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 尚思学佛修行网 www.fotuo365.com ]

您现在位置:尚思学佛修行网 >> 学佛讲堂 >> 印光大师 >> 浏览文章

印光大师:论发菩提心与往生


  1、凡修净业者,第一必须严持净戒,第二必须发菩提心,第三必须具真信愿。戒为诸法之基址,菩提心为修道之主帅,信愿为往生之前导。 (续编·卷下·净土指要·P592)

  2、凡夫修行,当发利人利物之大菩提心。其利人利物之事,则力能为者,勉而为之。不能为者,必令此心常存。则固与大乘之愿心,不相背也。 (三编·卷四·复卓智立居士书七 ·P1151)

  3、念佛法门,以信愿行三法为宗。以菩提心为根本。以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为因该果海,果彻因源之实义。以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为下手最切要之工夫。由是而行,再能以四弘誓愿,常不离心。则心与佛合,心与道合。现生即入圣流,临终直登上品,庶可不负此生矣。 (三编·卷三·复康寄遥居士书一·P726)

  4、然须发菩提心,誓愿度生。所有修持功德,普为四恩三有法界众生回向。则如火加油,如苗得雨。既与一切众生深结法缘,速能成就自己大乘胜行。若不知此义,则是凡夫二乘自利之见,虽修妙行,感果卑劣矣。 (增广·卷一·与徐福贤女士书·P148)

  5、 念佛时不能恳切者,不知娑婆苦,极乐乐耳。若念人身难得,中国难生,佛法难遇,净土法门更为难遇。若不一心念佛,一气不来,定随宿生今世之最重恶业,堕三途恶道,长劫受苦,了无出期。如是则思地狱苦,发菩提心。菩提心者,自利利他之心也。此心一发,如器受电,如药加硫。其力甚大,而且迅速。其消业障,增福慧,非平常福德善根之所能比喻也。 (增广·卷一·复陈慧超居士书·P198)

  6、凡发菩提心,誓愿度生之人,所有修持功德,均以普为四恩三有,法界众生,回向西方,则其利大矣。世间无知之人,事事为己,虽修妙行,感果卑劣矣。

  7、昔有一沙弥随一尊者行路,沙弥忽发自利利他上求菩提,下化众生之愿,尊者即令其前行。沙弥后忽转念众生若是之多,如何度脱得尽,不如自利为得,时尊者即令其随后。沙弥忽又转念,仍当度脱众生,尊者复令其前行。沙弥异而问之,尊者曰,尔初发大菩提心,即是菩萨,我虽罗汉,乃系小乘,故请尔前行。继尔退菩提心,则我乃圣人,尔乃凡夫,理应在后。后尔又发菩提心,故仍请尔前行。由此观之,发菩提心,功德无量无边。我等欲增长善根,非发菩提心不可。 《三编:南京素食同缘社开示法语》


我们自己饮水,现在我们知道,水,乃至于一切万物,都有见闻觉知,都能懂得人的意思,所以你给它善的讯息,它确实会变得很善很美,这是博士给我们做实验的。譬如比如我们平常喝的这杯水,你在水上贴个「感恩」,贴个「爱」字,这个水的质量就特别好,你要是相反的,贴个我「我讨厌你」、「我恨你」,那水的质量就特别不好,甚至于常常喝人会生病。然后你就懂得为什么大悲水能治病,就是这道理。

现在我们晓得水有见闻觉知,我们用大悲咒水晶杯,这就是大悲水。什么时候贴上去,一个小时以后你再喝,它确实就管用,你不会念也没关系,水会看,所以这个方法很好。

结缘 大悲咒水晶杯 敬请加微信18680571807  长期结缘 全年流通


  8、 观来书,可谓发大菩提心,以期自他俱利者。然曰自利心淡,利他心切,亦有语病。不能自利,断不能大利于他,二者当以不分亲疏为是。然利他正一愿而已,自利则必须竭尽心力。则自利一边,何可以淡,而妄学大菩萨身分也。《三编:复胡宅梵居士书一》

