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 尚思学佛修行网 www.fotuo365.com ]

您现在位置:尚思学佛修行网 >> 学佛讲堂 >> 定弘法师 >> 浏览文章

定弘法师:太上感应篇汇编 (第十五集)

  太上感应篇汇编  定弘法师主讲  (第十五集)  2013/2/8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57-109-0015

  尊敬的诸位同修大德,大家请坐。我们继续来学习《太上感应篇汇编》,请看经本第四十五页倒数第二行,今天我们要讲这一篇第二句话:

  【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这两句跟篇首的头两句,总共四句,是《太上感应篇》的总纲,「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我们来看这后两句的註解:

  【善恶。就人心言。报。就天理言。形正影正。形斜影斜。总是一毫不爽之意。】

  『善恶』,这是讲到人心,怎么来判断人心的善恶?最粗的判断、粗浅的判断,善是为别人,起心动念为别人着想,这就是善;恶就是为自己的,自私自利。这个是从心上来看,不论事,事可能会利益别人,但是他的发心是自利,那也叫恶,只是恶中有善而已。反之,如果心是为别人,而做的事情好像是自利,但是他发心没有为自己,这就是善。所以善恶的分判要从人的起心动念来看,从事上来看往往看不清楚,会迷惑。报在天理,就天理而言。『报』是报应,『天理』就是自然之理,就是宇宙的客观规律,那个规律就是因果,善必有善报,恶必有恶报,一丝毫都不会差错。这裡讲如影随形,我们都知道影子是身体在光线下投到地上的阴影,所以形正则影正。形是身体,影子跟着身体走,身体正影子就正,身体斜影子就斜。身体是比喻自己起心动念、行善行恶,影子就是讲的报应,报应跟着你善恶的念头,就如同影子跟着身体一样。『总是一毫不爽』,这个爽是讲差失、差错,一丝一毫差错都没有,讲的是这个意思。下面说:

  【善因乐果。恶因苦果。圣人言之甚详。无奈愚人不信。遂尔背善向恶。盖见今人。善或坎坷。恶或寿考。现世所受。种种不一。遂谓有不报之善恶。因果似不足信焉。】

  善因得到乐的果报,恶的因就会得到苦的果报。圣人讲这番道理很详细,不仅佛家圣人,就是佛菩萨讲因果,儒家、道家的圣人,乃至所有宗教的创始人没有不讲因果报应,讲得很详细。可是无奈这些愚痴的人不相信,认为那是圣人哄我们的,让我们断恶修善,所以编一些所谓因果的谎话欺骗我们,他的目的是为了让我们断恶修善而已。你看他是这样认为,不相信。不相信因果,行为造作就没有规範了,往往就会为所欲为。『遂尔背善向恶』,遂尔就是于是乎,于是乎违背了善法,去向恶法,不断的造恶,这就是因为不信因果。真正相信因果,知道恶必有恶果,他就不敢造恶;知道善必有善果、乐果,他就很欢喜,心心嚮往、好善好德。这些人为什么不相信因果?这裡讲『盖见今人』,大概是因为见到现在这个社会上的人,善人或许有很多坎坷、很多挫折。你想要行善,障碍特别大,愈是大善,障碍是愈大,甚至善人到最后都走投无路,或者是几乎生命都有危险。孔老夫子就是这样,他怀着善意,希望能够帮助诸侯治国,令天下和平、天下大同,可是一生都是坎坷,甚至有陈蔡绝粮,几乎要饿死;微服过宋,在宋国的时候遭到司马桓魋的谋害、追杀,只好乔装打扮,赶紧逃离。看到这个状况,如果对圣贤道理不甚明瞭,难免就起疑惑。

  又见到『恶或寿考』,造恶的人竟然长寿。这个考叫考终命,五福之一(《书经》裡讲的五福有长寿、富贵、康宁、好德、考终命),就是寿终能够好死。那个行恶的人居然能得到长寿,也能得好死,这就大惑不解了,为什么恶没有恶报?这些都是看得太短浅了,眼光只看这一世,没有从叁世的角度来看,所以难免对因果就会疑惑。信之不真,行之就不力,断恶修善他就会有犹豫。所以这个道理一定要学透、悟明,才肯真正断恶修善、义无反顾。『现世所受,种种不一』,看到现世所遭受的果报种种不同,很难说是一致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于是就说『有不报之善恶』,善恶不是都有报,还是有没报应的善恶,有的善就是没有善报,有的恶就是没有恶报,所以因果好像不足以为信了,这些观点确实很多人有。我们看底下圣贤是怎么回应:

  【抑知世无数百年之人。天有未即结之案。纯善纯恶之人既少。可善可恶之机最圆。念有转移。报宜斟酌。或在本身。或在子孙。或在现世。或在后身。大小迟速。变化迁移。丝毫不错。语云。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不论目前。当观究竟。岂有不如影随形者哉。】

