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 尚思学佛修行网 www.fotuo365.com ]

您现在位置:尚思学佛修行网 >> 学佛讲堂 >> 印光大师 >> 浏览文章

净宗法师:印光大师精要法语讲记十三

  五、信愿专修

  下面是“劝信愿专修”,按次序分为劝信、劝愿、劝行。当然,前面的法语都有劝我们要信愿专修的成分,不过下面是把它单列出来。

  “信佛未极”之文

  若问他人效验,便是信佛言未极,而以人言为定,便是偷心,便不济事。

  (增广上?复永嘉某居士书一)

  有人念佛,学净土法门,他自己心中没有佛法定见,没有主张,总是问人家效果证验如何,以此作为信心的标准,不是以佛的话为标准。印光大师就讲:“如果问他人效验,便是信佛言未极。”信佛讲的话,没有信到位。

  佛言为标准

  佛弟子应该以佛言为标准,不是信老王、老李、张三、李四,不是信凡夫。

  佛说念佛一定往生,就一定往生。佛为标准——“圣言量”。如果说没有往生,那就断定他没有信愿,没有专修。很简单,以佛言为标准。

  结果我们不是以佛言为标准,释迦牟尼佛、十方恒河沙数诸佛都说“称念弥陀名号,必然往生”。我们信不过,反而去向凡夫讨效验。这是以人言为标准,不是以佛言为标准,这个不就错了吗?

  念佛往生,以佛言为标准。如果能有这样一个概念,你内心就不会动摇,因为这是释迦牟尼佛金口所说,十方恒河沙如来广长舌相所证明,历代祖师菩萨异口同音所宣传,阿弥陀佛亲自所发的誓愿,无可怀疑。就是以佛言为定。

  善导大师《观经四帖疏》说:不要说一般人,即使是阿罗汉,乃至有菩萨,地前菩萨、地上菩萨,乃至有报佛、化佛,这些圣位的菩萨、报佛、化佛,都辉光吐舌,说:“某某人哪!你罪业这么深重,累劫以来造了无量罪,罪业没有消,你单单念佛修福,这么简单的修行,怎么能往生啊?这个肯定不对,虚假的。”不要说是一般人这样讲,就是有佛菩萨来现身跟你这样讲,你都不要相信。你唯信释迦牟尼佛经中的教言。

  为什么?如果真是菩萨,不可能违背佛的教导;如果真是佛,也不可能跟释迦牟尼佛讲的矛盾,因为“佛佛道同”,讲的都是一致的。

  而有人不这样,把祖师的话搬出来,把佛经搬出来,他不能够完全相信。张三李四这么一讲,他就退了。所以这里说要信佛言。

  贼喻:偷心念佛不济事

  如果以人言为定,大师就说:

  “便是偷心”:什么叫偷心呢?“偷心”就是做贼的心。这个东西不是我的,但是我想要,又怕被别人发现了,就心里边想偷。如果偷到了,就感觉到在自己怀里了,但是毕竟不是自己的,又怕被别人夺掉了。

  如果是自己的东西,你会偷吗?这个电视机很漂亮,本来在你家的客厅里面,你偷到卧室里面,有什么意思?

  念佛往生,如果信佛言,了解阿弥陀佛是要救度十方众生,平等赐予,心中就安稳,他就知道这是他本该得的,是本当属于自己的东西,就不会有偷心。他不信佛言,以为别人才有分,我没有分,但又想要,所以就想偷,美其名曰:努力争取。要知道“我回到西方极乐世界,是回我本家,念佛往生是我本来所得,我就正大光明的,理所当然的,来得到这一份往生的果”。

  很多人不是这样的,虽然念佛,却怀着一颗偷心,“我能往生吗?”好像被自己偶然碰到了,“哎呀!我能往生就好了!”不知道这是你的本有东西。像个做贼的,没有把握、生怕别人把他拿掉了。一旦被别人发现,说:“大胆!这不是你的。”马上吓得丢下就跑。有人念佛,听人家说:“大胆!你罪这么重,还想往生!”他马上吓得丢下往生就跑:“对不起,对不起,我说大话了,我不该想往生,不敢奢望,我虽念佛,但是往生没分。”他不知道他念的这一句名号里面就有往生,这是佛给他的,他应该理直气壮地拿着,但他不信佛言,信人言,结果就像贼一样,多可怜。

