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 尚思学佛修行网 www.fotuo365.com ]

您现在位置:尚思学佛修行网 >> 学佛讲堂 >> 印光大师 >> 浏览文章

印光法师:念佛600问(十二)

  印光法师答念佛600问(十二)

  550、《净土圣贤录》是一本什么书?

  《净土圣贤录》辑录往生净土诸传近千余人。首弥陀,以示立此法门之教主。次观音、势至、文殊、普贤等,以示阐此法门之圣众。次往生比丘僧、尼、王臣、士庶、女人、物类,以示往生净土之四众。其间若圣若凡,若智若愚,同入如来大誓愿海,以渐证夫常寂光乐。观此,知净土法门,犹如大海,普纳众流,亦如太虚,遍含万象。尽法界众生,无一人不摄其中,尽法界诸法,皆由此得其实际。以其为如来一代时教之特别法门,三世诸佛之总持要道故也。

  清乾隆间,彭际清居士,饬其侄希涑,辑录往生净土诸传。首弥陀,以示立此法门之教主。次观音、势至、文殊、普贤等,以示阐此法门之圣众。次往生比丘僧、尼、王臣、士庶、女人、物类,以示往生净土之四众。共五百余人,名曰《净土圣贤录》,是为初编。其间若圣若凡,若智若愚,同入如来大誓愿海,以渐证夫常寂光乐。观此,知净土法门,犹如大海,普纳众流,亦如太虚,遍含万象。尽法界众生,无一人不摄其中,尽法界诸法,皆由此得其实际。以其为如来一代时教之特别法门,三世诸佛之总持要道故也。至道光末,莲归居士胡珽,辑乾隆后之往生者,得百数十人,名为《净土圣贤录续编》。

  咸同之际,兵劫弥漫,提倡者少,稍形寂寥。近来世道人心,愈趋愈下,凡具通方眼,存救世心者,莫不提倡因果报应,信愿念佛之法,具正知见者,无不靡然风从。故数十年来,又辑二百余人,名为《净土圣贤录三编》。此稿乃德森师所辑,今已排竣,故为叙其缘起。

  (《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第582页 净土圣贤录序)

  551、《生西金鉴》是一本什么书?

  《生西金鉴》是在《净土圣贤录》正续录中,略录事迹显著者二百余条,并附之以赞。实为迷背家乡者作指南,为不识自己者作宝鉴也。

  二林居士,取佛菩萨立法度生之因缘,与历代古德僧尼王臣士女,下及物类,念佛往生之事迹,兼录其宏扬净土之切要言句,以成一帙,名为《净土圣贤录》。莲归居士,又为续录,皆所以为迷背家乡者作指南,为不识自己者作宝鉴也。但以卷帙浩繁,不利初机,对凫居士欲令初机易生信向,于彼正续录中,略录事迹显著者,二百余条,附之以赞。名曰《生西金鉴》。冀阅者鉴古而怀景仰,咏叹而悉兴起焉,其意固甚深且远也。

  (《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五第1039页 生西金鉴序)

  552、《阿弥陀经白话解释》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此书是黄智海居士,取《疏钞》,《要解》之义,以白话解释之,使初机净土学人亦得了知经义。

  黄智海居士,利人心切,取《疏钞》,《要解》之义,以白话解释之,俾彼稍识字者,亦得了知经义。由是更加精进,竭诚修持,并以转化有缘,则现生身心清净,优入圣贤之域,临终感应道交,直登极乐之邦。其为利益,莫能名焉,爰书大义,以贡阅者。

  (《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六第1085页 阿弥陀经白话解释序)

  553、《信愿念佛决定往生浅说》是一本什么书?

  古德所说经论,皆文深义奥,初机不易领会。童莲国居士乃宗其义意,而以浅近之语言出之,因名之为浅说。

  童莲国居士,欲令同人,同生正信,同发切愿,持佛名号,求生西方。以古德所说,率皆文深义奥,初机不易领会。乃宗其义意,而以浅近之语言出之,因名之为浅说。须知能说之文虽浅,所说之法,乃九界同归,十方共赞,千经俱阐,万论均宣之无上甚深第一法门也。阅者倘不以浅近忽略而依行之,则虽未出娑婆,已非娑婆之久客,未生极乐,即为极乐之嘉宾矣。

  (《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六第1122页 信愿念佛决定往生浅说跋)

  554、唐飞锡法师《念佛三昧宝王论》的内容是什么?

  《念佛三昧宝王论》令念佛人,即一佛而圆念三世诸佛。虽圆念三世诸佛,而必专致力于阿弥陀佛,庶可念佛之心横遍十方,竖穷三际。即此念佛之心与彼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之心,无时不相契合也。

  唐飞锡法师,驻锡终南紫阁山草堂寺,大宏净化。特撰《念佛三昧宝王论》,令一切四众,圆念三世佛,专注于西方阿弥陀佛。以若不念未来佛,则不能发大菩提心,折伏慢幢,于一切境,犹有凡圣情见,何由圆离四相,彻证一真。若见一切众生皆是佛,其心自无凡圣情见可得,方得究竟断除烦恼,究竟圆证自心也。若不圆念过现诸佛,则其念阿弥陀佛之心,或有拘局,不能圆满普遍。故令念佛人,即一佛而圆念三世诸佛。虽圆念三世诸佛,而必专致力于阿弥陀佛,庶可念佛之心横遍十方,竖穷三际。即此念佛之心与彼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之心,无时不相契合也。

  (《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第557页 念佛三昧宝王论疏序)

  555、《阿弥陀佛圣典》是一本什么书?

  《阿弥陀佛圣典》节录诸经论,阐扬念佛诸义,章分十门,理畅一行,可为修净业者之一助。

  净土法门,实为如来一代时教契理契机之特别法门。以故往圣前贤,人人趣向,千经万论,处处指归。东瀛某某,节录诸经论,阐扬念佛诸义,为《弥陀说林》。章分十门,理畅一行,可为修净业者之一助。范古农居士,特为校勘,改为《阿弥陀佛圣典》,用示尊崇之义。然其所录,绝未叙明源委,待有暇时,居士必当依经详别,令一切人,知念佛求生西方一法,为一切上圣下凡共修之道。庶不致生自诩上根,不肯修习,并自委下根,不堪修习等过。排工将竣,令光作序,遂约所知,以为表白。须知念佛一法,乃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上成佛道,下化众生,成始成终之总持法门。如不见信,请质之普贤菩萨。

  (《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第561页 弥陀圣典序)

  556、《净土辑要》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净土辑要》辑古今提倡净土法门诸要义,以为一书,分为三篇。上篇辑录《增订广长舌》,以为初机入门之阶。中篇则辑录龙舒居士等祖师大德最切要、最圆顿诸开示,以期由浅入深,领略净土法门之旨趣。下篇辑录念佛仪式,净土日课经咒,及回向诸文,以为朝暮课诵之仪轨。

  浏阳潘子慧纯,邵子慧圆,笃信佛法,鉴时机宜,因辑古今提倡净土法门诸要义,以为一书,分为三篇。上篇辑录《增订广长舌》,稍加芟正,以为初机入门之阶。中篇则辑录龙舒居士、觉明妙行菩萨,以及善导、永明、优昙、天如、莲池、憨山、蕅益、截流、省庵、彻悟诸大师,及最近彭二林诸居士,最切要、最圆顿诸开示,以期由浅入深,领略净土法门之旨趣。下篇辑录念佛仪式,净土日课经咒,及回向诸文,以为朝暮课诵之仪轨。末后附录觉明妙行菩萨,及哆哆婆娑诃菩萨应化因缘,以明净土法门之深契时机。拟排印流通,以供遍界诸同志之阅览,爰为题之为净土辑要,并略述净土法门之所以。以期见者闻者,同生正信,同修净业,庶可同生净土,同证无生,以迄同成正觉也。

  (《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第563页 净土辑要序)

  557、《饬终津梁》是一本什么书?