  这一番议论真是精彩,破掉我们的疑惑。这裡讲『抑知』,抑是个转折词,就是但是、不过,知就是我们应当知道。世间没有『数百年之人』,人活不到几百岁,顶多一百岁就了不得,人生七十古来稀,怎么可能有数百年这么长的寿命?所以你看不到快速成熟的果报,就是因为人寿命太短了,不是没有,后生要报。『天有未即结之案』,上天,就是这些天地鬼神,他要断案子,还有些案子没结。即结就是马上结的案子,未即结就是还没有马上结案,悬在那裡,叫悬案,等到以后要分判。纯善纯恶的人既然很少,这确实很少,一般人都是善恶夹杂,你就看你自己一天下来,你有善念也会有恶念。『可善可恶之机最圆』,人善恶之性还没有定,不是纯善,也不是纯恶,他来回会摆动,可以善也可以恶。这样的根基其实是最容易圆满成熟,只要他学了圣贤教诲,他就能够偏到善,然后善愈来愈纯,就变成纯善之人;如果他接受的是恶法,不信因果,追求利欲的享受,最后心地就愈来愈自私、行为愈来愈恶劣,最后就变成纯恶之人,看他的缘了,总在遇缘不同。这个缘是外面的环境,最重要的就是老师,看你是跟什么样的老师学,是善知识还是恶知识。善知识教你善法,让你心地愈来愈善良,将来你会得到很好的果报;恶知识教你放纵自己的欲望,最后到达穷凶极欲、无恶不作,地狱果报最后就能成熟。外缘固然对自己影响很大,而自己的内因为主,内因就是自己的念头,你能不能够控制念头?

  『念有转移,报宜斟酌』,在善恶两种缘面前你是去就哪一种缘,那就是在你当下这个念头。如果你能够良心发现,克服自己的欲望,所谓天理战胜了人欲,这念就移到善了,你就向善人这个境界去迈步,而且你的果报就会愈来愈殊胜;如果这时候你纵欲,昧了良心,良心不是没有,你把它蒙蔽起来了,叫昧着良心,这念头就移向恶了,念念相续下去,最后就恶贯满盈,变成了极恶劣的恶报。所以报宜斟酌,宜是应该,要好好斟酌斟酌,就在你现在这念头偏向哪边。有时候我们的人生在转折点上就是那一念,看你移向哪。而上天往往会怜悯众生,佛菩萨更是慈悲不捨众生,当你在人生的转折点上,善知识、佛菩萨肯定会出现在你身边,会劝导你、鼓励你断恶行善,摆脱恶的念头,转移到善法,但是听不听就由你自己。机会你肯定有,不可能没有,只是看你那个时候会不会昧着良心拒绝善知识的劝导,机会错过就追悔莫及了。这时候的斟酌就是自己要斟酌,如果你能够信善知识的话,你能够听话、真干,就恭喜你,将来你的果报就非常的殊胜,你能够成圣成贤、往生成佛,所以全看自己能不能把握。下面说,『或在本身,或在子孙』,这是讲报应。有的报在自己本身,寿命还没到,报应就现前,尤其是大恶之人,他的福报很快就消了、没了,恶报就现前,现世报。或者是报在子孙的,现世看不出来,因为他前生修的福报很大,他造再大的恶,前生福报还没享完、还没消完,但是将来必定是堕恶道,而子孙的恶报往往就是他堕恶道的一个反映。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这个余庆、余殃是子孙要受。

  『或在现世,或在后身』,这是讲他自己,从叁世因果来看,决定一丝毫不差。『大小迟速』,报应的大小根据你所行善恶的大小而定,绝不会多一点,不会少一点。迟速是讲报应来得早还是来得迟,有的报应很快,有的报应很慢,总在遇缘不同。『变化迁移』,报应也有变化,因为善恶也在不断变化。可能一个人在造恶的过程中忽然起了善心,良心发现,就停止了造恶,那么将来的报应他会得到恶报,但是恶报的时候绝处逢生,忽然善报会现前。善恶之报也能转移,善变成恶、恶变成善,所以果报就乐变成苦、苦变成乐,它都会转,丝毫都不会有差错,明眼人能够看得清楚。谚语有说到,『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决定有报应,只是看来早来迟而已。所以人不能只看目前,眼光太短浅不行,只看到眼前的善恶好像没有果报,你就否定因果,那就大错特错。『当观究竟』,应当看到最后,这个究竟不仅是这一生,你要从生生世世来看,从这家裡头的世世代代子孙来看。『岂有不如影随形者哉?』你眼光看得长远就究竟、彻底,你就真正知道了善恶之报真的是如影随形。

  像释迦牟尼佛都给我们示现因果报应丝毫不爽,成佛了都要受果报。所以世尊曾经有叁个月马麦之报,他带着僧团没有粮食吃,没人供养他。结果有一个马夫拿着餵马的这些饲料跟释迦牟尼佛说,「我没有粮食了(刚好那年也是灾年,欠收),我们只有这些马麦(马的饲料),你要不嫌弃就吃这个」。释迦牟尼佛跟他的弟子们只好吃这个马麦,吃了叁个月。弟子们就问,「为什么我们有这样一个遭遇?」释迦牟尼佛说,无量劫前他跟这些弟子们曾经都是外道,也是修行人,不过修外道,见到僧团到王宫裡面应供,拿的这个饭食特别的香美,于是就起了嫉妒心,骂这些出家人,说「你们只配吃马麦」。恶口的报应一直都没有报,最后到成佛了之后才报,成佛之后还要自己受叁个月马麦之报。所以你要看得究竟,无量劫的角度来看,善恶之报真的是如影随形。佛家有一首偈子,就讲这个因果报应丝毫不爽,「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百千劫、无量劫造的业都不会消失,真的如影随形,善恶的种子藏在我们的阿赖耶识裡头,它不会磨灭,要报掉了才行。什么时候报?因缘会遇的时候就会报,因缘还没有会遇,就是还没有成熟,这个种子就存着,决定不会消失。下面说:

