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 尚思学佛修行网 www.fotuo365.com ]

您现在位置:尚思学佛修行网 >> 学佛讲堂 >> 印光大师 >> 浏览文章

印光大师:恭敬至诚(白话文)

世间法和出世间法,都是以诚为本。诚就能得到圣人的感应,不诚就没有感应。譬如月亮在天空高高的悬照。月影显现在江河湖海中。水如果浑浊不平静,月影就难以显现。这是因为水的缘故,不是月亮的问题。所以说,要想得到佛法的真实利益,必须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就消一分罪业,增一分福慧。有十分恭敬,就消十分罪业,增十分福慧。如果没有恭敬,那只是结了个将来的缘分,难以得到现实的利益。

--------三编。卷四。敬告阅者各须至诚恭敬自得实益。P958

入道有很多的门路,只根据个人的志趣而定,没有一定的规矩。所一定的,就是一个“诚”,一个“恭敬”。这两件事,就是尽未来际诸佛出世,也不能改变.而我们这些凡夫俗子,要想马上消除业障,快速的证得无生,不努力这么做,就好比树木没有根就想茂盛,鸟儿没有翅膀就想飞翔一样,这怎么可能呢!

--------增广.卷一.复弘一大师书一.P191

谚语说,下人不深,不得其真.这话虽小,里面蕴涵的道理却是很大的.世间大到经术文章,小到一分才能,一个手艺.要想做的传神,得到精髓,技艺超群,名传古今.而不专心致志,竭诚尽敬的,怎么可能做得到呢!所以管子说,想啊想啊,翻来覆去的想啊.还想不明白,鬼神就会告诉你.不是鬼神能跟你沟通,而是精诚到了极处.

汉代的魏昭,见到了郭林宗.认为经典中的老师容易遇到,人中的老师难逢难求.因此跟随他学习.并洒扫侍奉.一次,林宗得病了,让魏昭给他作粥喝.粥做好了,.魏昭喂林宗吃的时候,林宗大呵道:“给长者做粥,不注意恭敬,这粥就不能吃了.”魏昭就重新做粥献给林宗.林宗又呵斥他.这样重复了三次,魏昭面不改色.林宗说,我从前只是见到了你的面貌,从今往后,我知道你的心了.

宋杨时,游酢拜伊川为师.一天,他们请教伊川学问,谈的时间久了些.伊川不觉睡过去了.这两个弟子侍立在那里,不敢回去.过了很长时间.伊川一觉醒来,发现两个弟子还站在那里,就说:“你们在怎么还在这里,快回去吧!”二人这才退去,这时,门外的雪已经下了一尺多深了.

张九成,十四岁的时候,在群庠学习,每天都闭门读书,没事从不出学校.临屋的同学从墙缝中看他,见他合膝端坐,对诗书奉若神明.对他都十分惊叹佩服.连老师都因此对他十分尊敬.

以上这四个人,所学的是世间的明德新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学问.他们尊师重道的精神尚且如此至诚.所以他们学问品德,都有很高的成就.使生前后世,令人景仰不已.至于弈秋谈论棋道说,只有专心致志的人得胜.佝偻承蝉,说用不能分心才行。由此看来,学问不分大小,都应当以诚敬为住.何况如来在往昔劫中,为了让众生同成正觉,因为没有缘就没法得度。因此现身在六道轮回中,以种种方便,随机地利益众生。开启千百法门,让众生同归一真法界。善根没有种下,没有成熟,没有解脱的,令其种下,成熟,得到解脱。应该以什么身得度的,就现什么身而为说法。云布慈门,波腾行海。六度齐修,四摄普益。世尊的布施,可谓内外齐舍。所谓国城妻子,头目脑髓,身肉手足,都欢喜的布施给别人。所以,法华经上说:“观三千大千世界,乃至无有如芥子许,不是菩萨舍身命处。”如来为了众生,经历三大阿僧祗劫,广行六度。普遍的跟众生结缘,等到他的根基成熟了,然后示现成正觉,宏开法会,普遍的适应一切众生的根基。上根的人就为他显示实相,令他直接等上彼岸。中下等根基的人,就婉转的适应他的根基,让他逐渐的受到熏陶。显密权实,偏圆渐顿。随机而施,相宜而用。虽然有三乘,但佛道却没有两样。为了让众生明白实法而先施权法,权法是显示实法的权法。开示权法是为了显示实法,实法是权法所解释的实法。顺应众生各种根基,循循善诱,必定令他们机理双契,才能解行俱圆。学佛的人,虽然主修大乘佛法,也不能轻蔑,舍弃小乘。因为小乘本来是专门为进入大乘而设的。是如来度众生的妙用,实在是下等根基的人出离苦海的最佳方法。所以《四十二章经》上说:“学佛道者,佛所言说,皆应信顺。譬如食蜜,中边皆甜。吾经亦尔。”大海虽然有浅有深,水却都是一个味道。凡是佛经,都应该一样的尊重。如同转轮王的命令,内容虽然各个不同,但却都是王的命令。圆融的人说法,没有法不是圆融的。治理国家的言语,谋生的方法等,都顺应正法。何况如来金口所说的生灭四谛十二因缘等法呢!以及如来这次事情结束了而示现灭度,迦叶阿难等诸大弟子结集法藏,普遍流通。一千年后,佛教传入我国。两地的高僧,东西往来,翻译流通佛经,不惜身命。读法显,昙无竭,玄奘等大师的传记,取经的道路艰难险阻,非常辛苦,不觉哽咽悲涕,不能自已。经云,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如果不是往昔有因缘,佛经的名字都听不到。何况受持读诵,修因证果呢!

