际,一一毛孔中涵容法界,一切境界都是重重无尽,甚深广大。能体会这种净土,一刹那就是永恒,微尘里包含广大无边的世界。所以在华藏净土中,须弥纳芥子,芥子纳须弥,小中有大,非中有是,秽中有净,短暂就是长久,动中不失其静。此外,华藏净土可以用四点特色来说明:
  1.重重无尽:在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的净土中有无量微尘,在微尘中能见出无量三千大千世界,所谓“一尘一法界,一界百千如”。在华藏净土中,有无限的世界,无限的光明,无限的诸佛,所谓“光中无限宝,宝中无限佛”。
  2.事理圆融:事和理圆融无碍,种种事相上的差别,与宇宙的本体并不冲突。从事法界来说,宇宙万物,各种现象千差万别,各不相同。从理法界来讲,万物真如本体只有一个,也就是全宇宙唯有一心而已。从理事无碍法界来看,现象与本体是一体不二。若从事事无碍法界来说,万物具备体和用,虽然各自缘起,守其自性,但彼此之间,有从多缘相助成一缘者,有从一缘又遍助多缘者,互相利用交涉,事事无碍,所以又称为无尽法界。
  3.性空平等:在华藏净土里,圣凡平等,生佛平等,自他平等,心物平等,无论什么东西都是平等。光光相摄,光光无碍,虽然是一粒微尘,却包括了整个世界;虽然是一个微生物,却可显现一切众生。生活在华藏净土,没有人我的纠纷,也没有发生纠纷的可能,因为众生心中可以包容一切。
  4.自他兼济:华藏净土中的大家都拥有一颗利己利人的大愿心,从普贤十大愿中,我们可以知道普贤菩萨的愿行是尽未来际永不休止的,他的十大愿不仅对圣贤,也是对自己、对一切众生而发,由普贤菩萨的恭敬、悲心、愿力,甚至言行,都可以看出华藏净土中自他兼济的伟大精神。
  贰 唯心净土
  一、唯心净土的认识
  “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就在汝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这首偈语是说我们的心是一座充满宝藏的灵山,储蕴著无比丰富的资源,而众生愚痴,不知道开采自性的宝藏,反而舍本逐末,向外寻找宝物,这是非常可惜的。日常生活中,由于我们的一念无明,我们的心忽而逍遥于天堂,忽而沦落于地狱,上上下下,载浮载沈,好不痛苦。世间上,也有不少人的形体虽然自由来去,但是心被私情私欲的枷锁所束缚,失去了自由,成为一个自由而不自在的人生。
  那么,要怎样才能使我们的心得到快乐自在呢?如何才能让这个人间成为一片净土呢?我们信仰佛教的人,应该以自己的信仰来创造心中的“唯心净土”。因为在唯心净土里,人人心中有佛,而且性净意纯,虽然身处地狱,如同在天堂里一样的快乐;在唯心净土里,燠热中可以安坐,苦难中也能自在,因此,要让自己生活在天堂里,让世界化为净土,就应该虔修唯心净土。
  二、如何建设唯心净土
  世间的生活中,存有苦乐、有无、顺逆、穷通、得失,起伏很大。如何在起伏不定的生活中,调适我们的心境,并将之转化为唯心净土呢?在生活中应该做到以下四点:
  1.随遇而安:在生活中能随遇而安,有也好,无也好;多也好,少也好;甚至光荣也好,羞辱也好,都不会太计较穷通得失、顺逆有无,遇到任何事情都能接受,任何地方都能安住,只要能够随遇而安,何处不是净土?
  2.随缘生活:在唯心净土里,或早或晚;或和好人相处,或遇坏人;或在寒冷乃至酷热的环境中,善与不善的因缘里,我们都能随缘生活。
  3.随心自在:在唯心净土里,如观世音菩萨的观自在一样:观人自在,不管与任何人相处都很自在;观事自在,遇到任何事情都能自在;观境自在,对一切境界都能自在;观理自在,对一切道理都能通达自在;观时自在,任何时刻都能自在,安住在唯心净土的自在中。
  4.随喜而作:在唯心净土里工作,每一个人都抱著欢喜、快乐的心情工作,自然安然愉悦,不会苦恼计较。
  参 佛光净土
  一、人间佛教的佛光净土
  佛教是以人为本的佛教,佛陀在各种经论中一直强调:“我是众中的一个。”《维摩诘经》说佛国、佛土在众生身上求,离开了众生,就没有佛,离开了群众去求道,是没有道可求的。六祖大师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求菩提,犹如觅兔角。”所以,我们想要成佛,必须在人道磨练、修行,因为只有人才能成佛,其他诸道中是无法成就佛道的。
  我们从《法华经》和《阿含经》中都可以看到赞叹人身难得以及人间可贵的譬喻,既然人间是如此的重要,为什么我们要将希望寄托于未来的净土,而不把目前的世间转化为安和乐利的人间净土呢?我们为什么要追求不可知的未来,而不去落实现实国土的身心净化呢?
  人间佛教的佛光净土是当生成就的净土,人间佛教的佛光净土认为入世重于出世,生活重于生死,利他重于自利,普济重于独修;佛光净土不仅承继传统,而且适合时代朝流,更是未来的光明,人间的佛国,因为在佛光净土里的大众懂得把握因缘,深信自己生存的世间就是佛光净土!
  二、佛光净土的思想
  1.持五乘共法是佛光净土的思想:在佛教的五乘中,人天乘的佛教重于入世,声闻缘觉乘的佛教重于出世。而佛光净土是具有人天乘入世的精神和声闻缘觉乘出世的思想。佛光净土是以菩萨为目标,自利利他,自度度人,自觉觉人。因此,五乘佛法的调和,也就是佛光净土的思想。
  2.守五戒十善是佛光净土的思想:如果一个团体、一个社会、一个国家都能奉持五戒,这个国家必定是个大家理想中的净土。因为五戒的不杀生,不侵犯他人,尊重他人生命,生命也就能自由、长寿;不偷盗,不侵犯他人财产,财富也就自然会增加;不邪淫,不侵犯他人的身体、名节,家庭也就能和谐安乐;不妄语,不侵犯他人的名誉、信用,社会自然就没有纷争;不饮酒,对自己的身体、智慧不去伤害,身心也就能得到健康。十善是五戒的扩大,只要大家一起受持五戒十善,天下自然太平和乐。
  3.发四无量心是佛光净土的思想:四无量心就是慈、悲、喜、舍。佛教要我们慈悲,因为慈悲能受到每个人的尊重,慈悲能降伏人心,让大家心悦诚服;佛教富有喜乐的性格、欢喜的精神,在佛光净土里面,到处散布著欢喜的种子,因此大家在佛法中过著幸福美满的日子。另外,佛光净土是讲求牺牲和奉献,因此利他的性格和慈悲喜舍的精神是佛光净土的主要内容。
  4.修六度四摄是佛光净土的思想:布施有多种,有语言的布施、有容貌的布施、有内心随喜的布施等等,在一个法治的国家,奉公守法就是持戒;彼此忍让,使社会井然有序就是忍辱;对工作认真负责,不苟且,精益求精是精进的表现;凡事从容不迫、不计较就是一种禅定的功夫;处众圆融,懂得运用方法表现智慧就是生活中的六度。另外,四摄中的赞美、鼓励、欢喜的布施结缘,给人帮助,给人方便和多为他人著想,都是佛光净土中普利大众的基本思想。
  5.信因缘果报是佛光净土的思想:在任何时刻,我们都要怀著一颗感恩的心,感谢因缘,感谢大众成就我,因为懂得感恩,才能享受富足的人生。在因果之前,人人平等,谁也逃不了因果业报,尤其是人间佛教的佛法,应该建设人人有因果的观念,如此,社会就不必要警察来维持治安,因为因果就是自己法律的准则。
  6.行禅净中道是佛光净土的思想:禅净、中道是佛光净土的主要内容。说到禅,历代的祖师们,参禅都不求成佛,只求开悟。在人间悟道以后,当下的生活能够解脱,能够安住身心,能够获得身心的自在,明心见性也就满足了,所以禅者是最有人间性了。
  净土也是一样,净土行人希望求生净土,也是要现世念佛,念佛功夫不够,是无法往生的,所以把现实的世界做为立足点,老实念佛、修持,别无捷径。尤其对现代家庭,对忙乱的社会人生,净土是安定我们身心的良方。假如能够禅净双修,更能契合人间佛教的思想。
  中道思想里的“空有融合”智慧,可以直接契入世间的实相,有了中道的般若智慧,就能在现世生活中幸福快乐。
  所以,佛光净土的思想是:
  1.持五乘共法是人间佛教
  2.守五戒十善是人间佛教
  3.发四无量心是人间佛教
  4.修六度四摄是人间佛教
  5.信因缘果报是人间佛教
  6.行禅净中道是人间佛教
  如果人人都能依此修学,人间即净土,净土就在人间,这就是人间佛教的佛光净土。






