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 尚思学佛修行网 www.fotuo365.com ]       今天是:

南无阿弥陀佛

一心念佛,放下万缘即布施。一心念佛,伏诸烦恼即持戒。一心念佛,无诤无求即忍辱。
一心念佛,不稍夹杂即精进。一心念佛,妄念不起即禅定。一心念佛,信愿往生即智慧。
真实心中念阿弥陀佛,就得一切诸佛护念、保佑。菩萨、天龙八部、鬼神拥护。
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
您现在位置:尚思学佛修行网 >> 佛学读物 >> 皈依修学手册 >> 浏览文章

皈依修学手册

皈依修学手册
 

  对于佛弟子而言,“皈依三宝”似乎再熟悉不过。正因为如此,不少人对之感觉十分平常,未能引起足够重视。事实上,皈依不仅是一道手续,更不是一次仪式就可大功告成的,其本身就是重要的修行方式。甚至可以说,皈依贯穿着整个成佛的修行。如果不能真正认识三宝的内涵及重要意义,即使履行皈依仪式,亦难免存在诸多问题。
   各人走入佛门的因缘不同,或是基于对轮回及三恶道的恐惧而寻求皈依,或是在现实中缺乏安全感而寻求依赖;或是为解脱轮回苦而寻求皈依,或是为保平安而寻求保障;或是真正认识到三宝功德而发心皈依,或是“宁信其有,不信其无”的泛泛信任。林林总总,不一而足。这些不同的皈依之因,将直接影响到日后学佛的态度及深度。那么,什么才是正当的皈依之因?
   有些人虽已皈依三宝,却未真正生起依赖感和归属感。而对于佛法修学来说,时常保有对三宝的依赖感及归属感极其重要,关系到皈依之后人生目标能否提升,人生观念能否改善,以及内心能否安住。若不能对三宝生起依赖感及归属感,一切将无从谈起。这正是不少人虽学佛多年,内心仍漂泊无助的原因所在。那么,如何培养对三宝的依赖感和归属感,并使之持久产生作用?
   有些人以为皈依三宝只是学佛的开始,虽是走入佛门的必要手续,但与修行却无多大关系。因而,皈依之后从不修习、强化皈依,以致对三宝的信心逐渐淡化,所谓“学佛一年,佛在眼前;学佛两年,佛在大殿;学佛三年,佛在西天”。皈依,是对三宝最真切的信赖,是对佛、法、僧全身心的归投,这需要在学佛过程中时时修习。唯有不断强化,才能真正对三宝生起强烈的归属感,如此,方不至于在学佛路上迷失方向。忆念三宝的过程,是学习佛菩萨发心和行持的过程,也是将自身溶入三宝无尽功德的过程。通过对佛菩萨心行的忆念和模拟,最终于自身成就众生本具的自性三宝。那么,应如何修习并不断强化、深化皈依?
   还有些人皈依后不知如何进一步修学,似乎学佛已随着皈依仪式的结束而圆满。那么,皈依之后应当研读哪些经论?遵循怎样的修学次第?如何选择并亲近善知识?
   本文将围绕皈依相关的问题,一一展开说明。







• 这个人就成佛了 • 心常谛住度世之道 • 大家来赏月,每个人心情不一样 • 牛死了后,神识生天 • 一定要把贪嗔痴给念掉 • 知名度高是麻烦事情 • 临命终时享福 • 现在人纵欲、造业,这个很可怕 • 他很可怜,没有人教导他 • 结而不昏,那才叫高明 • 这是他迷惑颠倒,决定不能怪他 • 教之道,贵以专 • 儿子投胎去做狗 • 老鼠、蟑螂、蚂蚁,你不要小看它 • 生老病死 • 这才叫学佛 • 值得骄傲,那就完了 • 他的积极是吃喝玩乐 • 你不能够欺骗鬼神 • 出家的条件、程序和仪式是怎样的?







· 八、皈依的修习 三、《仪轨》中忏悔的说... · 六、皈依的学处 三、共同学处 · 九、结束语 · 七、皈依的利益 一、入佛子数 · 八、皈依的修习 一、如何修习皈依 · 七、皈依的利益 四、集广大福 · 三、认识三宝 三、内在三宝与外在三宝 · 五、皈依的正行 四、法随法行 · 七、皈依的利益 七、随愿皆成 · 七、皈依的利益 六、人与非人不能为灾 · 五、皈依的正行 二、听闻正法 · 二、皈依之因和皈依的选择 一、认识暇满... · 一、皈依三宝在修学佛法中的地位 三、因... · 皈依修学手册 · 三、认识三宝 一、何为三宝 · 八、皈依的修习 四、《仪轨》中七支供的... · 八、皈依的修习 五、《仪轨》中发愿的说... · 五、皈依的正行 一、亲近善知识



· 定弘法师:工作,学佛,尽孝不是矛盾的 · 果卿居士:不要被所谓的“双修”所误 · 陈大惠:什么是感恩? · 海涛法师:美满家庭经典 · 海涛法师:生命的智慧[梅州千佛塔寺] 下 · 蔡礼旭:以身作则的重要性 · 海涛法师:心无怨恨,在人间已有天福,一念... · 净界法师:阿弥陀佛这个名号是为了利益众生... · 蔡礼旭:为什么人年龄越大每天笑的次数越少 · 学诚法师:佛在世的时候,已有文字的经律流... · 海涛法师:认识业力 · 印光大师:自古高僧,或古佛再来,或菩萨示... · 印光大师:盲聋喑哑等残疾人念佛能够往生吗... · 戒妄语 · 学诚法师:所谓感情,本质就是执著 · 五戒十善 · 印光大师:念佛为什么不可著外境相? · 良心上的谴责

回向文: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学佛修行网 http://www.fotuo365.com
声明:本站为公益性网站,以弘扬佛陀教育为建站之宗旨,净化心灵、启迪智慧。
网站内容均收集于网络或网友上传,若有侵权敬请告知,本站将及时更正。阿弥陀佛!
意见或建议敬请联系:52792356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