如来所说的法,实际上是依照众生真如心中本来具足的道理。在心性外,完全没有一法可得。只因为众生在迷中,不能知道。在真如实相之中,幻生出妄想执著。由此起贪嗔痴,造杀盗淫。迷失智慧以成烦恼。把常住变成生灭。历经尘劫,不能返回。幸好遇到如来所说的大乘显密各种经典。才知道衣珠固然还在,佛性仍然存留。那个客作的贱人,原来就是大长者真正的儿子(典故见《法华经》)。人天六道,不是自己的住处,实报长寂光土,才是本有的家乡。回想自己,从无始劫来,没有听到佛说法。虽然具有这个心性,却白白的受着轮回之苦。真应该痛苦流涕,声震大千世界。心片片裂,肠寸寸断。此恩此德,超过天地父母,岂只百千万倍。纵使粉身碎骨也难以报答。只有依教奉行,自行化他。才能稍微表达春草仰晖,夏葵向日的热忱而已。然而今天的出家在家的佛弟子,翻阅佛经,毫无诚敬可言。种种亵渎轻慢,不胜枚举。而做的久了,就习以为常了。那些亵渎轻慢的种种行为,不忍心具体的说了。对待如来的法语,就象对待那些破纸一样。且不说那些不了解佛法的人,不会受益。就是那些深知佛法真实意趣的人,也只是口头三昧,门面上的光辉。好比饥饿的人,说说食物;贫穷的人,数数财宝。虽然有研究的功劳,绝得不到实证的利益。何况亵渎轻慢轻慢的罪过,何止是弥天。而受苦的时间,岂止是穷劫。虽然是善因,反而招来恶果。即使是为将来得度种下了因,难免多生累劫备受其苦。用是心怀惨伤,敢陈**。依照佛教的来奉行,就会只受益,不受损。金刚经说,“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即为有佛,若尊重弟子”。又说:“在在处处,若有此经,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应供养。当知此处,即为是塔。皆应恭敬,作礼围绕,以诸华香而散其处。”为什么要我们这么做呢。“因为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借从此经出。”而那些大乘经典处处教人恭敬经典,不一而足。因为诸大乘经乃是诸佛的母亲,菩萨的老师。三世如来的法身舍利,九界众生出离苦海的慈航。即使是高高地证得了佛果,尚且需要尊敬法。因为要报本追远,不忘大恩。所以涅盘经上说:“法是佛母,佛从法生。三世如来,皆供养法。”何况是凡夫,通身都是业力。如同重罪的囚犯,长久地被关在监狱里,没法出去。幸好承宿世的善根,有机会看到了佛经。如同囚犯遇到大赦,庆幸无极。当然要依靠佛经,告别三界,永远离开生死牢狱。亲身证得三身,直达涅盘的家乡。无边的利益,都是从经典中得来的。怎么可以任凭狂妄的知见,不存敬畏的心呢!就象那些俗世中的儒生那样,动不动就亵渎典籍。既然读了佛经了,为什么不依照佛经所说的,恭敬尊重呢!既然亵渎了佛法,怎么可能得到佛法所有的真实利益呢!倘若能暂时熄灭狂妄的见解,在清明的夜色中反思一下。必定会心神惊悸,涕泪滂沱。悲痛往昔的无知,发誓毕生多要竭尽至诚。从此,心意肃恭,身口清净。永远断绝粗陋鄙视的恶劣态度,依照经纶中的圣训去做。果真能这样做,才能在佛法的大海中,随分随力,各自获得真实的利益。如同修罗香象与蚊蠓喝大海中的水,各自都能喝饱。有如同天降大雨,花卉和树木都得到滋润。这样,自己受持经典的工夫才不会白用。而如来说经,各位祖师宏法的心,也可以稍微得到舒畅和安慰了。

--------增广。卷二。竭诚方获实益论。P447

 







• 淫心不除,尘不可出 • 堕胎的祸害无穷 • 这个道理,凡人不懂 • 末法时期,净土成就 • 少正卯生在今天,一定拥有很多选民 • 报复手段之狠,叫你死无葬身之地 • 随缘,这个多自在 / 什么叫随缘 • 瘟疫年年有,灾害年年有 • 你不孝顺父母,孩子也不会孝顺你 • 为一切众生,不为自己,这就是回向心 • 那不叫真智慧,那叫世智辩聪 • 一句佛号念到底 • 对于佛理不明,对于人情世故也不明 • 退转之后,一世不如一世 • 喜欢跑道场的,都没有信根 • 你能放下是真实慧 • 第一福田 • 我们到三善道,是出来旅游观光 • 戒贪欲 • 佛法之可贵处



大藏经中华大藏经碛砂大藏经 中华大藏经 碛砂大藏经



· 浇季 · 三验 · 摩 · 龙树本迹 · 清严 · 真理 · 慈光寺 · 思托 · 闵园 · 一念灭罪 · 随相十地 · 慢幢 · 善纲 · 一如无二如 · 义味 · 受用身 · 种草 · 五纲



· 广照寺 · 生活中的宣公上人 · 密因 · 刘素云:如果你学的路子对,你的方法也对,... · 断漏 · 二十五方便 · 广化寺 · 蔡礼旭:力量不够不可以勉强 · 星云法师:无情说法 · 活佛 · 佛图寺 · 深秋拜大悲忏 · 印光大师:为何关帝现身,向谛闲法师求决择... · 元音老人:念佛要诀 · 他不知道什么是恩 · 宣化上人:什么是性定? · 佛不问自说,这是慈悲到了极处! · 佛法大明录

回向文: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学佛修行网 http://www.fotuo365.com
声明:本站为公益性网站,以弘扬佛陀教育为建站之宗旨,净化心灵、启迪智慧。
网站内容均收集于网络或网友上传,若有侵权敬请告知,本站将及时更正。阿弥陀佛!
意见或建议敬请联系:amtf@fotuo36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