  你自己的东西,人家说不是你的,你会胆虚吗?很多人念佛,一听人家说你这样不能往生,马上胆虚起来,这都是偷心。

  如果有偷心,“便不济事”:这样就没有效果,就不能往生。虽然说是被人家破坏了,实际上还是自己信佛言未及。

  “唯信为本”之文

  净土法门,唯信为本。信得极,五逆十恶,皆能往生。信不及,通宗通教未曾断惑者,皆无其分。

  (增广卷一?复周智茂居士书)

  “五逆十恶”与“通宗通教”,我们看来,如同天壤之别,但一个“信”字,完全翻转。信得极,五逆十恶皆能往生。信不及,虽然通宗通教,大彻大悟,大开圆解,只要烦恼惑业没有断尽,你都没有分,照样去轮回。所以说“唯信为本”,不在于智慧学问高低,懂得多少经教,有没有开悟,等等,只在你信得及信不及。说“愿生称名,必得往生”,你能不能相信?能相信,就能往生,因为称名不是问题,谁都能做得到。就怕你不相信,那就没分。

  37.“一切人皆生”之文

  净土法门,但恐信不及,若信得及,一切人皆得往生。

  (三编卷三?复马宗道居士书一)

  这些法语都很干脆,你就多读几遍,就有加持。

  没有谁不能往生的,就怕你不相信。因为你不相信,心里面就打拨浪鼓,就在摇摆;你能相信,你就能够稳定,你就能老实念佛,欢喜踊跃,实实在在,声声相续,称念弥陀名号。

  38.“最平常、最高深”之文

  净土法门,为佛法中最平常、最高深之法门;若非宿具善根,实难深生正信。

  (三编卷三?复秦铭光居士书)

  净土法门在佛法当中是最平常的,但是,也是最高深的法门。如果不是你过去世宿具善根的话,是很难生起正信的。

  “最平常”:大家可以理解,净土法门很平常,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没有什么玄妙。但是,平常当中又“最高深”,怎么最高深?你看连普贤菩萨、文殊菩萨都要修净土法门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如果不高深,这些大菩萨能够去吗?《无量寿经》说:“二乘非所测,唯佛独明了。”只有佛才能明了这个法门的究竟源底,菩萨、大菩萨只能少分明了,还不能完全明了。

  如果只是平常而不高深,有人就会不屑于修学;虽然高深但不平常,又有人觉得:“太高深了,我学不了!”念佛法门,“念”最平常,有口都会;“佛”最高深,菩萨不能测,合起来“最平常,又最高深”。没有一个众生漏在法门之外,没有一个人学不了。

  往往有人让他念佛,他心有不甘,就觉得说“念佛很平常,没有奇特,没有殊胜”,不知道这个最平常当中才最高深。

  就好像我们平时坐火车、坐轮船、坐飞机,平平常常,但是很高深。高深在哪一边呢?我们坐飞机,高深在航空专家,他能发明这么好的交通工具,乘客没有高深。

  作为念佛人,我们很平常,吃饭、睡觉、念佛,往生西方,很平常;但是我们所念的这句名号很高深,高深在南无阿弥陀佛那个地方,他超发殊胜之愿,十方诸佛菩萨的愿都不能跟四十八大愿相比,经过兆载永劫的修行而成就了不可思议的六字名号。在四十八愿当中,专门有一条愿,叫“诸佛称名”之愿,就是第十七愿:

  设我得佛,十方世界,无量诸佛,

  不悉咨嗟,称我名者,不取正觉。

  连十方诸佛都要异口同音地称赞南无阿弥陀佛名号,你说这句名号怎么可以思议!

