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 尚思学佛修行网 www.fotuo365.com ]

您现在位置:尚思学佛修行网 >> 学佛讲堂 >> 印光大师 >> 浏览文章

印光大师:倘不能敦伦尽分闲邪存诚,则与佛不相应

  欲皈依佛法,了生脱死,超凡入圣,必须要克尽伦常之道。倘不能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则根本欠缺,与佛不相应,何由蒙佛垂慈接引,令其带业往生也。是故必须要孝亲敬长,兄弟姊妹,夫妇主仆,一一各须尽自己之职分。能于各宗,尽其职分,即为世间贤人善人。贤善之人念佛,则易于感佛。欲了生死,不可不注意伦常也。

  又须按净土经典所说,生信发愿,专心念佛,决定现生求生西方,绝不发求来生人天福报之心。

  而佛视一切众生,犹如一子,当戒杀吃素,爱惜物命。以此自行,复以化他。

  凡家庭中,父母,兄弟,姊妹,妻室,儿女,外而乡党,邻里,亲戚,朋友,皆当为说念佛之利益。现生则消除灾障,增长福寿,命终则蒙佛接引,往生西方。近来世乱至极,凡信佛念佛之人,每每逢凶化吉。今之祸患,避无可避,防不胜防。果能至诚念佛,则不知不觉,不逢灾祸。有此巨益,忍令我父母兄弟等,并乡党邻里等,不知乎。

  然欲化人,须自己实行方可。倘自己虽则念佛,于敦伦尽分,居心行事,诸多不到之处,则便难感通矣。

  今为汝取法名为宗诚。宗,主也。诚,真实也。汝果能事事以真诚为主,久而久之,人皆相观而善。所谓诚之所至,金石为开,况同类之人乎。宜常看弥陀经白话解,嘉言录,感应篇直讲。儿女从小,即为教其常念感应篇。此文每日或念三五遍,至少须念一遍。尽此一生念,再看看直讲,依之而行,则自可归于正人君子之域矣。

  节选自《印光法师文钞续编(上)》:“复金益平居士书(二)”

  人生世间,固宜各尽其伦。否则名虽为人,实与横行之异类,有何区别。孟子云,人皆可以为尧舜。佛经云,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堪作佛。其为尧舜作佛之要,在乎力行孝弟,与夫返妄归真而已。其资之以成始成终者,在于克己复礼,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而已。近世新学派,竞学欧风,废经背伦,以至公然提倡仇孝公妻裸体等,直欲人与禽兽无异,其丧心病狂也甚矣。伯伦居士,寄居台湾,已三世矣。当弱冠时,即欲归本祖国,以母氏不欲远徙,勉留夷邦,服职多年。及母氏服阙,幡然来归,可谓特立独行,敦伦尽分之士也。侨寓沪上,以相为业,凡遇来者,无论其相之善恶,皆勉以修德积善,以祈善者益善,不善者亦善。深合命自我作,福自己求,与夫有心无相,相随心生,有相无心,相逐心灭等义。而且于议论中,辄谆谆于三世因果报应,与夫净土横超法门,俾一切人由问相而得入圣贤之域,以及往生极乐之邦,其挽回世道人心也大矣。固知有志于济世济人者,虽不居位行政,亦可施行也。因为易其名曰伯伦,不知北仑居士以为然否。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第三》:“蔡伯伦居士嘤鸣集序”

  圣贤之道,唯诚与明。圣狂之分,在乎一念。圣罔念则作狂,狂克念则作圣。其操纵得失之象,喻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可不勉力操持,而稍生纵任也。

  须知诚之一字,乃圣凡同具,一如不二之真心。明之一字,乃存养省察,从凡至圣之达道。然在凡夫地,日用之间,万境交集。一不觉察,难免种种违理情想,瞥尔而生。此想既生,则真心遂受锢蔽。而凡所作为,咸失其中正矣。若不加一番切实工夫,克除净尽。则愈趋愈下,莫知底极。徒具作圣之心,永沦下愚之队。可不哀哉。

  然作圣不难,在自明其明德。欲明其明德,须从格物致知下手。倘人欲之物,不能极力格除。则本有真知,决难彻底显现。

  欲令真知显现,当于日用云为,常起觉照。不使一切违理情想,暂萌于心。常使其心,虚明洞彻。如镜当台,随境映现。但照前境,不随境转。妍媸自彼,于我何干。来不预计,去不留恋。

  若或违理情想,稍有萌动。即当严以攻治,剿除令尽。如与贼军对敌,不但不使侵我封疆,尚须斩将搴旗,剿灭余党。其制军之法,必须严以自治,毋怠毋忽。克己复礼,主敬存诚,其器仗须用颜子之四勿,曾子之三省,蘧伯玉之寡过知非。加以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与之相对。则军威远振,贼党寒心。惧罹灭种之极戮,冀沾安抚之洪恩。从兹相率投降,归顺至化。尽革先心,聿修后德。将不出户,兵不血刃。举寇仇皆为赤子,即叛逆悉作良民。上行下效,率土清宁。不动干戈,坐致太平矣。如上所说,则由格物而致知,由致知而克明明德。诚明一致,即凡成圣矣。

  其或根器陋劣,未能收效。当效赵阅道日之所为,夜必焚香告帝,不敢告者,即不敢为。袁了凡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命自我立,福自我求,俾造物不能独擅其权。受持功过格,凡举心动念,及所言所行,善恶纤悉皆记,以期善日增而恶日减。初则善恶参杂,久则唯善无恶。故能转无福为有福,转不寿为长寿,转无子孙为多子孙。现生优入圣贤之域,报尽高登极乐之乡。行为世则,言为世法。彼既丈夫我亦尔,何可自轻而退屈。