  【按佛经有通论叁世之说云。众生造业。其报有叁。一者现报。今生即受是也。二者生报。第二生受者是也。叁者后报。第叁生。及十百千万生受者是也。】

  佛讲的圆满,佛经讲叁世,叁世因果就是前世、今世、后世,所谓「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叁世因果就是讲众生造的业,他的报应有今生报、来生报、后生报。这裡讲有叁种,一是现报,就是今生你造的马上就受报。譬如说你杀了人被逮住,被判予死刑,现报。这个我们看得很多,一生仗势欺人,到最后晚年的时候孤苦凄凉;过去欺人,这一生最后被人欺,这都是现报。还有不孝父母,儿孙对他也不孝,这最明显,这是现报。还有第二种是生报,就是第二生受报,这一生果报还没现前,第二生受,这也很多。譬如说贪欲重的人来生就变成饿鬼;瞋恚心强的人,傲慢、嫉妒、怨恨心很强,来生下地狱;愚痴、不信因果,来生变畜生。叁恶道是贪瞋痴感召的,这是第二生要受报。还有第叁个是后报,第叁生或者是叁生以后,十生、百生、千生、万生、无量生之后再报,都叫后报。就像释迦牟尼佛,刚才讲的马麦之报,这是无量生之后报的,过去他是无量劫前干的那个坏事,骂人、恶口,成佛以后还得报,佛也逃不了因果。所以佛只是不昧因果,对因果非常清楚,没有一丝毫的疑惑、迷惑,这叫不昧因果,但是绝不会不落因果,一定会落因果,成佛都免不了。

  【故世之造善得祸者。前生之恶熟也。造恶得福者。前生之善熟也。福中有祸。祸中有福。非纯善纯恶也。始福终祸。善心煺也。始祸终福。恶心悔也。苦乐不移。显直报也。灾祥互出。隐巧报也。更有隐德隐过。非人耳目前之善恶也。亦非人耳目前之报也。】

  这个论述很深刻,这裡讲『故』就是所以,前面说的要叁世报,但是总有报。所以世间造善而得祸的人,我们看到譬如说颜回,孔老夫子最欣赏的学生,可是他叁十多岁就过世了,而且一生都贫穷,所谓箪食、瓢饮、居陋巷。人家看这是祸,贫穷短命,但是他是大善人、大贤人,这是什么塬因?如果不从叁世因果讲,真讲不通,还有天理吗?这样的大贤人、大善人最后得这个报应。但从叁世因果你就知道了,他是『前生之恶熟也』,他前生肯定做过恶,连释迦牟尼佛前生都做过恶,更何况颜回?刚好这一生缘成熟,前生的恶报先显现。但是在这个恶报当中,难得的是他能够断恶行善,所以前生的恶报报掉,后生他的善报就很殊胜了。颜回死了以后可能是生天,人看不到,但你不能说善人就得不到好报,不能这么说,你看得太浅而已。下面,『造恶得福者,前生之善熟也』,造恶的人也得福报,大富大贵。像秦桧谋害了岳飞,卖国求荣,造了大恶,他得福报,他能够保住他的相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你不能说这没有因果,只是他前生造的善太大了,这一生又遇到这个缘,所以那个善报先成熟,他享富贵。但是他这一生造的恶决定让他来生受惨报,肯定是下地狱。你从现在歷史对他的评论,你就知道他要遭受多大的恶报了,这是大奸大恶之人。你看千百年之后,人们看到秦桧的铜像,跪在杭州岳王墓外面,人家见了这个像都吐口水,都拿板子打它,显现对这种奸臣的痛恨,遗臭万年。这就是那一生他造的恶现在报,这个报都叫余报,自己本身的报在地狱。

  还有的『福中有祸,祸中有福』,这福和祸交错在一起。这是什么塬因?『非纯善纯恶也』,因为他造的因不是纯的善,也不是纯的恶,也是善恶交错在一起。譬如说他做好事,一半是为别人,一半是为自己。为别人好,真的他有这个心,同时也忘不了自己的名利;如果是只为别人好,自己一点名利都没有,他可能就不干了,他裡头夹杂自己名闻利养。譬如说弘护正法的大好事,那是为了利益众生、觉悟众生,有没有这个心?也有这个心。但是做起来他还计较自己的名利,他有从裡头得到的荣誉感、成就感,放不下名闻利养,放不下控制、佔有的念头,这些念头是恶。所以他的善恶混杂在一起,将来受的果报有祸也有福,福祸也混杂在一起。最明显的,我们讲福气很大,福是很大,大富大贵,可是气也很大,天天生气。享富贵的人天天生气,看什么人都不顺眼、什么事都不顺心,虽然吃的是山珍海味、住的是豪华别墅,心裡就是不快乐,这是什么塬因?过去他布施的时候心不是纯善的,很多计较,有得失心、有傲慢心、有争强好胜的心理来做善事,所谓修罗心态。修罗就是争强好胜,别人做好事,我要比他做得更大,抢在他前面,这种心,感得的福裡头就有祸了。

