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 尚思学佛修行网 www.fotuo365.com ]

您现在位置:尚思学佛修行网 >> 学佛讲堂 >> 印光大师 >> 浏览文章

印光大师:真为生死而念佛

真为生死而念佛(印光大师法语)
  【按】 印光大师是大势至菩萨乘愿再来,被尊为净宗十三祖。印祖一生专修专弘净土宗,皈依者五十余万人,多属名流贤达。往来书信集为《印光大师文钞》,广传海内外,度化无数,影响深远。其偈语“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信愿念佛,求生净土”,是对净宗十二祖彻悟大师偈语“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 的继承和发展,给我们指出“了生死的捷径,修净业的纲要”。我们要想今生了生死、出轮回、生净土,成佛道,必须依教奉行,一心念佛,志求净土。特敬录印祖文钞中的相关开示,与君共勉。
                生死事大,无常迅速,思地狱苦,发菩提心,信愿念佛,回归净土!
  悲世众生,根钝业重,唯念佛定可克期生死。当观如囚赴市,步步近死。凡我念佛同志,必须念念屏息诸缘,决要真信切愿,当修念佛正行。以信愿为先导,念佛为正行。信愿行三,乃念佛法门宗要。以六字洪名不离念,念佛声不断,佛心自然相契,三昧自成矣。(印祖文钞三编卷四·尘空法师创办莲社纪念题词) 
  念佛要时常作将死、将堕地狱想,则不恳切亦自恳切,不相应亦自相应。以怖苦心念佛,即是出苦第一妙法,亦是随缘消业第一妙法。
  (印祖文钞增广卷二·复永嘉某居士书六) 
  虚度七十, 来日无几。 如囚赴市, 步步近死。 
  谢绝一切, 专修净土。 倘鉴愚诚, 是真莲友。 
  (印祖文钞三编卷四·苏州报国寺关房题壁偈 民廿四年 大师自题) 
  
    汝将死,快念佛,心不专一,决堕地狱,饿鬼畜生尚难求,勿妄想人天福果。
  汝将死,快念佛,志若真诚,便预莲池,声闻缘觉犹弗住,定克证等妙圆乘。
  (印祖文钞续编卷下·自励)  
   世间不明理之人,一有病,不是怨天尤人,便是求神祷鬼,徒增业障,有损无益。阁下素修净业,而且令夫人料理家事,妻贤子孝,心中了无可忧虑者。宜将一切家事,并自己一个色身,悉皆通身放下。以一尘不染心中,持万德洪名圣号,作将死想,除念佛求接引外,不令起一杂念。能如是者,寿若尽,则决定往生西方,超凡入圣;寿未尽,则决定业消病愈,慧朗福崇。若不如是作念,痴痴然唯求速愈,不唯不能速愈,反更添病。即或寿尽,定随业漂沉,而永无出此苦娑婆之期矣。祈慧察是幸。
  (印祖文钞增广卷二·与方圣胤居士书)
  
