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 尚思学佛修行网 www.fotuo365.com ]

您现在位置:尚思学佛修行网 >> 学佛讲堂 >> 印光大师 >> 浏览文章

印光大师:敦伦尽分 闲邪存诚 老实念佛 求生净土

印光大师开示 - 敦伦尽分 闲邪存诚 老实念佛 求生净土

无论在家出家。必须上敬下和。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代人之劳。成人之美。静坐常思己过。闲谈不论人非。行住坐卧。穿衣吃饭。从朝至暮。从暮至朝。一句佛号。不令间断。或小声念。或默念。除念佛外。不起别念。若或妄念一起。当下就要教他消灭。常生惭愧之心及忏悔心。纵有修持。总觉我工夫很浅。不自矜夸。只管自家。不管人家。只看好样子。不看坏样子。看一切人都是菩萨。唯我一人实是凡夫。果能依我所说修行。决定可生西方极乐世界。

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 自净其意 是诸佛教

南无阿弥陀佛

摘录自《莲宗正范》


师讳圣量,字印光,别号常惭愧僧,陕西合阳赵氏子。幼随兄读儒书,颇以圣学自任,和韩欧辟佛之议;后病困数载,始悟前非,顿革先心。出世缘熟,年二十一,即投终南山南五台莲华洞寺出家,礼道纯和尚薙染,时清光绪七年辛巳岁也。明年,于陕西兴安县双溪寺,印海定律师座下受具。师生六月即病目,几丧明;后虽愈,而目力已损;稍发红,即不能视物。受具时,以师善书,凡戒期中所有写法事宜,悉令代作;写字过多,目发红如血灌。幸师先于湖北莲华寺充照客时,于晒经次,得读残本龙舒净土文,而知念佛往生净土法门,乃即生了生脱死之要道。因此目病,乃悟身为苦本;即于闲时,专念佛号。夜众睡后,复起坐念佛;即写字时,亦心不离佛;故虽力疾书写,仍能勉强支持。及写事竟,而目亦全愈;由是深解念佛功德不可思议;而自行化他,一以净土为归,即造端于斯也。

师修净土,久而弥笃;闻红螺山资福寺,为专修净土道场,遂于二十六岁(光绪十二年丙戍),辞师前往。是年十月入堂念佛,沐彻祖之遗泽,而净业大进。翌年正月,告暂假朝五台;毕,仍回资福;历任上客堂香灯、寮元等职。三载之中,念佛正行而外,研读大乘经典。由是深入经藏,妙契佛心;径路修行,理事无碍矣。年三十(十六年庚寅),至北京龙泉寺为行堂。三十一(十七年辛卯),住圆广寺。越二年(十九年癸巳),普陀山法雨寺化闻和尚,入都请藏,检阅料理,相助之人;众以师作事精慎,进之。化老见师道行超卓,及南归,即请伴行,安单寺之藏经楼。寺众见师励志精修,咸深钦佩,而师俨然不自足也。二十三年丁酉夏,寺众一再坚请讲经;辞不获已,乃为讲弥陀便蒙钞一座。毕,即于珠宝殿侧闭关,两期六载,而学行倍进。出关后由了余和尚,与真达等,特创为莲篷供养,与谛闲法师先后居之。未几,仍迎归法雨。年四十四(三十年甲辰),因谛老为温州头陀寺请藏,又请入都,助理一切;事毕南旋,仍住法雨经楼。师出家三十余年,终清之世,始终韬晦,不喜与人往来,亦不愿人知其名字,以期昼夜弥陀,早证念佛三昧。