  下面说,『始福终祸,善心煺也』。有的我们看到刚开始享福,最后遭到祸殃,这是果报,因在哪裡?前生他刚开始行善,有善心,但是后来煺了,所以福最后就变成祸了。譬如说你要帮助人,帮助人不能够一心到底,中途就煺掉,自己烦恼现行,不干了,那么你的福就不能到究竟,将来享福,享着享着最后会有祸殃现前。

  还有『始祸终福』,刚开始是遭到很多的灾祸,最后转变成福报。这是他前因是『恶心悔也』,曾经造了恶,后来后悔了,悔过自新,所以那个恶必定有恶报,但是最后他悔过,转成善了,善也会有善报,彼此不抵消。不是说我造恶后悔了,那个恶报就没有了,不行,还是有。但是你悔过之后行善了,那个善也有报应,各报各的,它不会互相抵消的。但是我们能在缘上控制,我们希望自己善报先现前,那你现在就努力的断恶修善,创造善的缘,那么善报就容易现;如果我们现在要造恶,等于是给阿赖耶识裡的恶种子创造缘分,那恶的报也会容易提早现前。

  『苦乐不移』,这是另外一种情况,『显直报也』,不移就是不改变,苦报一直苦到底,没有改的,或者是乐报一直乐到底,也没有改。那是因为他以前造因,造恶的时候一直恶到底,他没有悔过、不肯回头,所以将来享的苦报也一直苦到底,这是执迷不悟;乐报一直乐到底,是因为他前生坚持行善,不煺缩、不煺心,果报就很殊胜。你看乾隆皇帝,这是歷史上享受乐报可以说是第一人。他的父辈、祖辈给他创下了基业,顺治、康熙、雍正都是很好的皇帝,打下很好的基础给他。所以乾隆皇帝上任、登基了,什么都很好,不用他操什么心,自己享福,做了六十年的皇帝。而且他当皇帝的时候真的是天下太平,他的疆土可以说是中国歷史上版图面积相当大的,北至西伯利亚,西至中亚,南至南洋,全是中国国土。自己做六十年的皇帝,本来他还可以继续当下去的,但是因为他的祖父康熙只做了六十年皇帝,他就不想超过祖父,这是他的孝心、谦卑。所以他把王位让给儿子,自己做太上皇,还做了四年。所以他自己自命为「十全老人」,十全十美了,乐报没有改变。你可想而知他前生修的善有多大,而且一定是很长久的、不懈的、努力的在修才有这个福报。

  『灾祥互出,隐巧报也』,这又是另外一种情况,有灾祸、吉祥互相更替出现。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因为前生造因的时候隐巧,他内心的善恶没有让别人发现,这叫隐,行为上又很巧,他不让别人知道。如果是善不让人知道,这是好事,积的是阴德;如果恶不让人知道,那叫大恶。所以内心裡头善恶互相的更替,都不为人知,而实在讲那个果报可不会有差错,将来它也就变成灾殃、吉祥,而且往往是人家意料不到的。『更有』就是还有,『隐德隐过』,把自己的德行隐藏起来,这是所谓韬光养晦、谦卑低调、行善不欲人知,往往这是大德。隐过那就反之,掩饰自己的过错,别人指出来了都不肯承认,甚至用种种的方法、巧妙的手段把自己的过失掩盖得很好,没有人知道。那么得到的善恶自然就会很大,愈隐的过其实更是大过,愈隐的德更是大德。『非人耳目前之善恶也』,不是在别人面前显示出来的,耳闻不到、目视不到,但是这个善恶总有报。『亦非人耳目前之报也』,那个报应也是人家看不出来的。这裡举了一个很好的例子:

  【栾黡之汰报在书。栾盈之死报在黡。颠之倒之。其例亦多矣。】

  这是一个歷史故事,我们要解释解释。栾黡是春秋时期晋国的人,是栾书的儿子。底下『汰报在书』,这个书是栾书,是栾黡的父亲。栾黡是一个暴虐之人,很残暴、骄奢,这个汰报的汰就是骄奢、残暴。骄奢、残暴之人没有得到现世的报应,所以你看他最后得好死、善终,看不出他有不好的报应。他的父亲栾书其实也是一个很残暴之人,这裡有个故事就讲到,当时晋国把这位栾书劫持了,结果没有杀他,把他赦免了。栾书就趁着厉公出游的时候,带兵回来造反,结果把厉公给囚禁起来,六十天之后就把厉公给杀死了。厉公当年把他赦免了,但是他却没有放厉公。这种行为叫以怨报恩,人家过去没杀你、赦免了你,你这回抓了人家,把人杀了,从这个举动就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残暴之人。所以他生的这个儿子也是残暴,这是所谓父亲的余殃。

  『栾盈之死报在黡』,这个栾黡的报应也没现前,他父亲的报应和他的报应在现世都看不出来,他的儿子栾盈,栾盈是他儿子,结果就报出来了。在歷史上记载,栾盈的母亲跟人家私通,竟然还诬告她自己的儿子作乱,这家裡出现这么个问题。当然这也等于栾黡的夫人是一个邪恶的女人,所以能败家。结果后来这个栾盈逃到了楚国,又逃到了齐国,最后还是被围杀,而且这栾氏家族都被灭了。从这裡可以看到栾盈这一生,本来栾盈歷史上记载是一个喜欢布施的人,反而被杀死,而且这一族也被灭掉,那可以推到前面他的父亲、他的祖父所造的恶业。所以因果通叁世,这个叁世在世间来讲就是叁代,祖父一代、父亲一代,到他自己一代,真的可以看出「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所以『颠之倒之』,这看起来有点颠倒,你从他现世来看,这个人残暴居然得善终,栾盈是个好善乐施的人,竟然会死于非命。但实际上这裡面的因果复杂,愚痴的人看不出来,明眼人看得非常清楚,这种事例在歷史上很多。底下又说:

