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 尚思学佛修行网 www.fotuo365.com ]

您现在位置:尚思学佛修行网 >> 学佛讲堂 >> 印光大师 >> 浏览文章

净宗法师:印光大师精要法语讲记十

  “成佛度生”之文

  于此法门,极生信愿,专精修行,则无尽烦恼,不难顿断;无量法门,自然证入。其圆成无上佛道,度脱无边众生,若操左券而取故物矣。

  (增广卷四?净土问答并序)

  你对于念佛往生法门:

  “极生信愿”:你没有疑惑心,一丝一毫都不怀疑。

  “专精修行”:我就念“南无阿弥陀佛”,专,还要再专,不杂。“精”就是不杂,“专”也是不杂。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这叫菩萨“四弘誓愿”。这“四弘誓愿”,我们读一读还可以,要和我们的心相应,不容易!

  “众生无边誓愿度”:打死一只蚊子。

  “烦恼无尽誓愿断”:“别理我,我在念咒,你不要打扰我!”起了烦恼。

  “法门无量誓愿学”:一个没学通。

  “佛道无上誓愿成”:还是做凡夫。

  如果是净土念佛法门,决定可以往生西方。到西方:

  “无尽烦恼,不难顿断”:当下无尽烦恼就消除了——“烦恼无尽誓愿断”,就断了。

  “无量法门,自然证入”:到极乐世界,无量无边妙法门,你自然而然就证入了,不是说“我还在那里死抠文字”,到极乐世界不用学文字,不用去读书,无量妙义自然而然都在我们心中显现,自然有证、有入。

  “圆成无上佛道,度脱无边众生”:像什么呢?又是刚才的比喻:

  “若操左券,而取故物矣”:同样道理,这句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里边,就有四样东西叫“故物”,哪四样?

  持名往生四兑现

  第一个,你拿着六字名号来了,那就把“烦恼无尽誓愿断”给你了,你烦恼无尽,当下“不难顿断”。第一个先兑现,烦恼没有了,“哗”消失了。

  第二个,有哪一件物品呢?“法门无量,自然证入”。你能念六字名号,到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保证兑现第二个给你,你无量妙法门自然证入了。

  第三个兑现的,这六字名号里面有无上佛道,“圆成无上佛道”,当下让你圆满成佛。

  第四个兑现的,成佛之后马上到十方世界度化众生。

  所谓“若操左券,而取故物”。故物——原先就存在那里的,本来就是为你预备的东西。如果到了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不给你成佛,你就问他要:“阿弥陀佛,我左券都拿来了,为什么我的东西不给我?”——不可能的!他都兑现给你,立即兑现,全面兑现,毫不拖欠。

  看下面这一段:

  果能信愿真切,一心念佛。至临命终时,决定蒙佛接引,往生彼国。既得往生,则俯谢凡质,高预圣流。见佛闻法,证无生忍。神通智慧,不可思议。然后乘本愿轮,回入娑婆,种种方便,度脱众生。如观世音菩萨,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普令一切众生,同出生死,同成佛道。方可圆证自己本具之妙真如心,方可究竟契合乎菩萨四弘誓愿,与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及普贤菩萨十大愿王也已。

  (增广上?与心愿居士书)

  什么叫“俯谢凡质”呢?“俯”就是往底下;“谢”就是扔掉;“凡质”就是我们的肉体凡胎。你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个肉体凡胎就像脱了一件衣服一样,“啪”就扔掉了,多潇洒!多自在!你要烧也好,给蚂蚁啃也行,无所谓。

  当下怎么样呢?

