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 尚思学佛修行网 www.fotuo365.com ]

您现在位置:尚思学佛修行网 >> 学佛讲堂 >> 印光大师 >> 浏览文章

印光法师答念佛600问【35】

  341、怎样才能做到念佛成片?

  制心不令外驰,久久自会成片。

  念佛不能纯一,必须制心不令外驰,久久自会纯一。成片者,纯一无杂之谓也。(《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三第488页 复马契西居士书四)

  342、事持、理持的含义和关系是什么?

  事持者,信有西方阿弥陀佛,而未达“是心作佛,是心是佛”。理持者,信西方阿弥陀佛,是我心具,是我心造。以事持纵未悟理,岂能出于理外,不过行人自心未 能圆悟。既悟焉,则即事是理,岂所悟之理,不在事中乎?理不离事,事不离理,事理无二。狂妄知见,执理废事,则便不融合矣。

  “事持者,信有西方阿弥陀佛,而未达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但以决志愿求生故,如子忆母,无时暂忘。”此未达理性,而但依事修持也。“理持者,信西方阿弥陀 佛,是我心具,是我心造。”心具者,自心原具此理;心造者,依心具之理而起修,则此理方能彰显,故名为造。心具即理体,心造即事修。心具即是心是佛,心造 即是心作佛。是心作佛,即称性起修;是心是佛,即全修在性。修德有功,性德方显。虽悟理而仍不废事,方为真修。否则便堕执理废事之狂妄知见矣。故下曰: “即以自心所具所造洪名,为系心之境,令不暂忘也”此种解法,千古未有。实为机理双契,理事圆融。非法身大士,孰克臻此?以事持纵未悟理,岂能出于理外, 不过行人自心未能圆悟。既悟焉,则即事是理,岂所悟之理,不在事中乎?理不离事,事不离理,事理无二。二俱同时运用,断未有心与身,彼此分张者。达人则欲 不融合而不可得,狂妄知见,执理废事,则便不融合矣。(《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一第136页 复永嘉某居士昆季书)

  345、如何处理专修与兼修的关系?

  生死心切,诚敬真挚,则专兼均可。否则一切皆难得利益矣。

  修行用功,固宜专精。然凡夫妄想纷飞,若不加经咒之助,或致悠忽懈怠。倘能如丧考妣,如救头然之痛切,则于一行三昧,实为最善。若以悠忽当之,久或懈惰放 废,固不如兼持经咒为有把握。汝祈我决,我与汝说其所以,汝可自决。总之生死心切,诚敬肫挚,则专兼均可。否则专落悠忽,兼落纷繁。良以根本不真切,故致 一切皆难得利益矣。(《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十一第1680页 开示五则)

  346、为什么念佛虽贵心念,亦不可废口诵?

  具缚凡夫,心多昏散。若不假身口礼诵之力,则欲得一心,末由也已。

  念佛虽贵心念,亦不可废口诵。以身口意三,互相资助。若心能忆念,身不礼敬,口不持诵,亦难得益。世之举重物者,尚须以声相助,况欲摄心以证三昧者乎。所 以《大集经》云,大念见大佛,小念见小佛。古德谓大声念,则所见之佛身大。小声念,则所见之佛身小耳。而具缚凡夫,心多昏散。若不假身口礼诵之力,则欲得 一心,末由也已。(《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一第33页 复濮大凡居士书)

  347、什么是十念记数念佛?为什么不可对十念记数之法遂生疑惑?