  9、某居士去年去世,彼先妄发大心,要在此世间度人。九年至山被光呵斥,似乎转念。故后,其子讣来,言睡三日,不食不语遂逝。看此光景,殆非往生之相。是以欲求往生,当放下此世间。并放下过分之狂妄心。(如同菩萨在生死中度脱众生,此须自己是菩萨始得。若自己尚是凡夫,便欲担任此事,不但不能度人,且不能自度。世间多少善知识,皆受此病,尚谓之为有大菩提心。须知此心先求往生则有益,以此不求往生,须是菩萨则可,否则为害不浅。)过分之狂妄心,为真修行者之一大障碍,不可不知。

  《三编:复潘对凫居士书二》

  10、如歌利王之割截身体,后为最初得度之憍陈如。此种如太虚量之大菩提心,何可以凡夫小知小见测量。须知未得法忍之凡夫,心中当慕菩萨之道,其行事当依凡夫常理。否则便于住持法道,或有妨碍。若未证无生法忍,即不住持法道,亦不宜学菩萨之捨头目髓脑等。以自力不足,不堪忍受,若自若他,俱无所益。凡夫须按凡夫能行者行之,则可矣。

  《增广:复黄智海居士书》

  菩提心的现实利益

  《佛说无量寿经》说十方众生愿生极乐世界的凡有三辈,每一辈都发菩提心,并念佛修善。净宗十二祖彻悟祖师开示“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此十六字为念佛法门一大纲宗。”从佛言祖语来看,发菩提心对于修净土十分重要。下面撷录概述净宗十三祖印光大师关于菩提心的主要开示,与莲友共同学习。

  一、以菩提心修持了生死成佛道

  印光大师:“⑴如来圣教,法门无量,随依一法,以菩提心修持,皆可以了生死,成佛道。 ”在评价《太上感应篇》时说:“⑵此书究极而论,止乎成仙。若以大菩提心行之,则可以超凡入圣,了生脱死,断三惑以证法身,圆福慧以成佛道,况区区成仙之人天小果而已乎。”从这些开示可以知道,有了菩提心,就有了成佛的种子,各种善法以菩提心来修,就变成了成佛之法。

  二、真修净土者须发菩提心

  印光大师在解释永明大师四料简“有净土”的涵义时开示:“⑶有净土者,即真实发菩提心,生信发愿,持佛名号,求生西方也。”

  三、发菩提心的殊胜功德利益

  “⑷其发大菩提心念者,其功德则非世间凡夫知见所能测度。故省庵云,暂持圣号,胜于布施百年,一发大心,超过修行历劫,二语皆依经论所说而明,并非杜撰。”

  念佛人发菩提心的功德利益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发菩提心是上品往生的资粮

  “⑸菩提心,是自利利他之心。愿生西方,须以菩提心为本,则可冀高登上品。若只有愿生心,无菩提心,则功德微劣,难登上品。”为什么呢?按善导大师的解释,上品往生者为遇大凡夫。而发菩提心可以成就大乘胜行,使念佛人感得上品果位。印光大师开示:“⑹须发菩提心,誓愿度生。所有修持功德,普为四恩三有法界众生回向。则如火加油,如苗得雨。既与一切众生深结法缘,速能成就自己大乘胜行。若不知此义,则是凡夫二乘自利之见,虽修妙行,感果卑劣矣。”

  对于“大念见大佛,小念见小佛”除引用古德的解释即“大声念,则所见之佛身大,小声念,则所见之佛身小”之外,印光大师还提出自己的一种解释:“大心念,则所见之佛身大,以大菩提心念佛,则便可见佛胜妙应身,或报身耳。(此光所说。)”(续编卷上复念西大师书)这可以看成是对发菩提心念佛可作上品往生资粮的另一种诠释。