   凡人有病,可以药治者,亦不必决不用药。不可以药治者,虽仙丹亦无用处,况世间药乎。无论能治不能治之病,皆宜服阿伽陀药。此药绝不误人,服则或身或心,必即见效。然人生世间,无论久暂,终有一死,其死不足惜。其死而所归之处,可不预为安顿乎?有力量者,自己预为安顿妥帖,则临终固不须他人为之辅助。然能辅助,则更为得力。无力量者,当令家属代为念佛,则必能提起正念,不致恩爱牵缠,仍被爱情所缚,住此莫出也。(印光大师文钞增广卷一 复黄涵之书一)  
  温州之灾,闻之惨然。天灾人祸,无有底极,实足为“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之佐证,亦堪为信愿念佛、往生西方之最切警策也。念佛心不归一,由于生死心不切。若作将被水冲火烧、无所救援之想,及将死、将堕地狱之想,则心自归一,无须另求妙法。故经中屡云:“思地狱苦,发菩提心。”此大觉世尊最切要之开示,惜人不肯真实思想耳。地狱之苦,比水火之灾,惨深无量无边倍。而人想水冲火烧则悚然,想地狱则泛然者,一则心力小,不能详悉地狱苦事;一则亲眼见(水火),不觉毛骨为悚然耳。
  (印祖文钞增广卷二·致包师贤居士书)
  至谓欲心不贪外事,专念佛。不能专,要他专;不能念,要他念;不能一心,要他一心等,亦无奇特奥妙法则,但将一个“死”字,贴到额颅上,挂到眉毛上。心常念曰:“我某人从无始来,直至今生,所作恶业,无量无边。假使恶业有体相者,十方虚空,不能容受。宿生何幸,今得人身,又闻佛法。若不一心念佛求生西方,一气不来,定向地狱镬汤炉炭、剑树刀山里受苦,不知经几多劫。纵出地狱,复堕饿鬼,腹大如海,咽细如针,长劫饥虚,喉中火燃,不闻浆水之名,难得暂时之饱。从饿鬼出,复为畜生,或供人骑乘,或充人庖厨。纵得为人,愚痴无知,以造业为德能,以修善为桎梏,不数十年,又复堕落。经尘点劫,轮回六道。虽欲出离,末由也已。”能如是念,如上所求,当下成办。所以张善和、张钟馗,临终地狱相现,念佛数声,即亲见佛来接引往生。如是利益,一代时教,百千万亿法门之所无者。吾常曰:九界众生离此法,上不能圆成佛道;十方诸佛舍此法,下不能普利群萌,此之谓也。果能生死心切,信得及,不生一念疑惑之心,则虽未出娑婆,已非娑婆之久客;未生极乐,即是极乐之嘉宾。见贤思齐,当仁不让。岂肯因循怠忽,以致一错而成永错乎哉?有血性汉子,断断不肯生作行肉走尸,死与草木同腐矣!勉旃,勉旃!
   又,念佛固贵专一,然居士上有父母,下有妻室。分外营谋,妄希富乐,实所不应。至于分内所当为者,亦须勉力为之,非必屏弃一切,方为修行也。若屏弃一切,能不缺父母妻室之养则可,否则便与孝道相背。虽曰修行,实违佛教,是又不可不知也。又须以净土法门利益劝父母,令其念佛求生西方。若能信受奉行,临命终时,定得往生。一得往生,直下超凡入圣,了生脱死,高预海会,亲炙弥陀,直至成佛而后已。世间之孝,孰能与此等者?又若能以此普告同人,令彼各各父母,皆得往生。则化功归已,而亲与自己之莲品,更当高增位次矣。诗云,孝子不匮,永锡尔类。欲孝其亲者,宜深思而力行之。
  (印祖文钞增广卷一·复邓伯诚居士书二)
  
    
  接手书,知治习之心,唯勤唯切,而消习之效,未得未见。其故何也?盖以生死心不切,而只将此超凡入圣,消除惑业,成就净念,作口头活计,故无实效也。倘知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净土法门更为难闻。今幸得此大丈夫身,又闻最难闻之净土法门,敢将有限光阴,为声色货利消耗殆尽。令其仍旧虚生浪死,仍复沉沦六道,求出无期者乎?!  直须将一个“死”字(此字好得很),挂到额颅上。凡不宜贪恋之境现前,则知此吾之镬汤炉炭也。则断不至如飞蛾赴火,自取烧身矣。凡分所应为之事,则知此吾之出苦慈航也。则断不至当仁固让,见义不为矣。如是则尘境即可作入道之缘。岂必屏绝尘缘,方堪修道乎?盖心有所主,不随境转,则即尘劳为解脱。所以《金刚经》屡屡令人心不住相。发心度尽一切众生,而不见能度之我,所度之人与众生,并所得之无余涅?之寿者相,方为真行菩萨道。若见有我为能度,生为所度,及无余涅?之所度法者。虽则度生,实于一乘实相之道,未能相契。以不了众生当体是佛,佛性平等平等。妄起凡情圣解。致无为利益,成有为功德矣。何况声色货利之贪恋粘着乎哉。
  然人生世间,不可无所作为。但自尽谊尽分,决不于谊分之外,有所觊觎。士农工商,各务其业,以为养身养家之本。随分随力执持佛号,决志求生。凡有力能及之种种善事,或出资,或出言,为之赞助。否则发随喜心,亦属功德。以此培植福田,作往生之助行。如顺水扬帆,更加橹棹,其到岸也,不更快乎!
  腊月三十日,乃一岁之尽日。倘预先未曾打叠得好,则债主怨家,群相系缚,哪容你过。临命终时,乃一生之腊月三十日也。倘信愿行资粮未具,贪?痴恶习犹存。则无量劫来怨家债主,统来逼讨,哪肯饶你。莫道不知净土法门者,无可奈何,随业受生。即知而不务实修者,亦复如是,被恶业牵向三途六道中,永永轮回去也。欲求出苦之要,唯有念念畏死,及死而堕落三途恶道。则佛念自纯,净业自成。一切尘境,自不能夺其正念矣。《心经》云:“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内之根身,外之器界,五蕴包含净尽。能见其是空,则即五蕴,离五蕴。法法头头,皆是大解脱法门、大涅?境界矣。
  (印祖文钞增广卷二·复宁波某居士书) 
    