  所谓十念记数者,当念佛时,从一句至十句,须念得分明,仍须记得分明。至十句已,又须从一句至十句念,不可二十三十。随念随记,不可掐珠,唯凭心记。若十 句直记为难,或分为两气,则从一至五,从六至十。若又费力,当从一至三,从四至六,从七至十,作三气念。念得清楚,记得清楚,听得清楚,妄念无处著脚,一 心不乱,久当自得耳。

  吾辈之钝根,舍此十念记数之法,欲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大难大难。又须知此摄心念佛之法,乃即浅即深、即小即大之不思议法。但当仰信佛言,切勿以己见不及,遂生疑惑,致多劫善根,由兹中丧,不能究竟亲获实益,为可哀也。

  如或犹涌妄波,即用十念记数,则全心力量,施于一声佛号,虽欲起妄,力不暇及。此摄心念佛之究竟妙法,在昔宏净土者,尚未谈及。以人根尚利,不须如此,便 能归一故耳。印光以心难制伏,方识此法之妙。盖屡试屡验,非率尔臆说。愿与天下后世钝根者共之,令万修万人去耳。所谓十念记数者,当念佛时,从一句至十 句,须念得分明,仍须记得分明。至十句已,又须从一句至十句念,不可二十三十。随念随记,不可掐珠,唯凭心记。若十句直记为难,或分为两气,则从一至五, 从六至十。若又费力,当从一至三,从四至六,从七至十,作三气念。念得清楚,记得清楚,听得清楚,妄念无处著脚,一心不乱,久当自得耳。须知此之十念,与 晨朝十念,摄妄则同,用功大异。晨朝十念,尽一口气为一念,不论佛数多少。此以一句佛为一念。彼唯晨朝十念则可,若二十三十,则伤气成病。此则念一句佛, 心知一句,念十句佛,心知十句。从一至十,从一至十,纵日念数万,皆如是记。不但去妄,最能养神。随快随慢,了无滞碍。从朝至暮,无不相宜。较彼掐珠记数 者,利益天殊。彼则身劳而神动,此则身逸而心安。但作事时,或难记数,则恳切直念。作事既了,仍复摄心记数。则憧憧往来者,朋从于专注一境之佛号中矣。大 势至谓“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利根则不须论,若吾辈之钝根,舍此十念记数之法,欲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大难大难。又须知此摄心念佛 之法,乃即浅即深、即小即大之不思议法。但当仰信佛言,切勿以己见不及,遂生疑惑,致多劫善根,由兹中丧,不能究竟亲获实益,为可哀也。掐珠念佛,唯宜行 住二时。若静坐养神,由手动故,神不能安,久则受病。此十念记数,行住坐卧皆无不宜。卧时只宜默念,不可出声。若出声,一则不恭,二则伤气。切记切记。 (《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一第82页 复高邵麟居士书四)

  348、宋慈云忏主十念法门怎么念,要注意什么?

  尽一口气为一念,十口气为十念。此法只可晨朝一用,或朝暮并日中三用,再不可多,多则伤气受病。

  十念一法,乃慈云忏主为国王大臣政事多端、无暇专修者设。又欲令其净心一心,故立尽一口气为一念之法。俾其心随气摄,无从散乱。其法之妙,非智莫知。然只 可晨朝一用,或朝暮并日中三用,再不可多,多则伤气受病。切不可谓此法最能摄心,令其常用,则为害不小。(《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四第211页 复丁福保居士书四)

  349、念佛如何摄心?怎样念才能至一心不乱?

  摄心之法,莫先于至诚恳切。当摄耳谛听。无论出声默念,皆须念从心起,声从口出,音从耳入。(默念虽不动口,然意地之中,亦仍有口念之相。)心口念得清清楚楚,耳根听得清清楚楚,如是摄心,妄念自息矣。

  念从心起,声从口出,皆须字字句句,分明了了。又须摄耳谛听,字字句句,纳于心中。耳根一摄,诸根无由外驰,庶可速至一心不乱。

  念佛必须摄心,念从心起,声从口出,皆须字字句句,分明了了。又须摄耳谛听,字字句句,纳于心中。耳根一摄,诸根无由外驰,庶可速至一心不乱。大势至所谓 “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者,即此是也。文殊所谓“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者,亦即此是也。(《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第201页 与徐福贤女士书)