  此书为李圆净居士编辑,共为四篇。第一饬终章程,第二饬终言论,第三预知利害,第四饬终实效,乃名之曰《饬终津梁》。

  李圆净居士,犹恐过为简略,或致人不介意,因会萃各处章程,及诸言论,又复采取古今发明临终利害等文,并近来因助念故,遂得往生之事证,厘为四篇。第一饬终章程,第二饬终言论,第三预知利害,第四饬终实效,乃名之曰《饬终津梁》。祈光作序。光年届古稀,学无所成,窃恐一气不来,又复轮回六道,则其苦何堪设想。因兹灭踪长隐,专修净业,庶不致平常为他人说者,自己反无其分,令无知者因兹谤法,以堕恶道也。兹于将入关前,接得伊书,不禁有感于衷。爰为撮举净土法门之大意,及助念之利益,以期世之学佛者,咸各注意,庶可大畅如来普度众生之本怀,亦堪成熟自己多劫培植之胜因矣。

  (《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第574页 饬终津梁序)

  558、印祖为什么极力推荐《观音感应课》?如何占卜?

  《观音感应课》者,俯顺世情,令卜休咎,以期同种善根之妙方便也。凡占者,皆须称菩萨名。如小儿有病,不肯服药,涂药于乳,则不服而服矣。菩萨名号,如返魂香,若得见闻,宿业自消,宿善自生,以渐至于上追观音之志事,究竟自利利他于无既也。

  欲决疑者,若原供有菩萨像,则于像前焚香礼拜。若无,则即向此课本焚香礼拜。取五净钱,在香烟上熏过,心中默祷所问之事,按下所列之偈,并念菩萨若干声,将钱掷于桌上,按次查是几字几幕,照课本查是何卦,即得其所示之兆云。

  观世音菩萨,湣念众生之心,不可以言语形容,虽天地父母,未足喻其少分。善根未种未熟未脱者,令其即种即熟即脱;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喻如日丽尧天,万象咸蒙照烛;春回禹甸,百卉悉荷生成。有感即通,无谋不应。良以菩萨无心,以众生之心为心,故得遍法界感,遍法界应,悉副彼念,了无差殊也。《观音感应课》者,俯顺世情,令卜休咎,以期同种善根之妙方便也。凡占者,皆须称菩萨名。如小儿有病,不肯服药,涂药于乳,则不服而服矣。菩萨名号,如返魂香,若得见闻,宿业自消,宿善自生,以渐至于上追观音之志事,究竟自利利他于无既也。兹因徐积余居士,与其夫人,得前明古本,石印千卷,以结净缘,略叙菩萨行慈之意云。

  (《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第579页 观音感应课序)

  观世音菩萨湣念众生,寻声救苦。凡作善事,恳求菩萨,必垂加被,令其得成;若作恶事,亦垂加被,令决不成,以成则造罪堕苦,其苦难救矣。此菩萨之真慈大悲也。欲决疑者,若原供有菩萨像,则于像前焚香礼拜。若无,则即向此课本焚香礼拜。取五净钱,在香烟上熏过,心中默祷所问之事,按下所列之偈,并念菩萨若干声,将钱掷于桌上,按次查是几字几幕,照课本查是何卦,即得其所示之兆云。

  (《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十四第366页 观世音菩萨感应灵课法语)

  559、为什么要重订《西方公据》?

  《西方公据》一书,流传已久,内容及编辑方式多有不如法处。《重订西方公据》首列经、咒、念佛仪;次列古今显豁浅近各开示,而复注重于临终助念一法,以期不至功将成而被无知眷属破坏也;次列三皈、五戒、十善、四谛、《四料简》各略释,及佛号百颂,以期初发心者,略知意义。订作一本,以为永远传阅之书。其九品图记数之法,则另作一本,随附正书,以备行者记数,及将来焚化耳,其法甚善。

  《西方公据》一书,流传已久。其所采录之言论,繁简不一。有列《弥陀经》、《往生咒》于首者,亦有不列者。而其中列三圣像、九品莲台、莲中备圈,令人点以记数,则同。多有九品各莲台,均画一佛像者。此后则择古今切要开示,及显明事迹,以期阅者生决定信愿,得以决定资此以往生耳。其用意抑何深厚而周到也。然以念满,或没后则烧,殊觉有毁坏经像之过。而一本利人好书,终必付之一烧,不徒暴殄天物,又复不能普利。

  若留以传世,则点得乌黎巴皂,难起人之阅兴。进退思之,殊难合适。吾友逸人,特为另订章程。首列经、咒、念佛仪;次列古今显豁浅近各开示,而复注重于临终助念一法,以期不至功将成而被无知眷属破坏也;次列三皈、五戒、十善、四谛、《四料简》各略释,及佛号百颂,以期初发心者,略知意义。订作一本,以为永远传阅之书。其九品图记数之法,则另作一本,随附正书,以备行者记数,及将来焚化耳,其法甚善。遂为排印以广施送,以期一切同伦,同得往生。

  (《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第584页 重订西方公据序)

  560、《日诵经咒选录》是否专为在家净土行人编辑?

  此书以开本知见为先导,信愿念佛为正行,万善庄严为助修。列诸经咒,无论专兼持诵,悉作修持净业助。以冀彻悟五蕴原空,诸法非相,遍行万行,而不见能行之相。专志念佛,而了知心作心是。为便于在家二众,于日用伦常中,即能真俗并融,儒佛两尽,因附录《感应篇》、《阴骘文》、《觉世经》,及净土修持各开示,以为改过迁善,趋吉避凶,超凡入圣,了生脱死之规矩准绳。

  其修持次序,当以开本知见为先导,信愿念佛为正行,万善庄严为助修。以故首列《金刚经》、《心经》、《观世音普门品》、《大势至念佛圆通章》、《阿弥陀经》、《往生咒》、《念佛起止仪》、《发愿文》,以及大悲咒、准提各咒。或兼持各种,或专持一种,悉以作修持净业助。以冀彻悟五蕴原空,诸法非相,遍行万行,而不见能行之相。专志念佛,而了知心作心是。能如是修,则顿出迷途,直登觉岸矣。良以末世众生,障深慧浅,匪仗佛力,实难解脱。以念佛一法,乃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上成佛道,下化众生,成始成终之无上法门,较彼一切仗自力断惑证真以了生死者,奚啻天渊悬殊焉。又欲初机行人,深知各种法门之所以,在家二众,于日用伦常中,即能真俗并融,儒佛两尽,因附录《感应篇》、《阴骘文》、《觉世经》,及净土修持各开示,以为改过迁善,趋吉避凶,超凡入圣,了生脱死之规矩准绳。庶可现生即出三界六道之外,直入七宝九莲之中。愿诸修士,同加注意。

  (《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第614页 日诵经咒选录序)

  561、初机及老年人阅读《佛法导论净土篇》方便有益吗?

  此书文近万言,而一字一义皆本佛经祖语,绝无自立意见,并无误人坏法之咎。佛学书局,以其有益初机,故特列于小丛书中,以期广传。今又另排三号大字,以期老年目力衰弱者,均不难看。

  李圆净居士,本《净土四经》,及古德著述之意,述为语体,用阐净宗。虽科列十门,文近万言,而一字一义皆本佛经祖语,绝无自立意见,并无误人坏法之咎。佛学书局,以其有益初机,故特列于小丛书中,以期广传。今又另排三号大字,以期老年目力衰弱者,均不难看。又祈为序引,以启正信。其余要义,书中自具,何须多赘。

  (《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第616页 净土篇序)

  562、《净土问辨功过格合刊》是什么样的书?

  劝修净土之向导。凡有志于希圣希贤者,祈勿以此为琐屑而忽略之,则善矣。

  以故朱燮臣居士,唯恐世人狃于常见,不肯修习,以致自误,故以己先所存之种种疑情,一一剖析明了,而为一切同人之向导。又复附以劝孝戒淫等篇,俾于首善首恶,严事法戒,则根基巩固,进修无滞矣。又以日用伦常,或恐疏略,故复以《功过格》,附于其后。窃以此格,实为格致诚正之要务,尽心力而行之,不患不到圣贤地位。凡有志于希圣希贤者,祈勿以此为琐屑,而忽略之,则善矣。又《功过格》属散文,不便记诵。《感应篇》、《阴骘文》,实为《功过格》之源本,以故恭录于首,以期朝夕讽诵,互相鉴照,俾得三业清净,一心淳笃。庶可无忝所生,行为世法。由是而世法佛法,一道齐修;成己成人,了无二致。前继往圣,后开来学,参赞化育,辅翼郅治,皆于此庸言庸行中得之。若舍此不行,别求玄妙,纵令大得,亦只能利一类之机,而况专资空谈者乎!(《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第618页 净土问辨功过格合刊序)

  563、王博谦居士编辑《学佛浅说》的缘起是什么?