  凡夫之心,熟处过熟,生处过生。非将死字挂在额颅上,决难令妄想投降。妄想既不能投降,则妄想成主,本心成奴。是以多少出格英豪,被妄想驱逐于三恶道中,永无出期。可不哀哉。念佛一法,为佛法中最易下手,最易成功之法。一切诸法,皆从此法流出,悉皆还归此法。所以名为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上成佛道,下化众生,成始成终之法门。祈弗以等闲视之,后必有得益之日。光除印书及作公益外,均无须钱。以一无徒众,二无地方,三不喜蓄积无益之物。虽未至死日,然平日固常以死时为念。故不同世之僧,专欲积蓄,以期自己身后用,及子孙用也。(六月十八)
  (印祖文钞三编卷二·复王修本居士书) 
  
  所言妄念多者,由汝一向应酬外缘,致心中杂念纷至沓来。当作将死,将堕地狱想,一心念佛,则妄念便可消灭矣。正不在经之生熟也。所言普利佛七,以经相送,此系以佛经超度孤魂,何可云有轻慢罪。此事乃与自己回向功德更大。若无事人不求,而自己强送人,而人尚不在意者,此则实有轻慢佛法之罪。令妹识字通文理,能令其夫与儿女皆生信心,其功德不可思议。何得妄欲回南,以期一见光面。且见光究有何益。彼果能依嘉言录以自行化他,胜于见光多多矣。修行人外功内功皆当修。汝一向多方帮助各善举,乃外功。一心念佛,乃内功。外功为助行,内功为正行。正助合行,利益甚大。然人至半百,来日无多,固宜偏重内功,少作外功。庶不至被善举所转,终至仍在娑婆也。
  (印祖文钞三编卷二·复方圣照居士书五) 
  今年之乱,千古未闻,此皆吾人往昔劫中恶业所感。故虽未实受害,而其惊慌惨凄,何可名言。阁下既知气愤为害,何不当发气愤之时,作我已死想。死则任人所为,绝不相争矣。若常时作将死想,则道念自切,情念自息矣。今人好发起新章程,彼废伦免耻等,尚可公然提倡,欲推行全国。吾人遵佛教诫,戒杀吃素,又何惧同教中之异议。当仁不让,见义勇为。尚祈以身作则,引彼拘于教者,入大乘法门。以期不孤佛恩,不负己灵,方为救世之道。
   老年人固宜一心念佛。看大乘经论,不过明理性、种善根而已。若必欲现生了脱,请如临命终,如堕大水火以求救而念佛,则必可仗佛慈力,带业往生。否则难保定矣。祈熟读文钞自知。
(印祖文钞三编卷三·复马宗道居士书一) 
   娑婆世界是一大冶洪炉,能受得烹炼,则非轮回中人矣。不能受得烹炼,则烹炼之大冶洪炉,反为毒器、为苦具。是在各人能自得益耳。同室之人,固宜于闲暇无事时,委曲宛转,开陈至理,令其心知有是非可否。则心识不知不觉、渐摩渐染而为转变。至其愚傲之性发现时可对治,则以至理名言,和气平心以对治之。否则任伊,一概置之不理。待其气消,再以平心和气,论其曲直,久之则随之而化。若用强蛮恶辣手段,断非所宜。以彼有所恃,(所恃者子女也,)兼失子女观法之训。
   念佛要时常作将死,将堕地狱想,则不恳切亦自恳切,不相应亦自相应。以怖苦心念佛,即是出苦第一妙法,亦是随缘消业第一妙法。 
   (印光大师文钞增广卷二·复永嘉某居士书六) 
  