然鼓钟于宫,声闻于外;德厚流光,终不可掩。民国纪元,师年五十有二;高鹤年居士,乃取师文数篇,刊入上海佛学丛报,署名常惭;人虽不知为谁,而文字般若,已足引发读者善根。逮民六年(五十七岁),徐蔚如居士,得与其友三书,印行,题曰:印光法师信稿。七年(五十八岁),搜得师文二十余篇,印于北京,题曰:印光法师文钞。八年(五十九岁),复搜得师文,再印续编;继合初续为一。九、十两年,复有增益,乃先后铅铸于商务印书馆,木刻于扬州藏经院。十一至十五年间,迭次增广,复于中华书局印行,题曰: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夫文以载道,师之文钞流通,而师之道化,遂滂浃于海内。如净土决疑论、宗教不宜混滥论,及与大兴善寺体安和尚书等,皆言言见谛,字字归宗,上符佛旨,下契生心,发挥禅净奥妙,抉择其间难易,实有发前人未发处。徐氏跋云:大法陵夷,于今为极,不图当世尚有具正知正见如师者;续佛慧命,于是乎在。又云:师之文,盖无一语无来历;深入显出,妙契时机;诚末法中应病良药。可谓善识法要,竭忱倾仰者矣。故当初徐居士特持书奉母,躬诣普陀,竭诚礼觐,恳求摄受,皈依座下;师犹坚持不许,指徐母子往宁波观宗寺皈依谛公。民六年,周孟由兄弟,奉庶祖母登山,再四恳求,必请收为弟子;师观察时机,理难再却,故为各赐法名。此为师许人皈依之始,而文钞亦实为之缘起也。师之为文,不独佛理精邃,即格、致、诚、正、修、齐、治、平,五伦八德等,儒门经世之道,不背乎净业三福者,亦必发挥尽致。文义典雅,所以纸贵洛阳,人争请读。由是而慕师道德,渴望列于门墙之善男信女,日益众多。或航海梯山,而请求摄受;或鸿来雁往,而乞赐法名。此二十余年来,皈依师座之人,实不可以数计;即依奉行,吃素念佛,精修净业,得遂生西之士女,亦难枚举。然则师之以文字摄化众生,利益世间,有不可思议者矣。

师之耳提面命,开导学人,本诸经论,流自肺腑;不离因果,不涉虚文。应折伏者,禅宿儒魁,或遭呵斥;即达官显宦,绝无假借。应摄受者,后生末学,未尝拒却;纵农夫仆妇,亦与优容。一种平怀,三根普利;情无适莫,唯理是依。但念时当叔季,世风日下,非提倡因果报应,不足以挽颓风而正人心;人根陋劣,非实行信愿念佛,决不能了生死而出轮回。故不拘贵贱贤愚,男女老幼,凡有请益,必以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因果报应,生死轮回之实事实理,谆谆启迪,今人深生憬悟,以立为人处世之根基;进以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之坦途要道,教人切实奉行,以作超凡入圣之快捷方式。虽深通宗教,从不谈玄说妙,必使人人皆知而能行,闻者悉皆当下受益。此即莲池大师,论辩融老人之言曰:此老可敬处,正在此耳。因师平实无奇,言行合一,所以真修实践之士,咸乐亲近;致使叩关问道者,亦多难胜数。且师以法为重,以道为尊,名闻利养,不介于怀。民十一年(六十二岁),定海县陶在东知事,会稽道黄涵之道尹,汇师道行,呈请大总统徐,题赐悟彻圆明匾额一方,赍送普陀,香花供养,极盛一时;缁素欣羡,师则若罔闻知。有叩之者,答以虚空楼阁,自无实德,惭愧不已,荣从何来等语。当今竞尚浮夸之私,而澹泊如师,实足挽既倒之狂澜,作中流之砥柱。若道若俗,获益良多。

师俭以自奉,厚以待人。凡善信男女,供养香敬,悉皆代人广种福田,用于流通经籍,与救济饥贫;但权衡轻重,先其所急,而为措施。如民十五年(六十六岁),长安被困,解围后,即以印文钞之款,急拨三千圆,托人速汇赈济。凡闻何方被灾告急,必尽力提倡捐助,以期救援。二十四年(七十五岁),陕省大旱,得王幼农居士函告,即取存折,令人速汇一千圆助急赈。汇后,令德森查帐,折中所存,仅百余圆;而报国寺一切需用,全赖维持,亦不介意。二十五年(七十六岁),应上海护国息灾法会说法时,闻绥远灾情严重,即对众发表,以当时一千余人,皈依求戒等香敬,计洋二千九百余圆,尽数捐去;再自拨原存印书之款一千圆为倡。及回苏,众在车站迎接,请师上灵岩一观近年景象;犹急往报国,取折饬汇讫,而后伴众登山。师之导众救灾,己饥己溺之深心,类皆如是。魏梅荪、王幼农等居士,在南京三汊河,发起创办法云寺放生念佛道场,请师参加,并订定寺规。继由任心白居士,商请上海冯梦华、王一亭、姚文敷、关絧之、黄涵之等诸大居士,开办佛教慈幼院;于其间,一一皆仗师之德望,启人信仰,而得成就。且对慈幼院之教养赤贫子弟,师益极力助成;其中经费,由师劝募,及自捐者,为数颇巨。即上海市佛教会所办慈幼院,师亦力为赞勷。至其法施,则自印送安士全书以来,及创办弘化社。二十余年,所印各书,不下四五百万部,佛像亦在百万余帧;法化之弘,亦复滂溥中外。综观师之一言一行,无非代佛宣化,以期挽救世道人心,俾贤才辈出,福国利民。而其自奉,食唯充饥,不求适口;衣取御寒,厌弃美丽。有供养珍美衣食,非却而不受,即转锡他人;若普通物品,辄令持交库房,俾大众共享,决不自用。此虽细行,亦足为末世佛子矜式者也。