  【而白起之坑降卒。李林甫秦桧之毒流苍生。非一生可毕其恶也。】

  这裡又举到歷史的人物白起,他是春秋时期的,他在打仗的时候把敌军四十万人都坑杀了,而且这四十万人都是投降过来的。这在歷史上可以说是非常惨烈的一个大屠杀,你看日本在中国南京屠杀叁十万人,白起当年是四十万人,这个业造得太重。在《感应篇》裡讲,「诛降戮服」,投降了的兵士你还要把他杀了。在伊斯兰教《可兰经》裡讲,敌人放下了武器就要把他看成兄弟一样。怎么还能够去杀他?这是不仁,所以他自己的报应就很惨。根据《歷史感应统纪》这部书说的,白起杀了四十万的兵士,万死不足以蔽其辜,就是他万世之后那个恶报都不会消失。在很多史书上有记载,说江南曾经出现一个女子陈氏,年十七,十七岁,不识字、没看过书,也不知道白起这个人。她有一次得病,到快死的时候忽然对别人说,「我是秦将白起(我是秦国的白起,白起是秦国人),过去杀人数十万,在地狱受无量苦,最近才得到人身,但是世世都要做女子,而且寿命不超过二十岁,今天又死,这是又一报」,说完就死了。然后又有记载说,在明朝,在吴山叁茅观,有一次打雷,击死了一个白蜈蚣,白蜈蚣很长,有一尺多长,牠的背上写了「白起」两个字。又有说到,有一次一个屠夫宰一头猪,牠的皮上写的「秦白起」这叁个字,可见得他确确实实生生世世在轮迴受报。

  李林甫,这是唐朝人,曾经做过宰相。李林甫是口蜜腹剑,嘴上很甜,心裡很狠毒,排斥异己,对他能够阿谀奉承的就举用,而尽忠职守、刚正不阿的这些忠臣就被他排挤。独权专恣,而且杜绝言论,他等于是一个人把皇上给封起来了,皇上听不到下面真实的言论,大奸臣。结果后来唐玄宗遭到了安史之乱,要知道奸臣当道就会乱,这个奸臣是大权独揽,挟天子以令诸侯,那肯定就会遭乱。所以当时安禄山反叛,几乎把唐朝给灭了,幸亏郭子仪率兵把唐朝给救过来了。李林甫到最后病死的时候,相传有一个张牙舞爪、很凶恶的鬼物,他看到了,不久之后李林甫就七窍流血而死。死了以后遭到杨国忠的诬陷,杨国忠当然也是个奸臣,他俩有矛盾,所以李林甫一死,杨国忠立刻就诬陷他,所以他被削了官爵,子孙都被流放,家产全部没收。在歷史上还有一些记载说,惠州有一个娼妓,妓女,被雷给震死了,当街震死,她的身体上用红字写着「李林甫毒虐弄权,帝命叁震之」。就是李林甫狠毒、暴虐,弄权,以权谋私,上帝下命要叁次把他震死,出现这么一个情形。还有后来有一个人杀鸡的时候,发现鸡背上写着「李林甫」叁个字。还有一头牛被雷震死了,被震开的那个皮肤裡面也写着「此是唐朝李林甫,叁世为娼,七世为牛」,这都是有记录的。

  秦桧,这大家都知道,歷史上的大奸臣,可能他可以排上首位了,以「莫须有」的罪名害死了岳飞。

  『毒流苍生』,他们对于天下苍生的毒害很严重,而且很深远,所以造的恶就太重了。『非一生可毕其恶也』,一生肯定这报应不可能就完了,生生世世都要受报,而且在地狱裡面时间会很长。下面说:

  【总之前生后生。同是一生。人诛鬼诛。等是一痛。世更不之忖也。然则报应何尝有爽哉。】

  『总之』就是做一个小结,『前生后生』,这报应『同是一生』,不管你在哪一生受报,那报应肯定是有。『人诛鬼诛』,诛是诛灭、杀死,一个人过去造恶,可能被人诛杀,譬如说王法,这是人诛;王法逃离了还有鬼诛,上天、鬼神不饶他,也一样诛杀。就像李林甫一样,王法虽然当时没把他诛杀,是他死后他的官爵被削掉、子孙被流放。他生前还没事,但是他被鬼诛杀,在阳间我们看是病死的,实际上都是被恶鬼弄死的。『等是一痛』,报应的痛楚是一样的。世间的人没有去认真的思惟,这个『忖』就是思惟,看得就浅薄了,看不出这个前因后果,就随便的说报应也会有差错,这是粗心大意,眼睛被蒙蔽。『然则』就是然而,『报应何尝有爽哉?』爽是差错,报应哪裡会有差错?