   参禅不易得益,以五祖戒为证。戒师非常人,尚未断见惑,况了生死乎。东坡守杭时,尚不拒绝娼妓,可知其仍是具缚凡夫。
   光虽未死,且作死想。以故一切事,既不能料理,则不过问,以后随师作主办。钱财在上海者,光俱不要。有力多印,无力少印,再无力不印,均随财力为准,切勿负债,以致棘手劳心也。凡有信心者,令彼一心念佛,不必以光为念,亦勿特来相看,免得费钱费时,了无所益也。 
        (印光大师文钞三编卷一·致德森法师书四) 
  吾人在生死轮回中,久经长劫,所造恶业,无量无边。若仗自己修持之力,欲得灭尽烦恼惑业,以了生脱死,难于登天。若能信佛所说之净土法门,以真信切愿,念阿弥陀佛名号,求生西方净土,无论业力大小,皆可仗佛慈力,往生西方。譬如一颗沙子,入水即沉;纵有数千万吨巨石,装于大轮船中,即可不沉而运于他处,以随意使用也。石喻众生之业力深重,大轮船喻弥陀之慈力广大。若不念佛,仗自己修持之力,欲了生死,须到业尽情空地位方可。否则,纵令烦恼惑业断得只有一丝毫,亦不能了,喻如极小之沙子,亦必沉于水中,决不能自己出于水外。
  阁下但生信心,念佛求生西方,不可再起别种念头。果能如是,寿未尽,则速得痊愈,以专一志诚念佛功德,使能减除宿世恶业,犹如杲日既出,霜雪即化。寿已尽,则即能往生净土,以心无异念,即得与佛感应道交,故蒙佛慈接引往生也。阁下若信此话得及,则生也得大利益,死也得大利益。
   瞋心乃宿世之习性,今作我已死想,任彼刀割香涂,于我无干;所有不顺心之境,作已死想,则便无可起瞋矣。此即如来所传之三昧法水,普洗一切众生之结业者,(光)特为阁下述之,非(光)自出心裁妄说也。若不念佛求生西方,纵生到至极尊贵之非非想天,天福一尽,仍复轮回六道。若志诚恳切念佛,纵将堕阿鼻地狱,尚能蒙佛接引,往生西方。万不可以卑劣自居,谓我业重,恐不能生;若作此想念,则决定不能生矣。何也?以心无真信切愿,无由感佛故也。
    (印光大师文钞增广卷二·复裘佩卿居士书二) 
  念佛时不能恳切者,不知娑婆苦、极乐乐耳。若念人身难得,中国难生,佛法难遇,净土法门更为难遇。若不一心念佛,一气不来,定随宿生今世之最重恶业,堕三途恶道,长劫受苦,了无出期。如是则思地狱苦,发菩提心。菩提心者,自利利他之心也。此心一发,如器受电,如药加硫。其力甚大,而且迅速。其消业障,增福慧,非平常福德善根之所能比喻也。被境所转,系操持力浅,则喜怒动于中,好恶形于面矣。操持者,即涵养之谓也。若正念重,则余一切皆轻矣。是以真修行人,于尘劳中炼磨。烦恼习气,必使渐渐消灭,方为实在工夫。在家人不随众,各人念佛,坐立绕跪,皆无不可。但不可执定一法,若执定,则人易劳而心或难得相应。当斟酌其自己之色力及工夫,而取其合宜行之,则有益矣。若常途通行,宜先绕,次坐,次跪。绕跪皆觉辛苦,宜坐念。坐念若起昏沈,宜绕念,或立念。昏沈去,常复坐念。宜按钟,不宜掐珠,以掐珠难养心故。安士全书,实为末世最胜良导。尤惜阴居士极欲全国流布。俾大家同开眼界。由兹挽回世道人心,止息天灾人祸。 
    (印光大师文钞增广卷一·复陈慧超居士书) 