  所以,高深不在我们这一边,在佛那一边。

  虽然在佛那边,最高深的法门,其实也是最平常的法门。如果只是奇特玄妙,那么不是最高深的,“大道无言”,平常是道,真正的道都很平常。

  可是,如果学其他的法门,说“众生本来是佛”,“万法本来性空”,“一切万法都是显现诸法实相”,但是我们心中不能契合,不能相应。

  而念佛法门,这句“南无阿弥陀佛”最高深,同时我们可以称念,平平常常念佛可以去往生,往生到极乐世界就可以成佛。

  行最平常:只要能深信,只要能发愿,只要能念佛;益最高深:因该果海,果彻因源;现生不退,往生成佛。

  39.“平生业成”之文

  果能生死心切,信得及,不生一念疑惑之心,则虽未出娑婆,已非娑婆之久客;未生极乐,即是极乐之嘉宾。

  (增广卷二?复邓伯诚居士书二)

  临终业成,平生业成

  净土法门有两个词:一个叫“临终业成”,一个叫“平生业成”。

  什么叫平生业成呢?就是说我们念佛的人,不要等待临死的时候,上气不接下气,那个时候好像往生的事才定下来。“平生”就是现在活着的时候,你能具足信愿,你专修念佛,你现在往生净土的净业就已经成就了,你往生就定下来了,不会再说有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了,这个叫“平生业成”。

  一般的人都有一种观念,认为说“我一生念佛,每天念一万声,念十年、二十年、三十年,最后要死了,就看最后这一句能不能念出来,这一句念出来了,好!往生之业成就了,我可以往生了”,一生都提心吊胆的——不是这样。念佛法门只要你平时具足信愿,平时念佛不改变,平时往生就定下来了。

  “临终业成”是指哪种状况呢?是指《观经》下辈三品的人,他一辈子没有念过佛,到临死才念了一句佛、十句佛,哎!这一句就成了。他是临死遇到念佛法门,叫临终业成;我们是平时遇到念佛法门,我们是平生业成。临终业成,是一念成就;平生业成是念念成就。我们每念的这句南无阿弥陀佛,都是以佛的果地觉为因地心,“因该果海,果彻因源”,都能消除生死之罪,都能往生西方净土,都具有成佛的资格。

  我们来看印光大师所说的这个比喻:

  你果然真想了生死,对这个法门真信、不怀疑,虽然没有出娑婆世界,还在这里做凡夫,但是你在娑婆世界不可能像过去一样累劫轮转了,在这个世界的时间不会长久了,今生一毕就要回归净土了。

  极乐之嘉宾

  “虽未生极乐”:虽然我们还在这里作凡夫,还没到达极乐净土,但是——

  “即是极乐之嘉宾”:你看,不是说我们死了,极乐世界才有我们的位子。我们现在在这里还是凡夫呢,还是黑头发、皱面孔,但是极乐世界已有我们的位子了,我们是极乐世界的贵宾。

  所以说“平生业成”。我们虽然还没有到极乐世界,但是那里已挂好了我们的号。阿弥陀佛设大法宴,桌子上摆了你的位置,所以要快点去。

  往生之业成就在六字名号里边

  关于“平生业成”,还想多说几句。

  业是往生之业,我们往生净土的信愿行的往生之业,阿弥陀佛在十劫之前,都成就在这句名号当中,他才说:“十方的众生,你称念我的名号,如果不往生的话,我就不成佛。”

  所以,各位要知道,我们往生之业成就了。成就在哪里呢?成就在六字名号里边。我们现在信愿持名,名号的功德、往生之业就在我们心中。

  《观经》下品讲了三个人:下下品是念十声佛,下上品是念一句佛,下中品是闻到了阿弥陀佛名号功德,想念、没念出来,就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了,所以我们的往生之业是成就在六字名号里边。如果六字名号里面没有我们的往生之业,你念一万遍也不能往生。