• 一心一意念佛的人,这种人最有福 • 这是真出家人 • 什么是和尚? • 什么是善,什么是恶 • 要真学、要真干 • 打 佛 七 • 利己利人 • 妄念随他去,不要去理会 • 中国人讲妖魔鬼怪 • 什么叫圣人 • 不能给他近因缘,可以给他做远因缘 • 念佛人有舍利,也不能代表他往生 • 佛教是谁创立的?佛教是怎样创立的? • 要给社会大众做好样子 • 念佛人最积极 • 活一天,干一天 • 能把“缘”这个字解开,你就会很自在 • 心里有点不高兴,这就是造业 • 我没有口才,我也不愿意听人家讲话 • 佛所讲的,意在言外



大藏经中华大藏经碛砂大藏经 中华大藏经 碛砂大藏经



· 过度人道经 · 传法阿阇梨位 · 照衣 · 佛眼派 · 八憍 · 释迦 · 不净轮 · 坐破七个蒲团 · 三结 · 总相观别相观 · 六垢 · 那先 · 林邑国 · 功勋 · 白白业 · 生起 · 主首 · 三佛子



· 不说人家的过失 · 圣严法师:绝妙说法 法华经讲要 二三、药... · 蔡礼旭:孩子从小要培养他抵抗诱惑的免疫力 · 星云法师《如何实践佛法》之三:六度四摄篇 · 诸有 · 次第证 · 星云法师:从善如流的性格 · 海涛法师:慈悲的化身 · 善知识 · 刘虬 · 应法沙弥 · 独觉菩提 · 世耶那萨喃 · 学诚法师:用智慧来支配身语意 · 一指 · 蔡礼旭:痛苦的原因在贪求 · 兆载永劫 · 迦旃邻提鸟

回向文: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学佛修行网 http://www.fotuo365.com
声明:本站为公益性网站,以弘扬佛陀教育为建站之宗旨,净化心灵、启迪智慧。
网站内容均收集于网络或网友上传,若有侵权敬请告知,本站将及时更正。阿弥陀佛!
意见或建议敬请联系:amtf@fotuo36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