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 尚思学佛修行网 www.fotuo365.com ]

您现在位置:尚思学佛修行网 >> 学佛讲堂 >> 圣严法师 >> 浏览文章

圣严法师:戒定慧三学,学佛修行的基础

  作为一个正信的佛教徒,必须知道戒、定、慧三学,这是学佛修行的基础。

  1、戒:从消极面说,戒是"止一切恶"。诸恶不作,恶业恶因便不增加。

  从凡夫阶段做起,到了大小乘圣者的阶段,自然不再造作任何恶因。从积极面说,戒是进而"修一切善",诸善奉行,不思回馈,但求"利益众生"。小乘的声闻及缘觉(一名独觉),已能做到消极的止一切恶,若能积极的修一切善,度一切众生,便是大乘菩萨的层次了。

  2、定:大乘菩萨的定,是心念不受外在的环境和内在的心境所动,即谓之定。

  "外境"经常会为众生(人)带来诱惑、打击、刺激、情绪失控等种种烦恼,心随外境变化而生起忧、欣、悲、喜、贪嗔、怨怒、嫉妒等的感受和反应。受到环境牵动,便是乱心不是定心。故要用种种禅修方法,帮助自己稳定内心,使之不受外境的干扰。

  内在的"心境",是指对于自己过去的回忆以及目前心里浮现出来的种种妄想和杂念。比如有人正在此地打坐用功,突然想到公司里有事未解决,怕公司的职员处理得不好,犹豫着要不要起身打电话回公司查询。这究竟是属于内境还是外境呢?这件事并不存在于眼前,只是自己的心念在困扰着自己,心理的作用扰乱了心境,所以是属于内境。

  也可以说,凡是回忆、推想、忧虑之类的心理活动,都是属于内在的心境。

  一般人经常是处于身心分离、妄念纷飞的状态,如能做到身心统一,内心的不安及身体的负担便会消失。倘若能把内外境界统一,便会形成内也是我,外也是我,内在的心境与外在的环境合二为一,便没有"我"的感觉了。实则仍有我的存在,只因心念统一,成为一个统一了的我的存在。此时已不以个人的身心为我,而是以全宇宙为我了。

  如果仅是方法用得顺利,正念相继,并不等于念念统一。例如在数息时,数得很顺,别无杂念,至少尚有三个念头,在不断地交互进行:我在数呼吸,呼吸,数目。因此,正在做数息的工夫,并不就是念念统一。

  念念统一是只有止于一个念头,不断地进行下去,如在数息中,数到只有"我 ",或只有"呼吸"的一念,这才是前念与后念,念念统一了。

  内心与外境的统一、身与心的统一,都是属于刚刚要入定前之浅定,两者的层次大致是相等的。前念与后念的念念统一,则是深定。念念统一的境界是很难达到的,但至少希望做到身心统一和内外统一,便能够摒除妄念纷飞,收摄散乱的心,不为环境所牵,不被情绪所动,就能享受到稳定的自我,是多么的可贵了。

  禅宗的定,则别有胜义,那是"即定即慧"。定的本身就是智慧,不是一般人所认为的从定生慧。禅宗的大师们,静态动态,皆不离定;因为人的身、口、意三业的彼此关系,如鼎三脚,缺一不可。三业一贯相应即是定;虽在定中,依旧生活起居、依然待人接物,即是智慧的功能。唯有如此,才可能达到真正的禅宗的定境。

  3、慧:我们都知道,佛是智慧和慈悲的圆满者。智慧便是为断除烦恼,慈悲则是广度众生。

  一个凡夫,做了善业如未得回馈,心中便会生起烦恼,这便是未有真正的慈悲,也没有无漏的智慧。倘若你能做了善事,未思善报,甚至有人对你恩将仇报,你也不起烦恼,那你已和"无我"的智慧相应。

  具有无我的智慧,才会有平等的慈悲,才能真正的断除烦恼,才能真正的广度众生。有很多人认为佛教徒讲的慈悲,就是一味地受辱退让,无原则的逆来顺受,无条件地施舍他人,这是对佛教的误解,也是一种没有智慧的见解。佛教徒应当要识己识人识进退,便是智慧,也是慈悲;没有智慧做指导的慈悲,那就不是真慈悲。

  一个从事各项工作的佛教徒,只要是合情合理合法,藉由正业正命,赚取正当的利润,而得以造福人群,或藉由正修正语,而得以利益社会者,便应该当仁不让。那才是菩萨道的实践者,所以佛教徒是积极进取的!就智慧而言,小乘行者只做到断除自己的烦恼,尚做不到有教无类地广度众生。大乘菩萨则在修行成佛的过程中,时时都要做到自利利他,自觉觉人。

 







• 中国人是世界第一 • 有两种人可以救世界 • 聪明人不干这个傻事 • 这才叫学佛 • 现在修行,人不如鬼 • 立愿为先 • 多话,绝对不是一个好事情! • 我们不学佛,决定是糊里糊涂过一辈子 • 损人利己,哪里是利己? • 杀盗淫妄没断,你这一生就完了! • 你给鬼神开导,他接受,他欢喜 • 退转之后,一世不如一世 • 这个女人,只有上身,没有下身 • 十善好比是大地 • 世间人都爱财 • 欢喜,很欢喜,皆大欢喜 • 我们发的是功利心 • 救不了别人,先救自己 • 丈夫跟情人 • 借假修真



大藏经中华大藏经碛砂大藏经 中华大藏经 碛砂大藏经



· 十五尊观音 · 地墨 · 婆利阿修罗 · 十无尽句 · 无明藏 · 膏明 · 迦利沙钵那 · 娑罗树王 · 夜塘水 · 月辇 · 迷伽室利 · 更鼓 · 妙奢摩他 · 海意菩萨 · 狂犬逐雷声 · 大乘造像功德经 · 空心 · 非色



· 梁启超与印光大师的殊胜因缘 · 王小徐 · 印光大师:古人造塔的原因 · 奉法要 · 该如何理解世上的一切都是虚无的? · 元音老人:心经抉隐(五) · 说吉话祥 十 言语悦和意 Subhas... · 蔡礼旭:有恒 · 海涛法师:孝顺父母是世间大福田 · 把这个身体借给佛菩萨用 · 星云法师:青年之病 · 祭官 · 海涛法师:你现在最爱的,可能过去都是你最... · 印光大师:为什么说因果净土是成佛的根本? · 寂静法师:内变外就变,自变他就变 · 第五册 宗派概论 第十三课 净土宗 · 问王老师作什么 · 五条袈裟

回向文: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学佛修行网 http://www.fotuo365.com
声明:本站为公益性网站,以弘扬佛陀教育为建站之宗旨,净化心灵、启迪智慧。
网站内容均收集于网络或网友上传,若有侵权敬请告知,本站将及时更正。阿弥陀佛!
意见或建议敬请联系:amtf@fotuo36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