  因为如果六字名号里面是空的,没有往生之业,你每天念十万遍,你念十年、一百年,你也不能往生。就好像是空箩,你用手一拿,里面没有宝,你拿再多遍也没有宝。

  临终一念能往生,说明名号里面就有我们往生的功德之宝;名号里面有往生的功德之宝,临终一念能往生,平时一念也能往生。

  存折喻:现在念的这句名号里边就有往生

  我们平时信受称名,信心如手,执持名号,名号里面的往生功德我们就拿到了,现在就得到了,所以叫“平生业成”。每一念每一念的念佛,都有我们的往生。我们这样的相续念佛,临终往生,是兑现现在的名号当中本来所包含的往生,所以,往生之业成就在六字名号里边,是阿弥陀佛为我们成就的。我们用信心的手来领取它,不是说现在我们每天念三万声,念十年、二十年,到临死念那一句才算数,是现在声声念念都算数。

  就好像我们从家里拿存折到银行去取钱,到银行里能取到钱,是因为从家里出发的时候存折里面就有钱。如果我们从家里出发时存折是空的,到银行里就没有钱给你。

  存折就代表“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我们临死之所以能往生,是因为我们现在念的这句南无阿弥陀佛里边就有往生。如果现在念的名号里边没有,你到临死也是空的。

  坐船喻:平生念佛更有把握

  也像我们坐船一样,十点钟开船,有一人,九点五十九分五十九秒他来了,“等等我!”一个箭步上了船。船开动了,他也可以到彼岸。还有一人,九点半就坐到船上,他能不能到彼岸?那是不是更有把握?九点五十九分五十九秒上船的人,就代表那个临终念一声佛的人。这句“南无阿弥陀佛”就是阿弥陀佛大愿船,你到临死念了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上去了,你也可以到西方极乐世界;我二十岁的时候就开始念佛,我等于是提前半个小时坐在这个船上面,怎么没有把握?更有把握!

  也有可能出现故障,哪种故障呢?口头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心里想这样念佛行吗?然后下了船,去换别的法门(船),你一下去,船开动了,就把你丢在这个地方了。

  所以要老实念佛,要一向专念,要不改变。印光大师讲:

  老实念佛,莫换题目!

  你一旦坐上这个大愿船,你就不要下来,你在船上稳稳当当坐着,很好!决定往生!

  40.“现生不退”之文

  能于此法,深生信心,虽是具缚凡夫,其种性已超二乘之上。喻如太子堕地,贵压群臣。

  (增广卷一?与陈锡周居士书)

  现生不退转。不退转是什么意思呢?“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决定可以成佛。按通途法门,要登地以上的菩萨才可以讲不退转的。而我们净土法门,你专修念佛的人,就不退转了。

  你能对净土法门产生深信心,虽然是一个具足烦恼业缚的凡夫,但是已经超过了声闻和缘觉,你现在就是菩萨的种性。我们烦恼一点都没断,跟阿罗汉怎么敢比啊?但是,种性超过阿罗汉。我们念佛超过阿罗汉和辟支佛,不是我们自己断惑证真的道力,是阿弥陀佛的威神加持。

  所以,下面举例子说:

  “喻如太子堕地”:太子一堕地,全国欢庆,满朝的文武大臣都来恭贺致敬。若论这个皇太子,才生下来,拉屎拉尿还要请人家帮忙,对国家一点贡献都没有,大字不认识一个,他为什么超过了这些文武大臣呢?是因为他爸爸是皇帝,他现在是太子、是小孩,长大了就要登位,就要作皇帝。

  我们念佛也一样,阿弥陀佛是佛王、法王,我们就是佛子、法王子,将来必定要成佛。

  如果以经教来说,龙树菩萨的《易行品》就是说念佛现生不退,还有《阿弥陀经》也说:

  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欲生阿弥陀佛国者,是诸人等,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彼国土,若已生、若今生、若当生。

  真信切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你就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了。我们的不退转,不是菩萨那种有神信道力的不退转,是仰仗阿弥陀佛名号功德力、光明摄取力,以凡夫位而达到不退转。

  41.“必堕恶道”之文

  来生做人,比临终往生还难。求生西方,比求来生做人尚容易。

  (三编卷三?复智正居士之母书)

  不生西方,将来必堕恶道。

  (增广上?复周智茂居士书)

  往生所得之利益,比得道更大。

  (续编?复杨树枝居士书之三)

  有人知见狭劣,说:“我哪里够资格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我下辈子做人就可以了!”