  2、发菩提心是念佛的强大动力

  印光大师对治弟子不能恳切念佛时,常教以“思地狱苦,发菩提心”,如果说思地狱苦是一种压力的话,那么发菩提心就是动力。“⑺念佛时不能恳切者,不知娑婆苦,极乐乐耳。若念人身难得,中国难生,佛法难遇,净土法门更为难遇。若不一心念佛,一气不来,定随宿生今世之最重恶业,堕三途恶道,长劫受苦,了无出期。如是则思地狱苦,发菩提心。菩提心者,自利利他之心也。此心一发,如器受电,如药加硫。其力甚大,而且迅速。其消业障,增福慧,非平常福德善根之所能比喻也。”

  又开示:“⑻念佛心不归一,由于生死心不切。若作将被水冲火烧,无所救援之想。及将死,将堕地狱之想。则心自归一,无须另求妙法。故经中屡云,思地狱苦,发菩提心。此大觉世尊最切要之开示,惜人不肯真实思想耳。“

  3、发菩提心念佛回向可以消除宿业,解怨释结,治疗宿业病。

  我们从无量劫来,由贪瞋痴,造杀盗淫,所结怨业,无量无边。只有发自利利人之大菩提心,志诚念佛诵经,才可能消灭。并以此功德,超度自己现生父母,历代宗亲。使他们同皆消除恶业,增长善根,出此五浊之恶世,生彼七宝之净邦。这样才不愧为人子孙,不愧为佛弟子。

  关于发菩提心消业,印光大师开示:“⑼今之世道,乃患难世道。虽曰念佛能灭宿业,然须生大惭愧,生大怖畏。转众生之损人利己心,行菩萨之普利众生行。则若宿业若现业,皆被此大菩提心中之佛号光明,为之消灭净尽也。若前生及昔日曾作大业。今虽止恶,未能力修众善。及但泛泛然念佛。则功过不相敌,固难免或罹恶报耳。非念佛之功虚弃也。以未发菩提心,特以恶业广大,不能相掩耳。倘能发大菩提心,则如杲日当空,霜露立消。世人多有作恶半生,后乃改悔。因未能全无恶报,遂谓佛法不灵,修持无益。”

  心能造业,心能转业。印光大师这段开示正是以大菩提心念佛转前生恶业的开示。观经说至心念佛一声可以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若长期念佛而不见效果,我们当反省自己是不是菩提心有缺,是不是只是泛泛然的念佛。

  关于发菩提心治宿业病,“⑽佛为大医王,普治众生身心生死等病。然生死大病,由心而起,故先以治心病为前导。果能依法修持,则身病即可随之而愈。身病有三,一宿业,二内伤,三外感。此三种病,唯宿业难治。倘能竭诚尽敬,发自利利他之大菩提心,念南无阿弥陀佛,及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圣号,超度宿世所害之怨家对头,彼若离苦得乐,病者即可业消病愈。不但不复为祟,反感超度之恩,而阴为护佑。凡婴此病,及医此病者,均不可不知此义。”又举一例:徐蔚如居士,以博学内亏,得一脱肛病,持续二年多。每大便后,须睡一刻,候自升入,方敢动。民国八年正月,大便后,有要事,刻不容缓,即坐车出门,因受磨,遂永不升入。七昼夜,痛如针砭,无一刻稍息。七昼夜未能合眼。先虽念佛,亦不减轻。徐居士遂发大菩提心,谓此病苦极,愿我多受点,总愿世间人勿得此病。遂至诚念佛,未久睡著,醒而病愈,从此断根。徐居士来信谈到这件事,印光大师开示说:“⑾此病乃属宿业,由阁下以此大菩提心,消此宿业,故病即断根。”又开示:“⑿人之宿生,何业不造。幸得闻佛法,当认真修持,庶可以消除宿业,超度怨家。所有怨家,若难解结者,倘肯发菩提心,并诚心超度,则无不即解结矣。”

  四、发菩提心与信愿行的关系

  第一、从整个大乘佛法来看,菩提心为根本,净土法门作为大乘法门之一,同样以菩提心为根本。菩提心即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心是目标,净土法门的宗旨信愿行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具体途径,而且是最契理契机的途径。故印光大师开示:“⒀念佛法门,以信愿行三法为宗。以菩提心为根本。”又说:“⒁凡修净业者,第一必须严持净戒,第二必须发菩提心,第三必须具真信愿。戒为诸法之基址,菩提心为修道之主帅,信愿为往生之前导。”