  “高预圣流”:我们到了极乐世界,“虚无之身,无极之体”,所谓“诸上善人,俱会一处”,我们扔掉这个身体,像脱了一件旧衣服一样。但是,我们如果不念佛往生,脱了人的衣服,还要穿上猪的衣服;脱了猪的衣服,又要穿上牛的衣服,总在轮回。现在不一样,莲花化生,“高预圣流”。

  乘阿弥陀佛的本愿,阿弥陀佛发愿是来回票:

  第一,“去程票”。第十八愿说:“你念我名号,到西方极乐世界来。”

  第二,还有第二十二愿——“回程票”,说:“你到我极乐世界成佛之后,再回娑婆世界度众生,我都有愿力加持你。”

  如同观世音菩萨一样。观世音菩萨是古佛示现,我们也是古佛示现。你应以何身得度,我就现何身为你说法。

  大家在这里都很羡慕观世音菩萨,真羡慕,到极乐世界,你回来,就一样。

  回来后还是弘扬净土念佛法门,用六字名号的网,法网、佛网、光明网,把众生拉到极乐世界。希望不要有一个漏网的。

  我们本来有一颗“妙真如心”,跟佛一样,是无量光、无量寿,但是我们在这里只是讲讲,只有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我们才可以圆证自己本具的妙真如心。“圆证”就是圆满证悟,菩萨只是分证,没有圆证,圆证就是成佛。

  “方可究竟契合乎菩萨四弘誓愿”:我们在这里发四弘誓愿,是可以鼓励自己,提醒自己。如果你真的要究竟契合四弘誓愿,要先念佛到极乐世界。

  把发愿当做儿戏

  “与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也有人说:“你不发菩提心、不发四弘誓愿,怎么能往生?你没有像阿弥陀佛一样发四十八大愿,你怎么能往生?你没有像普贤菩萨一样发十大愿王,你怎么能往生?”

  我们凡夫怎么能够发得起十大愿王?怎么能够发得起四十八大愿?四十八大愿是法藏比丘经过五劫思维而发的,你五天思维都没有;人家是法藏比丘,菩萨的身份,五劫思维,“超发无上殊胜之愿”,说:

  我建超誓愿,必成无上道。

  十方诸佛菩萨的誓愿都没有超过法藏比丘的誓愿,不是说你也能发。阿弥陀佛说:“我发四十八愿要救你;你让我来救就好了。”

  就像造船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他发愿造一艘船,船造好了,就让你上这个船,可以渡你到彼岸;不是让你再来发愿造船,你哪来得及呢?你也没有那个智慧啊!

  阿弥陀佛发四十八愿,已经建好了六字名号大愿船,喊你上船就可以了;你能上船,你就可以到彼岸。你到了彼岸,四弘誓愿、四十八愿、十大愿王都有了。

  还有人讲:“阿弥陀佛发四十八愿,我发四十九愿,超过一愿。”

  还有人说:“你发四十九愿,我发五十愿,超过你!”

  把发愿当做儿戏,就以为讲数字越多越好——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法藏比丘发四十八大愿,天雨妙华,大地六种震动,空中有声赞言:“决定必成无上正觉!”你发四十九愿,谁来给你证明啊?大地震动了吗?罪恶生死之凡夫,所言所行总要与我们的身份相应,不能妄充圣位大菩萨口气,以凡滥圣,自招罪过。

  “归宗结顶”之文

  净土法门,乃一切诸法归宗结顶之法。

  (增广下?济南净居寺重兴碑记)

  织帽喻:归宗结顶

  “归宗结顶”:一听就很殊胜。到顶点了,如泰山之顶,其他细壤都在下面。千法万法,都归到这个地方来,都以这里为归宗、以这里为结顶。好像织帽子,钩线钩到最后要结一个顶,所有的线都收在这里。所有的法门,都归结在净土法门,在这里归宗结顶。别的法门,是支线;净土法门,是结顶。学净土念佛,所有支线法门,就通通包括在内了。

  念佛往生一法:乃一切众生,速出生死之第一要道;实一切诸佛,疾成正觉之最上法门。

  (增广上?与某居士书 代了余师作)

  “一切众生,速出生死”:生死大苦,要快点出去。不是说“我一辈子不行,两辈子;两辈子不行,三辈子……”那个就不叫“速出生死”了。我们今生今世一定要离开生死轮回,那么,只有这一个法门是“第一要道”,最重要的一条道路,再没有第二条道路了。

  诸佛成佛之前,都是菩萨,要快速成佛,他最后都要经过这个法门。像普贤菩萨一样,已经是等觉菩萨,他为什么要到极乐世界?因为到那里成佛快——“疾成正觉”。能快速成正觉的最上法门,就是净土念佛法门,再也没有超过的了。

  净土一法,乃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上成佛道,下化众生,成始成终之总持法门也。

  (续编上?复济善大师书)

  这话讲得很彻底、很干脆!