  王博谦居士以佛教经论著述文深义奥,故作《学佛浅说》二十篇。概用通俗文字发挥之,以期雅俗同观,智愚咸了耳。印祖详阅之不胜欢喜,作序抒怀,以示同意。普愿阅者,同生信心,所有利益,当自证知。

  王博谦居士,宿根深厚,救世心切。兼且主笔报馆,操言论之机关。欲令同人,同皆学佛,以佛教经论著述,文深义奥,纵慧业文人,久经研究,尚难悉其指归,入其阃奥,况愚夫愚妇乎哉?由是以己所见之理,作《学佛浅说》二十篇。概用通俗文字,其语悉本佛祖经论,不过借显浅之文发挥之,以期雅俗同观,智愚咸了耳。以光形迹虽异,志道原同,虚心下问,以稿见寄,谬令鉴订,以便流通。因详阅之,不胜欢喜,聊抒愚怀,以示同意。普愿阅者,同生信心,所有利益,当自证知。

  (《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第625页 学佛浅说序)

  564、《慧远法师文钞》是如何编辑完成的?

  《慧远法师文钞》为如皋沙健庵太史编录,分正附二编。其门人项智源又为补录。由此书故,给后学者悉知净土法门之所以然,必至当仁不让,追踪先觉,同出五浊,同登九莲也。

  如皋沙健庵太史,晚年笃信佛法,专修净业。博览群书,凡远公著述,及后人所作传赞记颂等,悉备录之,题曰《慧远法师文钞》,分正附二编。其门人项智源,又为补录,委光校订而排印焉。窃以远公为莲宗初祖,其书广布,阅者必能兴起。但以资斧不给,先印万册以为之倡,则后之源源相继而印者,又何可计其数耶。后之学者,由此书故,悉知净土法门之所以然,必至当仁不让,追踪先觉,同出五浊,同登九莲也。故于付排之前,略叙来历。至于远公之道德、功业、文章、感通,备载文钞正附二编,兹不繁述。(《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第639页 晋莲宗初祖庐山慧远法师文钞序)

  565、罗两峰居士《正信录》主要是什么内容?

  此书以大通无碍之眼光,凡世人所疑之事,一一据经引史,证明其事。而道学渊源,名人至论,以及各种修持,与夫仗佛慈力,横超三界之法,悉皆详示所以,使人知其门径,有所依凭。其为利益,莫能名焉。

  适有以罗两峰所著之《正信录》见赠,阅之,心怀为畅。居士乘愿再来,以大通无碍之眼光,凡世人所疑之事,如天堂地狱,人畜轮回,前身后身等,一一据经引史,证明其事。而道学渊源,名人至论,以及各种修持,与夫仗佛慈力,横超三界之法,悉皆详示所以,使人知其门径,有所依凭。俾拘墟者得见天日,令孤露者归本家乡,其为利益,莫能名焉。乃为校正字句,拟排板先印一万本,以为提倡。

  (《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一第647页 罗两峰居士正信录序)

  566、《佛学救劫编》对求知佛法真理的人说了些什么?

  语云,救人必须救得彻。然而于求知佛法真理人前,最初不得不以浅近之因果事迹,启其信心。《佛学救劫编》如是之救,可谓彻之极矣。切勿以其浅近,即不欲观而置之。

  潘对凫居士,有见于此,于上年请许止净居士,辑《佛学救劫编》。以三皈、五戒、十善,为改过迁善,返迷归悟,净身、口、意三业,修戒、定、慧三学,以期去原无之妄业,复本有之真心。又复令其信愿念佛,求生西方,永离五浊恶世,常享四德法乐。而复以普贤菩萨十大愿王为依归,庶可承弥陀之慈力,与自己之愿轮,于十方界,随类现身,种种方便,度脱众生,普令含识,同成佛道,虚空有尽,我愿无穷。此救劫之极功也。

  语云,救人必须救得彻。如是之救,可谓彻之极矣。然而于求知佛法真理人前,最初不得不以浅近之因果事迹,启其信心。切勿以其浅近,即不欲观而置之,则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上成佛道,下化众生,成始成终之妙道,当自得之矣。普愿同人,各共勉旃。

  (《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一第677页 佛学救劫编序)

  567、《务本丛谭》一书主要是什么内容?

  《务本丛谭》之书,逐条发明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等事理,与夫发菩提心,自利利他,信愿念佛,求生西方等法则。果能依是而行,则必生入圣贤之域,没登极乐之邦。

  以故郭介梅居士,有《务本丛谭》之书,普遍流通,以期挽救也。其书逐条发明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等事理,与夫发菩提心,自利利他,信愿念佛,求生西方等法则。果能依是而行,则必生入圣贤之域,没登极乐之邦,庶可不负可以为尧舜,可以作佛之真心,及与天地并立为三,称为三才之嘉名也。其有欲张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之大维,欲办格、致、诚、正、修、齐、治、平之大事,欲证烦惑净尽,福慧圆满之大果者,请以此书为引人入胜之前导。及其入之既深,则其所造诣,固非此书所能详尽也。愿见闻者,切勿忽诸,则幸甚幸甚。

  (《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一第681页 务本丛谭序)

  568、读《无量寿经颂》获益何处?

  《无量寿经颂》,虽于佛心经义,未能彻底显示,和盘托出。然读之亦可以助发我辈无力断惑证真者之信愿,以壮其坚决往生之雄心。

  《无量寿经颂》,古疏甚多,近悉遗轶,所存无几。道传大师,读诵此经,深感佛恩,作颂赞扬。虽于佛心经义,未能彻底显示,和盘托出。然读之亦可以助发我辈无力断惑证真者之信愿,以壮其坚决往生之雄心,故令排印流通焉。

  (《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一第722页 无量寿经颂序)

  569、《歧路指归》是一本什么书?

  此书以问答方式阐杨净土宗之初级接引读物,庶可于佛一代教典中,唯依契理契机,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一法而修。

  近有山东莒城战德克(编者注:印祖皈依弟子),李德明(编者注:即李炳南)者,谬闻人言,函祈归依。因示以博地凡夫,欲于现生了生脱死,若不念佛求生西方,绝无一法能满愿者。又为寄《文钞》等,以为修持之据。德克因取其义,述《歧路指归》借为问答,以释疑虑而明宗旨,又祈德明为之参订,志期利人,不惜心力。已经排印流通,寄书求为印证。光阅之,不胜欣慰。以间有词意欠圆,恐阅者或难领会,稍为修正,令其一目了然,绝无疑议,另行排版,期广流通。庶可于佛一代教典中,唯依契理契机,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一法而修。

  (《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一第758页 歧路指归序)

  570、《法雨涓滴录》一书主要讲什么内容?

  临终助念一法乃唐善导和尚所发明,谓平日不念佛者,依此助念,亦可往生。《法雨涓滴录》一书,于临终助念,及破坏正念之利害,颇有发明。是知此法,利益宏深,普愿见闻,咸生正信,辗转劝导,功德无量。待己临终,决定有助念之人。何以故,以如是因,感如是果,因果两各相符故。

  《法雨涓滴录》一书,于临终助念,及洗沐、换衣、哭泣等,破坏正念之利害,颇有发明。周师导之母,幸得助念之力,故得正念昭彰,现诸瑞相而终。由是彼昆季石印数百册,以送远近有缘者。今又以母所遗资,印《莲宗正传》一万册,以结净缘,冀其母未往生则即得往生,已往生则高增品位。因将此录,附于其后,冀一切人,咸知助念,及破坏之利害。庶不至以爱亲,及爱兄弟、妻子、眷属者,背道而驰。以爱恋之心,行损害之事,尚自以为吾于亡者,能尽其职。

  但以凡夫知识陋劣,未闻佛法,所有损益,人孰得知。此书传布遐迩,庶一切正信念佛者之父母、兄弟、妻子、眷属,生则深种善根,没则神超净土。此法乃唐善导和尚所发明,谓平日不念佛者,依此助念,亦可往生。善导和尚,弥陀化身,是知此法,利益宏深,普愿见闻,咸生正信,辗转劝导,功德无量。待己临终,决定有助念之人。何以故,以如是因,感如是果,因果两各相符故。(《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二第966页 莲宗正传跋)

  571、印祖对《莲宗三种撷要》、《净土三字经》如何评价?