师之维护法门,功难思议。其最重要者,若前次欧战时,政府有移德侨驻普陀之议;师恐有碍大众清修,特函嘱陈锡周居士,转托要人疏通,其事遂寝。民十一年(六十二岁),江苏义务教育期成会会长等,呈准省府借寺庙作校舍;定海知事陶在东,函师挽救。师即函请王幼农、魏梅荪二居士设法,并令妙莲和尚奔走,遂蒙当局明令保护。十六年(六十七岁),政局初更,寺产毫无保障,几伏灭教之祸,而普陀首当其冲;由师舍命力争,始得苟延残喘。及某君长内政,数提庙产兴学之议,竟致举国缁素,惊惶无措;幸师与谛老在申,得集热心护法诸居士计议,先疏通某君,次派代表请愿,而议未实行。逮某君将退,又颁驱僧夺产条例,期次第剥夺,以达灭教目的;幸条例公布,某即交卸。得赵次陇部长接篆,师特函呈设法,遂无形取销。继嘱焦易堂居士等,鼎力斡旋,始将条例修正,僧侣得以苟安。二十二、三年(七十三、四岁),安徽阜阳古剎资福寺,唐尉迟敬德造供三佛存焉,全寺为学校占据;山西五台碧山寺广济茅篷,横遭卮运,两皆涉讼官厅。当道偏听一面之辞,二寺几将废灭。各得师一函,忽转视听;广济因此立定真正十方,永远安心办道之基础;资福亦从兹保全,渐次中兴。二十四年(七十五岁),全国教育会议,某教厅长,提议全国寺产作教育基金,全国寺庙改为学校。议决,呈请内政部、大学院备案。报端揭载,群为震惊。时由佛教会理事长圆瑛法师,及常务理事大悲、明道诸师,关、黄、屈等诸居士,同至报国叩关请示。师以卫教相勉,及示办法。返沪开会,公举代表,入都请愿。仗师光照,教难解除。江西庙产,自二十二至二十五(七十六岁)四年之内,发生三次大风波,几有灭尽无遗之势。虽由德森历年呼吁,力竭声嘶;中国佛教会,亦多次设法;终得师之慈光加被,感动诸大护法,群起营救,一一达到美满结果,仍保安全。此其荦荦大者。其它小节,于一函或数言之下,消除劫难,解释祸胎,则随时随处,所在有之,不胜枚举。非师之道德,足以上感龙天,下孚群情,乌能至此。

师之无缘慈悲,化及囹圄,及与异类。民十一、二年,应定海县陶知事请,物色讲师,至监狱宣讲,乃推智德法师应聘。师令宣讲安士全书等,关于因果报应,净土法门各要旨,狱囚亦多受感化。及沪上王一亭、沈惺叔等居士,发起江苏监狱感化会,聘师为名誉会长。讲师邓朴君、戚则周、乔恂如等居士,皆师之皈依弟子。由师示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及注重因果,提倡净土,为讲演之要目。而狱官监犯,因之改过迁善,归心大法,吃素念佛者,亦大有其人。其于异类也。十九年(七十岁)二月,师由申太平,赴苏报国,铺盖衣箱,附来臭虱极多。孳生之蕃,致关房会客聪口,与外之几上,夏秋之间,均常见臭虱往来。有弟子念师年老,不堪其扰,屡请入内代为收抬,师皆峻拒不许。且云:此只怪自己无道德。古高僧,不耐臭虱之扰,乃告之曰:畜生,你来打差,当迁你单。虱即相率而去。吾今修持不力,无此感应,夫复何言?泰然处之,终不介意。至二十二年(七十三岁),臭虱忽然绝迹,师亦不对人言。时近端午,德森念及问师。答云:没有了。森以为师年老眼花,故一再坚请入内检查,确已净尽,了无踪迹,殆亦为师迁单去矣。师在关净课外,常持大悲咒加持水米,以赐诸医束手之危病者,辄见奇效。一日报国藏经楼,发现无数白蚁。师在山闻之,赐大悲水令洒之,白蚁亦从此绝迹。此为二十七年夏事也。师之法力神应,类多如此。