  第二、就往生行来看,信愿行为念佛正行,菩提心为殊胜助行。印光大师在复高邵麟居士书三中开示:“佛愍众生无力断惑,难了生死,故特开一仗佛慈力,带业往生之横超法门。无论断惑与否,若具真信切愿,持佛名号,(此是正行)及修行众善,回向往生,(此是助行)无一不得生者。”

  阐述观经净业三福时,印光大师开示:“⒂净业正因有三:一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此四种属世善。二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此三种属戒善。三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此四种属慧善。前二大小随人,此则唯属大乘。此十一事,若全若半,乃至一事,以深信愿,回向净土,皆得往生。”发菩提心属为慧善之一,属于大乘,如上文所述,可作上品往生资粮。

  第三、真正至诚恳切、真信切愿地念佛,则本身具足菩提心。这一点可以从印光大师对下品生的阐述中看出:“⒃九品之下三品,临终苦极,一闻佛名,其归命投诚,冀佛垂慈救援之心,其勇奋感激,比临刑望赦之心,深千万倍。虽未言及发菩提心,而其心念之切与诚,实具足菩提心矣。”

  五、发菩提心要脚踏实地敦伦念佛

  根据印光大师的开示,念佛人发菩提心要注重以下几点:

  1、凡夫发心当学菩萨,行事则依本分。

  印光大师:“凡夫修行,当发利人利物之大菩提心。其利人利物之事,则力能为者,勉而为之。不能为者,必令此心常存。则固与大乘之愿心,不相背也。”(三编卷四复卓智立居士书七)。

  “如歌利王之割截身体,后为最初得度之憍陈如。此种如太虚量之大菩提心,何可以凡夫小知小见测量。须知未得法忍之凡夫,心中当慕菩萨之道,其行事当依凡夫常理。否则便于住持法道,或有妨碍。

  若未证无生法忍,即不住持法道,亦不宜学菩萨之捨头目髓脑等。以自力不足,不堪忍受,若自若他,俱无所益。凡夫须按凡夫能行者行之,则可矣。” (增广卷一复黄智海居士书)

  当时方子藩居士的母亲方圣照居士,因静霭法师捨身兴感,也有一些舍身的念头和言语,引起儿女的担忧,印光大师回信加以开导:“⒄居士因静霭法师捨身兴感,一心念佛则可。若稍有欲效静霭之迹,则不可。以此种大士,固属法身大士,了无身见及诸烦惑。不过示生世间,为化众生,现此父母所生之身,以行教化。非吾等业力凡夫所可效法也。我辈所宜致力者,乃生真信,发切愿,以志诚恳切持佛名号,求生西方。其往生之期,任缘迟早。不可预作一即得往生之心。恐此心固结,而心实未与佛相应,则必起魔事。”

  2、自行化他,普遍劝化。

  印光大师:“⒅凡念佛之人,务必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信愿坚决,求生西方。以此自行,复以化他。俾内而家庭眷属,外而乡党亲友,同修此法,同求往生。”若能做到这样,就是凡夫菩萨。

  “修净土者,必须敦笃伦常,恪尽己分,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妇顺。加以四弘誓愿,广大其心,自行化他。普令内而父母妻子,外而邻里乡党,皆修五戒十善,并修净土法门。以深信愿,念佛求生西方。是人虽系凡夫,实即菩萨。何以故,以心广大故。”(南京素食同缘社开示法语)

  3、如法助念,念佛荐亡。

  念佛人要积极主动地为临终的亲属和其他莲友作好助念。成就一个人往生,就是成就一个人作佛,功德不可思议。劝亲念佛,助亲往生就是最大的孝心,孝心就是菩提心。印光大师:“⒆无论已生未生,为人子者,固当常为礼拜持诵。以期未往生,则即得往生,已往生,则高增品位。又此之礼诵,非特有益于亡人,实有大益于存者。以孝亲之心而礼诵,较彼专为自己礼诵者,功德更大,以孝心即是菩提心故也。”