  此二书,其法至良,其意至善,简捷明晰,随机设化,可为莲宗要中之要。普使见者受持,作度生之宝筏,为乐邦之资粮,不负座下之无量悲心也。

  唯座下所纂辑《莲宗三种撷要》、《净土三字经》,此二书其法至良,其意至善,简捷明晰,随机设化,可为莲宗要中之要。普使见者受持,作度生之宝筏,为乐邦之资粮,不负座下之无量悲心也。(《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三第36页 复尘空法师书二)

  572、《净土生无生论》之大旨是什么?

  以信愿念佛,求生于自己心具心造心作心是之西方,故虽生而无有生相,虽无生而不住无生之相。此生无生论之大旨也。了此,则谁肯背性而作三途六道之因果。即出世三乘之因果,亦复不以为极则,而直趣无上菩提之因果也。

  幽溪大师乘愿示生,教开圆解,宗悟自心,笃修净业,普利人天。湣世之昧者,不知西方极乐世界,原是唯心净土,导师阿弥陀佛,原是自性弥陀。遂舍实事执空理,令人念自性弥陀,生唯心净土。竟将如来普利圣凡之道,认作表法寓言,只期一悟,余皆不计。致高明者反不如愚夫愚妇颛蒙念佛者,为能潜通佛智,暗合道妙,感应道交,蒙佛接引,即得往生也。其病由于好高务胜,实未深明高胜之所以然。竟致弄巧成拙,求升反坠,甚可悲伤。大师悲湣不已,特著《生无生论》,直显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之心性。此之心性,具无量德,不变随缘,随缘不变,在凡不减,在圣不增。由迷悟之不同,致十界之差别。即此十界,一一无非心具心造,心作心是。求生西方,即真无生。以生乎心具心造心作心是之西方,非彼执理废事空有其名,实无其境之西方也。

  乃决定生而无有生相,决定无生而无有无生之相之生无生也。以信愿念佛,求生于自己心具心造心作心是之西方,故虽生而无有生相,虽无生而不住无生之相。此《生无生论》之大旨也。了此,则谁肯背性而作三途六道之因果?即出世三乘之因果,亦复不以为极则,而直趣无上菩提之因果也。论凡十章,一一皆以心具心造,心作心是,三谛三观之旨而为发挥。俾循乞穷子,亲见衣里之明珠;旅泊孤客,还归本有之家乡。上契佛心,下契时机。故得论成讲演,天乐盈空,以为明证也。

  (《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十一第1782页 净土生无生论讲义发刊序)

  573、《龙舒净土文》的内容和宗旨是什么?

  龙舒着净土文,发挥儒佛之心宗,普遍宣导。言浅而典,理深而着。俯顺劣机,循循善诱,曲尽婆心,无所不至。其书以真信切愿,持佛名号,即生决定往生为宗。详观断疑生信,普劝修持,则上中下三根,无根不被,信愿行三法,无法不彰矣。

  溯自大教东来,远公创开莲社,嗣后宗教高人,无不弘赞,如智者、慈恩、清凉、永明等。以其为初机入道之第一要门,华严成佛之末后一着也。由是具缚凡夫,仗佛力以了生死者,非算数譬喻所能知也。当南宋时,吾宗先德,有龙舒居士,名日休,字虚中者,乘愿再来,以身说法。虽在尘俗,不纳妻室;虽入国学,不履仕途;发挥儒佛之心宗,教授具信之子弟。又欲同人,咸生净土,作为此书,普遍宣导。言浅而典,理深而着。俯顺劣机,循循善诱,曲尽婆心,无所不至。恐其畏难不入,故以晨朝十念,作普摄群机之最胜方便。待其渐入渐深,如得嘉肴,既知其味,则日用云为,自能拳拳服膺,唯佛是念,非限于一茶之顷,以为定章也。倘能具真信愿,毕生坚持十念,决定往生,况更能加功用行者乎。

  其书以真信切愿,持佛名号,即生决定往生为宗。详观断疑生信,普劝修持,往生事迹,特为劝谕等,以及居士一生所行,末后所现,则上中下三根,无根不被,信愿行三法,无法不彰矣。爰付剞劂,普遍流通。企酬释迦说法,诸佛证明,列祖传灯,居士著书之大慈悲心于刹尘海滴云耳。

  (《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四第801页 重刻龙舒净土文题词并序)

  574、《近代往生传》的编辑缘起是什么?

  近世百数十年来,修净土往生者,当比前更多,岂可不加纪录,而令其湮没乎哉?故余姚杨慧镜居士,特为搜辑,命名为《近代往生传》,祈予作序。

  迨法流东震,远公大师,倡于庐山,当时群贤毕集,后世众哲咸宗。从兹缁素四众,或圆修万行以回向,或专持佛号以求生,至于临终正念昭彰,现诸瑞相以往生者,又何能悉知之而悉见之也。彼往生集,《净土圣贤录》所载,特千万分中之一二耳。而百数十年来,修此法者,又复何限?况近世人士,眼界大开,密修显化者,实繁有徒。其中以烦惑心,契如来智,出娑婆苦,预莲池会者,当比前更多。岂可不加纪录,而令其湮没乎哉?故余姚杨慧镜居士,特为搜辑,命名为《近代往生传》,其意盖欲为后之辑往生传者,备底稿耳,故其称呼名字,悉本原文,不加修饰,以归画一,但取传信,不任撰修之功。已得若干传,将欲刊布,祈予作序。

  (《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五第1030页 近代往生传序)

  575、《净土三要述义》何人所作?

  绍兴骆季和居士,笃信佛法,潜修净土,得其纲要。作《净土三要述义》曾登《大云报》中,以饷同志,凡见闻者,咸皆欢喜赞叹,谓为合机。

  绍兴骆季和居士,宿具灵根,笃信佛法,自行化他,唯以信愿持佛名号,求生西方为事。……然佛所说法门,无量无边,求其至直捷,至圆顿,下手易而成功高,俾无力断惑之业力凡夫,现生即得出三界以登九品,舍凡躯而预圣流,唯净土一法为然也。于是潜心研究,得其纲要。值华智法师结社念佛,遂祈代为宣讲,随讲随录,以成一册。曾登《大云报》中,以饷同志,凡见闻者,咸皆欢喜赞叹,谓为合机。余姚佛学会诸居士,劝令刊布,祈余作序。(《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一第748页净土三要述义序)

  576、《法苑珠林》的特点和作用是什么?

  此书详谈因果,理事并进,可治近世排因拨果、肆无忌惮等膏肓痼疾。凡净土行人及有信心读书人,皆当令阅此书。

  《法苑珠林》一书(一百卷,常州天宁寺订作三十本,苏州玛瑙经房订作廿四本。玛瑙经房板残伤模糊,天宁寺板系新刻),详谈因果,理事并进,事迹报应,历历分明。阅之令人不寒而栗,纵在暗室屋漏,常如面对佛天,不敢稍萌恶念。上中下根,皆蒙利益,断不至错认路头,执理废事,归于偏邪狂妄之弊。

  (《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一第49页 复邓伯诚居士书一)

  《法苑珠林》一书,详谈因果,理事并进,可治近世排因拨果、肆无忌惮等膏肓痼疾。凡净土行人及有信心读书人,皆当令阅此书。岂但有益于身心性命,实于格物致和,文章学问,大有裨益也。(《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一第140页 复永嘉某居士昆季书)

  577、为什么说《弥陀要解》是自佛说此经以来第一注解?

  《弥陀要解》,自佛说此经以来,为西天、东土中,绝无而仅有之注解也。其理事各臻其极,文渊深而易知,理圆顿而唯心。妙无以加,宜常研阅。

  《阿弥陀经》有蕅益大师所著《要解》,理事各臻其极,为自佛说此经以来第一注解,妙极确极。纵令古佛再出于世,重注此经,亦不能高出其上矣。不可忽略,宜谛信受。……第一《弥陀要解》,乃大师自注。文渊深而易知,理圆顿而唯心。妙无以加,宜常研阅。(《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第197页 与徐福贤女士书)

  《弥陀要解》,自佛说此经以来,为西天、东土中,绝无而仅有之注解也。宜恪遵守,不可忽略。

  (《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一第49页 复邓伯诚居士书一)

  578、《印光法师文钞》的要点和作用是什么?