  什么叫“成始”呢?从他自己开始修行到成佛,叫“成始”;什么叫“成终”呢?他成佛之后,再来度众生,都离不开这一个法门——“成始成终之总持法门”。这个总持法门你把握住了,所有的法门就都在这里边了。就如同刚才讲的“归宗结顶”,这个帽子顶你抓住了,每一根线都在这里边;不会抓了东线漏了西线,抓了西线就漏掉东线。抓住这个顶,全部都有了,所有一切法门都在这之内。

  大矣哉!净土法门之为教也。是心作佛,是心是佛,直指人心者,犹当逊其奇特;即念念佛,即念成佛,历劫修证者,益宜挹其高风。普被上中下根,统摄律教禅宗。如时雨之润物,如大海之纳川。偏圆顿渐一切法,无不从此法界流;大小权实一切行,无不还归此法界。不断惑业,得预补处;即此一生,圆满菩提。九界众生离是门,上不能圆成佛道;

  十方诸佛舍此法,下不能普利群萌。是以:《华严》海众,尽遵十大愿王;《法华》一称,悉证诸法实相。最胜方便之行,马鸣示于《起信》;易行疾至之道,龙树阐于《婆沙》。释迦后身之智者,说《十疑论》而专志西方;弥陀示现之永明,着《四料简》而终身念佛。汇三乘五性,总证真常;导上圣下凡,同登彼岸。故得:九界咸归,十方共赞;千经并阐,万论均宣。诚可谓:一代时教之极谈,一乘无上之大教也。不植德本,历劫难逢;既获见闻,当勤修习。

  (增广下?印施极乐图序代撰)

  这一段文稍长一点,但是非常好,赞叹得可以讲是无以复加。文辞非常优美,意义非常深远,非常令我们感动。我们现在来学习:

  “大矣哉!净土法门之为教也”:广大呀!伟大呀!净土法门之教法,实在是广大无边哪!用一个感叹词。

  怎么广大呢?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这两句话出于《观无量寿经》里边。说众生心作佛,心就是佛。心怎么作佛?观佛、念佛,就是作佛。念“南无阿弥陀佛”,这就是心作佛了,你当下念佛,当下心就是佛。

  “直指人心者,犹当逊其奇特”:禅宗法门说“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人们都以为很奇特,但是如果跟净土法门“是心作佛,是心是佛”相比,还差它一截。为什么?“直指人心”,一天指你一万遍,你还是肉团心,没有开悟;开了悟,还是凡夫,没有解脱。可是念佛法门,不管你有悟没悟,你只要信愿称名,口称“南无阿弥陀佛”,是心作佛,当下心就是佛。所谓“即凡心而佛心”、“以果地觉,作因地心,因该果海,果彻因源”。

  “即念念佛,即念成佛”:这跟上面那一句也是连着一道来的。我们当念念“南无阿弥陀佛”,所谓“以果地觉,为因地心”,这一念心里边,阿弥陀佛的果地功德圆满在当中,所以“即念成佛”。圆满成佛,当然是到极乐净土才成的,但是到极乐净土成佛,是成我们心里面本来就有的这个佛胚子。就像胎儿在母亲身体里已经形成了,不过还没有出世。现在念佛,凡夫的心里边,已经有了阿弥陀佛的佛坯子,到极乐世界不过是“如操左券,而取故物”而已。

  “历劫修证者,益宜挹其高风”:一般的修行法门,要经过一大阿僧祇劫、二大阿僧祇劫、三大阿僧祇劫的修福修慧,再经过百劫时间的修相好,然后才可以圆成佛道。净土法门,即念念佛,即念成佛,其他法门没法相比。“挹”是尊让的意思。就像刚才打的比喻一样,念佛如同镜子一照,数十重山水,无量百千三昧陀罗尼门,无量法门在六字名号的法镜里面都有了;其他法门是画山水,一笔一笔地画,怎么能比呢?

