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 尚思学佛修行网 www.fotuo365.com ]       今天是:

南无阿弥陀佛

一心念佛,放下万缘即布施。一心念佛,伏诸烦恼即持戒。一心念佛,无诤无求即忍辱。
一心念佛,不稍夹杂即精进。一心念佛,妄念不起即禅定。一心念佛,信愿往生即智慧。
真实心中念阿弥陀佛,就得一切诸佛护念、保佑。菩萨、天龙八部、鬼神拥护。
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
您现在位置:尚思学佛修行网 >> 佛陀教育 >> 学佛入门 >> 浏览文章

利益和快乐

人活著,总希望能过著幸福快乐的日子,但有些人观念、见解偏差,以为有钱是最大的快乐,有钱才是富有,因此做了金钱的奴隶。其实,金钱不是万能的,世间上还有许多东西比金钱更可贵。

因此,《太子瑞应本起经》说:

一、无病第一利

世间上什么最好?就是不生病。平时我们不觉得健康可贵,可是一旦有了病痛,如一个小小的感冒,就足以使我们缠绵病榻数日;一颗小小的蛀牙,就够我们整夜辗转反侧,不能成眠;不但自己苦恼,也影响亲朋好友为我们担忧。因此,“健康是第一财富”,假如没有健康的身体,纵然拥有天下的财宝、旷世的才华,也无法发挥其功用。

《佛医经》载,一个人得病有十种因缘:1. 久坐不饭,2. 食无贷,3. 忧愁,4. 疲极,5. 淫妷,6. 瞋恚,7. 忍大便,8. 忍小便,9. 制上风,10. 制下风。又《心地观经》说:“观自身如新生子,慈母怜愍,恒加守护。我身亦尔,若不守护病之身心,即便不能有所修证。”所以,我们平时就应该多注意身体的保健。

身体的病痛固然让我们产生苦恼,而心理的毛病,更是使我们昼夜不得安宁。譬如当我们的心中生起贪瞋痴等烦恼时,虽然努力加以排遣,却才下心头,又上眉头,那么的力不从心;又譬如心中充满种种的欲望,虽然极力加以克制,却又事与愿违,不能随心所欲。这种由于我与心的不调和而产生的痛苦,实际上并不亚于身体不调和所带给我们的苦痛。更何况心是主宰者,如一国之君操纵著一切,是永远存在的,一旦被贪瞋痴慢的病侵蚀,成为病心、坏心,将轮转到地狱或畜牲,受大苦痛。因此,这永远存在的心要好好的爱护它,时时用真理和慈悲的法水来调伏它。所以,身心健全无病,才是最大的利益。

二、知足第一富

俗语说:“人心不足蛇吞象。”人由于有私心,对于世间上的一切总是贪得无厌。有的人贪求过多,为了满足无限的欲望,甚至铤而走险,不惜以非法的手段去摄取,而误蹈法网,身陷囹圄。所以过份的贪取,无理的要求,只是徒然带给自己烦恼,而在日日夜夜的焦虑企盼中,还没有尝到快乐之前,已饱受痛苦煎熬了。因此,古人说:“养心莫善于寡欲。”《佛遗教经》说:“知足之法,即是富乐安隐之处。知足之人,虽卧地上,犹为安乐;不知足者,虽处天堂,亦不称意。不知足者,虽富而贫;知足之人,虽贫而富。不知足者,常为五欲所牵,为知足者之所怜愍。”

春秋时代的齐国隐士黔娄,穷得去世时,布不足以蔽其身,然其一生高风亮节,坚决不仕。宋朝的林逋,放旷山林,不求名利,独居西湖孤山,留下梅妻鹤子的佳话。唐朝大梅法常禅师,以荷叶为衣,松子为实,自得其乐。近代的弘一大师,一生以弘扬律宗为业,一条毛巾使用十教年,破烂不湛,仍然爱惜有加,不以为苦。

所以,世间上谁是最富有的人?并不是拥有几十亿、几百亿的财产,拥有房屋数百间、土地几百甲、几干甲就是富有的人,真正的富人是知足的人。

三、善友第一厚

俗语说:“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别译杂阿含经》说:“若远至他国,行伴名为亲;于自居家中,慈母最为亲。”,人所以能存在,乃是靠众多的因缘关系而来。朋友,就是重要的因缘之一。朋友有益友和损友。《长阿含经》载,益友有四可亲:

1. 止非
见人为恶,则能遮止;示人正直;慈心愍念;示人天路。

2. 慈愍
见利代喜;见恶代忧;称誉人德;见人说恶,便能抑制。

3. 利人
护彼不令放逸;护彼放逸失财;护彼使不恐怖;屏相教诫。

4. 同事
为彼不惜身命;为彼不惜财宝;为彼济其恐怖;为彼屏相教诫。

《孛经抄》说,友有四品,“如花、如称”的是损友,“如山、如地”的是益友。又说交友之道乃:“化恶从善,切磋以法,忠正诲励,义会友道。”《四分律》谓亲友具有七法:1. 难与能与,2. 难作能作,3. 难忍能忍,4. 密事相语,5. 互相覆藏,6. 遭苦不舍,7. 贫贱不轻。