  反之,如果在亲人临终时,哭泣,换衣等扰乱正念,耽误亲人往生,罪同杀亲。印光大师:“⒇又切不可未死以前,及才断气,就揩身换衣哭泣。此等行为,皆是拉他下海。世间人以此为孝,其破坏正念,不能往生,反令堕落,罪同杀亲,要紧之极。”

  4、回向法界众生,同生净土。

  印光大师开示:“回向之法虽不一,然必以回向净土,为唯一不二之最妙法。以其余大愿,不生净土,每难成就。若生净土,无愿不成。以此之故,凡一切所作功德,即别有所期,亦必须又复回向净土也。”(三编卷二复愚僧居士书)

  又开示:“念佛当发志诚心,深信心,回向发愿心。(谓以己念佛功德,回向法界一切众生,悉皆往生西方。)若有此心,功德无量。若只为己一人念,则心量狭小,功德亦狭小矣。譬如一灯,只一灯之明。若肯转燃,则百千万亿无量无数灯,其明盖不可喻矣。而本灯固无所损也。”(三编卷三复章道生居士书一)

  因此,普为众生回向同生净土是菩提心的体现,也是自己往生的增上胜缘。“以能为一切众生回向,即与佛菩提誓愿相合,如一滴水,投于大海,即与大海同其深广。如未到海,则勿道一滴,即长江大河,固与大海天地悬殊也。是知凡施于亲,及一切人者,皆属自培自福耳。知此义,有孝心者,孝心更加增长,无孝心者,亦当发起孝心。”(增广文钞卷二复周孟由昆弟书)

 







• 如何消业障? • 他有权利、有地位,统统舍弃 • 值得骄傲,那就完了 • 心地清净,这个非常重要 • 开光是什么意思? • 一生当中唯一的大事 • 受持读诵、为人演说 • 他把太太嫁给他的朋友 • 讲到修行,这个与富贵贫贱不相干 • 他乐意承受,不怨天、不尤人 • 心善行善,能延年益寿 • 宇宙万法的真相,是不生不灭! • 你醒过来了,哪里还有梦 • 以种种善巧方便帮助别人 • 我执不破,你不能入门 • 修行修什么? • 愿解如来真实义,不简单! • 自称是净空老法师的弟子 • 供养弥勒菩萨、四大天王的意义 • 人身难得,佛法难闻



大藏经中华大藏经碛砂大藏经 中华大藏经 碛砂大藏经



· 欲箭 · 一切经音义 · 超乐 · 艾尼斯鲁门 · 优婆夷净行法门经 · 无色界定 · 自性清净佛性观 · 尼柯耶 · 宝林寺 · 娑罗娑鸟 · 百字真言 · 颖川 · 俱摩罗轨 · 山家山外 · 别传寺 · 禅板 · 谷泉 · 墨谱



· 宣化上人:不要再种糊涂因果,要种清净的因... · 五热 · 学诚法师:担心和疑虑,是还放不下对五欲的... · 佛教梵语 · 星云大师:皈依三宝的利益 · 事相 · 慧律法师:在家女众应如何下工夫 · 敕黄 · 圣严法师:运用所缘精进奉献 · 蔡礼旭:为他人着想是天下第一等学问 · 思惟略要法 · 石观音寺 · 隋文帝 · 人非人 · 三缚 · 顺婆婆 · 胡谷怀 · 笑着进入七宝池--陈进池居士往生记实

回向文: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学佛修行网 http://www.fotuo365.com
声明:本站为公益性网站,以弘扬佛陀教育为建站之宗旨,净化心灵、启迪智慧。
网站内容均收集于网络或网友上传,若有侵权敬请告知,本站将及时更正。阿弥陀佛!
意见或建议敬请联系:amtf@fotuo36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