  欲研修净土,求其引人入胜,将禅净界限,佛力自力,分析明白,了无疑滞,语言显浅,意义平实,为研古德著述之初步向导者,其《印光文钞》乎?

  欲知禅净之所以然,非博览禅净诸书不可。即能博览,倘无择法智眼,亦成望洋兴叹,渺不知其归着。是宜专阅净土著述。然净土著述甚多,未入门人,犹难得其纲要。求其引人入胜,将禅净界限,佛力自力,分析明白,了无疑滞,语言显浅,意义平实,为研古德著述之初步向导者,其《印光文钞》乎?祈息心研究,当自知之。(《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第396页 复何槐生居士书)

  579、徐蔚如为什么要流通《印光法师文钞》?

  印祖作《文钞》,秘制之阿伽陀万应丸,举虚实寒热种种诸病,皆以此药投之。倘不怀疑,取而服之,立见全愈。徐蔚如居士宏法利生识时机,应今人之病,受印祖之药。故将《文钞》广为流通,以期有志了生死者,共沾法益,同生极乐。

  徐君夙具灵根,而且历代奉佛,自出世来,即受庭训,又经二三十年之学问阅历,何舍高明而取卑劣,宝印光之文而为之流布也?须知宏法利生,贵识时机。今人应受之法,与所受之病,高明者不肯详言。其所言者,纵极玄妙,多非应病之药,或由彼妙药,反增其病。印光譬如无知无识之庸医,不但不知病原,亦且不知药性。唯以先祖秘制之阿伽陀万应丸,举虚实寒热种种诸病,皆以此药投之。倘不怀疑,取而服之,立见全愈。即秦缓、扁鹊无从措手之症,一服此药,立见起死回生。于是有心活人济世者,为之广出招帖,令有病者,同服此药。虽知秦缓等之神妙不测,而不广告者,以病属宿业,有神仙不能疗者,况神医乎。

  (《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一第167页 复永嘉某居士书五)

  适接手书,不胜感愧。印光一粥饭僧耳,法门中事,概不能知,唯于净土,颇欲自他同生。以故凡有缁素见访,皆以此奉答。徐蔚如居士,以其于禅净界限,分析明了,并佛力自力之难易得失,及主敬存诚等种种肤论,皆于初机稍有利益。以故虽文词鄙拙,亦不见弃,而三四次排印流布,以期有志了生死者,同皆纳此刍议而已。(《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第372页 复包右武居士书一)

  580、印祖对《印光法师嘉言录》编辑作了什么开示?

  尤当以注重因果诚敬伦常,为救国救民弘法利生之要务。凡涉此义,似宜多采。

  接手书,不胜感愧。阁下此一编辑,则眉目清醒,利人多矣。窃谓此录皆取材书中,即论疏序跋等中,亦可节取。非书中可节,余皆不可节也。且此录原属节录,固不宜恐涉断章取义之嫌。而今之时势,尤当以注重因果诚敬伦常,为救国救民弘法利生之要务。凡涉此义,似宜多采。所立十科,颇为通畅。略有字句不均,及不甚畅亮之处,因另开于旁。一赞净土超胜,二诫信愿真切,三示修持方法,四论生死事大,五勉居心诚敬,六劝注重因果,七分禅净界限,八释普通疑惑,九谕在家善信,十标应读典籍。祈为裁度。(《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八第1149页 复李圆净居士书二)

  581、李圆净居士为什么编辑《印光法师嘉言录》?他为初级念佛人带来什么方便?

  《文钞》繁广,初机或难于简别其易晓了而合机宜者,欲令先得其门径,从兹着实进修,自至其极,免致望洋兴叹,或至退屈之虞。故李圆净居士遂摘录要义,分门别类,编作《印光法师嘉言录》。

  勿以所说皆平实庸常而弃之,以求其高深玄妙者。夫尧舜之道,孝弟而已。如来之道,戒定慧而已。能于平实庸常之事而实行之,行之及极,其高深玄妙之理,岂待别求。否则高深玄妙,但属口头活计,生死到来,一毫也用不着,愿阅者悉注意焉。

  圆净居士李荣祥,近数年来,专心佛学,于起信、楞严、圆觉,各为疏解。光谓青年人宜先着实用念佛功夫,待其业消智朗,障尽福崇时,再行发挥,自可阐明佛意,宣传宇宙。当时彼尚不以为然,后以用心过度,形神日衰,始知光言不谬。乃复详阅《文钞》,不胜欢喜,遂摘录要义,分门别类,编作一册,祈光为作题词。拟用报纸印一千册,以应急欲即阅者。(以先曾逐次登居士林林刊,故屡有催促令印之者。)及光五月至申,乃与其妻,同受归依。八月书出,不久送完。函索者纷至沓来,遂令漕河泾监狱署,排作书本。陈荻洲居士,愿任排工,并打四付纸板费,又任印二千册,一时任者,将近二万。

  其纸板拟留本狱署一付,以作上海流通之备;一归圆净居士保存,以备己及诸善士之用;一送哈尔滨宣讲堂,俾关外信心者,易于购阅;一送南洋新加坡商会,俾各岛华侨,同得读诵。其所录之出处某卷某页,一一备载,庶可以《文钞》全文相对阅。由其于诸文中截取要义,汇归一类,故每有文义稍同,而不即删削者,冀阅者受反复劝勖之益,冀其直下断疑生信也。其出处卷及页数,皆依《增广文钞》,以《增广文钞》,作永久流通之本,余则久后必无再印之举也。又以《文钞》繁广,初机或难于简别其易晓了而合机宜者,欲令先得其门径,从兹着实进修,自至其极,免致望洋兴叹,或至退屈之虞。

  因录《文钞》选读目录,附于《嘉言录》序后。庶未曾研究佛学之人,得以坐进斯道,其利人之心,可谓亲切周挚,无以复加矣。因为叙其所以然,以期阅者共知。所愿见者闻者,勿以所说皆平实庸常而弃之,以求其高深玄妙者。夫尧舜之道,孝弟而已。如来之道,戒定慧而已。能于平实庸常之事而实行之,行之及极,其高深玄妙之理,岂待别求。否则高深玄妙,但属口头活计,生死到来,一毫也用不着,愿阅者悉注意焉。

  (《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一第743页 嘉言录题词并序)

  582、《上海护国息灾法会法语》一书的作用是什么?

  《上海护国息灾法会法语》一书由邓慧载等数居士记录,印祖鉴定并作序。序云,此稿,大通家固不要看。倘愚钝如光,又欲即生了生死大事,及欲治心治身,治家治国,无从下手者,阅之或可不无小补云。

  九月初,中国佛教会理事长圆瑛法师,菩提学会领袖屈文六居士等,以光年老,或有心得,而不知其只能吃粥吃饭。请于启建护国息灾法会时,来沪演说,固辞不获,只好将错就错。至期,每日邓慧载,及无锡二三居士,各于收音机,听而录之,持来求为鉴定,即欲排印。所录互有出入,而邓之字大,遂依之略为笔削。此稿,大通家固不要看。倘愚钝如光,又欲即生了生死大事,及欲治心治身,治家治国,无从下手者,阅之或可不无小补云。

  (《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一第770页 上海护国息灾法会法语序)

  编者注:1936年夏历十月初九至十五日,因国家多难,水旱频仍,佛教团体在上海佛教净业社启建护国息灾法会(大悲道场)七永日,圆瑛法师主七,恭请印光大师莅沪说法。

  583、《印光法师文钞》对学佛有什么帮助?

  《印光法师文钞》若过细看,则禅净之界限,及所以然,并佛力自力之大小难易利害得失,固已明若观火,可以永无疑虑矣。对于初机入道者,利益不可思议。

  又《印光法师文钞》,乃徐蔚如三四次排印者,已散完矣。若九月到上海,当于商务印书馆请一部寄来。若过细看,则禅净之界限,及所以然,并佛力自力之大小难易利害得失,固已明若观火,可以永无疑虑矣。但文不足观,但取其有益于初机入道者即已。若以古德著述之模范绳之,则将弃置之不暇,何堪更为研究也。最初从此入,已经知其门路,再看古人所著,则固易为了然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无足废人,当途指路,玉与行人,当不以粗厉残废见弃也。

  (《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三第610页 复马舜卿居士书)

  584、为什么熟读《文钞》,依之而行,就会不致受庸人所误?

