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 尚思学佛修行网 www.fotuo365.com ]

您现在位置:尚思学佛修行网 >> 佛学读物 >> 皈依修学手册 >> 浏览文章

二、皈依之因和皈依的选择 二、念死无常

二、念死无常

   念死无常,同样是生起猛利皈依之心的强劲动力。“观无常,足以得道”,佛陀关于修习无常的精辟总结,是每个佛子应当深深铭刻在心的。或许有人会不解:活得好好的,念死,岂非自寻烦恼?也有人会因此产生误解,以为佛教使人消极避世。事实上,佛教所以强调念死无常,是为了使我们充分认识现实的严峻,时刻准备应付一切意外。即使在死亡突然来临时,也能从容面对,自在把握。从这个意义上说,念死正是为了鞭策我们积极利用今生来修法,使之成为改造生命的转折点。
   在这个世间,多数人的生活无非是谋求生计,进而追逐名利、沉溺享乐。且不说追求过程中的不断挣扎和身心付出,即使最后获得成功,又为人生增添了什么呢?不过是一时的满足,暂时的意义。当死亡来临,这一切能使我们无憾地告慰此生,欣然地视死如归吗?
   有生则必有死,就象阳光下甩不掉的影子,无人能侥幸逃脱。可怕之处在于,死期却是不定的。有的刚出生就意外夭亡;有的百年后才寿终正寝;有的病魔缠身而死;也有的突遭横祸离世。谁也不能保证明天一定活着,即使我们这些今天还健康活着的人,一口气不来,转息便是来生。死亡,是行踪不定的幽灵,不知何时就将我们逮个正着。
   谁也无法预料,今生可以蹉跎的时间还有多少,或许是几十年后,或许就在明年乃至明天,便措手不及地失去了唯一可以自主的机会。甚至来不及叹息,就已被淘汰出局。那个无价的暇满人身,也随之过期作废。世间还有什么损失比之更让人痛心疾首的呢?
   当死亡来临,地位无法拯救我们,财富不能帮助我们,亲人无力挽留我们。大千世界,茫茫宇宙,有什么能给我们以勇气,使我们无畏地直面死亡,自在地超越生死?从生命延续而言,唯有佛法,才具有永久、真实的意义。此外的一切,皆是梦幻泡影。其实,不必等到死之将至,老人们回忆起青春往事,又何尝不感慨人生如梦,世事虚幻,了无痕迹?
   所以说,念死能使我们看清自身在轮回中的险境,认识佛法于生命的意义,自然生发寻找救护之心,就像落水者期待强者施予援手那样迫切,这一前提非常重要。试想,落水者面临灭顶之灾时,还可能思绪纷飞、杂念丛生吗?若有幸在此时遇到救援者,又有谁不拼死抓住、决不放手呢?从某种意义上说,一天不思维死亡,这天就很可能空过。因为我们会在不经意间回到往昔习气中,被串习左右。习惯有着巨大力量,必得以念死这般猛利的手段作为对治。
   念死无常,仿佛警世的震耳钟声,每一声,都在提醒我们珍惜现有的每分每秒,用来完成今生最重要的使命,就像临终者珍惜所剩无多的时光,不敢稍有懈怠。所以,念死无常不仅对于修习皈依,同时对于未来的一切修行都有着重要意义。







• 失去家庭的温暖 • 能够断疑生信,才能够像佛 • 只看对方的缺点,麻烦大了 • 宁动千江水,不动道人心 • 名闻利养丝毫沾不得 • 冒充净空法师的老师 • 中国人注重家庭教育 • 妄念随他去,不要去理会 • 别人不相信,我们相信 • 我们效法善知识,这就对了! • 善业、恶业、无记业 • 舍利弗尊者,跟蜜蜂结法缘 • 佛力不加持的话,那不得了 • 要怎样才叫做正觉 • 应如何面对通灵的善知识? • 心行不相应,不能往生 • 我一生没有化过缘 • 要懂得布施恩德 • 烦恼就是菩提 • 生老病死



大藏经中华大藏经碛砂大藏经 中华大藏经 碛砂大藏经



· 古因明 · 四事行 · 三覆八校 · 昙迁 · 出世间食 · 五十三尊 · 宝庆寺 · 禅师 · 曼荼罗观 · 三论玄疏文义要 · 专想 · 上转 · 净土 · 金山志 · 罪障 · 胜应身 · 五类 · 守护经法



· 巧度 · 魑魅魍魉 · 教理行果 · 胡小林:他能学佛,乃祖上有德 · 宣化上人:三十三天的形成 · 人心的染污非常严重 · 坐一日胜千年忙 · 慧基 · 蔡礼旭:未论行善先须改过 · 马座 · 海涛法师:转变心念,让佛法入心 · 蔡礼旭:相夫教子的心境就是去成就家人 · 观音义疏 · 宣化上人:学佛法的人要有正知正见 · 印光大师:能如此教,大了决定贤善! · 牺牲 · 金刚仙论 · 定弘法师:万恶淫为首

回向文: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学佛修行网 http://www.fotuo365.com
声明:本站为公益性网站,以弘扬佛陀教育为建站之宗旨,净化心灵、启迪智慧。
网站内容均收集于网络或网友上传,若有侵权敬请告知,本站将及时更正。阿弥陀佛!
意见或建议敬请联系:amtf@fotuo36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