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 尚思学佛修行网 www.fotuo365.com ]       今天是:

南无阿弥陀佛

一心念佛,放下万缘即布施。一心念佛,伏诸烦恼即持戒。一心念佛,无诤无求即忍辱。
一心念佛,不稍夹杂即精进。一心念佛,妄念不起即禅定。一心念佛,信愿往生即智慧。
真实心中念阿弥陀佛,就得一切诸佛护念、保佑。菩萨、天龙八部、鬼神拥护。
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
您现在位置:尚思学佛修行网 >> 学佛讲堂 >> 学诚法师 >> 浏览文章

学诚法师:只持一戒竟比圆满持戒功德大?这一点你领悟了吗?

  要成佛就要净除一切罪障,成就一切功德,圆满福智二资粮,这就要从持戒开始。戒是“轨成出离之道”,是定慧之基。但要持好戒,有四个难关,分别是物欲、情执、名利和邪见,我们必须先认识清楚,然后一关关去突破。

  第一关、物欲

  刚刚出家的时候,我们可能在物质方面比较放不下,如饮食、钱财和一些现代通讯工具,象手机、电脑、电视等。现在社会物质丰富,到处泛滥着享乐至上的观念以引导消费,我们在世间所受的熏染更是根深蒂固,要一下子放下,的确不是那么容易的。这些已经对很多寺院造成了比较大的冲击和负面的影响。所以,我们先要有良好的修行环境,然后逐渐习惯简朴的寺院修行生活,心才能慢慢安住在学佛上。

  第二关、情执

  情执主要指对情欲的贪爱。情执是轮回的根本因,是出离生死最直接的障碍。许多人退心还俗,就是因为这一关过不去。《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说:“然心行微细,粗情不觉,纵知违戒,制御犹难,岂况悠悠终无清脱。请临现境,自审狂心:或宛转回头,或殷勤举眼,或闻声对语,或吸气缘根、虽未交身、已成秽业。” 所以我们最好在没有一定的修行之前,对在家众,甚至自己的父母亲人,都以远离为宜。能海法师的女儿来告贫,侍者因亲生女儿来谈家常,不便旁听,中途悄然离去。事后能海法师严责之,出其三过:一者不大开房门;二者不高卷门帘;三者不应离时、不别而去。以能海法师的修为,尚且如此示现,这并非执着于戒相,而是对戒的一种尊重,和对淫戒的特别重视、谨慎。其持戒严谨的态度,值得我们效学。

  第三关、名利

  在出家一段时间后,有可能会承担常住的一些职事,或者登台讲法,与外面接触的机会多起来,会得到同修和居士们的称誉、恭敬甚至利养。这时我们很容易就会认为这是我努力修行得到的,不知不觉就会增长了慢心,甚至会以种种冠冕堂皇的理由来得到更多的名闻利养。我们往往成了世间八风的俘虏还不知道,因为这是比较细微的心相。“慢如高山,法水不入”,一旦有了名利心,就不容易提得起恭敬心、谦下心来求法了,这样就会修成三世怨。其对治是常修无常和业果,以及苦谛中“数数高下过患”之理,根本还是要与出离心相应。

  以上三关都是与贪相应的,一关比一关深细和难对治,但真正最难的还是第四关,也是最重要的一关。

  第四关、邪见

  我们通常会有这样的误解:戒是重行持,解意是次要的。其实不然,解为目,行如足,解和行要以解为先。我们往往在还没有正确了解之前,就急急忙忙去做,执非为是,执是为非,执着于行相。有的法师行持方面并不一定做得很圆满,乃至于有相当的欠缺,而对戒律的精神、内涵却十分了解,照样可以为弘护正法、续佛慧命,这是正见。就如有人知道哪里有宝藏,也知道去取宝的方法,但他暂时还没有能力做到;当别人按他说的去做,结果得到了宝藏,是一样的道理。

  知见正确了,对我们的无限生命来说是极端重要之因。《菩提道次第广论》上关于“业增长广大”中,讲到尸罗、轨则、净命、正见四项中,前三个未能圆满清净、稍有亏损,而正见未坏者,生于龙中;从龙中没,当生人天;除诸趣入大乘者,由正见增上得缘故,一切悉皆于此贤劫诸佛教中,而般涅槃。可见正见的重要性!

  所以,我们不要急于从相上去持,要先依止善知识、同行善友,依止多闻,依止经论,了解戒律的内涵,把握住根本精神。持戒是对自己的生命最负责的态度,而且不光是为了自己解脱,还要不损恼有情,更要饶益有情,宗旨是为了成佛。经论上说我们在末法时代持一戒的功德,比正法时代圆满持戒的功德还要大,况且持好一戒就是解脱一分,何乐而不为呢?

 







• 这个人就成佛了 • 心常谛住度世之道 • 大家来赏月,每个人心情不一样 • 牛死了后,神识生天 • 一定要把贪嗔痴给念掉 • 知名度高是麻烦事情 • 临命终时享福 • 现在人纵欲、造业,这个很可怕 • 他很可怜,没有人教导他 • 结而不昏,那才叫高明 • 这是他迷惑颠倒,决定不能怪他 • 教之道,贵以专 • 儿子投胎去做狗 • 老鼠、蟑螂、蚂蚁,你不要小看它 • 生老病死 • 这才叫学佛 • 值得骄傲,那就完了 • 他的积极是吃喝玩乐 • 你不能够欺骗鬼神 • 出家的条件、程序和仪式是怎样的?







· 八、皈依的修习 三、《仪轨》中忏悔的说... · 六、皈依的学处 三、共同学处 · 九、结束语 · 七、皈依的利益 一、入佛子数 · 八、皈依的修习 一、如何修习皈依 · 七、皈依的利益 四、集广大福 · 三、认识三宝 三、内在三宝与外在三宝 · 五、皈依的正行 四、法随法行 · 七、皈依的利益 七、随愿皆成 · 七、皈依的利益 六、人与非人不能为灾 · 五、皈依的正行 二、听闻正法 · 二、皈依之因和皈依的选择 一、认识暇满... · 一、皈依三宝在修学佛法中的地位 三、因... · 皈依修学手册 · 三、认识三宝 一、何为三宝 · 八、皈依的修习 四、《仪轨》中七支供的... · 八、皈依的修习 五、《仪轨》中发愿的说... · 五、皈依的正行 一、亲近善知识



· 定弘法师:工作,学佛,尽孝不是矛盾的 · 果卿居士:不要被所谓的“双修”所误 · 陈大惠:什么是感恩? · 海涛法师:美满家庭经典 · 海涛法师:生命的智慧[梅州千佛塔寺] 下 · 蔡礼旭:以身作则的重要性 · 海涛法师:心无怨恨,在人间已有天福,一念... · 净界法师:阿弥陀佛这个名号是为了利益众生... · 蔡礼旭:为什么人年龄越大每天笑的次数越少 · 学诚法师:佛在世的时候,已有文字的经律流... · 海涛法师:认识业力 · 印光大师:自古高僧,或古佛再来,或菩萨示... · 印光大师:盲聋喑哑等残疾人念佛能够往生吗... · 戒妄语 · 学诚法师:所谓感情,本质就是执著 · 五戒十善 · 印光大师:念佛为什么不可著外境相? · 良心上的谴责

回向文: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学佛修行网 http://www.fotuo365.com
声明:本站为公益性网站,以弘扬佛陀教育为建站之宗旨,净化心灵、启迪智慧。
网站内容均收集于网络或网友上传,若有侵权敬请告知,本站将及时更正。阿弥陀佛!
意见或建议敬请联系:52792356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