   汝之所说,乃一切人之通病。欲治此病,非想念苦境不可。经云,思地狱苦,发菩提心。然地狱之苦,以未曾亲见,无善根人,尚不能顿发出离逃避之心。最切要者,当想两军交战,炮声如雷,子弹如雨,飞艇在上,地雷在下,一时齐发,则两军之人同皆粉身碎骨,随炮子以分散,化作乌有,我亦身预其中。当其将发未发之时,尚知念佛求生之事。此时惶恐万分,而营官指挥,各执枪炮,不敢稍懈,懈则即时见杀。此时断不至事务所牵,恐怖所碍,不能念佛矣。此种境界,不及地狱万分之一,以凡夫心力所能想到,故想时便毛骨耸然,如亲经历也。汝之懈怠,由于不详审未来之苦。倘能详审以思,断不至长时懈怠。至于事牵,亦属浮泛之遮护语,非实情也。今为一喻,如孝子思亲,虽与人百凡应酬,其心中常常有思亲之念,不能暂忘。又如贪淫之人,常想美女,彼虽终日各有事业,而其心中想美女之心,不能一刻相忘。汝能若临阵之欲脱苦,孝子之思亲,淫士之恋女。则一切时一切处,均能念佛,不能间断矣。其余种种法则,文钞悉具。但熟读精思自得,故不多及。 
      (印光大师文钞三编卷三·复智正居士书二) 
   净土法门,乃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上成佛道,下化众生,成始成终之圆顿法门,以故等觉菩萨,已邻佛地,尚以十大愿王,回向往生,逆恶罪人,将堕阿鼻,若能称念洪名,即预末品,法门之妙,无以复加,世每以愚夫愚妇,悉能修持,谓为浅近,致令如来究竟度生之心,郁而未畅,众生现生出苦之道,塞而罔通,真歇了禅师云,念佛法门,径路修行,正按大藏,接上上根器,傍引中下之机,又云,乃佛乃祖,在教在禅,皆修净业,同归一源,入得此门,无量法门悉皆能入,伏愿一切见闻,同随华藏海会之班,一致进行,回向往生也已。 
   欲求往生,当放下此世间,并放下过分之狂妄心。如同菩萨在生死中度脱众生,此须自己是菩萨始得。若自己尚是凡夫,便欲担任此事,不但不能度人,且不能自度。世间多少善知识,皆受此病,尚谓之有“菩提心”。须知此心,先求往生,则有益。以此不求往生,须是菩萨则可,否则为害不浅。过分之狂妄心,为真修行者之一大障碍,不可不知。  
    (印光大师文钞增广 ·覆潘对凫书) 
学佛之人,先以知因果慎独上下手。既能慎独,则邪念自消,何至有所不如法处。若有则当力令断灭,方为真实行履。否则学在一边,行在一边,知见愈高,行履愈下。此今学佛自称通家者之贴骨大疮。倘能以不贰过是期,则学得一分,便得一分之实益矣。 
      (印光大师文钞增广·复陈伯达书)
     汝心里除念佛外,不使有一点别的念头,连汝这个身子,也不预计死后作只么样安顿,连孙子重孙等,都要当做素不相识之人,不管他们长长短短,只管念我的佛,一心盼著佛来接引我往生西方。汝能照我所说的做,一切事通通放下,到了临命终时,自然感佛亲垂接引,往生西方。若是仍旧贪恋一切好东西,及银钱房屋首饰衣服,并儿女孙曾等,则万万也不会生西方了。
            (印光大师文钞续编·示周余志莲法语)  
  