师固不喜眷属,故无出家剃徒;然渴仰亲近,迭承训诲,深沾法益,在家二众,不可胜数。其出家缁侣,除与谛老法师为最相契之莲友外,而久承摄受,饱餐法乳,仍承以莲友相待者,过去,则有了余和尚;现在,尚有了清和尚,及真达二人。确居学人之列者,已故,则有圆光、康泽、慧近、明道诸师;现在,尚有妙莲、心净二和尚,及莲因、明西二师,与妙真、了然、德森等,暨现在灵岩、报国二寺诸师。此乃专指常久亲近,屡蒙教导提携,沐恩戴德,有逾剃度恩师者。若随缘请益,通函问道,及读师之文钞,与流通各书,而沐法泽者,盖亦不可胜举。然则师虽不收徒弟,而中外真正佛子,实多数赖以为师。师又宿誓不作寺庙主。自客居法雨,二十余年,晦迹精修,绝少他往。自民国七年,印安士全书以来,迭因事至沪,苦乏安居之所。真达于民十一年,翻造太平寺时,为师特辟净室一间;从此来沪,卓锡太平。而力护法门诸君子,如南京魏梅荪、西安王幼农、维扬王慧常、江西许止净、嘉兴范古农、沪上冯梦华、施省之、王一亭、闻兰亭、朱子桥、屈文六、黄涵之、关絅之等诸居士,或因私人问道,或因社会慈善,有所咨询,亦时莅太平,向师请益。至各方投函者,更仆难胜数。则太平兰若,名传遐迩,亦自师显。至民十七年(六十八岁),师因厌交通太便,信札太多,人事太繁,急欲觅地归隐。真达乃与关絅之、沈惺叔、赵云韶诸大居士商;三居士遂将苏州报国寺,举以供养。即由弘伞、明道二人,前往接管;真达以数千圆修茸。故十八年,师离山在沪,校印各书,急欲结束归隐。时有广东弟子黄筱伟居士等数人,建筑精舍,决欲迎师赴香港;师已允往。真达乃以江浙佛地,信众尤多,一再坚留。终以法缘所在,遂于十九年(七十岁)二月往苏,即就报国掩关。先是木渎灵岩,真达请示于师,立为十方专修净业道场;一切规约章程,悉秉师志而定。三四年来,以旧堂狭隘,不能容众,正在设法改建堂寮,从事刷新;适师至苏,与灵岩咫尺,内外施设,请益多缘。而仰承指导,日就振兴。灵岩迄今,推为我国净土宗第二道场者,岂偶然哉?师在关中,佛课余暇,圆成普陀、清凉、峨眉、九华各志之修辑;及函复弟子学人问法。今四山志,已早出版流通;函答诸文,亦已有文钞续编印行,多为师至苏以后之所赐者。可谓恒顺众生,无有疲厌者矣。逮二十六年(七十七岁)冬,为时局所迫,苏垣势不可住;不得已,顺妙真等请,移锡灵岩。安居纔三载,孰料智积菩萨显圣之剎,竟为我师示寂归真之地耶。