  须知光乃取佛菩萨祖师善知识之意而说,非光自出心裁妄说也。故熟读《文钞》,依之而行,自不致受庸人所误。

  既皈依佛法,当熟读《文钞》,依之而行,自不致受庸人所误,致求来生福报,及外道炼丹运气,以求成仙等。汝果能领会得《文钞》义,纵百千外道,亦不能摇动汝心。且勿谓此系光所说,恐不足依据。须知光乃取佛菩萨祖师善知识之意而说,非光自出心裁妄说也。祈慧察,则幸甚。

  (《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第318页复周智茂居士书)

  585、初机读《印光法师文钞》有什么利益?

  初机行人阅读《文钞》,则禅净之界限分明,自力佛力之利益大小,明如观火。自不致欲了生死,不知路头,并于一切法中,见其法法圆妙,不至无所适从耳。

  又徐蔚如居士,裒集印光应酬笔劄,两次排印于京,名《印光法师文钞》,二本。所代来者,已经散了。今春又令商务印书馆另编重排,兼令留板,而本馆又谓凡各处分馆,皆为代售。现在尚未出书,或年终春初出书,祈购而阅之。虽无大发挥,而于初机颇有小益。以故蔚如为之屡印,而期其广传也。阅此,则禅净之界限分明,自力佛力之利益大小,明如观火。自不致欲了生死,不知路头,并于一切法中,见其法法圆妙,不至无所适从耳。

  (《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第292页 复郦隐叟书)

  586、印祖为什么向念佛人极力推荐《印光法师文钞》?

  欲得佛法实益,当从要处着手。倘不知此义,氾滥研穷,只可作未来之善根,断不能即生便得了脱。光之《文钞》,非出自胸臆,乃宗佛祖经论中要义,以浅显之语言,而表章发挥之。若认作光说,便失却来源矣。

  千祈守分,按光《文钞》所说而行,勿入此种党派中则不负宿世善根。此日皈依矣,今为汝取法名为慧扩。汝果能本我所说而行,并以劝家中父母兄弟等,外面乡党朋友等,令彼同依《文钞》所说而行,庶可令此智慧,普遍流通于遐迩。譬如一灯,燃百千万亿灯,俾光明遍照,而我此灯,仍不欠少。若只知为己,不愿利人,则如一灯长只一灯,究有何益。是以贵以此义,扩充推广也。汝且勿谓光乃一粥饭僧,所说者何能受持奉行?欲学佛法,固有佛一代之经论在,唯令人依《文钞》行,岂不是弃大海而宝守一沤,翻成笑话。须知欲得佛法实益,当从要处着手。倘不知此义,氾滥研穷,只可作未来之善根,断不能即生便得了脱。光之《文钞》,非出自胸臆,乃宗佛祖经论中要义,以浅显之语言,而表章发挥之。若认作光说,便失却来源矣。又现今各处不靖,当此时际,若不念佛念观世音,则无所覆庇矣。

  (《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十三第84页 复周大赉书)

  卷十二 普通疑惑与解答

  587、如何认识佛恩广大?

  佛恩之广大周遍而无有穷尽也。譬如杲日,为照世故,出没无住。亦如船师,为渡人故,往来不停。我等纵使粉身碎骨、肝胆破碎、以致献出生命,佛恩永劫难报!

  甚矣佛恩之广大周遍而无有穷尽也。何以言之,以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可作佛。但以迷而未悟,遂致反以佛性功德之力,妄于六尘境中,起贪嗔痴,造杀盗淫,由惑造业,由业受报,久经长劫,轮回六道,了无出期。佛于往劫,知此事已,即发大愿,欲令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同悟本具佛性,同出生死轮回,同成无上觉道,同入无余涅槃。从兹普为法界众生,久经长劫,行菩萨道,但有利益,无不兴崇,六度齐修,一法不着,难行能行,难忍能忍。其行施也,国城妻子,头目髓脑,悉无吝惜。故《法华经》云:“我见释迦如来,于无量劫,难行苦行,积功累德,求菩提道,未曾止息,观三千大千世界,乃至无有如芥子许,非是菩萨舍身命处,为众生故,然后乃得成菩提道。”

  只此布施一行,尚非劫寿能宣,况其余之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以及四摄、万行乎哉!及至惑业净尽,福慧圆满,彻证自心,成无上道,普为众生,说所证法,直欲同皆得己所得。但以上根者少,中下者多,故复随机施教,令其随分得益耳。及其一期事毕,即入涅槃,犹复不舍大悲,于他方世界,示成正觉,以行济度。如是示生此界他方。固非算数譬喻之所能及。譬如杲日,为照世故,出没无住。亦如船师,为渡人故,往来不停。

  (《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五第1001页 佛遗教经解刊布流通序)

  588、佛教与儒教的共同点和区别是什么?

  儒以诚为本,佛以觉为宗。儒佛之本体,固无二致。儒佛之工夫,浅而论之,亦颇相同,深而论之,则天地悬殊。世人不知其同而不同,不同而同之所以然,故致纷纷诤论,各护门庭,各失佛菩萨圣人治世度人之本心也,哀哉。

  儒佛之本体,固无二致。儒佛之工夫,浅而论之,亦颇相同,深而论之,则天地悬殊。何以言之,儒以诚为本,佛以觉为宗。诚即明德,由诚起明,因明致诚,则诚明合一,即明明德。觉有本觉,始觉,由本觉而起始觉,由始觉以证本觉,始本合一,则成佛。本觉即诚,始觉即明,如此说去,儒佛了无二致。阁下所谓学孔学佛,理不外《大学》一章者,乃决定无疑之语,此浅而论之也。至于发挥其修证工夫浅深次第,则本虽同,而所证所到,大有不同也。儒者能明明德,为能如佛之三惑圆断、二严悉备乎?为如证法身菩萨之分破无明,分见佛性乎?为如声闻缘觉之断尽见思二惑乎?三者唯声闻断见思最为卑下,然已得六通自在。

  故紫柏云,若能直下忘情,山壁由之直度。初果尚七生天上,七反人间,而其道力,任运不犯杀戒,故凡所至处,虫自离开,所谓初果耕地,虫离四寸,况二三四果乎。儒教中学者且置,即以圣人言之,其圣人固多大权示现,则本且勿论。若据迹说,恐未能与见思净尽者比,况破无明证法性之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乎。即谓明其明德,堪与破无明者比肩,然破无明者,有四十一位,为与最初之初住比肩耶,为与最后之等觉比肩耶?即与最后之等觉比肩,尚于明德未明至乎其极,直待再破一分无明,方可谓为诚明合一,始本无二耳。吾故曰,体同而发挥工夫证到不同也。世人闻同,即谓儒教全摄佛教。闻异,即谓佛教全非儒教。不知其同而不同,不同而同之所以然,故致纷纷诤论,各护门庭,各失佛菩萨圣人治世度人之本心也,可不哀哉。

  (《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三第558页 复汤昌宏居士书)

  589、如何处理好理与事的关系?

  梦东云:“善谈心性者,必不弃离于因果。而深信因果者,终必大明乎心性。”此理势所必然也。末法众生,根机陋劣,唯有仗佛力之净土法门,亦可永出轮回。此不可思议之最上乘法,宜理事并谈,诫劝齐施。

  世出世间之理,不出心性二字。世出世间之事,不出因果二字。众生沉九界,如来证一乘,于心性毫无增减。其所以升沉迥异,苦乐悬殊者,由因地之修德不一,致果地之受用各别耳。阐扬佛法,大非易事。唯谈理性,则中下不能受益。专说因果,则上士每厌闻熏。然因果心性,离之则两伤,合之则双美。故梦东云:“善谈心性者,必不弃离于因果。而深信因果者,终必大明乎心性。”此理势所必然也。末法众生,根机陋劣,禅教诸法,唯仗自力,契悟尚难,何况了脱。唯有仗佛力之净土法门,但具真信切愿,纵五逆十恶,亦可永出轮回,高预海会。此不可思议之最上乘法,宜理事并谈,诫劝齐施。

  (《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一第25页 与佛学报馆书(节录))

  590、执理废事有什么害处?