  大师就呵斥说:“你想来生做人,比你临终往生还要难!”

  为什么呢?往生靠阿弥陀佛的愿力,靠佛的力量,你当然很容易往生了;来生做人,要靠你的修持,靠你的修持,要做人很困难。

  就好像过一条小河,可能比过大江还要难,为什么?你如果自己游泳,可能会淹死。过大江如果坐船,还没有危险。

  所以,并不是说往生就很难,往生靠佛力很容易。

  印光大师又讲:

  “不生西方,将来必堕恶道”:你不要指望将来可以做人,不生西方,将来必然要下三恶道——地狱、饿鬼、畜生。因为我们内心都有强盛的贪嗔痴烦恼。

  就是你修持得再好,第二生或许不堕三恶道,第三生决定要堕三恶道。因为你今生持戒修福,第二生做人就有财有势,容易趁福力造罪,福力越大,造业越大,结果第三生堕落得更快。这叫“三世怨”。不要指望能“生生世世做人、生生世世修行”,这个梦都梦不着!所以,要有警惕。

  “往生所得之利益,比得道更大”:就是得道成阿罗汉,都比不上往生西方。往生西方,决定可以成佛,何止是阿罗汉。

  这句话也是给我们一个顶门针,在头顶上扎你一针,不要做梦,说“我来生要做人”——只要求生西方,不要求来生做人。

  42.“破戒违法”之文

  念佛,若求来生福报,即是破戒违法。念佛法门,乃是教人求生西方的法门。此是佛教人必定要依之法,汝不肯依,故名破戒违法。

  (续编上?复传德师书)

  有人也念佛,但他不求往生西方,只是求来生做人有好福报,大师呵斥说:“这是不遵佛教,破戒违法!”我们都知道杀生、偷盗是破戒,不知道即使守持五戒、吃素念佛,如果求来生福报,不求往生西方,也是破戒,甚至是破根本大戒;因为不求往生,必堕恶道轮回。

  43.“只怕不成佛”之文

  欲利他,先须自利。若非自己先出生死,何能度彼生死众生?譬如溺于海者,不能救海中沉溺之人。

  (增广卷一?与心愿居士书)

  求生西方,方能弘法利生。

  (三编卷二?复志梵居士书三)

  只怕不成佛,勿愁佛不会说法。

  如神龙一滴水,即可遍洒全国。

  (三编卷三?复温光熹居士书一)

  有的人发心很大,说:“我不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我要在这个世界度众生。”

  大师说:不可不可!你想利益他人,度众生,先要你自己能自利。就好像说你自己没有出生死,你怎么能再救度生死海的众生呢?你自己还在大海里面淹得要死不活的,你讲大话说:“我要救人家。”那不可能!你先自己能够到岸上去,你再驾了船来救人家才可以。

  “神龙一滴水,即可遍洒全国”:这是说真龙,只要有一滴水,就可以兴云布雨,遍洒天下。成了佛,点滴之法,都可以普润一切众生的菩提道芽。如果不是神龙、不是真龙,是泥塑的龙,你就是把它泡到水里边,它也没有效果。意思是说我们要往生西方成佛,才真正可以说法度众生,无所障碍。在娑婆世界这个地方所谓弘法利生,都是不能达到究竟圆满、自利利他的。

  “只怕不成佛,勿愁佛不会说法”:这话说得很幽默,也很明显,对比很鲜明。我们只怕不成佛,不愁佛不会说法度众生。度众生,你不用着急,先往生西方再说。当然,在这个世界,没有往生之前,随分随缘地把净土法门告诉有缘的人,是应该的。