师之示寂也,预知时至。二十九年春,复章缘净居士书,有云:今已八十,朝不保夕。又云:光将死之人,岂可留此规矩?逮冬十月二十七日,略示微疾。至二十八日午后一时,即命召集在山全体职事,及居士等,至关房会谈。告众曰:灵岩住持,未可久悬。即命妙真任之,众表赞同。乃詹十一月初九日为升座之期。师云:太迟。改选初四,亦云:迟了。后择初一,即点首曰:可矣。旋对众开示本寺沿革,达两小时余。后虽精神渐弱,仍与真达等,时商各事,恬适如常,无诸病态。初三晚,仍进稀粥许。食毕,语真达等云:净土法门,别无奇特,但要恳切至诚,无不蒙佛接引,带业往生。此后精神逐渐疲惫,体温降低。初四早一时半,由床上起坐云:念佛见佛,决定生西。言讫,即大声念佛。二时十五分,索水洗手毕,起立云:蒙阿弥陀佛接引,我要去了!大家要念佛!要发愿!要生西方!说竟,即移坐椅上,面西端身正坐。三时许,妙真至,承嘱咻云:汝要维持道场,弘扬净土,不要学大派头!后不复语,只唇动念佛。延近五时,在大众念佛声中,安详西逝。按数日之间,一切安排,如急促妙真实任住持等,虽不明言所以,确是预知时至之作略。身无一切病苦卮难,心无一切贪恋迷惑,诸根悦豫,正念分明,舍报安详,如入禅定。观师之一生自行化他,及临终瑞相,往生莲品,当然不在中下。师生于清咸丰十一年辛酉,十二月十二日辰时;寂于民国二十九年庚辰,十一月初四日卯时;世寿八十,僧腊六十。灵岩赖师以中兴,而得师示现生西模范,时节因缘,有不可得而思议者矣。翌年辛巳,二月十五佛涅盘日,适师西逝百日之期,举火荼毗,灵骨坚白异常。舍利累累,群弟子,分请供养。成都、无锡多处,均特造舍利塔,以各供一方善信瞻礼。举国缁素,特组永久纪念会,以期继志述事。由纪念会,产生建塔委员会,公议,奉灵骨与舍利,即建塔淤灵岩山石鼓之东南。奈因时局关系,今仍未遂所愿,尚待时节因缘耳。

赞曰:乘愿示现,盛德巍巍!运四无量心,饶益诸有情。其教人一以净业三福为归。煌煌文钞,辞致恳恻;敦重人乘,妙契时机。惟期真实受用,不务高谈玄妙。钳锤所在,折摄兼施;行化之广,晚世所希。受教往生净土者,为数无量。一期垂迹,懿欤盛矣!

摘录自《净土圣贤录易解》

摘录自《印光大师全集问答撷录》印光大师简述自传 (繁体) (简体)

光乃犯二绝之苦恼子。二绝者。在家为人子绝嗣。出家为人徒亦绝嗣。此二绝也。言苦恼者。光本生处。诸读书人。毕生不闻佛名。而只知韩欧程朱辟佛之说。群盲奉为圭臬。光更狂妄过彼百倍。幸十余岁。厌厌多病。后方知前人所说不足为法。(光未从师。始终由兄教之)先数年。吾兄在长安。不得其便。光绪七年。吾兄在家。光在长安。(家去长安四百二十里)遂于南五台山出家。先师意光总有蓄积。云出家则可。衣服须自备。只与光一件大衫。一双鞋。不过住房吃饭不要钱耳。(此地苦寒。烧饭种种皆亲任。)后未三月。吾兄来找。必欲回家辞母。再来修行则可。光知其是骗。然义不容不归。一路所说。通是假话。吾母倒也无可无不可。次日。兄谓光曰。谁教汝出家。汝便可自己出家乎。从今放下。否则定行痛责。光只好骗他。遂在家住八十余日。不得机会。一日。吾大兄往探亲。吾二哥在场中晒谷。须看守。恐遭鸡践。知机会到了。学堂占一观音课。云高明居禄位。笼鸟得逃生。遂偷其僧衫。(先是吾兄欲改其衫。光谓此万不可改。彼若派人来。以原物还他则无事。否则恐要涉讼。则受累大小。故得存之。)并二百钱而去。至吾师处。犹恐吾兄再来。不敢住。一宿即去。吾师祗送一圆洋钱。时陕西人尚未见过。钱店不要。首饰店作银子。换八百文。此光得之于师者。至湖北莲化寺。讨一最苦之行单。(打煤炭。烧四十多人之开水。日夜不断。水须自挑。煤渣亦须自挑出。以尚未受戒。能令在。已算慈悲了。)次年四月。副寺回去。库头有病。和尚见光诚实。令照应库房。银钱帐算。和尚自了。光初出家。见杨歧灯盏明千古。宝寿生姜辣万年之对。并沙弥律言。盗用常住财物之报。心甚凛凛。凡整理糖食。手有粘及气味者。均不敢用口舌餂食。但以纸揩而已。杨岐灯盏者。杨岐方会禅师。在石霜圆会下作监院。夜间看经。自己另买油。不将常住油私用。宝寿生姜者。洞山自宝禅师。(宝寿乃其别号)在五祖师戒禅师会下作监院。五祖戒有寒病。当用生姜红糖熬膏。以备常服。侍者住库房求此二物。监院曰。常住公物。何可私用。拏钱来买。戒禅师即令持钱去买。且深契其人。后洞山住持缺人。有求戒禅师举所知者。戒云。买生姜汉可以。禅林宝训卷中。五十四五两页。有雪峰东山慧空禅师答余才茂进京会试求脚夫人力书。大意谓。我虽为住持。仍是一个穷禅和。此脚夫为出于常住。为出于空。出于常住。即为偷盗常住。出于空。则空一无所有。况阁下进京求功名。不宜于三宝中求。以致彼此获罪。即他寺有取者。亦应谢而莫取。方为前程之福耳。近世俗僧。多多以钱财用之于结交徒众俗家。光一生不愿结交。不收徒弟。不住寺庙。自光绪十九到普陀。作一吃饭之闲僧。(三十余年未任一职。只随众吃一饭。)印光二字。绝不书之于为人代劳之纸。故二十余年。很安乐。后因高鹤年绐去数篇零稿。登佛学丛报。尚不用印光之名。至民三五年后。被徐蔚如周孟由打听着。遂私为征搜。于京排印文钞。(民国七年)从此日见函札。直是专为人忙矣。遂至有谬听人言求皈依者。亦不过随从彼之信心而已。富者。光亦不求彼出功德。贫者。光又何能大为周济乎。光绪十二年进京。吾师亦无一文见赐。后以道业无进。故不敢奉书。至十七年圆寂。而诸师兄弟各行其志。故四十年来。于所出家之同门。无一字之信。与一文钱之物见寄。至于吾家。则光绪十八年。有同乡由京回家。敬奉一函。仰彼亲身送去。否则无法可寄。此时未有邮局。而且不在大路。(今虽有邮局。若无人承转。亦无法可寄。)次年来南。消息全不能通。至民十三年。一外甥闻人言。遂来山相访。始知家门已绝。  