  【而或者犹曰。王者彰善瘅恶。岂贵因循。天何不即施行。使人警惧。而有姑徐徐云者何也。】

  有的人还会问,这因果道理不是那么明瞭。『或者』就是有人,『犹曰』,他还会这么说。『王者彰善瘅恶』,王者是指圣王,圣贤的君王表彰善人善事,瘅就是憎恶恶人恶事。能够这样做,自然这善恶大家就能够认识清楚,善就会愈来愈多,恶就愈来愈少,人都不敢造恶。所以国家领导人对于扶正社会风气的作用是最大的,他要是能够表彰善人善事,社会就出现很多善人善事;他能够表态,而且自己以身作则、憎恨恶行、断除恶行,那社会的人自然也就会跟着断恶,不正之风就没有市场。总是上行而下效,上梁不正下梁歪,国家领导人自己正了,社会就正。这裡说王者彰善瘅恶,『岂贵因循?』因循就是拖延,怎么会拖延,或者是轻忽、没重视这个问题?那就不叫王者,真正好的君王不会拖延表彰善行、憎恶恶行。连人裡头的圣王都是这么做的,『天何不即施行?』上天为什么不立即去施行善恶之报,让人马上就看到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使人『警惧』?警是警惕,惧是畏惧,自然就不敢造恶了。上天应该很慈悲,为什么不把这个善恶显示得非常明显,那大家自然就会回头?他问的也很有道理。『而有姑徐徐云者何也?』姑是姑且,而又姑且,徐徐是缓慢,很缓慢的来显现这个报应。就像前面讲的,有现生报、来生报、后生报,甚至报应善恶祸福交错在一起,你很难去判断,为什么上天没有把这些彰显得清楚?我们看下面回答:

  【此岂知王法尚有遗漏。天道必无疏虞。且王者不忍。必与矜全。天心至仁。每容悔祸。古称天公最有耐性。在人亦当有忍心。】

  这裡回答得很好,这种问答帮助我们对于因果的道理弄清楚。理愈明,信就愈深;如果有疑夹杂,信心就容易被破坏,听到别人说几句话心就动摇了。所以这个《感应篇》有理有事,让我们信心坚固、深信因果。这裡说『此岂知』,此就是前面那个人说的话,就可以知道这个人怎么能知道『王法尚有遗漏』?他不知道。其实王法也不是一点遗漏都没有的,这种遗漏不是疏忽,而是往往在执法的时候给予罪人机会悔过自新,这就是执法人的慈悲。『天道必无疏虞』,王法可能会有遗漏或者有疏忽,或者是因为慈悲就有遗漏,不惩罚罪人,但是天道必定是没有疏虞,就是疏忽、失误。所以报必定会一丝毫不差错,那就比王法更加的周密,不会疏漏。『且王者不忍』,圣王有不忍之心、慈悲,只要看到罪人能悔过,都尽量的减刑甚至赦免。『必与矜全』,矜就是怜惜、可怜,保全他。『天心至仁』,老天爷的心至仁,仁慈到极处。『每容悔祸』,这每当常字讲,就是常容许人悔过自新,只要有悔心,这个祸就得到减免。『古称天公最有耐性』,古人讲天公最有耐性,就是只要人肯回头,都尽量赦免他的罪,只要人能够回心转意,就不让灾难现前,除非他实在不能回头,那只好让灾难现前了。『在人亦当有忍心』,所以我们做人也要像天公那样,要有忍耐的心,要有包容、仁慈的心。

  【譬犹负债。责偿在后。但所限岁月有异耳。夫一世二世。至于叁四五世。是亦天地偿限之大数也。报迟则息必倍焉。】

  这裡举譬喻,犹如负债,这个债必须得还,现在借了债以后得还,所以『责偿在后』,偿债在后面。什么时候偿还这个债务,那就不一定,『所限岁月』是有差异的,就是限期偿还的这个时间有长有短,借债的时候谈好,譬如说一年得还清或者十年还清,这有长短不同。同理,因果也是一样。『夫一世二世,至于叁四五世』,多生多世,这都是『天地偿限之大数』,天地因果报应偿还时限的大数,它论世世,前生造的恶这一生受报,它的时间跨度很长。报得迟就报得很厉害,就像还债有利息一样,你欠的债愈长、愈久,还的利息就愈多,『必倍焉』,加倍的来偿还。

  【且人视为久远。天视之旦暮也。】

  况且人看到这个报应好像很久远,可能几十年之后才报,可能是好几世之后才报。可是上天看这个时间很短暂,就像早晨跟晚上,就是从早到晚而已,这是事实。佛经上讲四王天,这是天道最低的一层天,它的一天等于人间五十年,所以五十年之后报应在他们看真的就是『旦暮也』。忉利天一天等于人间一百年,所以人间一个世纪对他们讲就是一天。天愈往上层,那个时差就愈大,倍倍增加。再往上夜摩天又增一倍,一天等于人间两百年;兜率天一天等于人间四百年,如是倍倍增加。所以上天看人间真是短暂,朝生而暮死。