  执理废事者,拨无因果。如以画饼充饥,陵空作屋。自误误人,罪岂有极。以善因而招恶果,三世诸佛,名为可怜悯者。

  知之匪艰,行之维艰。世有一班掠虚汉,闻得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之理,或由阅教参宗,悟及此理,遂谓我与佛同,而了无所用其若修若证。遂放心恣意于一切境缘之中,误谓六尘即觉,贪嗔痴即戒定慧,何须制心摄身,无绳自缚。此种见解,最为下劣。谓之执理废事者,拨无因果。如以画饼充饥,陵空作屋。自误误人,罪岂有极。以善因而招恶果,三世诸佛,名为可怜悯者。

  (《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第246页 复永嘉某居士书八)

  591、什么是真谛和俗谛?

  真谛则一法不立,所谓实际理地,不受一尘也。俗谛则无法不备,所谓佛事门中,不舍一法也。须知真俗同体,并非二物。

  克论佛法大体,不出真俗二谛。真谛则一法不立,所谓实际理地,不受一尘也。俗谛则无法不备,所谓佛事门中,不舍一法也。教则真俗并阐,而多就俗说。宗则即俗说真,而扫除俗相。须知真俗同体,并非二物。譬如大圆宝镜,虚明洞彻,了无一物。然虽了无一物,又复胡来则胡现,汉来则汉现,森罗万象俱来则俱现。虽复群相俱现,仍然了无一物。虽复了无一物,不妨群相俱现。宗则就彼群相俱现处,专说了无一物。教则就彼了无一物处,详谈群相俱现。是宗则于事修而明理性,不弃事修。教则于理性而论事修,还归理性。正所谓称性起修,全修在性,不变随缘,随缘不变,事理两得,宗教不二矣。

  (《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四第664页 宗教不宜混滥论)

  592、什么是真无生忍?

  真无生忍,实非小可,乃破无明证法性,最下者为圆教初住菩萨,即别教之初地也,谈何容易。

  所言念佛三昧,说之似易,得之实难。但当摄心切念,久当自得。即不能得,以真信切愿摄心净念之功德,当必稳得蒙佛接引,带业往生。事一心,若约蕅益大师所判,尚非现世修行人之身分,况理一心乎。以断见思惑,方名事一,破无明证法性,则名理一。若是内秘菩萨行,外现作凡夫,则此之二一,固皆无难。若实系具缚凡夫,则事一尚不多得,况理一乎。当过细看(印光)与永嘉某居士之极长一信,则可知。至于悟无生以后,护持保任,销熔余习,彼自了明,何须预问,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否则纵令饮者说得十分的确,而未饮之人,究不知其是何滋味。以居士将此悟无生忍,看得容易,恐自己或悟而不知保任护持,致余习复蒙,得而复失,故有此问。真无生忍,实非小可,乃破无明证法性,最下者为圆教初住菩萨,即别教之初地也,谈何容易。

  (《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第363页 复袁福球居士书)

  593、悟、证的含义是什么?

  悟则大心凡夫,能与佛同。证则初地不知二地举足下足之处。识此悟证之义,自然不起上慢,不生退屈。而求生净土之心,万牛亦难挽回矣。

  悟者,了了分明,如开门见山,拨云见月。又如明眼之人,亲见归路。亦如久贫之士,忽开宝藏。证者如就路还家,息步安坐。亦如持此藏宝,随意受用。悟则大心凡夫,能与佛同。证则初地不知二地举足下足之处。识此悟证之义,自然不起上慢,不生退屈。而求生净土之心,万牛亦难挽回矣。

  (《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一第183页 复永嘉某居士书五)

  594、为什么念佛人不可祈求大彻大悟?

  念佛阅经,悟二空理,证实相法,得大彻大悟,非博地凡夫之所能为。蕅益大师示居名字,智者示居五品,南岳示居十信。虽三大师之本地,皆不可测,而其所示名字、观行、相似三位,可见实相之不易证。汝自忖度,果能越此三师否乎?若不能,不如老实念佛,培植善根,往生西方之后,常侍弥陀,高预海会,随其功行浅深,迟早必证实相。则是决定无疑之词。

  念佛阅经,悟二空理,证实相法,乃约省悟修持,示现因后果。且勿笼统自任,谓现生便能如是。现生证实相者,非无其人,恐贤契无此善根。若不详陈其故,或致妄期圣证,则志高而行不逮,久而久之,必致丧心病狂,未得谓得,未证谓证,求升反坠,弄巧成拙。究其结果,难免永沦恶趣,不但埋没己灵,实为孤负佛恩。二空理唯言悟,则利根凡夫即能。如圆教名字位中人,虽五住烦恼,毫未伏断,而所悟与佛无二无别。(五住者,见惑为一住,思惑为三住,此二住于界内,尘沙惑无明惑共为一住,此二住于界外,)

  若约宗说,则名大彻大悟。若约教说,则名大开圆解。大彻大悟,与大开圆解,不是依稀仿佛明了而已。如庞居士闻马祖待汝一口吸尽西江水,即向汝道,当下顿亡玄解。大慧杲闻圆悟薰风自南来,殿阁生微凉,亦然。智者诵法华,至《药王本事品》,是真精进,是名真法供养如来。豁然大悟,寂尔入定,亲见灵山一会,俨然未散。能如是悟,方可名大彻大悟,大开圆解。若云证实相法,则非博地凡夫之所能为。南岳思大禅师,智者之得法师也,有大智慧,有大神通。临终有人问其所证,乃曰,我初志期铜轮。(即十住位,破无明,证实相,初入实报,分证寂光。初住即能于百三千大千世界,示作佛身,教化众生,二住则千,三住则万,位位增数十倍,岂小可哉,)但以领众太早,只证铁轮而已。(铁轮,即第十信位,初信断见惑,七信断思惑,八九十信破尘沙,伏无明。南岳思示居第十信,尚未证实相法。若破一品无明,即证初住位,方可云证实相法耳。)

  智者大师,释迦之化身也。临终有问未审大师证入何位,答曰,我不领众,必净六根。(即十信位,获六根清净,如法华经法师功德品所明。)损己利人,但登五品。(五品,即观行位,圆伏五住烦恼,而见惑尚未断除。)蕅益大师临终有偈云:“名字位中真佛眼,未知毕竟付何人。”(名字位人,圆悟藏性,与佛同俦,而见思尚未能伏,何况乎断。末世大彻大悟人,多多是此等身分。五祖戒为东坡,草堂清作鲁公,犹其上者。次则海印信为朱防御女,又次则雁荡僧为秦氏子桧。良以理虽顿悟,惑未伏除,一经受生,或致迷失耳。藏性,即如来藏妙真如性,乃实相之异名。)蕅益大师示居名字,智者示居五品,南岳示居十信。

  虽三大师之本地,皆不可测,而其所示名字、观行、相似三位,可见实相之不易证,后进之难超越。实恐后人未证谓证,故以身说法,令其自知惭愧,不敢妄拟故耳。三大师末后示位之恩,粉骨碎身,莫之能报。汝自忖度,果能越此三师否乎?若曰念佛阅经,培植善根,往生西方之后,常侍弥陀,高预海会,随其功行浅深,迟早必证实相,则是决定无疑之词,而一切往生者之所同得而共证也。

  (《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一第170页 复永嘉某居士书五)

  595、《往生咒》需要学梵文吗?怎样持咒利益大?

  学固宜学,断断不可起优劣胜负之念,则利益自不可思议矣。持咒以不知义理,但只至诚恳切持去,竭诚之极,自能业消智朗,障尽福崇。其利益有非思议所能及者。

  《往生咒》梵文,学之亦甚好。但不得生分别心,谓此略文为非。一起此念,则一大藏所有咒,皆生疑心,谓为未合佛意。须知译经之人,皆非聊尔,何可以他译不同,便藐视之乎?千余年持之得利益者,何可胜数。岂千余年来之人,皆不知梵文乎?学固宜学,断断不可起优劣胜负之念,则利益自不可思议矣。又持咒一法,与看话头相似。看话头以无义路,故能息分别之凡情,证本具之真智。持咒以不知义理,但只至诚恳切持去,竭诚之极,自能业消智朗,障尽福崇。其利益有非思议所能及者。

  (《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三第450页 复张云雷居士书二)

  596、出家的条件是什么?印祖为什么不鼓励出家?

