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 尚思学佛修行网 www.fotuo365.com ]

您现在位置:尚思学佛修行网 >> 佛典(佛经)故事 >> 浏览文章

修行的目的是了脱生死

修行的目的是了脱生死

修行的目的,就是要了脱生死,发菩提心,广度众生。若能不忘初心,珍惜种种善缘,舍离乱心戏论,以闻思修慧而自增益,不仅在菩提道上能有所契悟,更能利乐一切有情众生。因此,我们要时时警惕自己,提起道心,精进用功,方不负此生得人身、闻佛法之无上福报。

一天,在舍卫国只树精舍,正当佛陀在为天人、国王及大臣、百姓等四众弟子开示佛法时,有七位远道而来的婆罗门长老突然出现。他们一到精舍,便恭敬地向佛陀问讯顶礼。

婆罗门长老禀告佛陀:“世尊,我们虽处远地,却一直想要前来接受您的教导,但因诸多阻碍而未能如愿。直至今日,我们终于来到这里,见到景仰已久的圣者,恳请佛陀收我们为徒,教导我们了生脱死的圣法。”佛陀听了之后慈悲应允,并且为其剃度,婆罗门长老终于得偿所愿,跟随佛陀出家修行。

七位老比丘出家后,同住一间寮房,不但不用心思惟世间无常之理,反而经常在寮房闲聊出家前的种种俗事,逐渐忘记当初舍俗求法的决心。低语谈论时,还不时发出大笑的声音,毫不考虑他人的感受。

佛陀以甚深的智慧观照,得知这七位老比丘的寿命将尽,但他们却丝毫不知无常即将来临,仍迷失于世俗往事、共相嬉笑之中。

佛陀心生怜悯,来到这七位老比丘面前,慈悲地对他们开示:“出家应当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你们为什么要大声嬉笑呢?”

一般众生皆认为自己有五种事物能够依靠:

第一、仗恃自己年纪尚轻

第二、认为自己形貌端正

第三、以为自己身强体健

第四、依靠世间金银财宝

第五、凭藉社会地位名望

你们七个人在这里谈论俗事、大声嬉笑,又是凭仗着什么呢?”

此时,佛陀为他们说了一首偈语:

何喜何笑,念常炽然,深蔽幽冥,不如求定。

见身形范,倚以为安,多想致病,岂知不真。

老则色衰,病无光泽,皮缓肌缩,死命近促。

身死神从,如御弃车,肉消骨散,身何可怙!

佛陀说完偈语后,七位老比丘体悟佛陀的教诲,心开意解,真诚忏悔,当下证得阿罗汉果。

自:《法句譬喻经·卷三》

《佛遗教经》云:【若种种戏论,其心则乱,虽复出家,犹未得脱。】

故事中的七位老比丘,当初因渴慕佛法,突破种种障碍,才得以出家修行。后因一时迷失,沉溺于俗事戏笑,忘却无常逼迫。所幸在佛陀的教诫下,提起精进求法的道心,终能证悟道果。







• 要为来生着想 • 我们可以跟它沟通 • 真正自利,才有能力利他 • 为一切众生,不为自己,就能改运 • 真的是不见世间过,那你是个白痴 • 什么是普贤菩萨?普贤菩萨是什么? • 我们要珍惜这个无比殊胜的因缘 • 对于佛理不明,对于人情世故也不明 • 灵魂没有死 • 念佛能消业障,这是一点也不假! • 心出身不出 • 世间人贪图美味 • 忙了一世,闹了一世,苦了一世 • 心里有点不高兴,这就是造业 • 我们跟他一样的堕落,这就真正的错了! • 不迷信的,不如我这个迷信的 • 三餐服毒,真有道理 • 好人不得好死? • 只有付出,不求回报,果报不可思议 • 菩萨有一法,能断一切世间苦



大藏经中华大藏经碛砂大藏经 中华大藏经 碛砂大藏经



· 十一种月喻 · 尼民陀罗山 · 长版 · 五观 · 十弟子 · 阿难陀补罗国 · 香严上树 · 优婆夷 · 悉地宫 · 凡小八倒 · 五种人我见 · 大梅 · 元静十门 · 十号 · 四事法门 · 天主 · 性善性恶 · 虎丘山



· 定弘法师:佛教与道教有何区別?鸡蛋属斋否 · 圣严法师:杀生的范围包括一切生命吗? · 刘素青老菩萨自在往生现场实况系列专题(1... · 仁焕法师:启蒙公众,树立道德,建立爱心家... · 拂迹入玄 · 卢醯多迦 · 净土法门:要想念佛做到不夹杂,印光大师用... · 福安寺 · 慧净法师:一失人身,万劫不复 · 一光三尊 · 松本文三郎 · 树神能变成老公公 · 九僧诗 · 戒海 · 蔡礼旭:我们帮人家就生怕让当事人不知道,... · 佛哲 · 元慧 · 性海果分

回向文: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学佛修行网 http://www.fotuo365.com
声明:本站为公益性网站,以弘扬佛陀教育为建站之宗旨,净化心灵、启迪智慧。
网站内容均收集于网络或网友上传,若有侵权敬请告知,本站将及时更正。阿弥陀佛!
意见或建议敬请联系:amtf@fotuo36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