  【故曰。造作善善恶恶。报应如影随形。莫道造恶不报。直待恶贯满盈。莫道修善无应。直待善果圆成。】

  这是引一个格言的话,『造作善善恶恶』,人所造的善也好、恶也好,报应都如影随形,必定不差。所以莫说,不要说善恶没有报应,你一直等待他恶贯满盈再去看他。『恶贯满盈』这个成语最初是来自于《书经》(《尚书》),《尚书》裡面记载商朝最后一个皇帝纣王暴虐到极点,恶贯满盈。所以讲「商罪贯盈,天命诛之」,这是《尚书》的话,商是讲商纣王,商纣王的恶行积得太满了,到最后上天要诛杀他。所以就有武王革命,武王革命是人民推动,他自己并不想去革命,但是商纣王太恶劣了,人民忍无可忍,所以武王是等于替天行道。纣王是自己自杀的,不要说造恶的没有报,你看他造恶的时候真是为所欲为,不听任何人的劝谏。像比干是忠臣,劝谏他要改过自新,结果他把比干的心给挖出来了,对忠臣都这样来下毒手,你就可以想像到他的福报已经将尽了。愈是他最恶劣、最狠毒的时候,愈显示他已经到尾声了,强弩之末,就像蜡烛烧到最后会一下亮起来,但是很快就熄掉了。『莫道修善无应』,不要讲修了善没有报应,你要等待。『直待善果圆成』,你的善还修得不够,所以那个善的果报没有圆满、没有成就、没成熟,你要一直行善,行到最后善果成熟,中间不能气馁、不能灰心。底下引佛经的话:

  【又曰。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这个我们刚才讲到。

  【是知叁界苦乐。六道升沉。皆悟自心感召。天网难逃。即欲妄生趋避。如中路遇雨。四望皆濡。茫无躲处。】

  『是知』就是是以,所以我们要知道,『叁界苦乐』,叁界是欲界、色界、无色界,就是讲六道轮迴这叁界。叁界苦是真的,乐是假的,所以叁界统苦,没有出叁界根本享受不到真乐。真正的乐极乐世界有,没有苦,但受诸乐。在六道裡面升沉,六道轮迴时而作人、时而生天,时而又堕到了地狱、饿鬼、畜生,升升降降,无量劫就搞这个,都没出过六道,可怜可悲。而六道的这些果报你要悟,『皆自心感召』,就是你的善恶念头感召来的。因为你有念头,你的妄想、分别、执着不放下,所以就感召得六道裡面的果报。善恶都是妄想、分别、执着,如果执着善,就能得善道,在六道裡面升;如果是执着恶,那在六道裡面就感得恶道,这是沉,全是自己感召。想真正脱离六道,必须把善恶的念头都放下,执着没有了才能出六道。『天网难逃』,天网就是讲因果的规律,逃不过。『即』,即使,『欲妄生趋避』,你想生起这个念头趋和避,趋是趋善,避是避凶,趋吉避凶,希望得到吉祥、福报,而逃避灾难、祸患。你这个念头只想着得好报,没去种好因,那叫妄念,所以叫妄生趋避。你真想得好报,你得修好因才行,不修好因,在那空想好报,不可能。这裡举例,『如中路遇雨』,走到半路,走到荒郊野岭的时候忽然下雨了。『四望皆濡』,没有躲避的地方,东南西北四方望一望,全是浸湿的地方,濡就是浸湿,全是雨水浸泡,你上哪躲?『茫无躲处』,茫然没有躲避的地方。这是比喻没有好好修因,徒望好报,就如同中路遇雨,你想要躲避也躲避不了,该是什么报就是什么报。

  【但世人不悟。置焉不察。其报之远者。固不及见矣。即及见之。其寻常顺逆。既忽之而不觉。至大迪吉大逆凶之可信者。又援他不尽验之事。以自眩自疑。沉豫不反。就使阅歷既久。觉悟忽生。而人老习成矣。少年豪气正炽。又復不信。此世之所以多迷途也。悲哉。】

  这裡讲,但是世人没有悟到「善恶之报,如影随形」的道理,对因果就不相信,也不能够细细的去省察。『置焉不察』,这个焉是代词,当之字讲,置之而不去觉察,放那儿,没有认真的去体会、省察,所以对因果道理就看得很浅,或者是看偏,自己看走眼了。『其报之远』,报应在很远,譬如说来生报、后生报。『固不及见矣』,固然就看不见了。即使是见到的报应,有些报应现世报,你能看得到。『其寻常顺逆,既忽之而不觉』,他总觉得很平常,这些报应他觉得也没什么大不了,好像也没说明什么问题,觉得很寻常。这个顺逆是讲顺逆天道、天理,顺天理的能得善报,逆天理的得恶报,他觉得这些事情又不太明显。实际上已经能看出来了,他还是不太相信,看得非常的粗浅。所以既忽之而不觉,对这些忽之,轻忽,没去重视、没去仔细的观察。实际上你仔细观察,眼前全是因果报应,你要从他的心上看,他是真在做善还是真在做恶。表面上好像在行善,实际上造的是恶,所以他的恶报现前了,你就知道必然是这样的,不能看表面,要看透他。当然这需要时间,而且深入圣贤的学问,慢慢你就会观人,学这些教诲的同时,在待人、处事、接物上你去落实、去留心,愈看就愈清楚,逃不过你的眼睛。所谓有学问的人有智慧,看一叶而知秋,叶子黄了就知道秋天到了。一片叶子就说明问题,不用找所有的叶子来证明秋天到了,不需要,一片叶子下来就知道秋天到了,这是明眼人。所以明眼人看人,你一个举动就知道你将来是什么报应。