  “普被上中下根”:上智、下愚,中间普通人,都可以念佛得利益。

  “统摄律、教、禅宗”:律宗、禅宗、天台、华严,各宗都归向净土。

  “如时雨之润物”:像及时雨,能够滋润、生长万物一样,念佛法门能够普利一切众生。春天的一场雨下下来,大树、小草都能得到雨的滋润,都长得好好的。雨代表阿弥陀佛名号的功德,万物、草木代表各种根机的众生。上等根机的祖师菩萨如同大树,我们这样的愚劣凡夫如同小草,但只要念佛,都会受到六字名号法水的滋润,健康成长,都可以往生西方成佛。

  “如大海之纳川”:长江水、黄河水、井水、泉水,甚至阴沟里的水,大海都一一容纳,从不拒绝。“海纳百川”,所有的水都来,都欢迎,再多也不满。

  阿弥陀佛的慈悲心就是这样,不论你是菩萨圣人,还是造业凡夫;不论你是五戒十善的善人,还是五逆十恶的恶人,你只要回心念阿弥陀佛,他“海纳百川”,通通接受。

  “偏圆顿渐一切法,无不从此法界流”:“圆”是圆融、圆满。“偏”就是还没有圆,有一点偏。天台教分成四教:藏、通、别、圆。藏教是小乘,通教和别教没有达到圆教,称为“偏”。“偏”就是指它讲空性,偏在空这一边,不能够出空入有,不能够真空妙有相契合,这个叫做“偏”。“圆”就是真空妙有契合在一起。“渐”就是有次第的,一步一步地慢慢修行的,要经过历劫修证的叫“渐法”。“顿法”就是不经过次第,当下圆成的叫“顿”。念佛法门以外的,大乘佛法分为偏、圆、顿、渐。所有这一切法门,“无不从此法界流”,都是从“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里面所流现出来的。阿弥陀佛六字名号像大海水一样,这些都是海中的一滴水。为了度脱这无量无边的众生,引导这无量无边的众生回归极乐世界,随着众生的根性不同,而开显无量的法门。

  “大小权实一切行,无不还归此法界”:“权”是指方便权教;“实”是指真实究竟的教法。大乘、小乘、权教、实教,一切修行,都回归到西方极乐净土、“南无阿弥陀佛”。

  “不断惑业,得预补处;即此一生,圆满菩提”:你看这个多么的超越!如果以自力修行法门,先断见惑,得初果;再断思惑,证阿罗汉;再破尘沙无明惑,一分一分地破,经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最后才达到等觉菩萨,那要经过极长时间、极大苦行。自力修行,如果不断惑业,你连小乘初果圣人的脚后跟都看不到,还说什么补处菩萨;而念佛呢,“不断惑业,得预补处”,没有断烦恼惑业,就加入了补处菩萨的行列,就可以跟等觉菩萨携手共行。补处菩萨是什么样的人?就是普贤菩萨、弥勒菩萨、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这样的身份。《观经》说:“念佛人,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为其胜友。”此世现生,和一生补处的大菩萨一个身份,你看怎么可以思议。

  “即此一生,圆满菩提”:“圆满菩提”就是成佛。现是凡夫,一生能成佛的,只有净土念佛法门。

  “九界众生离是门,上不能圆成佛道”:佛教讲十法界,十法界就是六凡、四圣。“六凡”就是六道众生,是凡夫境界。“四圣”就是指声闻、缘觉、菩萨和佛。除了佛之外,九界的众生,你离开这个法门,不能圆成佛道。

  以何为证?