所以,我们结交朋友,是为了互相砥砺,互相帮助。好的朋友能给我教导,给我劝解,给我知识,给我帮助。譬如春秋时代的鲍叔牙与管仲,二人笃于交谊,世称“管鲍善交”。目犍连因知友舍利弗,得以归投佛陀,共同追求真理。所谓“同气相求,物以类聚”,亲近善知识,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结交恶知识,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因此,好的朋友是最可亲的人,也就是“善友第一厚”。

四、无为第一安

无为,是涅槃的异名,就是“不生不死,不生不灭”,充满快乐、光明、物我合一、自由自在的境地。人活在世间上之所以有痛苦,是因为世界有成、住、坏、空,人有生、老、病、死。世界成了要坏,坏了再成;人生了要死,死了又生。但是涅槃的境界是:

1. 无生的境界
涅槃已没有生死、变异,是个不生不灭的境界,固然不生有漏杂染的烦恼,也不起无漏清净的涅槃想,是个染净俱捐,境我皆泯,无生法忍的绝对世界。

2. 无住的境界
涅槃之后,无处不在,在清净心里,在法性之中,在真如佛性内,在万里虚空里。

3. 无我的境界
已去除我执之我,而存真如之我。犹如黄金去了杂质,发出灿烂的大乘光芒,发出慈悲平等的光辉,普照世间众生。

4. 无缺的境界
涅槃的境界是我们心灵上永恒的乐土,那里面充满法乐,有完全的平静,有至高的妙乐,有持续的幸福,有福慧的完成,有究竟的解脱,有永恒的自我,有真实的世界。所以说,涅槃就是圆满,也就是所谓“无为第一安”。







• 烦恼伏不住,功夫没成就 • 我们有一分的功德,佛就加持一分 • 不清净就生烦恼,清净就生智慧 • 助念与超度 • 贪嗔痴念头愈少,你受的灾难愈轻 • 根 本 智 • 不怀疑、不间断、不夹杂 • 你怎么不欢喜?你怎么不快乐? • 要怎样破迷开悟 • 修最胜福田,不需要钱 • 他只知道小事情,不知道大的事情 • 转迷成悟没做到,这佛法是白学了 • 什么是三皈依?三皈依是什么意思? • 这个因缘可贵,我们一定要珍惜 • 最高明的养生之道 • 毁谤三宝的果报 • 我们每个人,都有佛的种子 • 财是愈施愈多,决定不能吝啬 • 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 寿命长短,操纵在自己手中







· 蔡礼旭:浩然之气可治病 · 蔡礼旭:体恤身边的人让他们身心能安顿事业... · 蔡礼旭:《弟子规》能解决婚外情的危机吗? · 蔡礼旭:把强求放下,人生很多的苦就解掉了 · 蔡礼旭:教育孩子要有耐性 · 蔡礼旭:夫妇无义,则离异之端兆 · 蔡礼旭:为什么自己的儿子在到处撒尿的时候... · 蔡礼旭:毋贪口腹而恣杀牲禽 · 蔡礼旭:智慧是从定当中成就的 · 蔡礼旭:文言文是开启圣贤智慧的金钥匙 · 蔡礼旭:言语的态度 · 蔡礼旭:五不祥 · 蔡礼旭:时运没来的时候,做好准备 · 蔡礼旭:弘扬力行传统文化要中道 · 蔡礼旭:孩子做事马虎怎么办 · 蔡礼旭:朋友相交要懂得互相鼓励互相赞叹互... · 蔡礼旭:夫妻和乐孩子就能潜移默化 · 蔡礼旭:教育重要的原则:当其可之谓时



· 证严法师:说情说爱 · 证严法师:把牛奶存在牛肚里 · 念《无量寿经》阿弥陀佛就给灌顶 · 第十册 宗教概说 第二课 印度外道种种 · 《地藏经》中说的供养有何表法意义? · 定弘法师:真正有智慧的人,一定要把爱欲看... · 海涛法师:放生、火供法会经法义开示 · 印光大师:咒、修罗、跏趺坐、高大广床、宗... · 元音老人:净土指归 · 妙莲老和尚:怎么才叫会讲话? · 宣化上人:参禅要有择法眼 · 不结婚是违背父母之命属不孝行为吗? · 果卿居士:因缘果报之佛图主 · 海涛法师:守财奴的感悟 · 自求解脱 · 证严法师:父母应该给孩子是关怀,而不是溺... · 刘素云:我们应该向那些真正的修行人学习,... · 梦参老和尚:你供养地藏菩萨像,出入都有护...

回向文: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学佛修行网 http://www.fotuo365.com
声明:本站为公益性网站,以弘扬佛陀教育为建站之宗旨,净化心灵、启迪智慧。
网站内容均收集于网络或网友上传,若有侵权敬请告知,本站将及时更正。阿弥陀佛!
意见或建议敬请联系:52792356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