  或问,格物,乃穷尽天下事物之理。致知,乃推极吾之知识,必使一一晓了也。何得以人欲为物,真知为知,克治显现为格致乎。

  答曰,诚与明德,皆约自心之本体而言。名虽有二,体本唯一也。知与意心,兼约自心之体用而言。实则即三而一也。格致诚正明(此指明明德之明,与诚明之明),五者皆约闲邪存诚返妄归真而言。其检点省察造诣工夫,明为总纲,格致诚正乃别目耳。修身正心诚意致知,皆所以明明德也。倘自心本有之真知为物欲所蔽,则意不诚而心不正矣。若能格而除之,则是慧风扫荡障云尽,心月孤圆朗中天矣。此圣人示人从泛至切从疏至亲之决定次序也。

  若穷尽天下事物之理,俾吾心知识悉皆明了,方能诚意者。则唯博览群书遍游天下之人,方能诚意正心以明其明德。未能博览阅历者,纵有纯厚天姿,于诚意正心,皆无其分,况其下焉哉。有是理乎。

  然一切不深穷理之士,与无知无识之人,若闻理性,多皆高推圣境,自处凡愚。不肯奋发勉励,遵循从事。若告以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因果,或善或恶,各有其报。则必畏恶果而断恶因,修善因而冀善果。善恶不出身口意三。既知因果,自可防护身口,洗心涤虑。虽在暗室屋漏之中,常如面对帝天,不敢稍萌匪鄙之心,以自干罪戾也已。此大觉世尊普令一切上中下根,致知诚意正心修身之大法也。然狂者畏其拘束,谓为著相。愚者防己愧怍,谓为渺茫。除此二种人,有谁不信受。故梦东云,善谈心性者,必不弃离于因果。而深信因果者,终必大明夫心性。此理势所必然也。须知从凡夫地乃至圆证佛果,悉不出因果之外。有不信因果者,皆自弃其善因善果。而常造恶因,常受恶果,经尘点劫,轮转恶道,末由出离之流也。哀哉。圣贤千言万语,无非欲人反省克念,俾吾心本具之明德,不致埋没,亲得受用耳。但人由不知因果,每每肆意纵情。纵毕生读之,亦只学其词章,不以希圣希贤为事,因兹当面错过。

  袁了凡先生训子四篇,文理俱畅,豁人心目。读之自有欣欣向荣,亟欲取法之势。洵淑世良谟也。永嘉周群铮居士,感佩之极。祈上海商务印书馆铸铅为板,以公同志,又印送若干,以结法缘。祈予为序。因撮取圣贤克己复礼闲邪存诚之意,以塞其责云。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第三》:“袁了凡四训铸板流通序”

 







• 今天说很爱你,明天就不爱了 • 不要轻慢恶人 • 从十善业道做起 • 甚大、甚大,你修的福报太大了 • 我就是这么修的 • 我是愈学愈快乐,法喜充满 • 多一个善人,就少一个恶人 • 认假不认真,听骗不听劝 • 我们学得跟佛一样,这才叫学佛! • 冤亲平等,万法一如 • 自己要会转 • 别人称你大师 • 真能伏烦恼,那就不得了 • 老,不是一年一年老;死,不是命终的时候死 • 高度艺术化的教学 • 不能杂修,不能乱修 • 随缘随分,不强求 • 生死疲劳,来生比这生一定更苦! • 凡是有成就的人 • 从小就打电子游戏



大藏经中华大藏经碛砂大藏经 中华大藏经 碛砂大藏经



· 人生之路何去何从 第二篇 灭苦之法 1... · 人生之路何去何从 第七篇 劝信 2 善... · 人生之路何去何从 第一篇 堪忍阎浮 2... · 人生之路何去何从 第六篇 极乐国土 1... · 人生之路何去何从 第五篇 念佛法门 3... · 人生之路何去何从 第一篇 堪忍阎浮 5... · 人生之路何去何从 第一篇 堪忍阎浮 3... · 人生之路何去何从 第三篇 圣道门 2 ... · 人生之路何去何从 第六篇 极乐国土 3... · 人生之路何去何从 第二篇 灭苦之法 9... · 人生之路何去何从 第五篇 念佛法门 5... · 人生之路何去何从 第二篇 灭苦之法 1... · 人生之路何去何从 第二篇 灭苦之法 3... · 人生之路何去何从 第二篇 灭苦之法 1... · 人生之路何去何从 第一篇 堪忍阎浮 1... · 人生之路何去何从 第六篇 极乐国土 6... · 人生之路何去何从 第一篇 堪忍阎浮 4... · 人生之路何去何从 第四篇 净土门 4 ...



· 现在人取名字,这个名字要吉祥 · 依学宗 · 十信相似道 · 味定 · 海涛法师:学佛的人如何开智慧? · 偶像崇拜 · 蔡礼旭:遇事不能强加于人,要用对方能接受... · 假簿 · 一心一意念佛的人,这种人最有福 · 一字金轮 · 秘要 · 散华 · 海涛法师:堕胎婴灵会怎么报复父母? · 生命短暂 · 请问回向的意义是什么 ? · 俱舍 · 灵像 · 道证法师:瑞相是活着的时候就要有的

回向文: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学佛修行网 http://www.fotuo365.com
声明:本站为公益性网站,以弘扬佛陀教育为建站之宗旨,净化心灵、启迪智慧。
网站内容均收集于网络或网友上传,若有侵权敬请告知,本站将及时更正。阿弥陀佛!
意见或建议敬请联系:amtf@fotuo36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