  “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他为什么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离开这个法门,不能成佛。他想成佛,就要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十方诸佛舍此法,下不能普利群萌”:不要说还没有成佛的九界众生不能离开这个法门,就是已经成佛了,要广度众生,仍然离不开这个法门。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果舍了这个念佛法门,就不能普遍利益广大的众生。因为念佛法门以外,其他的法门只有少数根机的众生才可以得利益。所以,念佛法门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上成佛道、下化众生之成始成终的总持法门。

  净土法门,印光大师用这段法语极尽赞叹,也是如实赞叹,并没有夸张的成分。下面大师就举了一些例子来说明:

  “是以:《华严》海众,尽遵十大愿王;《法华》一称,悉证诸法实相”:《华严经》是华严宗最重要的经典,称为“经中之王”,最后归宗在《普贤行愿品》。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参到普贤菩萨,普贤菩萨以十大愿带领华严法会像大海一般多的菩萨,求生西方极乐净土,没有一个遗漏在外的。《法华经》是天台宗最重要的经典,称为“纯圆独妙”。《法华经》说:“一称南无佛,皆共成佛道。”一称“南无阿弥陀佛”,都能证诸法实相。诸法实相是《法华经》的宗旨,成佛了,也就是圆满证得诸法实相。《法华经》“一称南无佛”,是哪一尊佛呢?南无阿弥陀佛。所以《法华经》的宗旨也在这里显示出来。所以,《弥陀要解》就说:《华严》奥藏,《法华》秘髓,都归在净土一门当中。这是指两大经王。

  底下又说两大菩萨所作的论:

  “最胜方便之行,马鸣示于《起信》”:“起信”就是《大乘起信论》。马鸣菩萨是释迦牟尼佛灭后五百年间,出现在印度的一位大菩萨,他在《大乘起信论》当中就说:如果想得到菩萨不退转,要成就佛道,阿弥陀佛念佛法门是最殊胜、最方便的。

  “易行疾至之道,龙树阐于《婆沙》”:龙树菩萨是世尊灭后七百年左右,出现在印度的一位大菩萨,称为释迦第二,是大乘八宗共同的祖师,智慧广大,一生的著作非常丰富。龙树菩萨的《十住毗婆沙论》当中,有一品叫做《易行品》。《易行品》是说明怎样容易地到达菩萨不退转地。因为我们要修行成佛,没有达到不退转地之前,都是会退转的,都不是有决定把握的。一旦达到不退转地,只进不退,那就决定可以成佛了。要达到不退转地,按照通途教理的修行很困难,要“修诸难行,久乃可得”,经过多劫种种修行,中间还有退堕的危险。如果依阿弥陀佛本愿,就可以非常容易、非常快速地到达不退转地,称为“易行疾至之道”。在《易行品》当中,龙树菩萨就说:

  阿弥陀佛,本愿如是:若人念我,称名自归,即入必定,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如果有人念我南无阿弥陀佛,归命南无阿弥陀佛,愿生西方极乐世界。“即入必定”:当下就进入,必定不退转、必定成佛之位,决定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这是印度的两位大菩萨,都是鼎鼎有名的。

  下面说我们中国的。佛教传到我们中国来:

  “释迦后身之智者,说《十疑论》而专志西方”:智者大师是天台宗的祖师,被称为“东土小释迦”,称为释迦牟尼佛的后身。他撰写了一部著作,叫《十疑论》,破除种种对于求生西方极乐净土的疑惑与误解。智者大师虽然开显天台宗的教法,目的是引导众生归入净土法门,他本人一生专心一志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自古讲“台净不分家”,天台宗和净土宗几乎是不分开的,所有学天台宗的人都会回向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就是智者大师的引导。

  “弥陀示现之永明,着《四料简》而终身念佛”:永明延寿大师也有说是阿弥陀佛示现,宋朝人,净土宗的十三祖当中的第六祖,也是禅宗的祖师。他一生的教化引导是万善同归,归入西方极乐世界。

  他有《四料简》,八十个字,所谓“有禅有净土”、“无禅有净土”、“有禅无净土”、“无禅无净土”,这四种状况,非常简捷、明快地说明禅和净在功效力用上的差别,而劝导我们应当专修念佛。永明大师这种说法,可以说是最有权威,最有资格的,并没有抑禅扬净的偏颇,因为他同时是禅宗与净土宗二大宗的祖师。他禅是大彻大悟,却是终生念“南无阿弥陀佛”的。