  若念佛有妄想,当用心听。字字句句,都要听得明白。无论大声小声、心中默念,都要听得清楚。久而久之,心自归一。《楞严经·大势至圆通章》云:“都摄六 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即是摄耳谛听之法。当依此而念,不至仍旧妄想纷飞耳。(《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七第876页 复方圣照居士书二)

  至于念佛,心难归一,当摄心切念,自能归一。摄心之法,莫先于至诚恳切。当摄耳谛听。无论出声默念,皆须念从心起,声从口出,音从耳入。(默念虽不动口, 然意地之中,亦仍有口念之相。)心口念得清清楚楚,耳根听得清清楚楚,如是摄心,妄念自息矣。(《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一第81页 复高邵麟居士书四)

  350、善导为什么提倡专修?永明为什么提倡圆修?

  修有专圆,由众生根器不一,致诸祖立法不同。善导乃弥陀化身,其所示专修,最吃紧。

  卐莲净土诗小序,前两行发明遮表一心,亦属谬论。善导专修净业,可名表专一心。永明万善圆修,何名遮专一心?直是一错到底。当云净土法门,修有专圆,由众 生根器不一,致诸祖立法不同。善导令人一心持名,莫修杂业者,恐中下人以业杂致心难归一,故示其专修也。永明令人万善齐修,回向净土者,恐上根人行堕一 偏,致福慧不能称性圆满,故示其圆修也。要之人未到大彻大悟地位,其立言决难无弊。譬如井蛙,只见一井量之青天而已。(《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第234页 复永嘉某居士书二)

  今为汝寄新印《文钞》一部,及善导《观经疏》一部。善导乃弥陀化身,其所示专修,最吃紧。在上品上生章注中,祈详阅之。(《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七第873页 复沈授人居士书)

 







• 人人身上都有光 • 永脱轮回,这是第一智慧 • 安定徐为 • 这个福报永远享不尽 • 若要佛法兴 唯有僧赞僧 • 十善好比是大地 • 济公为什么开戒 • 六祖不认识字 / 一悟一切悟 • 这一转世,就不如前一世 • 皮肤好了,脸上皱纹没有了 • 为社会,为众生,马虎不得 • 念佛要怎么念? • 你不把它当真,那你就有智慧了 • 四个字比六个字简单容易 • 树神能变成老公公 • 烦恼逼迫身心,人就容易生病 • 你醒过来了,哪里还有梦 • 放 下 • 出声读经,这个功德很大! • 这个人叫真念佛



大藏经中华大藏经碛砂大藏经 中华大藏经 碛砂大藏经



· 都卢 · 慧根 · 南浦绍明 · 羚羊挂角 · 续指月录 · 无方 · 二种寿命 · 见闻疑 · 比丘律仪 · 因缘生死 · 佛驮跋陀罗 · 即离 · 触衣 · 洞山良价 · 新唯识论 · 十劫弥陀 · 惹 · 长谷寺



· 恭敬心是成佛的善因 · 印光大师、净土法门法师及黄念祖居士推荐的... · 宣化上人:《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一浅释(6... · 马祖道一 · 寂然界 · 宣化上人:邪念之时,魔在舍;正念之时,佛... · 康僧会 · 宣化上人:要挽救世界的危机 · 不相信因果,很容易堕落 · 蔡礼旭:学生难带是结果 原因在哪里 · 十无碍用 · 宣化上人舍利 · 二罪 · 寺院 · 海涛法师:天公疼憨人—德重鬼神钦 · 寂静法师:成功是无路可走的逼迫 · 悟颖塔 · 道证法师开示的念佛方法

回向文: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学佛修行网 http://www.fotuo365.com
声明:本站为公益性网站,以弘扬佛陀教育为建站之宗旨,净化心灵、启迪智慧。
网站内容均收集于网络或网友上传,若有侵权敬请告知,本站将及时更正。阿弥陀佛!
意见或建议敬请联系:amtf@fotuo36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