• 清净平等觉 • 利益众生的,这有功德 • 家是什么 • 助念与超度 • 感有四大类,应也有四大类 • 魔也会回头 • 瘟疫流行,缺少慈悲心的人,应当要注意 • 基础教育是什么 • 一切善法,都从精进开始 • 情欲 • 善恶报应 • 我就是这么修的 • 佛教化众生是被动的 • 念佛人有舍利,也不能代表他往生 • 救护众生之道 • 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 无缘大慈,同体大悲 • 吃长素的好处 • 他行的善没错,但是他的心不善 • 什么是三毒?三毒是什么意思?



大藏经中华大藏经碛砂大藏经 中华大藏经 碛砂大藏经



· 刘素云:相由心生 境随心转 三 · 刘素云:来到人世间,匆匆一过客,一切都是... · 净土法门:刘素云居士的姐姐预知时至自在往... · 刘素云:怎么理解生活中的执著?破执著破哪... · 刘素云:觉海之舟—念念普利众生 心心流入... · 刘素云:如何听经、读经? · 刘素云: 答疑解难—关於弘法和护法的问题... · 刘素云:为什么要依止一位老师? · 刘素云:极乐世界是最早的共产主义 · 刘素云:修行路上怎么样对治睡意缠绕? · 刘素云: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制心在哪里?... · 刘素云:般若之舟—念佛求生净土 早化净土... · 刘素云:我们应该向那些真正的修行人学习,... · 刘素云:如何落实恒顺众生 · 刘素云:谁代众生苦,谁救我娑婆 · 刘素云:佛菩萨就是让我们时时提起观照,观... · 刘素云:世界上最珍贵的一句话 · 新年伊始,刘素云老师2012年1月4日写...



· 蔡礼旭:夫妻之间的言语态度是否可以随便? · 佛驮跋陀罗 · 咒术 · 门迹 · 印光大师:济公为什么吃肉 · 十一净 · 法身说法 · 八种别解脱戒 · 僧侣的衣服是怎样的? · 蔡礼旭:见人善,即思齐 · 平息仇恨 · 海涛法师说故事2:王舍城的由来 · 星云法师:佛教家庭如何处理好夫妻关系 · 古昆 · 幸福在一念之间:蔡礼旭:老师 · 元音老人:讲观音菩萨耳根圆通法门 · 积非成是 · 天女持八戒升天缘

回向文: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学佛修行网 http://www.fotuo365.com
声明:本站为公益性网站,以弘扬佛陀教育为建站之宗旨,净化心灵、启迪智慧。
网站内容均收集于网络或网友上传,若有侵权敬请告知,本站将及时更正。阿弥陀佛!
意见或建议敬请联系:amtf@fotuo36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