  “汇三乘五性,总证真常”:这些经典,这些菩萨,这些祖师,他们所教导的,最后都是要引导一切根机的众生,都能往生极乐,证悟佛果。

  “三乘”是指声闻、缘觉、菩萨乘;“五性”是指五种众生的根性:

  第一种叫做声闻种性。他八识田里边有声闻的种子,他将来可以成为阿罗汉。

  第二种叫做缘觉种性。他有缘觉的种子在八识田当中,他可以得缘觉果。

  第三种叫做菩萨种性。菩萨种性,他就可以得佛果。声闻、缘觉的种,只能得声闻、缘觉的果。

  第四种叫做不定种性。不定种性就是说他的八识田里也有声闻种,也有缘觉种,也有菩萨种,遇到什么缘分就结什么果,有可能会得佛果。

  第五种叫做无性。就是说他的八识田里边没有声闻、缘觉、菩萨的种,只有人天的种,那就不能成佛了。

  这是按通途教理的说法。

  可是如果来到净土法门当中,说声闻、缘觉、菩萨三乘也好,五性的众生也好,通通可以往生成佛,证入“常乐我净”的大涅槃,这叫“总证真常”。

  “导上圣下凡,同登彼岸”:引导上等圣人、下劣凡夫,共同往生西方。悠悠凡夫造作众恶业,甚至是五逆十恶众生,都可以往生成佛。这个“彼岸”是指西方极乐国土涅槃之岸。因为如果是一般的以了生死作为彼岸的话,那阿罗汉、圣位的菩萨都已经登彼岸了;这里说“同登彼岸”,是指极乐净土涅槃之岸,是要成佛的。

  “故得九界咸归,十方共赞;千经并阐,万论均宣”:因为净土法门如此的广大殊胜、彻上彻下、毫无遗漏,所以“九界咸归”,除了佛法界之外的所有九界众生,都归向极乐净土法门。

  “十方共赞”:《无量寿经》说“十方无量诸佛,皆共赞叹无量寿佛威神功德不可思议”。这十方诸佛都共同赞叹阿弥陀佛的名号,而劝导众生都要念“南无阿弥陀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禅宗“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密宗“三密相应,即身成佛”,只有少数上根利器的人能修,悠悠凡夫不能修持,那也不能达到“九界咸归”,也不可能获得“十方共赞”。只有这个净土法门,上圣下凡同登彼岸。所以,“九界咸归,十方共赞”。

  “千经并阐”:释迦牟尼佛在众多的经典当中都会一致宣扬、阐明净土的教理教义,引导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万论均宣”:众多的菩萨造种种论典共同宣扬念佛法门。比如前面讲的《起信论》、《十住毗婆沙论》、《十疑论》,还有天亲菩萨的《往生论》等等。总之,净土法门是一切经论,共同指归的法门。

  “诚可谓:一代时教之极谈,一乘无上之大教也”:净土法门确实是释迦牟尼佛一生四十九年所说所有教法当中,达到顶点的、极畅佛怀的法门。“极谈”,没有哪一个法门利益众生达到这样的一个程度,没有哪一个法门比这个法门更殊胜、更超越。它是一乘法、一佛乘之法。五逆众生、就要堕落地狱的众生,刹那之间,超越成佛之法,就是念佛法门。佛法修持就是以成佛为目的,而种种法门,或者上根能修、下根不能修,或者下根能修、上根不用修。唯有念佛法门,上智下愚、上圣下凡普同修持,平等得益。

  “不植德本,历劫难逢”:如果不是累劫以来深蒙诸佛菩萨的教化,累积善根德本的话,那么你不可能遇到这个法门。你能听到这句“南无阿弥陀佛”、遇到这个法门,不要说修持了,你遇到了,都是历劫善根的栽培,叫“历劫难逢”。

  “既获见闻,当勤修习”:既然这么难得难遇,而我们今天听闻这个法门的经典、教理了,应该怎样呢?应当勤恳修习,不要浪费了这一份难得的善根因缘,若再度去流转的话,就太可惜了。