  44.“专杂得失”之文

  善导和尚是弥陀化身,有大智慧,有大神通,其所示专杂二修,其利无穷。专修谓“身业专礼,口业专称,意业专念”。如是则往生西方,万不漏一。杂修谓兼修种种法门,回向往生。以心不纯一,故难得益,则百中稀得一二,千中稀得三四往生者。此金口诚言,千古不易之铁案也。

  (增广上?复永嘉某居士昆季书)

  这段是印光大师对善导和尚的“专杂二修”的一种体认和一种崇仰。说善导和尚是弥陀化身,他教导众生都非常的平实,不讲玄妙。至于所示我们专修和杂修这一点,对我们净土的行人,可以讲有无穷无尽的利益。

  往往有人起疑:“怎么想往生的人多,得往生的人不多啊?”问题出在哪里?问题就在他是不是真信切愿,是不是专修念佛,是专还是杂。

  净土法门分水岭

  净土法门有一个分水岭:杂修,你就往生不定,很困难!很危险!修的很多,反而往生不定;专修,就一定往生。

  什么叫专修呢?身、口、意三业都专。

  “身业专礼”:专门礼拜阿弥陀佛。

  “口业专称”:专门称念阿弥陀佛名号。不是说为了往生西方,觉得“专念阿弥陀佛一佛名号够吗?是不是再加上其他的法门?其他的佛菩萨?加上其他的经典、咒语?”如果那样就杂了。

  “意业专念”:专门忆念阿弥陀佛、极乐世界。

  “如是则往生西方,万不漏一”:像这样三业专修的话,一万个人念佛,一万个人往生,没有一个不往生的。

  什么叫杂修呢?

  “谓兼修种种法门”:他也念佛,他也想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但是他不专,他兼,“兼”就是再修其他法门,再持咒,再诵别的大乘经典,然后回向往生。他认为“我修的越多,功德越大,善根越多,越有把握”。但是,恰恰相反,这样叫杂修,因为心不纯一。

  “心不纯一”:心里不纯粹是阿弥陀佛,不专一是阿弥陀佛,而是杂有其他法门,你心里没有主宰,信愿不恳切,你不专一,你这样不就杂了吗?因为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毕竟是靠阿弥陀佛的愿力,你一杂,跟阿弥陀佛的愿力感通就弱了;感应道交的力量弱了,阿弥陀佛的愿力你不能契合、靠上,靠自力修行,怎么能往生呢?所以难以得到利益,道理很明白。

  “则百中稀得一二,千中稀得三四往生者”:杂行杂修,一百个当中不知有没有一两个,一千个中不知有没有三四个往生的。

  所以,问题出在哪里?就在于专还是杂。

  恶性循环

  结果很多人不了解这个道理,形成了恶性循环。怎么叫恶性循环?“哎呀!你看某某人,一辈子苦修,修了那么多法门,还没确定往生!我要更加努力,修更多的法门!”他不知道他之所以没往生,是因为他不专,没有一心靠倒阿弥陀佛,没有“通身放下,彻底靠倒”,没有全部仰靠南无阿弥陀佛。正因为他杂了,所以他往生没有把握,走得不殊胜。结果你不知道吸取他的教训,反而重蹈覆辙,可能走得比他更差。

  舍杂归专

  “某某人出家多年,读经很多,学问很大,但因为不专念佛,没能往生,何况我还不如他,所以我不能学他的路子,我要专。”——以他为前车之鉴,这样才是遵循佛祖的金口诚言。

  释迦牟尼佛在《无量寿经》里说,三辈众生要“一向专念无量寿佛”,没有二向,这才稳当、有把握。

  像我们坐船过海,你就一心一意坐一条大船就稳当,你脚踏两只船,乃至三、四只船,是肯定不稳当。

  有人讲:“我禅净双修,双保险;再加密宗,三保险;再加律宗,四保险……”

  你呀,两保险、三保险,是一个都不保险。你真的保险,不可能要第二个、第三个,你有第二、第三,是肯定心里有怀疑,才有第二、第三,保险哪里还有第二个、第三个啊?都百分之百了,就不用第二、第三了嘛!双保险,一个都不保险!要懂得这个道理。