  古人谓出家乃大丈夫之事,非将相所能为,乃真语实语,非抑将相而扬僧伽也。良以荷佛家业,续佛慧命,非破无明以复本性,宏法道以利众生者,不能也。

  夫佛法者,乃九法界公共之法。无一人不当修,亦无一人不能修。持斋念佛者多,推其效则法道兴隆,风俗淳善。此则唯恐其不多,愈多则愈美也。至于出家为僧,乃如来为住持法道,与流通法道而设。若其立向上志,发大菩提,研究佛法,彻悟自性,宏三学而偏赞净土,即一生以顿脱苦轮,此亦唯恐不多,多多则益善也。若或稍有信心,无大志向,欲藉为僧之名,游手好闲,赖佛偷生,名为佛子,实是髡民。即令不造恶业,己是法之败种,国之废人。倘或破戒造业,贻辱佛教,纵令生逃国法,决定死堕地狱,于法于己,两无所益。如是则一尚不可,何况众多。

  古人谓出家乃大丈夫之事,非将相所能为,乃真语实语,非抑将相而扬僧伽也。良以荷佛家业,续佛慧命,非破无明以复本性,宏法道以利众生者不能也。今之为僧者,多皆鄙败无赖之徒。求其悠悠泛泛,持斋念佛者,尚不多得,况能荷家业而续慧命乎?今之佛法,一败涂地者,以清世祖不观时机,仰遵佛制,革前朝之试僧,永免度牒,令其随意出家,为之作俑也。

  (《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一第42页 复泰顺谢融脱居士书二)

  597、五伦中为什么没有列老师?

  师有成我之德者,则属于父;诱掖奖劝,以达其材,则属于兄;丽泽互益,则属于友。孟子谓师也父兄也,故五伦之中,不列其师。

  夫人生大伦,其数唯五:谓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而父生,师教,君食,三者相等。何五伦之中,不列其师?不知师有成我之德者,则属于父;诱掖奖劝,以达其材,则属于兄。孟子谓师也父兄也。次则丽泽互益,如二月互照,二手互援,则属于友。(朋从二月,友从二手,古文友作“ ”,又,手也, 系又之变体,)故佛门每谓寻师访友。

  (《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一第161页 复永嘉某居士书五)

  598、舍利是怎么回事?

  舍利,乃修行人戒定慧力所成,非炼精气神所成。此殆 心与道合,心与佛合者之表相耳。舍利也称身骨或灵骨。

  言舍利者,系梵语。此云身骨,亦云灵骨。乃修行人戒定慧力所成,非炼精气神所成。此殆心与道合,心与佛合者之表相耳。非特死而烧之,其身肉骨发变为舍利。古有高僧沐浴而得舍利者。又雪岩钦禅师剃头,其发变成一串舍利。又有志心念佛,口中得舍利者。又有人刻《龙舒净土文》板,板中出舍利者。又有绣佛绣经,针下得舍利者。又有死后烧之,舍利无数,门人皆得,有一远游未归,及归致祭像前,感慨悲痛,遂于像前得舍利者。长庆闲禅师焚化之日,天大起风,烟飞三四十里,烟所到处,皆有舍利。遂群收之,得四石余。当知舍利,乃道力所成,丹家不知所以,妄意是精气神所炼耳。

  (《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第288页 复郦隐叟书)

  599、佛弟子为什么不可妄学济公吃肉?

  凡佛菩萨现身,若示同凡夫,唯以道德教化人,绝不显神通。若显神通,便不能在世间住。唯现作颠狂者,显则无妨,非曰修行人皆宜饮酒食肉也。世间善人,尚不饮酒食肉,况为佛弟子,要教化众生,而自己尚不依教奉行,则不但不能令人生信,反令人退失信心。故饮酒食肉不可妄学,妄学则决定要堕地狱。

  道济禅师,乃大神通圣人,欲令一切人生正信心,故常显不思议事。其饮酒食肉者,乃遮掩其圣人之德,欲令愚人见其颠狂不法,因之不甚相信,否则彼便不能在世间住矣。凡佛菩萨现身,若示同凡夫,唯以道德教化人,绝不显神通。若显神通,便不能在世间住。唯现作颠狂者,显则无妨,非曰修行人皆宜饮酒食肉也。世间善人,尚不饮酒食肉,况为佛弟子,要教化众生,而自己尚不依教奉行,则不但不能令人生信,反令人退失信心,故饮酒食肉不可学。

  彼吃了死的,会吐出活的。你吃了死的,尚不能吐出原样的肉,何可学彼吃肉。彼喝了酒,能替佛装金,能将无数大木,从井里运来。汝喝了酒,把井水也运不出来,何可学他。《济公传》有几种,唯《醉菩提》最好。近有流通者,云有八本,多后人敷衍之文。《醉菩提》之若文若义均好,所叙之事,乃当日实事。世人不知所以然,不是妄学,便是妄毁。妄学则决定要堕地狱,妄毁则是以凡夫知见,测度神通圣人,亦属罪过,比之学者,尚轻之多多矣。见其不可思议处,当生敬信,见其饮酒食肉处,绝不肯学,则得益不受损矣。

  (《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第357页复庞契贞书)

  600、扶乩是怎么回事?

  多是灵鬼假冒仙佛神圣。念佛人切勿为乩教所迷。

  扶乩多是灵鬼假冒仙佛神圣。鬼之劣者,或无此通力,其优者则能知人心,故能借人之聪明智识而为之。纪文达谓“乩多灵鬼假托,余与兄坦然扶乩,余能诗而不能书,余扶则诗词敏捷,书法潦草,坦然扶则诗词庸常,书法遒劲。”所冒古人,问及集中奥窍,则云年代久远,不复记忆,故知非真。然此鬼之灵,但能于人现知之心,借而为用。于识田中有,现知中无者,或此义非己所知者,便不能引以示人。其去业尽情空之他心通,实有天渊之远,但其气分似之。又恐汝等或为乩教所迷,故不得不引及而言之。

  (《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一第157页 复永嘉某居士书四)

  550-600题完

 







• 往生真正是永生,这个不是死 • 父母要做得正 • 与人要结善缘,要结法缘 • 你能这样做法,你才是真正的佛弟子 • 学佛还这么时髦,大家都来学了 • 一定要大心量 • 无有一法不知,无有一法不见 • 活着是为了什么? • 念佛法门简易稳当 • 邪淫的罪过很重 • 儿子投胎去做狗 • 对于自己,决定是一句佛号念到底 •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 什么是五蕴?五蕴是什么意思? • 觉悟的人,珍惜自己的命光 • 他的业障深重,决定不会开悟 • 不增不减,不生不灭 • 周恩来爱国爱民 • 轻松学佛法封面4 • 老师第一大



大藏经中华大藏经碛砂大藏经 中华大藏经 碛砂大藏经



· 阿耆尼国 · 平举 · 真中真 · 一茎草 · 道品 · 涌出 · 三昧耶身 · 道号 · 境观相资 · 杨惠南 · 雪山仙人 · 磨牛 · 垢染 · 阿■佛国经 · 褐剌缡衣 · 大毗卢遮那经供养次第法疏 · 清世宗 · 理入



· 不染污无知 · 恭敬心是成佛的善因 · 金刚衣天 · 印光大师:学佛者,何得以自己知见测佛境界... · 星云大师:健康与长寿 · 蔡礼旭:君子是安住在当下的 · 学诚法师:认识烦恼、调伏烦恼 · 净界法师:我们怎么样才有资格来修学一切法... · 蔡礼旭:经久弥新的生活4 · 坚法 · 准胝观音 · 却来 · 海涛法师:短期出家结业开示 · 鬼神应不应该崇拜 · 梦参老和尚:临终时身不由己,鬼神引你入恶... · 陈大惠:如何帮助孩子躲避灾祸 · 15 放下包袱 · 谈经

回向文: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学佛修行网 http://www.fotuo365.com
声明:本站为公益性网站,以弘扬佛陀教育为建站之宗旨,净化心灵、启迪智慧。
网站内容均收集于网络或网友上传,若有侵权敬请告知,本站将及时更正。阿弥陀佛!
意见或建议敬请联系:amtf@fotuo36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