  像歷史上记载,曾经有这么一个人,国君派他去治理河水,河水氾滥他也不知道怎么治理。结果遇到一个车夫,当地人,就跟他讲,「这个事情很简单,你就好好的祈祷水神,江河之神,请他不要氾滥,就能治好了」。结果他去禀告那个国君,国君就相信他,于是向这个神灵祈祷,果然那河水就不氾滥了。国君很高兴,这个臣子出了一个好的建议,嘉奖他,就问他,「你这个建议是你自己想出来的,还是别人告诉你的?」结果他说,「这是我自己想出来的」。《感应篇》裡讲「窃人之能」,人家的主意说成自己的主意,来邀功。结果孔子知道这件事情之后就说,「这个人将来要子孙都断绝」。果然后来他出事了,犯了罪就被削职,好像也是被斩杀了,子孙后来都流放,最后真的家族就灭掉了。孔老夫子厉害,就听你那一句话就知道你心裡什么心地,就能够预卜将来你的报应,一般愚痴的人却是忽之而不觉。『至大迪吉大逆凶之可信者』,《书经》上讲,「惠迪吉,从逆凶」,迪当道字讲,道路的道,惠是顺,顺着道的就吉,逆着道的就是凶。这讲因果报应,也就是大是大非、大善大恶必有大的报应,这个应该相信。譬如前面讲的纣王恶贯满盈了,结果就最后被诛杀,这个哪能不信?可是这些愚痴的人,尤其是现在很多人就不信,还『援他不尽验之事』,援是援引、引证,他是另外的一些不那么特别应验的事情,善好像没有善报,恶也没有恶报。他用这些说法『以自眩自疑』,这个眩是迷惑,自己迷惑自己,生怀疑。

  『沉豫不反』,沉是沉沦,豫是犹豫,怀疑圣教,沉沦在自己的恶行恶念当中不能自拔、不能够回头。即使是最后『阅歷既久』,这一生下来,阅歷多,时间久了,『觉悟忽生』,终于有一天觉悟,但是人已经老了,而且已经养成恶习,要改就很难了,这就很可惜。『少年豪气正炽』,又不信。所以能够在青少年的时期接受正法教育是福报,少走很多弯路、少造很多恶业。千万不可以豪气正炽,目空一切、自以为是、不信因果、不信圣教,这就很悲惨了。『此世之所以多迷途也』,这个话对现在来讲,真的可以说是当今的写照,迷的人太多,误入歧途的人太多,都是不读圣贤书之过。『悲哉』,太可悲了,所以应当回头,应当好好学习因果,才不会虚度一生。

  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这裡。有讲得不妥之处,请大家多多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 那才叫真信 • 知见立知,是无明本 • 修学佛法,寿命要紧 • 怎么才叫会念? • 人是一天比一天老 • 什么是三宝?三宝是什么意思? • 大修行人还落不落因果 • 无贪、无嗔、无痴 • 湖水干净了 / 一切法从心想生 • 一门深入,长时薰修 • 地震给我们的启示 / 世间无常,国土危脆 • 众生有感,佛菩萨就有应 • 你用有念来学佛法,怎么能入得了门? • 皮肤好了,脸上皱纹没有了 • 什么原因?他不想 • 你自私自利没放下,你没有法子超越轮回 • 什么是四大部洲?四大部洲是什么意思? • 凡是有成就的人 • 见思烦恼是根本烦恼 • 逆增上缘



大藏经中华大藏经碛砂大藏经 中华大藏经 碛砂大藏经



· 印光大师:现在人的对症药,唯因果为第一,... · 印祖故事:不随人转修净土 辞别恩师赴红螺 · 印光大师:阳间犯过 阴司有记 · 印光法师答念佛600问【23】 · 印光大师:怎样生贤善强键之子? · 印光大师有关疾病开示 · 印光大师:世人多多注重一心,不注重信愿,... · 印光大师:果依《文钞》而修,管保即生往生... · 印光大师:嫁女须知 · 印光大师全集问答撷录. · 印光大师:学佛的秘诀在于诚与敬 · 印光大师:反正在劫难逃,念佛还有益吗 · 印光大师:确保死后往生极乐世界的方法 · 印光大师:师者,人之模范也。 · 印光大师:即是真悟,去了生死,尚大远在 · 印光法师答念佛600问【53】 · 印光大师:事一心和理一心是什么含义? · 印光大师:带业往生是什么意思?



· 蔡礼旭:“教”字没有嘴巴 · 山中道场产权未发,可否念佛诵经化解 · 蔡礼旭:家不是拿来论是非的地方,应该是互... · 尸罗 · 印光大师:人生欲得无病健康,必须极力节欲 · 温泉寺 · 学诚法师:看不见三世因果,该如何相信呢 · 齐己 · 净界法师:你真正要注意的是分段生死这一关 · 净界法师:这些往生的众生,他的寿命有多少... · 阿含时 · 杀生及堕胎的现世报:脚伤难愈合 婚姻不幸 · 十三缘 · 佛垂钵涅盘度五百力士 · 罗刹国 · 有关《训俗遗规》一书的问题 · 非二聚 · 开会

回向文: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学佛修行网 http://www.fotuo365.com
声明:本站为公益性网站,以弘扬佛陀教育为建站之宗旨,净化心灵、启迪智慧。
网站内容均收集于网络或网友上传,若有侵权敬请告知,本站将及时更正。阿弥陀佛!
意见或建议敬请联系:amtf@fotuo365.com