  十方诸佛虽多,为我们这样的众生发愿,以易行简便的法门救度我们的佛,只有阿弥陀佛一佛。诸佛法门无量,适合我们这样众生根机的法门,能够必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只有念佛这一法。所以就不要杂了。

  “此金口诚言,千古不易之铁案”:佛是“金口”,佛讲的话真实不虚,叫“诚言”。善导大师是阿弥陀佛化身,他讲的就是阿弥陀佛讲的,从古到今,从现在到未来,定下来不能改变的。

  我们离开善导大师已经一千几百年了,大家去访一访、问一问,只要是杂行杂修的,往生就困难;只要是老实念佛的,没有不往生的,都走得很安然。所以祖师就是祖师,弥陀化身就是弥陀化身,说是如何就是如何,所以真想往生,大家要老实专修念佛啊!

 







• 他不是真学佛 • 随缘度日就好,不要去计较 • 这是他迷惑颠倒,决定不能怪他 • 虽然一生念佛,可是他不能往生 • 头顶油锅的死囚 • 在日常生活当中练真心 • 真妄莫辨、善恶不分,往往容易上当 • 退转之后,一世不如一世 • 儒释道三家的本质 • 财宝不行,财宝达不到 • 觉悟的人,他为来世着想! • 跟鬼往来不是好事情 • 我们有好地方去,何必要躲避 • 违背了自性,你就堕落了 •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 绝不被他扰乱 • 我们效法善知识,这就对了! • 少年培福,壮年造福 • 不往生极乐世界,你永远是孤单的 • 你所在之处就是道场



大藏经中华大藏经碛砂大藏经 中华大藏经 碛砂大藏经



· 佛学基础 第八章 各宗要略 第四节 天... · 佛学基础 第八章 各宗要略 第八节 密宗 · 佛学基础 第五章 百法之要略 第三节 ... · 佛学基础 第六章 有情之身心... · 佛学基础 第六章 有情之身心 第二节 ... · 佛学基础 第七章 业感缘起 第一节 缘... · 佛学基础 第一章 佛法僧三宝 第一节 ... · 佛学基础 第六章 有情之身心 第三节 ... · 佛学基础 第三章 五乘教法 第一节 人... · 佛学基础 第八章 各宗要略 第二节 唯... · 佛学基础 第六章 有情之身心 第四节 ... · 佛学基础 编者序言 作者序言 · 佛学基础 第四章 佛学之宇宙... · 佛学基础 第七章 业感缘起 第二节 业... · 佛学基础 第四章 佛学之宇宙论 第二节... · 佛学基础 第八章 各宗要略 第七节 律宗 · 佛学基础 第八章 各宗要略 第六节 净土... · 佛学基础 第八章 各宗要略 绪论 第一...



· 列祖提纲录 · 印光大师:命运的认识方法 · 印光大师:吃素念佛为何仍会横死 ·  刘素云:示儿 · 人是一天比一天老 · 净土宗第十二祖彻悟大师 · 蔡礼旭:《弟子规》与孝、悌、忠、信、礼、... · 妄想分别执着,天天减少,那就可喜! · 证严法师:宽柔 · 慧净法师:初学者如何奉行念念不舍 · 梦参老和尚:诚心供养这尊菩萨能得十种大利... · 吃素对身体到底有没有影响? · 学诚法师:我该怎样学习佛学呢 · 两个落草汉 · 圣严法师:用佛教生命观怎么解释试管婴儿? · 第二册 佛教的真理 第二十课 烦恼 · 海涛法师:一杯水供佛回向,可以超度八萬四... · 五藏三摩地观

回向文: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学佛修行网 http://www.fotuo365.com
声明:本站为公益性网站,以弘扬佛陀教育为建站之宗旨,净化心灵、启迪智慧。
网站内容均收集于网络或网友上传,若有侵权敬请告知,本站将及时更正。阿弥陀佛!
意见或建议敬请联系:amtf@fotuo36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