    有净业正因,再加以正信心自念,眷属助念,何虑不生佛国?所不生者,由情爱一起,正念即失。勿道功夫浅,即功夫深,亦不能生。以凡情用事,与佛圣气分相隔故也。
     (印光大师文钞三编·复章缘净书)  
  
    能成就他人往生,待至自己临终,必大有成就自己往生者,切勿以不关己而忽之。平常当与家中眷属,说其临终助念之利益,与预先洗澡换衣,并对之哭泣之祸害。当请一本《饬终津梁》,令其详知。迨至父母,或余眷属,临欲命终。家中眷属,同为念佛,令彼心存正念,随佛往生。并请社友为其助念。此时一发千钧,关系甚大。当将丧祭种种虚华之费,移于此时用之,并将哀毁尽孝之诚,移于为亲念佛。须令眷属悉听社友指导。切不可狃于习俗,以误大事。
     (印光大师文钞续编·汲滨镇助念社缘起) 
    光阴迅速,时序更迁,刹那刹那,一念不住。此殆造物出广长舌,普为一切众生,说人命无常,荣华不久,急寻归路,免受沉沦,念佛求生净土之无上妙法耳。
    (印光大师文钞增广·示某比丘尼)  
  
   生死大事,须当预办。若待临终方修,恐被业力所夺。(印光大师文钞增广·复周群铮书)  
  
   古语云:“聪明不能敌业,富贵岂免轮回。”生死到来,一无所靠。唯阿弥陀佛,能为恃怙!惜世人知者甚少,知而真信实念者更少也。(印光大师文钞增广·复包右武书二)  
  
    求生西方者,不可怕死。若今日即死,即今日生西方。所谓“朝闻道,夕死可矣”。岂可今日要死,且不愿死。既贪恋尘境,不能放下,便因贪成障。净土之境不现,而随业受生于善恶道中之境便现。境现,则随业受生于善恶道中矣。往生西方,便成画饼。故修西方人,今日死也好,再活一百二十岁死也好。一切任彼前业,不去妄生计校。倘信愿真切,报终命尽,便即神超净域,业谢尘劳。莲开九品之花,佛授一生之记矣。(印光大师文钞增广·复高邵麟书一)  
     人生于世间,事事无不预为之计。唯有生死一事,反多置之不问。直待报终命尽,则随业受报。不知此一念心识,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人天是客居,三途是家乡。三途一报百千劫,复生人天了无期!由是言之,则了生死之法,固不可不汲汲讲求也。(印光大师文钞续编·净土问辨序)  
  
    佛法无一人不堪修,亦无一人不能修。不修净业生西方,则长劫轮回,莫之能出。以兹自愍愍他,自伤伤他,大声疾呼,俾近而家人,远而世人,同修此道。其利益较之唯求自了者,何止天地悬隔也。(印光大师文钞三编·复骆季和书)  
    世间最可惨者,莫甚于死。而且举世之人,无一能幸免者。以故有心欲自利利人者,不可不早为之计虑也。实则“死”之一字,原是假名,以宿生所感一期之报尽,故舍此身躯,复受别种身躯耳。不知佛法者,直是无法可设,只可任彼随业流转。今既得闻如来普度众生之净土法门,固当信愿念佛,预备往生资粮,以期免生死轮回之幻苦,证涅槃常住之真乐。
    其有父母兄弟及诸眷属,若得重病势难痊愈者,宜发孝顺慈悲之心,劝彼念佛求生西方净土,并为助念。俾病者由此死已,即生净土。其为利益,何能名焉!今列三要,以为成就临终人往生之据。语虽鄙俚,意本佛经。遇此因缘,悉举行焉。言三要者:第一,善巧开导安慰,令生正信。第二,大家换班念佛以助净念。第三,切戒搬动哭泣,以防误事。果能依此三法以行,决定可以消除宿业,增长净因。蒙佛接引,往生西方。一得往生,则超凡入圣,了生脱死,渐渐进修,必至圆成佛果而后已。如此利益,全仗眷属助念之力。
   能如是行,于父母,则为真孝;于兄弟、姊妹,则为真悌;于儿女,则为真慈;于朋友,于平人,则为真义真惠。以此培自己之净因,启同人之信向。久而久之,何难相习成风乎哉。今为一一条陈,庶不至临时无所适从耳。
   第一、善巧开导安慰令生正信者。切劝病人,放下一切,一心念佛。如有应交代事,速令交代。交代后,便置之度外。即作我今将随佛往生佛国,世间所有富乐眷属、种种尘境,皆为障碍,致受祸害,以故不应生一念系恋之心。须知自己一念真性,本无有死。所言死者,乃舍此身而又受别种之身耳。若不念佛,则随善恶业力,复受生于善恶道中。善道,即人、天。恶道,即畜生、饿鬼、地狱。修罗,则亦名善道,亦名恶道,以彼修因感果,均皆善恶夹杂故也。若当临命终时,一心念南无阿弥陀佛,以此志诚念佛之心,必定感佛大发慈悲,亲垂接引,令得往生。且莫疑我系业力凡夫,何能以少时念佛,便可出离生死,往生西方。当知佛大慈悲,即十恶五逆之极重罪人,临终地狱之相已现,若有善知识教以念佛,或念十声,或止一声,亦得蒙佛接引,往生西方净土。