  这一段法语可以讲是赞叹得无以复加,文词也优美,意义也非常实在。

  小结:念佛胜易

  从十二到二十七,总共十六条文来说明念佛的殊胜和容易。

  十二到十四,是从阿弥陀佛誓愿的角度来说明。

  十五到二十四,是从众生因地修行的角度来说明。

  二十五、二十六,说明往生后证果的殊胜和容易。

  最后第二十七,总结赞叹。

  我们一条条来看,念佛法门和其他法门相比,是怎样的“殊胜”、“容易”。

  十二,主要解释四十八愿中第十八愿及其成就,这是“念佛胜易”的根本来源、根本保证。

  十三,一生造作五逆十恶重罪,临终一念归命,也蒙阿弥陀佛接引,往生成佛,这是任何法门都没有的。

  十四,任何法门不断烦恼不可能了生死;即使你有心修,未必能修得了;即使勉强能修,不能保证一定能修得成。念佛法门,本为凡夫,只要有心,没有修不了的,只要能念佛,没有不往生的。

  十五,佛智高深,菩萨不能测度;念佛胜易,凡夫而能潜通。

  十六,修其他法门,凡圣永隔;念佛法门,即凡心而佛心。

  十七,其余法门,必须万行齐修,最后还要回向极乐;念佛法门,单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成佛有余。

  十八,一代时教,一切法门,都是念佛法门的脚注。

  十九,不识字,有信愿,能念佛,都能往生。

  二十,二十一,通途法门,修道者如牛毛,得道者如牛角;念佛法门,万修万人去、千稳万当、万不漏一。

  二十二,“一照”是易,“俱了”是胜。

  二十三,余门难行功劣,念佛易行功高。

  二十四,“一称佛名”是易,“位超十地”是胜。

  二十五,二十六,信愿念佛,上尽一形,下收一念,往生、成佛、度众生,如操左券而取故物。

  二十七,念佛法门为一切法门之归宗结顶。


 







• 离八风之患 • 我只要享这个福 • 人的相貌体质,是这么来的 • 妄念来了不要怕 • 知名度高是麻烦事情 • 这一转世,就不如前一世 • 佛力不加持的话,那不得了! • 戒律很重要 • 觉悟的人,珍惜自己的命光 • 附身的鬼是爸爸 • 不是佛法错,是你自己学错 • 不能杂修,不能乱修 • 万一到那个时候,缘不殊胜怎么办? • 不要怕死 • 一听到佛号就哭 • 心决定没有恶念,这个多快乐! • 佛救了我 • 懂得佛法好,许多问题都能够化解 • “太太”这两个字是大德的称号 • 可得为世间事,不可得为世间意



大藏经中华大藏经碛砂大藏经 中华大藏经 碛砂大藏经



· 大宝积经 · 法果 · 维那 · 昙遵 · 十王经 · 寺门 · 净莹 · 九品安养之化生 · 佛殿 · 婆和 · 神通寺 · 不断经 · 声闻 · 庄主 · 契吒国 · 伊罗树 · 白马寺 · 北方毗沙门天王随军护法真言



· 释轮 · 益友和损友 · 陈大惠:“钱”字两把刀,伤人又伤己 · 诺那呼图克图 · 蔡礼旭:如何经营无怨无悔的人生39 · 石蜜 · 仁焕法师:健康平安与了果报 · 五字明王 · 历然 · 加被 · 把钱用于印制法宝流通结缘用如法吗? · 老法师是否可以发皈依证给我们? · 洞上 · 佛光是强烈耀眼还是柔软舒适? · 怎样习讲《十善业道经》? · 六即佛 · 满意 · 九次第定

回向文: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学佛修行网 http://www.fotuo365.com
声明:本站为公益性网站,以弘扬佛陀教育为建站之宗旨,净化心灵、启迪智慧。
网站内容均收集于网络或网友上传,若有侵权敬请告知,本站将及时更正。阿弥陀佛!
意见或建议敬请联系:amtf@fotuo36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