【附录】 印光大师警告无常
印祖文钞中有一篇《示周余志莲女居士法语》,开头第一句就是:“汝已七十多岁,不久就要死了!”
  这是一句让人瞠目结舌、无可奈何的话。如果是一般人对别人说这句话,会被认为是一句诅咒,或许要引起一场战争。然而这句话是一代大师对一个贪恋世间享乐、不求往生的弟子说的,这就成了促人猛醒的当头棒喝。
这也是一句大实话,实话好说不好听。看看这充满无常的世界,能健康活到七十多岁的有几人。然而很多人却放不下自己的财产、田地、房屋等等。印祖为劝其不贪人间福乐、求生净土,一语道破。随后开示:一切事统统放下,只管念我的佛。相信很多人会有所警醒。
  印光大师房间里挂着一个大大的“死”字,自注云“学道之人念念不忘此字,则道业自成。”大师常说:“念佛要时常作将死、将堕地狱想,则不恳切亦自恳切,不相应亦自相应。以怖苦心念佛,即是出苦第一妙法,亦是随缘消业第一妙法。”(印祖文钞增广卷二?复永嘉某居士书六)
“直须将一个死字(原注云:‘此字好得很!’)挂到额颅上。” 
  “念佛心不归一,由于生死心不切,若作将被水冲火烧,无可救援之想,及将死将堕地狱之想,则心自归一,无须另求妙法。” 
  “实则死之一字,原是假名,以宿生所感一期之报尽,舍此身躯,复受别种身躯耳。”
  多读读这些话,会增强我们的出离心和菩提心。我们随时都可能死去,以今人所处的环境与所造的业力,若不生净土,必堕地狱,哪敢不死心塌地念佛,勇往直前求生净土!哪有心思去追名逐利、说长道短?! 
 







• 喜欢感应的人,非常容易着魔 • 管别人的事,烦恼就现前 • 不爱财富的人很少 • 什么是十戒?十戒是什么意思? • 不清净就生烦恼,清净就生智慧 • 不如在家里念佛 • 真诚到极处,是化解冲突之道 • 我们快要枯死了 • 我这个根是这样扎下来的 • 星球能够存在,一定是善恶混杂 • 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香 • 往生就是成佛 • 饮酒三百杯,小小礼节都不失 • 打 佛 七 • 他布施一千,我布施五十,我功德比他大 • 艾德格凯西 • 她想出家 • 知事少时烦恼少,识人多处是非多 • 你要是有前后眼,你的心就平了 • 他不知道什么是恩



大藏经中华大藏经碛砂大藏经 中华大藏经 碛砂大藏经



· 看透我们的内心 · 何谓幸福 · 佛弟子必须深信因果法则 · 无常与我们有什么关系? · 不以自然为敌,不以他人为敌 · 活在当下 · 佛教基本理论 · 生命感悟 · 从北大清华出来的和尚们 · 做个有境界的在家修行人 · 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句佛 · 生命的回归 · 观世音菩萨怎么做,我就怎么做 · 如诗的高处 · 传统佛教的现代课题 · 认取真心 · 意想不到的回报 · 心头无事一床宽



· 海涛法师:信愿念佛 往生净土 下 · 蔡礼旭:人生要有敬慎的态度 · 净界法师:我们绝对不能用丝织的棉被,不可... · 上人 · 圣果 · 元亨寺 · 宣化上人:常不轻菩萨 · 蔡礼旭:一个人的道德、学问都是从孝跟敬当... · 刘素云:婚姻与家庭(文字版) · 四缘 · 想在寺院播经但寺院要求布施如法吗? · 授发菩提心戒 · 印光大师:且莫学说大话,不认真用心于小事 · 王小徐 · 只手之声 · 断人慧命的罪最重 · 梦参老和尚:凡这种梦境,都是过去父母眷属... · 十

回向文: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学佛修行网 http://www.fotuo365.com
声明:本站为公益性网站,以弘扬佛陀教育为建站之宗旨,净化心灵、启迪智慧。
网站内容均收集于网络或网友上传,若有侵权敬请告知,本站将及时更正。阿弥陀佛!
意见或建议敬请联系:amtf@fotuo36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